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是怎樣一顆星球,它的磁場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

2020-12-05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作者:文/虞子期

作為與太陽距離最近的行星,在圍繞太陽旋轉的速度這個維度上,水星比任何其他行星都更快。眾所周知,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其低表面重力的特徵,讓氣氛的保持成為了一種挑戰。雖然它並不是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行星,但也足以使其無法維持穩定的大氣層環境,並且,它的氣氛甚至比我們熟知的火星還要薄。這個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比我們地球的月亮略大,由於撞擊物沒有受到氣氛的幹擾,因而這個星球上也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並且,其中的淺隕石坑可能會隱藏厚厚的冰水。

與此同時,除了太陽系中的地球之外,水星也是唯一具有顯著磁場的行星,儘管它的磁場強度還不到地球的1%。我們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夠得以生存,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球的磁層,是它讓我們免於遭受大量的宇宙輻射和太陽輻射。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將行星的磁場定義為,金屬核心中流體運動所導致的一種現象,而環繞行星的磁層就是通過磁場創造出來的。那麼,水星這個確認可通過熔融核心產生磁場的星球,到底具有怎樣的氣候和天氣?而它的神秘磁場,又是否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奇怪的星球之一

水星以每小時180000公裡的速度繞太陽運行,只需要接近88個地球日便能完成一次完整的軌道運行,這個速度快於太陽系中的其他所有行星。水星的質量一直在減小,其核心的冷卻導致了凝固、以至於行星的體積變小,這不僅體現在它過去已經失去的部分,直到今天也仍在持續縮小。在其充滿褶皺的表面,形成的懸崖和大峽谷,可綿延數百英裡的長度。水星也是在地球之後,太陽系中第二密集的行星,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屬核心,佔據星球直徑的75%左右,達到了3600到3800公裡寬,這個龐大的核心,以及豐富的元素結合都讓我們感到困惑不已。

雖然水星並不是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星球,但由於該星球並沒有足夠的大氣氛圍來吸收熱量,以至於其表面溫度依然達到了450攝氏度左右,而它的夜間溫度可低至零下170攝氏度,其超過600攝氏度的溫度波動成為了太陽系之最。水星並不具有充實的大氣層,而是一個超薄的外層,主要由太陽風、太陽輻射、微流星體撞擊其表面是所噴出的原子構成,總是快速從水星外層逃離到太空的它們,就這樣形成了一個粒子的尾巴。由於水星的軌道距離太陽只有幾百萬英裡,這導致了該巖石行星總是不斷地遭受到太陽天氣的轟擊,比如從該恆星吹來的快速移動的風,會讓水星的表面受到這些帶電粒子的撞擊。

我們可以在水星的表面看到諸多隕石坑,而它們都是太陽系早期充滿暴力的最佳證據,比如,大約40億年前,水星被一顆100公裡左右寬的小行星撞擊,留下了一個大約1550公裡寬的撞擊坑。並且,科學家們在觀察14000個隕石坑之後發現,原來,在水星兩極附近的地表之下,竟然有厚厚的水冰沉積物存在,並且,這裡的水冰結構似乎更加混亂而複雜。為了對水星隕石坑中的水冰有更好的理解,科學家們將它與月球類似位置的水冰進行了比較,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這些隱藏了厚厚冰塊的隕石坑,只是它們並沒有比水星上的其他隕石坑更淺。

水星的磁場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

為了更好的理解磁場的演化過程,以更多地了解太陽系行星的不同階段,人類不僅需要對地球的磁場有清晰的認知,同時還需對地球以外的行星進行磁場方面的研究。水星磁場的歷史大約已有將近40億年,儘管這個類似於地球的磁場格外微弱,但這並不影響科學家們對水星磁場進一步探索。科學家們在之後的研究中發現:水星的極地位置與其古老的磁極相距甚遠,也就是說,水星的磁極在這個維度其實也跟地球一樣,它們都會因為時間的遞進而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而水星磁極相關的內容,遠比我們之前預想的更加複雜。

雖然水星的磁場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但它卻並不是太陽系行星中的特例,通常情況下,科學家們都是通過巖石行星來研究磁場的演化。比如,就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而言,它每年的北磁極大約都會漂移10到15公裡左右,並在過去的大約45億年時間裡,實現了磁場取向翻100倍以上。或許你有所不知,磁場在巖石冷卻時的狀態可以通過冷卻熔巖形成的火成巖來記錄,如果它們都是磁性材料,那麼核心區域便會與冷卻的磁性材料對齊,這個過程被科學家們稱為熱永久磁化,而地球的最後一次磁場反轉時間,則通過對火成巖的分析確認為大約78萬年前。由於尚未收集到其他行星的巖石樣本,因而科學家們對於月球和地球磁極變化的研究,成為了行星體磁極變化僅有的少數案例,只有永久磁化的巖石,才能幫助我們找到那些過去的線索。

過去,我們沒能實現對水星的低空觀察,難以對其地殼磁場進行研究,直到宇宙飛船MESSENGER於2015年降落到行星表面,才得以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收集到關於水星低空的重要信息。在之後的時間裡,科學家們通過其中的一些信息,了解到水星地殼磁化的諸多細節,並通過那些位於不同位置的地殼區域,對古老水星的「核心磁結構」進行了推斷。在太空飛行器收集到的低空檢測數據中,存在著不同於大部分地形、具有磁性特徵的古老隕石坑,它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8到41億年前,或許可以為水星上的古生物提供一些重要線索。並且,該隕石坑或許存在著熱永久磁化巖石,在材料凝固之後保留了行星磁場的位置和方向。

為了準確的模擬古代水星磁場,科學家們使用了飛行北半球部分地區時收集到的測量數據。通過數據的篩選和分析,科學家們意外發現水星的磁場,竟然與之前對它的認知有所不同,其古代磁極和該星球目前的地理南極相距甚遠,以至於其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科學家們曾預估這些極點的主要聚集地,是該星球北部和南部的兩個距離旋轉軸更近的點上,但實際探索中的極點卻都是在南半球被發現,並且呈現出了隨機分布的狀態。正因為磁北極和地理南極並沒有對齊,所以表明了該星球的偶極磁場已經產生了移動,這同時也說明了,水星磁性的演化和其他行星(包括地球)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同。

相關焦點

  • 我們現在知道的水星是什麼樣的一顆星球?
    1974年的3月29日,美國的「水手10號」飛近水星,這是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它,即便只是一些模糊的照片,但已經足夠讓我們重新認識這顆星球了。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經過7年長途跋涉後,總算進入水星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可以長時間,近距離觀察水星。2015年,信使號燃料耗盡,墜毀在水星,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水星數據,大多來自它。科學家們也根據它傳回來的數據,繪製了第一張完整的水星表面地圖。
  • 我們現在知道的水星是什麼樣的一顆星球?
    ,這是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它,即便只是一些模糊的照片,但已經足夠讓我們重新認識這顆星球了。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經過7年長途跋涉後,總算進入水星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可以長時間,近距離觀察水星。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遺憾的是,這一切都已經遠去,火星已經成為了一顆乾旱的沙漠星球,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都源於火星磁場的消失。,但隨著火星內部溫度的下降,熔巖活動逐漸停止,磁場也就隨之消失了。要改造火星,第一步就是要恢復火星的磁場,否則一切就都是妄談,而要恢復火星磁場,就必須要恢復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火星配備一顆衛星。當然了,火星是有衛星的,它有兩顆天然衛星,分別為火衛一和火衛二,但是這兩顆衛星不夠大,它們不足以幫助火星恢復磁場,所以需要給火星配備一顆大質量的衛星,擁有了大質量的衛星,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才有可能恢復,磁場才會重新建立。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遺憾的是,這一切都已經遠去,火星已經成為了一顆乾旱的沙漠星球,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都源於火星磁場的消失。磁場源於行星內部的熔巖活動,但隨著火星內部溫度的下降,熔巖活動逐漸停止,磁場也就隨之消失了。要改造火星,第一步就是要恢復火星的磁場,否則一切就都是妄談,而要恢復火星磁場,就必須要恢復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火星配備一顆衛星。
  • 火星若有磁場就能改造成生命星球,怎樣給它裝上磁場?有兩種方法
    火星上面之所以沒有生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磁場的消失。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如果火星擁有了磁場的話,那麼把它改造成像地球這樣可供生命生存的星球是很有可能的,那麼又如何讓火星擁有磁場呢?目前來看有兩種辦法。那麼火星磁場是如何消失的呢?多數天文學家認為是由於火星內核的冷卻造成的,火星內部的鐵鎳熔巖核活動降低,火星的磁場也隨之消失,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讓火星內部的鐵鎳核重新活躍起來,就可以解決火星磁場的問題了,那該怎樣去做呢?有天文學家認為可以將一顆巨型小行星撞擊火星,這就是第一種方法了!
  • 水星真面目:除地球外唯一擁有磁場的巖石行星
    水星上過去曾經存在火山活動的證據是顯而易見的。水星地表有許多線性構造,這是水星地表曾經發生開裂的證據。信使號還觀測到長達25公裡的火山巖漿管道,這是當年流動的巖漿在水星地表留下的痕跡。  這樣的火山活動一直持續到大約10億年前才逐漸平息下來——持續時間之久,結束時間之晚出乎意料!拜恩表示:「我們原先以為水星上所有的地質活動基本在40億年前就已經完全停止了。」
  • 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人類是如何一步步了解它的-水星探測史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它有些許多的太陽系之最,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軌道速度最快的行星、溫差最大的行星、衛星最少、時間最快也就是水星上的一年在太陽系中是最短的。充滿著種種的神秘,水星探測有著重要的意義。
  • 太陽系有一顆縮小版的地球?擁有磁場和大氣,地位更是特殊
    但對於水星有著怎樣的特殊性,我們卻對此知之甚少,事實上,水星確實在太陽系行星中的地位比較特殊,而這種特殊性,恐怕與太陽對水星那特殊的「關愛」有關。這種關愛太過寵溺,畢竟它都被曬「禿」了。水星是一顆固態行星,與地球類似,它們都有著堅固的地表。
  • 水星磁極或像地球一樣漂移
    「信使」號2011年至2015年環繞水星飛行,是第一艘環繞這顆行星的飛船。「信使」號的磁力計對水星磁場進行細緻測量。這艘飛船的橢圓形軌道距地面不到200公裡。「信使」號獲取的數據表明,水星地殼存在與隕坑有關的微弱地磁異常現象。研究論文作者指出這種異常現象與撞擊隕石內的鐵有關。隨著熔鐵冷卻,水星的磁場也使其發生改變。
  • 它是「宇宙之眼」?作為一顆星球,它為什麼聽起來如此怪異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它很有可能決定著我們對其他恆星系統的思考方式,或許甚至還決定著我們對其他恆星系統是否宜居以及它們如何演化的思考方式。那麼讓我們來稍加思考。我們絞盡腦汁之後,可能可以想像到冰凍的巖石星球,或者灼熱的巨型氣體星球,但我們還能否想到更奇異的星球呢?
  • 如果水星消失,人類將何去何從?不要小看任何一顆星球的作用
    如果水星消失,人類將何去何從?不要小看任何一顆星球的作用文/曦軒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太陽系內的天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雖然其體積只有兩個月亮大小,但存在即是合理的,它在太陽系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對於太陽系、對整個宇宙來說某一顆行星顯得十分渺小,就算消失了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對地球來說附近任何一顆行星消失都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巨大的災難。
  • 水星特殊的構造特徵,如何揭示其演變過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作者:文/虞子期位於太陽系之中的水星,擁有很多標誌性的頭銜,比如,離太陽距離最近、軌道速度最快、表面溫差最大等,但這些都沒能影響它成為一顆令人難以捉摸的行星
  • 科技感爆棚,水星存在弱磁場的奧秘,或許是這種成分的功勞
    磁場對於一顆星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像是我們的地球就存在著磁場,可是圍繞在我們地球周圍運行的月球,雖然說距離地球非常的近,可是它卻並沒有存在磁場,還有就是人們特別關注的火星,雖然人們認為火星是我們未來宜居的一個重要的星球,可是火星上面也是沒有磁場的,因為月球跟火星它們似乎已經被徹底的冷卻凍結了自己的核心
  • 地球的月亮是一顆怎樣的星球,與其他衛星存在哪些不同之處?
    但對於地球上生活的我們而言,地球的月亮則是我們頭頂這片夜空中最耀眼的星體,並且,它也成為了人類迄今為止唯一踏足過的地外星球。那麼,作為我們最為常見的、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到底是一顆怎樣的星球,它與其他行星的衛星存在哪些不同之處?
  • NASA:水星或含有水冰,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水星
    作者:文/璀璨的星星(歡迎添加關注)地球成為一顆罕見的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一方面,主要由於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這個大環境,另一方面,它的自身優越的條件,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地球擁有濃厚的大氣層和磁場,可以起到一個保護層的作用,讓地球免遭地球以外物體的襲擊。
  • 發現水星的磁場,也會像地球磁場一樣發生地磁漂移!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新研究表明,水星古老的磁極距離今天磁極的位置很遠,這意味著它的磁場和地球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些行星有金屬液核,科學家普遍認為,行星的磁場來自其金屬核心的流體運動。
  • 小個子行星水星揭秘:有大氣層和顯著磁場(圖)
    這是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回傳的首張高解析度水星圖像,圖像採用假彩色,使用11個窄帶濾光鏡獲取據美國太空網報導,你或許曾在夜空見到過其它太陽系大行星,但是你見到過水星嗎?由於水星太靠近太陽,它淹沒於太陽的巨大光輝之中,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它的觀測少之又少。
  • 如果某個星球突然從太陽系中消失,人類會怎樣呢?
    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依次排列。每一顆行星都在其自身的軌道上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所以問題就來了,如果有一顆行星因為意外而從太陽系中消失,在太陽系裡會發生什麼變化?地球會被影響嗎?人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當水星突然消失時會發生什麼?在太陽系裡,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是最小的行星。
  • 太陽系中的特別星球:僅地球適合生存,若磁場消失是否還正常?
    從小我們就知道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雖然宇宙浩瀚無比,星球眾多但適宜人類宜居的目前只有地球,地球有適宜的溫度水源還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雖然人類對宇宙無限嚮往,也想要再找出一顆宜居的星球,但這只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目標。
  • 太陽系中的特別星球:僅地球適合生存,若磁場消失是否還正常?
    從小我們就知道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雖然宇宙浩瀚無比,星球眾多但適宜人類宜居的目前只有地球,地球有適宜的溫度水源還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雖然人類對宇宙無限嚮往,也想要再找出一顆宜居的星球,但這只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