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才女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這首寫於少女時期的閨情詩,則著重展現了婉約派的寫作手法和藝術風格。李清照身上所具有獨特的詞人傲氣與風骨,對封建世俗的反抗是她內心深處的吶喊。
本詞從細微處落筆,通過描寫天真爛漫的豆蔻少女與心上人寫信約會的事件,表達了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對純真愛情的憧憬和嚮往。詞的上闕體現了李清照對事件氣氛和細節上的精確捕捉,展現了李清照優秀的作詞能力。
而詞的下闋詳細記敘了女子的心理活動,修辭委婉,落筆細膩,使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躍然於紙上,刻畫了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
1.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
開篇從細微處下筆,運用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對少女臉上的裝飾品作出了細緻的描寫,繡面芙蓉與斜飛寶鴨都是貴重的裝飾物。在遇見心上人前少女將自己隆重打扮,對容貌的重視將一個初戀女子的嬌俏可愛形象樹立於整詞的結構中,李清照落筆於細端,使少女形象更深入人心。
詞人巧妙的將意象與人物形象結合,芙蓉花因少女的一笑而開,通過以靜襯動的寫作手法,將芙蓉一花開襯託女子一笑容,又承接動靜結合,因芙蓉一花開促成少女一顏開。
此句為增添了少女巧笑倩兮的美貌和嬌羞可愛的性格特點,刻畫了豐富的人物形象,烘託了虛實結合、難以言喻的美好景象。
2.眼波才動被人猜。
緊承接芙蓉花開暗喻少女情竇初開和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嚮往,與上句相呼應,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少女眼波流轉於人群之中,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流尋找著自己的心上人。少女看到心上人時,巧笑倩兮使得芙蓉花開、寶鴨斜飛。與上句少女臉上的裝飾品相對應,使整首詞結構完整。雙眸含笑,溫情脈脈,又害怕自己過於歡喜被別人看到猜疑,將自己細膩羞澀的感情藏於心中。
運用白描手法,細緻地描寫了少女在見到心上人的神情和心理變化,生動地展示了一個羞怯可愛的少女形象,「眼波才動」暗喻了少女看到心上人的歡喜雀躍,「被人猜」又展現了少女害怕被人發現的羞怯。表達了少女情竇初開大膽追求美好愛情的浪漫奔放,卻害怕被世俗眼光所束縛的複雜心情。
3.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一面風情」承接上闕,少女打扮姣好的容貌在窗前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少女想到心上人時巧笑倩兮芙蓉花開,眼波才動含情脈脈,卻因世俗的眼光所束縛,許久未心上人,唯有借書信寄託自己的愛意。
少女寫了很多對心上人的思念,而筆下的信箋上一半都是自己的嬌嗔,這個細節暗喻了少女可愛浪漫的性格特點,嬌嗔寄託了自己對心上人滿滿的思念和自己幽怨不能見面只能寫信表達愛意的情愫。
李清照獨特的思維巧妙少女思念心上人的情景,使其富有畫面感。在信箋的細節上細膩的描寫了少女寫信抒發愛意的情節,與上闕少女打扮自己相呼應,豐富了整首詞的情節結構,寄予了少女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4.月移花影約重來。
呼應上句少女的信件,此句是信件內容。少女與心上人約定好,待到月亮移動花影搖曳,我們在花前月下的靜謐氛圍裡赴約,訴說對彼此的思念。李清照描繪了少女在窗邊凝視花月,把對心上人的思念寫進信箋,並約定彼此花前月下來相會的場景。
少女憧憬著和心上人的約會,苦苦思念心上人卻難以相見,只有在夜深人靜時與心上人在花影搖曳的月下相會,李清照運用月亮的意象,表達了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大膽追求,同時暗寫詞人對封建世俗壓迫的反抗和對世人眼光束縛的不滿。
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學形式,詩詞凝聚了漢字的朦朧和精煉之美。尤其是宋詞,在各派詞人的筆下,更是演變成不同風格的語言藝術。
無論是蘇軾的豪放派;還是李清照的婉約派;亦或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帝王之詞」,都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以及詞人當時的心境。
了解一位詞人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賞他的詞作。根據他們不同風格的詞作,了解他們的平生。喜歡宋詞的朋友,可以看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些詞傳引用詞作的同時,也參考了各種正史資料,為我們呈現真實的,活靈活現的詞人。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