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那些豐富的英國文化

2021-02-16 英國萊斯特生活校友圈

【英國佬熱愛談天氣為哪般】


The weather – and the British obsession with talking about it – has been puzzling outsiders for decades.

英國人痴迷於談論天氣,這個問題數十年來一直讓外界人士困惑不已。

Several features of Britain's geography make the weather the way it is: mild, changeable, and famously unpredictable. Britain's position at the edge of the Atlantic places it at the end of a storm track – relatively narrow zones over oceans that storms travel down, driven by the prevailing winds.

英國地理的特點造就了英國天氣的現狀:溫和多變,眾人皆知其難以預料。英國位於大西洋邊緣,處於風暴軸的末端。所謂「風暴軸」,即海洋上暴風經過的相對狹長的地帶。

As the warm and cold air fly towards and over each other, the earth's rotation creates cyclones. Then there is the Gulf Stream, which makes the British climate milder than it should be, given its northern latitude, and the fact that the UK is made up of islands, meaning there is a lot of moisture in the air.

冷熱氣流相互對衝,地球旋轉引起旋風。英國地處北緯、由島嶼構成,在墨西哥灣流影響之下空氣中有許多水分。

Many of the day-to-day conversations British people initiate about the weather, however, are mundane. Comments like 「cold, isn't it?」 don't even particularly demand a full response; a grunt of agreement will suffice.

然而,英國人發起談論天氣的日常對話枯燥乏味。諸如,「很冷,不是嗎?」這樣的評論根本不需要完整的回答,咕噥一聲表示同意足矣。

Weather talk is a kind of code that we have evolved to help us overcome social inhibitions and actually talk to one another.

談論天氣是幫助人們克服社交障礙演變而來的代碼,讓人們可以真真正正相互交談。

In some situations, weather talk is an icebreaker. In others it's used to fill awkward silences, or divert the conversation away from uncomfortable topics. We can also use weather speak to gauge other people's mood.

有些情況下,談論天氣可以破冰、活躍氣氛;另一些情況下,可以填補尷尬的空白,轉移令人不自在的話題。也可以通過談天氣來判定別人的心情。

Of course, these kinds of purely social conversations also occur in other cultures. But both the nature of the conversation – and their content – will vary. A country like Britain will choose a safe and personally unobtrusive topic – such as the weather.

當然,這樣純社交對話在其它文化裡也有,但談話性質和內容不一。英國這樣的國家會選擇安全低調、不會唐突傷及個人的話題,比如天氣。

【那些不容錯過的英國美食】

英國的美食不是只有魚和薯條的

三明治

現在全世界都在生產三明治,但卻是英國人發明了這種食品,人們常在麵包中間放置肉、奶酪、蔬菜等食物,加上調味料、醬汁任意搭配在一起之小吃,其中的麵包經常被輕微地塗上沙拉醬、奶油或調味的油烘烤以改善味道和口感。

奶油茶

德文郡和康沃爾郡的傳統食品,在英國的各類茶館和咖啡店都有售。奶油茶通常由紅茶、司康(烤餅)、草莓醬以及凝固的奶油組成。如果您在不同的地方 品嘗奶油茶,會注意到細節上略有不同。比如,在德文郡,習慣把草莓醬抹在熱的司康上,然後再抹上奶油。而在康沃爾郡,一般則是先抹奶油。儘管傳統的奶油茶 是作為下午茶侍奉,但是只要你樂意,隨時都可以去享用。

哈吉斯

如果您在蘇格蘭遊玩,千萬別錯過著名的「哈吉斯」(或稱肉餡羊肚)。第一次吃時您或許會有些不適應,這個蘇格蘭式的美味是將羊雜(心、肝、肺)、羊脂、洋蔥、燕麥粉和各種調料磨碎攪拌,然後裝進羊的胃中紮緊,放入沸水中煮熟(也有為素食者特別 製作的品種)。在蘇格蘭商店和餐館,這道菜十分常見,英國其他地區也在嘗試著逐步接受這種食物。吃的時候佐以蘿蔔、甘藍、土豆,這就是傳統而地道的蘇格蘭 大餐了。

FISH & CHIPS

長期以來,炸魚薯條一直是英國最流行的外賣食品。全境有1.1萬多家炸魚薯條店,這道快餐每年大約能賣出2.55億份。這一傳統美食是將魚(一般是鱈魚和 黑線鱈)兩面裹粉後煎炸,再配上比美式薯條更加粗厚的英式薯條。進餐時的傳統配料包括鹽、醋、番茄醬或蛋黃醬沙司以及豌豆糊。如果沿著英國海岸旅行,炸魚 薯條堪稱經典的海濱晚餐。

威爾斯兔子

不要被它的名字誤導,這可不是真的兔子。這道菜的起源不明,儘管自18世紀起英國人就開始以此為食。現在它已經成了威爾斯的代名詞。其做法是將奶酪、鹹辣醬汁混合攪拌加熱後,塗在吐司上烤制而成。威爾斯兔子在各地有各種各樣的做法,配方不同,有時會加入芥末醬、辣椒粉和伍斯特郡醬汁。

康沃爾餡餅

傳統的康沃爾餡餅,是用小塊牛肉、土豆塊、蕉青甘藍、洋蔥和一些清淡的調料做餡,然後包成字母「D」的形狀烤制。您能品嘗到各種不同的餡餅(包括奶酪和洋蔥餡的),但只有在康沃爾郡製作出的餡餅,才叫做康沃爾餡餅。所以,如果您想嘗試正宗 的可口快餐,一定要去康沃爾品嘗這一民族食品。

黃油酥餅

是一種香甜酥脆的餅乾,由糖、黃油、麵粉烘製而成,通常切成手指狀或圓形餅乾。這種頗受歡迎的餅乾起源於蘇格蘭,據說現在的配方是受到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影響,她是扇尾形黃油酥餅的狂熱粉絲。雖說這種食品已經遍及英國和世界各地,但沃 克黃油酥餅有限公司生產的蘇格蘭版餅乾,才是最知名的,也是最值得您在蘇格蘭購買的特產。

約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

它是英國人周日晚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為烤牛肉的配菜,以它獨特的牛肉香味聞名世界。「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甚至被稱為英國的國菜。 約克郡布丁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布丁,它更像是一種麵包,口感也類似軟麵包,味道略帶鹹,呈咖啡杯的形狀,中間凹陷及綿軟,外圍則香脆。由於約克郡布丁易於吸收肉汁,因此與烤牛肉以及牛肉濃汁(Gravy)一起食用,味道鮮美可口。

英式查佛(Trifle)

象布丁一樣,是英國的傳統甜品,通常由水果,蛋糕或是餅乾,custard,奶油一層一層做成,層層疊疊就是Trifle的最大特點,此外,用甜酒比如雪利酒淋泡過的蛋糕或是手指餅,也是Trifle的獨特之處。水果的清甜加上美酒的香醇,算是非常獨特的甜品。除了那些英國人離不開的烤豆、魚和炸薯條外,英式香腸外,這個很英式的Trifle算是英國人最離不開的甜點了。

香腸和土豆泥

英國酒吧點單率極高的一道菜,幾乎每家都有,是香腸和土豆泥(sausage and mash)、香腸主要以湖區特產的坎伯蘭香腸(Cumberland sausage)為最佳選擇。通常一份是3根香腸鋪在大量土豆泥上,或是一長條的繞成圓圈的香腸。因為土豆在英國被看作是主食之一。然後淋上相當於英國「耗油」的洋蔥牛肉汁(Gravy)。也有的地方,配合當地的特色,加入了派(Pie)或布丁。

英式下午茶

英國實際上有上千個地方可以品嘗到由三明治、蛋糕和其他甜點組成的下午茶點,從小茅屋(比如德文郡的普瑞米羅斯茶室(Primrose Tea Rooms))到比較豪華的場所(比如愛丁堡皇家遊艇大不列顛號(Royal Yacht Britannia)的甲板上),選擇多種多樣。約克郡諾斯阿勒爾頓(Northallerton)的貝蒂茶室(Betty’s Tea Rooms)最近剛榮獲英國最佳茶室稱號,而雅典娜神殿酒店(The Athenaeum Hotel)則當選為倫敦最佳茶室。英國人每天要喝掉1.65億杯茶,這些茶當然來自於各個茶室的貢獻。

英國布丁

英國人對布丁的喜愛說明我們非常愛吃甜食!布丁在其他國家通常是一種餐後甜點。您可以到坎布裡亞郡卡特梅爾鎮(Cartmel)太妃糖(Sticky Toffee)布丁之鄉一飽口福(沿著當地出售姜(Grasmere Gingerbread)的街道向南走即可到達,薑餅是一種根據神秘配方焙烤出來的點心,該配方被存放在銀行保險柜中)

【說說酒吧文化】

英國人的飲食實在不能夠給遊客留下什麼印象,但是英國人的酒吧文化確實讓人不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讓人著迷。在英國,酒館被稱作public house,簡稱為pub。目前英國的pub大約有八萬餘個,大小不一,形式各異。遍布英國城鎮和鄉村的pub已成為其獨具特色的風景之一。在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不管哪一條大街小巷,都會有酒吧的影子,可見酒吧在英國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酒吧(Bar,Pub,Tavern)是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雞尾酒等酒精類飲料的消費場所。Bar多指娛樂休閒類的酒吧,提供現場的樂隊或歌手、舞女表演。高級的Bar還有調酒師表演精彩的花式調酒。而Pub和tavern多指英式的以酒為主的酒吧。酒吧有很多類型和風格,既有最低檔的「潛水吧」,也有為社會精英人士提供娛樂的優雅場所。

  英國的pub大都有美麗動人的名字,如「美人魚」(The Mermaid)、「紅房子」(The Red House)、「森林古堡」(Cattle in Forest)、「快樂的水手」(The Jolly Sailor)、「迷人的港灣」(Charming Port)等。

  Bar這個說法最初源於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的美洲大陸,bar一詞到16世紀才有「賣飲料的櫃檯」這個義項,後又經美洲進一步的變異、拓展,約20世紀80至90年代傳入華人地區及華洋雜處的社會。

  最初,在美國西部,牛仔和強盜們很喜歡聚在小酒館裡喝酒。由於他們都是騎馬而來,所以酒館老闆就在館子門前設了一根橫木,用來拴馬。後來,汽車取代了馬車,騎馬的人逐漸減少,這些橫木也多被拆除。有一位酒館老闆不願意扔掉這根已成為酒館象徵的橫木,便把它拆下來放在櫃檯下面,沒想到卻成了顧客們墊腳的好地方,受到了顧客的喜愛了。其他酒館聽說此事後,也紛紛效仿,因此櫃檯下放橫木的做法便普及起來。由於橫木在英語裡念"bar」 ,所以人們索性就把酒館翻譯成「酒吧」,就跟把糕餅"pie"譯成「派」一樣。

  在西方文化裡,pub和bar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英國的酒吧文化更多偏向於pub,指單純喝酒休閒的地方,而bar更類似於夜店。英國人非常喜歡去pub(酒吧),在裡面點一杯lager和一些小吃,找個地方坐下來,和朋友聊天或者看比賽。這個畫面是英國人的日常生活。酒吧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休閒和放鬆的地方。

  進入英國的酒吧,會感到一股暖氣迎面而來。燈光並不昏暗,暖黃色以及裡面的氛圍都營造出溫暖的感覺。一般酒吧都透著舊時代的古老和傳統,陳設較為簡單,偶有一些娛樂設施,諸如撞球桌和非常披頭四年代的點歌設備。

  幾個世紀以來,啤酒的釀造過程基本沒什麼改變。但在釀酒的步驟上,輕微的差異卻造成了酒的不同品質。所以幾乎沒有兩種相同的啤酒。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遊客來英國會發現當地的波士啤酒跟美國或其他歐洲國家所出售的低度啤酒和淡啤酒完全不同。

  在pub中,人們不僅可以邊喝著酒邊聊天,還可以消遣一下,玩玩遊戲:多米諾牌遊戲(dominoes)、投鏢(darts)、九柱遊戲(skittles)[沿球道以球擊倒數個瓶狀木柱的遊戲,類似保齡球(bowling)]、撞球(pool or billiards)、紙牌(cards)和推硬幣遊戲(shove-halfpenny)(用手把一個半便士的硬幣推往帶格的木盤裡)等。

  酒吧對於各種各樣的俱樂部、社團以及組織機構來說一直都至關重要。幾個世紀以來,酒吧曾被用作法庭、禮拜廳和拍賣行。過去,一些小社區裡的酒吧甚至經常被用作太平間。據說板球和足球就產生於酒吧。走紅的音樂往往由酒吧開始流傳開來,連今天的流行樂隊也是在當地的一些酒吧拉開它們演奏的序幕的。

  據說英國文學起源於酒吧。自從詩人喬叟創作《紋章戰袍》以來,文學和酒吧就密不可分了。莎士比亞曾是酒館、客棧裡的常客,並經常是邊喝啤酒邊寫劇本。此外,酒吧在查爾斯·狄更斯的諸多作品中也是一道顯著的風景。

  其實,英國的pub裡有很多中老年人,特別是在一些小地方,年輕人都去大城市讀書或者就業,留下來的老年人就喜歡在飯後來到小鎮的酒吧,和鄰裡街坊寒寒暄聊聊天。

  同時,在這個看中酒吧文化的國度,時常也會在大街上發現各類酒鬼的身影。因此英格蘭政府對於酒有著嚴格的法律限制。比如酒吧必須在12點前關門。記得有次和同學慶祝完成雜誌項目,大家在酒吧裡喝酒聊天,聊得很開心忘記了時間,等聽到清脆的打烊鈴,酒保喊著last order以示這是最後點酒的機會。再比如在英國一些區域,有標誌上寫著Alcohol Exclusion Zone(禁酒區),如果在這些區域內發現有人飲酒,警察可以強行制止其飲酒行為,並有權逮捕和處以最高500英鎊的罰款。

  出入酒吧的有各種社會背景的人,諸如馬賊、走私者、藝術家、作家、知識分子以及罪犯、喜劇演員等等。就今天來說,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人都光顧酒吧。

【英國下午茶背後的故事】

在當今世上,除中國的茶文化之外,最有名的為東方的日本茶道文化及西方的英國紅茶文化。而茶之所以能擴展成為世界性的飲料,與中國的隋唐帝國及大英帝國的擴張,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茶文化向外傳播有著講不完的故事。而英國對茶的貢獻,也有不少的傳說,是英國憑藉它雄厚的國力以及積極的貿易手段,將飲茶推廣成為國際性的飲料並在全世界大約50多個國家種植。

遠在公元五世紀時,中國的茶葉就運輸至土耳其,而在隋唐以後又與西邊國家通商互市不絕。雖然茶貿易早已有之,但當時在我國只出口茶葉,不出口茶種。

那麼英國是如何引種茶樹並製作紅茶的呢?傳說種種:

傳說一是,1793年,英國女王的使臣馬戛爾尼對中國進行過一次不成功的訪問,乾隆皇帝拒絕了英國提出的通商要求,但英國使團還是利用在中國內地遊歷的機會,暗地裡將採集到的中國名貴茶樹種帶去印度。

傳說二是,相傳海權擴張時代,西方各國在東方爭奪殖民地,戰事不斷,從歐洲遠赴中國取得茶葉愈來愈困難。1823年,一位來自蘇格蘭的企業家與冒險家,羅伯特·魯斯在印度的阿薩姆地區發現了野生的茶樹,英國的紅茶歷史從此展開。

還有一種野史傳說,說來好笑。說英國人本不知道紅茶,因為英國本土不產茶,要從海外長途運輸茶葉,供英國人飲用,但海路遙遙,運輸茶葉船往往在要海上飄泊半年方才到達英國。海運中大海的溼潤早把茶葉捂得發酵變質,葉色由綠變紅變黑,喝著這種茶,英國人卻以為這是茶本來的美味,為了壓住那不太美妙的怪味,英國人就加奶、糖及檸檬。這種喝茶的方法延續至今,英國人就只喜好喝發酵過的紅茶了。

那麼在中國的紅茶又是如何來的呢,聞傳也有一個故事:說道光年間(1840年前後),有一隊清兵過境武夷山,佔住了茶廠,使茶廠採下的茶葉無法加工,因而造成茶葉積壓發酵變黑。清兵撤走後,茶葉主無奈只好急忙用松柴烘乾,以免茶葉報廢。沒想到通過這樣處理的茶,遠銷後卻意外地大受歡迎,中國紅茶的製作工藝就這樣無意中出現了。

這一傳聞只能算是趣味故事,據史料推測,紅茶的出現,肯定是在元代。海上貿易日趨活躍的時期,茶葉、瓷器與絲綢並為三大出口商品,輸出至日本、朝鮮甚至南洋諸國。明代的沿海港口更加開放,茶的傳播持續擴展,而茶本身更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代,飲茶和制茶技術都有了革新和進步,新茶類得到了促進和推動。當時的茶類除了原有的綠茶外,還出現黑茶、紅茶和花茶等,其中以紅茶的出現最為影響深遠。

其實,英國紅茶的原料來自印度和斯裡蘭卡。大約在18世紀80年代,一位名叫羅伯特·福瓊的英國植樹採集家來中國,將茶樹種子放入一個用特殊玻璃製成的可攜式保溫箱中,偷偷地帶上了開往印度的輪船,從而在印度培養了十萬株以上的茶樹苗,形成了大規模的茶園種茶,並由此產生了英國的紅茶文化。

167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將茶葉賣到新大陸。不過,早在1620年,有一批來自英國的清教徒在美國的麻薩諸塞州登陸並定居下來,兩年後他們向印第安人購買今日的曼哈頓島,取名為新阿姆斯特丹城,當時他們即向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茶葉。到了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城為英軍所佔領,改名為紐約,自此英國壟斷了美國的茶葉貿易,並使美國人也承襲英國人喝茶的習慣。至17世紀末,波士頓的商店也販賣起了紅茶。

這時茶葉已成為美洲戰爭的導火線。為抗議英國提高紅茶稅金,1773年12月16日寒夜,一群激進的反英的波士頓茶葉黨,化裝成印第安人,爬上停泊在波士頓港的東印度公司商船,將342箱茶葉拋入海中,此舉激怒英國政府,美國獨立戰爭也因此在兩年後爆發。

說紅茶,道紅茶,有些人對英國紅茶還不甚了解,但如果提到英國著名的「立頓」紅茶,知道的人肯定不少。中國茶在向西方各國傳播種過程中,對許多國家僅僅是傳去了茶葉,並無傳播茶文化。而在英國,茶的確真正形成了一種茶的生活,茶的文化,使紅茶變成了世界上產量最大、影響最廣的一類茶葉。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造成了英國文化的改變,於是,茶葉開始變得更加普及。1815年,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但是,慢慢開始城市化,人口重心的改變讓英國有了更多的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對於茶葉的需求。

當下午茶,還有其的中上層社會活動,發展不明確的時候,它的禮儀也是模糊的,但是越到後來,規則越明確。在家喝茶的是一種普遍做法。提前一個星期的決定在家舉辦下午茶會的時間,並發送通知給朋友,親戚,熟人。在這一周的某一天將留在家裡處理來賓的回函,主要的禮儀方式比較靠攏法國沙龍的模式,茶,蛋糕,三明治,還有其他精巧的點心正在和主人一起等待客人的品評。如果在家裡發出通知的,所有接到通知的都將出席下午茶聚會。

在那個時代,茶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擁有好的茶葉,也代表了主人家的品位。和中國最大的不同,在英國,主持這些場面的通常是女主人。而在中國,斟茶邀友的往往是男主人。這也造成了中西方飲茶文化的最大差異。西方下午茶之所以如此精巧細緻,就是這個道理。

下午茶需要幽雅舒適的環境如家中的客廳或花園,還需要非常豐盛的冷熱點心(一般都是很小的分量以保證種類的繁多,和客人可以嘗試的種類數量)還有銀質或者骨瓷茶具(從中國傳入),外國人有一系列的小工具,用來體現品質茶壺、過濾網、茶盤、茶匙、點心架、餅乾夾、水果盤,切檸檬器,多半閃著陽光般的亮度,為太陽總在背後徘徊的英國,投入了一道道亮影。愛好歐洲古典音樂的英國人,自然喜歡伴著下午茶有一首蕭邦的鋼琴曲,講究穿著的英國人個個衣著得體。對於女士來說,儀態必須端莊,茶要細細溫柔地品,輕聲細語;男士的衣著和禮儀更需要特別的注意,如果大家看過《傲慢與偏見》就會了解,英國人對禮儀和教養有非常的講究。即使是鬥筲民眾,下午茶時間也是他們交際或者走親訪友的好時候,家中最好的房間被設為客廳,沏一壺好茶,做好一道道精美的點心。

翻開D.H.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大家會發現即使是工人的子女約會,也要喝下午茶,即使是礦工的妻子,也會在某一個美麗的黃昏,鋪一塊漂亮精美的桌布,放上半透的藍碎花骨瓷的茶具,請來小鎮牧師共享一個曖昧的無關情慾的午後,很喜歡這樣的故事。很多人對勞倫斯這些描述有所懷疑,但是,當時的英國,是全世界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如果當今的歐洲和美國,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客廳有一套精緻的茶具,看到客廳裡精緻的茶具後,這就是普通民眾的生活。沒有任何誇大或者不實際的地方。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那位美豔卻悽涼的女人,和情人一見鍾情的茶會;凱薩琳·曼斯費爾德的短篇小說《花園茶會》。還有《一位女士的畫像》開篇中泰晤士河畔雅致的下午茶會,那都是英國最典型的風景。

今天,這一切已經成為了英國文化的代表


相關焦點

  • 說說那些傳世的珠寶元素,比如羽毛比如權杖!
    今天晶石上的舞者就來說說那些傳世的珠寶元素。羽毛—設計師最愛的設計元素如果你喜歡珠寶,你會發現很多珠寶品牌和珠寶設計師都會設計羽毛相關的高級珠寶系列或者是珠寶定製作品。從日本潮牌達人GORO之父 ——高橋吾郎到Coco Chanel都是羽毛的鐘愛者。Coco Chanel曾經說過:「即使你生來沒有翅膀,也並不能阻止你展翅飛翔。」
  • 英國文化:禮儀(manners)
    英國文化:禮儀(manners) 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 2018-08-23 09:07
  •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渝啟動「外面的世界2015」項目
    重慶2015年12月14日電 /美通社/ --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宣布「外面的世界2015  -- 鄉村英語教師交流項目」於重慶南開中學啟動。為了給邊遠山區貧困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渠道探尋「外面的世界」,拓展視野和體驗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自2011年起設立「外面的世界」雅思考試官方愛心項目,致力於通過多樣形式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職責。至今,「外面的世界」已惠及雲貴川渝4省市的5所學校,得到近3000名西南各地大學生的支持,為近6000名邊遠山區學子送去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和幫助。
  • 疫情下的英國文化產業這樣置之死...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副主任曹禕遐剛從英國訪學歸來不久。她的觀察與思考頗予人以啟示。 疫情對文創產業的衝擊比想像中大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對那些受到影響較為滯後的產業(以藝術行業、文創產業為代表),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振興鄉村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2019-08-02 13:12:54 來源: 齊魯愛心行 舉報    為豐富全縣群眾的文化生活
  • 英國一日三餐的飲食文化是什麼?
    英國的飲食比較注重營養均衡,在每天的日常飲食中都會有大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肉類以雞肉牛肉等為主,忌吃動物肝臟,肥豬肉等。 早餐 在英國早餐一般喝粥或牛奶,配有麵包雞蛋等食物,量不是很大。
  • 英國留學篇——卡迪夫大學
    位於英國威爾斯的首府卡迪夫的卡迪夫大學,是一所英國百年名校,世界知名學府,是羅素集團成員之一。卡迪夫大學是最受歡迎的著名大學之一,有著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學校的科研隊伍也是英國一流、世界頂尖的,其商學院(Cardiff Business School)經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權威認證,金融類專業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每年為頂尖金融機構輸送大量人才。卡迪夫是威爾斯首府城市,交通十分便利,不僅有可以通往世界各地的國際機場和穿梭於英國各個城市之間的火車,市內交通線路也很發達,去哪裡都很方便。
  • 英國文化:UK 和 Britain,哪個才是真正的英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UK 和 Britain,哪個才是真正的英國?   UK   和US一樣,UK(United Kingdom)是英國最為正式的名稱。國家機構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提到英國,都會使用United Kingdom。   比如:英國女王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但是要注意,提到英國軍隊和武裝力量時,一般較少使用UK。
  • 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 探尋遠古文明 豐富文化遺產
    有「贛鄱人類起源,萬年陶邑湧山」之稱的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就隱於此山中。 2011年5月,考古專家在湧山雞公山發現大量的原始軟陶、夾砂夾碳陶、紅陶、灰陶等,幾乎涉及各個階段、各種品類的陶器陶片遺物十分豐富。沉寂了數十年的湧山洞穴遺址再次引發考古界的高度關注。
  • 《閃電俠》:說說那些擁有神速力的英雄
    《閃電俠》:說說那些擁有神速力的英雄這幾年來說,漫威的電影和電視劇吸引了不少人,不過DC這幾年雖然說有點弱,到是也不落後,雖然說在電影領域接連失敗,而在美劇領域卻非常的火熱,我們來說一下關於閃電俠這部美劇吧,雖然說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知道在這個美劇中出現的閃電俠是非常酷炫的,但是越往後看我們的心情越來越糟糕
  • 英國這4所大學的跨文化傳播專業,帶你揭秘傳媒的奧秘!
    近些年,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傳媒產業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從而對傳媒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特別是一些跨文化傳播人才更加稀缺,英國作為傳媒界的佼佼者,為社會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傳媒人才,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去英國攻讀跨文化傳播專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重點介紹英國4所大學的跨文化傳播專業
  • 傳承老莊文化精髓 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亳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孕育老莊文化、建安文化和以華佗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的「文明沃壤」。在此舉辦此次論壇,旨在聯繫實際,探討老莊思想中蘊含的生態文明理念,豐富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美麗中國」的文化內涵。來自中國社科院、首都師範大學以及安徽省的專家學者,圍繞「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本版摘登的是部分發言內容。
  • 說說與替代相關的那些事
    說到替代,不得不說說手機。模擬機時代、諾基亞和摩託羅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可以說佔了絕對的優勢,有一次坐火車,車廂裡此伏彼起的都是諾基亞和摩託羅拉那兩個經典的鈴聲。國產手機也很努力,也有波導、TCL、聯想等牌子,但說到替代那兩個品牌,真的沒這個實力。
  • 鯨頭: 民俗文化遺存豐富的古村落
    浙南宗教民俗文化名村鯨頭,是龍港鎮雲巖社區所在地,歷史和傳統文化遺存保留豐富。據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鯨頭村石崗下出土文物《朱曼妻地莂》發現,鯨頭村早在東晉鹹康四年(338年)已經有先民在這裡居住。距今900年前的北宋,已形成以楊府殿為中心的古集市風貌的村落規模,現在的集市房屋有清朝與當代建築風格並存。秀水路老街為清朝所建。
  •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時間:2018-08-11 15: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生活中多點逗比有趣的朋友,快樂和歡笑都會多一些。
  • 望城區:多彩葫蘆絲公益課堂 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星辰在線8月27日訊(通訊員 常瑩 雷瑤)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更好的營造社區文化藝術氛圍,8月24日至26日,望城區金甲社區開展了「金甲下的鳳尾竹」首期葫蘆絲公益課堂,社區30餘名居民參與。  公益課堂志願服務者粟麗華老師介紹,「社區期待居民有更豐富的文化生活,而我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利用自身能力特長發揮一些作用。只是沒想到居民對傳統文化技藝的熱情有這麼高,學員中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才5歲呢」。
  • 古詩中的漁父形象——中國古典文化中獨特而意蘊豐富的文化符號
    那些只知飲酒享樂的酒徒大都封侯拜爵了,而「我」卻只能去做一個閒散的漁夫。但那又怎樣?「我」獨自享受這美好的鏡湖煙雨,哪裡用得著你官家恩賜。這首詩作於陸遊被棄置不用的時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很容易理解陸遊的思想情感:對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對時代不公的不平之氣和憤世嫉俗之情以及被迫歸隱的無奈和牢騷。最後一句更是將諷刺的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表達了對「君恩賜予」的不屑。
  • 說說彗星的那些事
    18世紀,英國人愛德蒙·哈雷的發現,首次證實了彗星和行星一樣,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天體。19世紀,德國人威廉·貝塞爾提出,彗星之所以長著尾巴,是其表面有高度活性的物質被釋放出來,然後在「風力」(實為光壓力)的「吹拂」下形成了彗尾。20世紀中葉,美國天文學家惠普爾提出了髒雪球模型,即彗星的彗核是水、冰和塵埃等活性物質和巖石結合而成,活性物質在太陽熱量的作用下揮發,形成非常稀薄的大氣,即彗發。
  • 說說應該什麼時間喝茶——申元飛
    英國的下午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申時茶」是茶人們自行總結出來的一個比較適合用來喝茶的時間,後來又輔以呼吸法,打坐等方式進行豐富化,儀式化。總體而言,遵循申時飲茶有利而無害。再少年君也是贊同申時茶的流行觀點的,只是不需要太過於拘泥於形式,也不要為了顯得有文化穿鑿附會,只是簡單地享受下午茶的時光就好了。畢竟,對於有一些對茶多酚和咖啡因敏感的人來講,這個時間喝茶基本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
  • 文化元素最豐富的非洲國家-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和南非雖然遠隔重洋,但兩國同屬「金磚國家」,同是當今新興市場,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兩國找到了新的共同語言。2014年是中國的「南非年」,2015年是南非的「中國年」。作為2015南非「中國年」的重要活動,也作為即將在南非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預熱,中國南非創意產業論壇11月11日至12日在南非行政首都普利托利亞舉行。    南非是文化元素最豐富的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