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作者:文/虞子期
作為與太陽距離最近的行星,在圍繞太陽旋轉的速度這個維度上,水星比任何其他行星都更快。眾所周知,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其低表面重力的特徵,讓氣氛的保持成為了一種挑戰。雖然它並不是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行星,但也足以使其無法維持穩定的大氣層環境,並且,它的氣氛甚至比我們熟知的火星還要薄。這個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比我們地球的月亮略大,由於撞擊物沒有受到氣氛的幹擾,因而這個星球上也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並且,其中的淺隕石坑可能會隱藏厚厚的冰水。
與此同時,除了太陽系中的地球之外,水星也是唯一具有顯著磁場的行星,儘管它的磁場強度還不到地球的1%。我們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夠得以生存,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球的磁層,是它讓我們免於遭受大量的宇宙輻射和太陽輻射。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將行星的磁場定義為,金屬核心中流體運動所導致的一種現象,而環繞行星的磁層就是通過磁場創造出來的。那麼,水星這個確認可通過熔融核心產生磁場的星球,到底具有怎樣的氣候和天氣?而它的神秘磁場,又是否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奇怪的星球之一
水星以每小時180000公裡的速度繞太陽運行,只需要接近88個地球日便能完成一次完整的軌道運行,這個速度快於太陽系中的其他所有行星。水星的質量一直在減小,其核心的冷卻導致了凝固、以至於行星的體積變小,這不僅體現在它過去已經失去的部分,直到今天也仍在持續縮小。在其充滿褶皺的表面,形成的懸崖和大峽谷,可綿延數百英裡的長度。水星也是在地球之後,太陽系中第二密集的行星,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屬核心,佔據星球直徑的75%左右,達到了3600到3800公裡寬,這個龐大的核心,以及豐富的元素結合都讓我們感到困惑不已。
雖然水星並不是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星球,但由於該星球並沒有足夠的大氣氛圍來吸收熱量,以至於其表面溫度依然達到了450攝氏度左右,而它的夜間溫度可低至零下170攝氏度,其超過600攝氏度的溫度波動成為了太陽系之最。水星並不具有充實的大氣層,而是一個超薄的外層,主要由太陽風、太陽輻射、微流星體撞擊其表面是所噴出的原子構成,總是快速從水星外層逃離到太空的它們,就這樣形成了一個粒子的尾巴。由於水星的軌道距離太陽只有幾百萬英裡,這導致了該巖石行星總是不斷地遭受到太陽天氣的轟擊,比如從該恆星吹來的快速移動的風,會讓水星的表面受到這些帶電粒子的撞擊。
我們可以在水星的表面看到諸多隕石坑,而它們都是太陽系早期充滿暴力的最佳證據,比如,大約40億年前,水星被一顆100公裡左右寬的小行星撞擊,留下了一個大約1550公裡寬的撞擊坑。並且,科學家們在觀察14000個隕石坑之後發現,原來,在水星兩極附近的地表之下,竟然有厚厚的水冰沉積物存在,並且,這裡的水冰結構似乎更加混亂而複雜。為了對水星隕石坑中的水冰有更好的理解,科學家們將它與月球類似位置的水冰進行了比較,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這些隱藏了厚厚冰塊的隕石坑,只是它們並沒有比水星上的其他隕石坑更淺。
水星的磁場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
為了更好的理解磁場的演化過程,以更多地了解太陽系行星的不同階段,人類不僅需要對地球的磁場有清晰的認知,同時還需對地球以外的行星進行磁場方面的研究。水星磁場的歷史大約已有將近40億年,儘管這個類似於地球的磁場格外微弱,但這並不影響科學家們對水星磁場進一步探索。科學家們在之後的研究中發現:水星的極地位置與其古老的磁極相距甚遠,也就是說,水星的磁極在這個維度其實也跟地球一樣,它們都會因為時間的遞進而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而水星磁極相關的內容,遠比我們之前預想的更加複雜。
雖然水星的磁場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但它卻並不是太陽系行星中的特例,通常情況下,科學家們都是通過巖石行星來研究磁場的演化。比如,就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而言,它每年的北磁極大約都會漂移10到15公裡左右,並在過去的大約45億年時間裡,實現了磁場取向翻100倍以上。或許你有所不知,磁場在巖石冷卻時的狀態可以通過冷卻熔巖形成的火成巖來記錄,如果它們都是磁性材料,那麼核心區域便會與冷卻的磁性材料對齊,這個過程被科學家們稱為熱永久磁化,而地球的最後一次磁場反轉時間,則通過對火成巖的分析確認為大約78萬年前。由於尚未收集到其他行星的巖石樣本,因而科學家們對於月球和地球磁極變化的研究,成為了行星體磁極變化僅有的少數案例,只有永久磁化的巖石,才能幫助我們找到那些過去的線索。
過去,我們沒能實現對水星的低空觀察,難以對其地殼磁場進行研究,直到宇宙飛船MESSENGER於2015年降落到行星表面,才得以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收集到關於水星低空的重要信息。在之後的時間裡,科學家們通過其中的一些信息,了解到水星地殼磁化的諸多細節,並通過那些位於不同位置的地殼區域,對古老水星的「核心磁結構」進行了推斷。在太空飛行器收集到的低空檢測數據中,存在著不同於大部分地形、具有磁性特徵的古老隕石坑,它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8到41億年前,或許可以為水星上的古生物提供一些重要線索。並且,該隕石坑或許存在著熱永久磁化巖石,在材料凝固之後保留了行星磁場的位置和方向。
為了準確的模擬古代水星磁場,科學家們使用了飛行北半球部分地區時收集到的測量數據。通過數據的篩選和分析,科學家們意外發現水星的磁場,竟然與之前對它的認知有所不同,其古代磁極和該星球目前的地理南極相距甚遠,以至於其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科學家們曾預估這些極點的主要聚集地,是該星球北部和南部的兩個距離旋轉軸更近的點上,但實際探索中的極點卻都是在南半球被發現,並且呈現出了隨機分布的狀態。正因為磁北極和地理南極並沒有對齊,所以表明了該星球的偶極磁場已經產生了移動,這同時也說明了,水星磁性的演化和其他行星(包括地球)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