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朝滅亡後,曾經錦衣玉食、窮奢極欲的王爺們,失去了收入來源,紛紛坐吃山空,到最後連王府都被迫賣給他人。其中,就有順承郡王。
末代順承郡王叫文葵。文葵跟其他八旗子弟一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又要維繫王爺的排場和體面,將一份偌大的家產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下一個王府了。
順承郡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錦什仿街東側,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總體布局分東、中、西三路,由三條軸線組成的三個大院。中路是主要建築,為前殿後寢格局,有正門宮門、正殿和兩側翼樓、後殿、後寢等。東、西兩路為生活居住區。
根據《乾隆京城全圖》所繪製,順承郡王府呈正方形,東起今太平橋大街,西至錦什坊街,南起今華嘉胡同、留題跡胡同稍北,北抵麻線胡同。面積不是很大,遠遠比不上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恭親王府,但布局嚴整,自有鐵帽子王的威嚴和氣派。
在順承郡王府裡,種植有4株高大的楸樹。這也是順承郡王府的一個特色。
順承郡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是禮親王代善的孫子勒克德渾。勒克德渾被封為順承郡王后,即賞賜府邸。歷史上,順承郡王一系沒有遭到大的變故,歷代順承郡王共居住了270餘年,王府保存完好,非常不容易。只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王府內部直通正殿的月臺上,一座七開間雙重簷、琉璃瓦起脊帶鴟吻獸的宮殿式建築,被八國聯軍焚毀。
可是,到了1924年,順承郡王府還是換了主人。文葵為了維繫生計,將順承郡王府價以75000大洋的價格,賣給了張作霖。順承郡王府變成了「大帥府」。後來,張學良進入北京時,也居住在這裡。因此此地又被稱為「少帥府」。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入北京,佔據了順承郡王府。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從日本人手裡收回了順承郡王府。1950年,順承郡王府成為全國政協辦公機關。1984年,順承郡王府被定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上世紀末,由於全國政協禮堂修建新樓,便將順承郡王府異地搬遷,整體搬遷到朝陽區朝陽公園東側的地方。這是清朝鐵帽子王府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整體搬遷。在搬遷時,王府裡所有構件都一件件搬過去,包括12棵有100多年歷史的古樹。
順承郡王府新址佔地面積8畝,建築面積5畝,面積比原來的地方還略有增加。只不過,由於當年的順承郡王已經不復存在,「順承郡王府」去掉了「順承」兩個字,變成了「郡王府」,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名字,高懸於大門之上。
順承郡王府沒有閒著,而是改為其他用途。
前面部分改為一家高級飯店,由國際著名酒店設計大師洪約瑟設計,將王府的尊貴氣派與現代的時尚潮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裡只允許用餐的人員進入,謝絕遊客參觀。有人前去時,向大門口的服務員說明來意後,才會被允許進入。
這家高級飯店主要經營港式精品粵菜。服務人員身穿清朝宮廷格格服飾,讓人恍若回到了清朝。當然,這家高級酒店的飯菜價格也是不菲的。
後面部分保持著封閉的四合院風格,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庭院裡綠樹成蔭,院落寬綽疏朗。
中路後院的寢殿,則是北京CBD國際論壇會議中心。
【參考資料:《順承郡王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