湖北日報評論員:轉方式是唯一出路

2020-12-0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轉方式是唯一出路

湖北要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靠什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唯一出路。

湖北要著力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爭取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的指示,指明了我省經濟發展的前行方向和根本路徑。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迅速行動,將總書記對湖北的殷切期望,書寫在荊楚大地之上。

思想的新突破首當其衝。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的發展實踐表明,什麼時候思想解放有了新進展,經濟發展也就有了新動力。湖北,胸懷走在中部地區崛起前列的大抱負,設定了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大目標。湖北是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比重大,轉型發展包袱重,靠一般產業、靠傳統發展路子肯定不行。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唯一的出路。要靠高端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化農業,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靠綠色發展、循環發展,靠城鄉一體化發展,才能走上經濟變大變強、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科學之路。

轉變發展方式,思想觀念的新突破首當其衝。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決定全省前途和命運的當務之急,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不勝不休。

行動的新突破至關重要。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複雜。越是外部經濟形勢嚴峻,越是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轉變發展方式就越不能松。危中尋機,化壓力為動力,行動上的新突破,至關重要。

我們要從增速放緩、轉型陣痛的倒逼中體驗切膚之痛,從不進則退、慢進掉隊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危機,堅定方向,激流勇進,不等不靠,果敢行動;

我們要摒棄轉變發展方式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會議裡的形式主義,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把問題和阻礙解決在當下,把困難和矛盾掃除在眼前,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斷然丟棄;

我們要痛下決心,化解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目前經濟運行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如果現在不痛下決心,將來必定付出更大的代價。化解產能過剩,要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交給市場和企業,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將工作重點轉向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制定標準、保護環境、支持創新上來,特別是落實好改革舉措;

我們要立足長遠、放眼未來,從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高度修訂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從發展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科學境界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攻堅的新突破尤其關鍵。

轉變發展方式,已成為著眼長遠的根本性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成為破解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所在。與時俱進、奮發爭先的湖北,肩負兩型社會改革試驗的國家責任,要在自主創新、綠色發展、城鄉一體、壓縮過剩產能這些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上,掃除阻滯,率先突破。

對於湖北來說,就是要長於做「加法」,深刻把握、切實發揮農業、工業、科教、生態文化、交通區位等方面的「五大比較優勢」,真正做大經濟總量;

勇於做「減法」,果斷革除能耗大、汙染重、效益差的落後企業和生產線,真正淘汰落後產能;

善於做「乘法」,切實把創新驅動作為全省發展的核心戰略,為工業、農業、文化、金融裝上科技的翅膀,真正發揮科技創新的乘數效應;

敢於做「除法」,要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真正做到生態立省。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勾勒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宏偉藍圖,激起了全省上下踴躍投入轉變發展方式的壯志豪情。讓我們萬眾一心、奮發進取,全力實現轉變發展方式的新突破!

相關焦點

  • 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7月2日出版的《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文章說,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號召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奮勇前進,強調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舍此別無他途。
  • 甘肅日報評論員:思路決定出路
    原標題:思路決定出路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央確定的我國未來發展主線,也是實現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途徑。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主要的踐行者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所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快慢,也就決定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快慢。
  • 創新是水稻產業唯一出路—新聞—科學網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程式華:
  • 看完《出路》後才知道,孩子的出路其實在父母手裡,逆襲談何容易
    《出路》是國內的一檔紀錄片,由陳為軍執導,這檔節目在去年非常的受歡迎,與《變形計》不一樣的是,它是深入到農村孩子和貧困生生活中的一部紀實片。總拍攝歷經六年,分別記錄了中國不同階級小人物心裡的矛盾,在節目播出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不少網友說,看完《出路》後才知道,孩子真正的出路其實是掌握在父母手裡,逆襲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字眼。一、農民工家庭的孩子我國除了老齡化問題外,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對比80年代生活條件已經好多了,因為袁老發明的高產量雜交水稻,溫飽問題大部分已經解決。
  • 天津日報評論員:堅定發展信心 上下同欲擔當時代使命——論奮力...
    天津日報評論員:堅定發展信心 上下同欲擔當時代使命——論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 2020-12-04 0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月18日,中宣部《新聞閱評》印發專期,對河南日報加快轉變領導方式...
    本報訊  5月18日,中宣部《新聞閱評》印發專期,對河南日報加快轉變領導方式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十八談」進行表揚,認為河南日報「十八談」勁吹求真務實之風。  閱評主要內容如下:  從4月21日起,河南日報推出加快領導方式轉變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十八談」,讓全省18個省轄市逐一亮相。
  • 紀錄片《出路》帶給了父母怎樣的思考?父母不努力,孩子沒出路!
    第二個孩子叫徐佳,是一個城鎮小青年,來自湖北鹹寧,農民工的一代,也正因為如此,一家人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覺得一家人在城市裡打工受盡了欺負,於是把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出路,第一次拍他的時候他已經是第三次復讀了。
  • 北師大"科幻文學"招博士 唯一導師:就業有兩個出路
    北師大"科幻文學"招博士 唯一導師:就業有兩個出路 2014-11-26 08:18:36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 湖南日報評論員:在磨難中成長 從磨難中奮起
    在磨難中成長 從磨難中奮起——一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湖南日報評論員「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白衣戰士勇敢逆行;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短時間拔地而起,到眾多「方艙醫院」快速投入運營;從聯防聯控到群防群治……在「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中,從黨員幹部到普通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戰勝疫情作出努力。「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
  •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提升綠水青山顏值 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六...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做大金山銀山價值,以優質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平壩小河灣新貌綠色已經成為貴州最靚麗的底色,但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提出的殷切希望,是「十四五」時期全省發展的重要思路,是推動各項事業大踏步前進的科學指引。
  • 【熱點檢訊】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引領社會法治進步
    【熱點檢訊】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引領社會法治進步 2021-01-13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敘利亞危機出路何在?專家:政治和解是唯一現實途徑
    當地時間13~14日,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同舉辦了主題為「敘利亞問題的出路與前景」的研討會。中國政府敘利亞問題特使解曉巖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我們始終認為,政治解決是敘問題的唯一現實出路。敘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維護和尊重,敘國家的未來應由敘人民自主決定,聯合國應在敘問題上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語言互通才能認同相一
    原標題:《《內蒙古日報》評論員:語言互通才能認同相一》閱讀原文
  • 南方日報評論員:持續推動廣東省實驗室建設
    南方日報評論員
  • 鄭瓊《出路》每一種生命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圖片選自網絡複雜的原因是因為看到,不管是生活優越的袁晗寒還是備戰高考的徐佳,又或者困在大山裡的馬百娟,站在不同的人生角色裡,他們也都在主動又或者被動的尋找著人生的「出路」,而看得見又或者看不見的出路哪一種才是最好的,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 全國專家學者會聚宜昌研討磷石膏綠色「出路」
    11月15日至16日,2020利廢新材料科技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交流會在我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新材料研發製造企業負責人會聚一堂,研討磷石膏綠色「出路」,並實地觀摩宜昌近年來對磷石膏綜合利用的創新舉措。
  • 垃圾處理填埋不是最好方式 分類利用是唯一出路
    「在北京,進行垃圾填埋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輕工環保所固廢中心負責人陳立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北京垃圾處理總設計能力為每日1.75萬噸,8座大型垃圾處理設施已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北京要力爭將垃圾的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比例將達到70%以上,將填埋處理比例降至30%以下。
  • 科技日報評論員:自主創新的中國地標
    技術消化和創新才是企業的根本出路,不如此就會陷入「引進—消化—再引進」的惡性循環中。   三峽工程還善於打「組合拳」。在拳擊比賽中,威力最大的莫過於「組合拳」。曾在2000年創造混凝土澆築世界紀錄的「大壩混凝土快速施工技術」就是這樣一套集各家之所長的「組合拳」。
  • 馬雲深夜發文:在這場災難面前,合作互助團結才是唯一的出路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馬雲最新資訊 > 正文 馬雲深夜發文:在這場災難面前,合作互助團結才是唯一的出路
  • 豆瓣8.9的華語紀錄片,值得寒門學子反思,上學真的是唯一出路嗎
    這恐怕是今年看過的「最恐怖,最壓抑」的紀錄片——《出路》!影片信息:片名:《出路》導演: 陳為軍上映日期: 2012-11-28(美國)片長: 59分鐘豆瓣評分:8.9關於導演陳為軍去年小影和大家分享過一部記錄國內4個產婦在極端情況下在醫院生產過程的紀錄片《生門》,小影印象挺深刻,而這部《出路》,正是《生門》導演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