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第一顆軍事衛星的目的:今後自己打仗時,不必再聽美軍指揮

2021-01-14 利刃號

幾天前的7月20日,韓國自己的軍用衛星韓國首顆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號,由美國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攜帶升空。這顆軍用衛星由歐洲空中巴士防務及航天公司基於歐洲星E3000衛星製作,其發射升空令韓國擁有軍隊專用的衛星,比起之前韓國利用的民用通信衛星,無論是信息處理速度、抗電磁幹擾能力還是通信功能都大大提升,這使得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十個擁有自己的軍事衛星的國家。

("Anasis-II"號衛星)

以今天的眼光看,軍用衛星其實是很多世界軍事大國的標配,因此韓國單獨發射一顆衛星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對於韓國人來說,這顆衛星的發射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韓國軍方在收回戰時指揮權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很多人都知道,韓國是一個沒有戰時指揮權的國家,這代表韓國不能在戰爭狀態下指揮自己的軍隊。韓國沒有戰時指揮權的根源,來自於1953年朝戰停戰時,韓國和美國達成軍事同盟,實力較強的美軍統籌負責軍隊指揮,直到今天仍然延續了這個制度。

顯然,國家不能在戰事指揮自己的軍隊,這代表國家的主權並不完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是缺乏尊嚴和實力的體現。因此,過去這些年來,韓國方面力求重新掌控戰時指揮權。2012年和2015年,韓國都有計劃收回戰時指揮權,但都因為地區局勢的緊張而被推遲。最新的計劃,是韓國會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之內開始就收回戰時指揮權進行審核,最早在2022年完成收回戰時指揮權。如果此舉能夠實現,韓國可以收回國家的很大一部分主權,這將會是文在寅政府的巨大成就。

然而,韓國人雖然想,但不能實現就是另一回事了,韓國要重新拿回戰時指揮權,至少要達成三個條件。其一,韓國要有能夠獨自作戰的核心軍事能力,其二,半島地區的安全局勢允許,其三,韓國有能力應對半島早期核威脅,這三點缺一不可。此次韓國發射衛星,只是增強了第一點上韓國的信心,對於其他兩條,韓國人自己心裡也沒底氣。要知道,過去兩次韓國就是因為半島地區局勢不穩,從而被迫推遲了拿回戰時指揮權的計劃。

此外,美國對於讓韓國重拾戰時指揮權,內在恐怕也是不願意的,美國軍方不會放棄韓國這個可以控制的小盟友。事實上過去幾次半島危機,有分析認為是美軍刻意挑動局勢緊張,目的在於激化局勢令半島地區安全問題上升,從而令韓國更加依賴自己,這種分析非常符合現實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說出了美國實際的想法。某種程度上說,美國有能力令韓國收回戰時指揮權的計劃破產,哪怕僅僅是激怒北方就足以令韓國人夜不能寐了。

總而言之,韓國要收回戰時指揮權,不僅僅是軍事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外交和政治問題。而由於綜合國力和地區形勢的限制,韓國要令自己的主權完整,難度實在是不低。即使發射自己的軍用衛星,也僅僅是提升軍事能力,距離達到收回軍隊戰時指揮權還有很長的路,考慮到美國不會願意放手,可以認為韓國要達到目標簡直是遙遙無期。

相關焦點

  • 韓國第一顆軍事通信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新華社首爾7月31日電(記者陸睿 耿學鵬)韓國政府7月31日宣布,韓國第一顆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於首爾時間31日上午7時11分許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據韓國防衛事業廳發布的消息,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經過約10天的軌道移動後順利進入距離地球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 SpaceX推遲發射韓國第一顆軍用衛星
    獵鷹9號助推器韓國第一顆軍用衛星將使用獵鷹9號發射升空,但並非按計劃於7月14日發射。SpaceX在5天內將獵鷹9號的發射推遲了3次,最近的一次推遲影響了Anasis-II,即將一顆韓國軍用衛星送入軌道的任務。該公司周一在推特上表示,該任務推遲發射是由於第二階段需要仔細排查,可能會替換硬體。一旦工作完成,將宣布新的發射日期。SpaceX同時還推遲了上周三和周六最新的星鏈發射計劃。
  • SpaceX幫韓國發射了一顆軍事衛星,打破助推器周轉記錄,間隔51天
    SpaceX已經完成了又一次成功的發射,這次是代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客戶韓國,有效載荷是ANASIS-II,這是韓國的第一顆專用軍事通信衛星,韓國將用它來幫助維護國家安全。而整體來說,這已是SpaceX第57次成功把助推器平穩著陸。SpaceX目前是全球唯一家敢在衛星發射中使用第四手第五手火箭助推器的公司,一級助推器的重複使用間隔不斷被縮小,不過馬斯克有著更大的野心,他曾透露更「瘋狂」的計劃和野心:即在24小時內兩次完成同一枚火箭的軌道飛行。「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你需要重新填充推進劑,然後就可以再次發射了。」馬斯克說道。
  • 美軍發射新間諜衛星,只為了解大國軍事部署,或是戰爭勝利關鍵
    通過以往的戰爭經驗得知,獲得最終勝利是需要多方面支持的,不僅對於軍事作戰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於信息的掌握快速程度也會影響到戰爭的最終結果。所以後續各國在發展軍事的同時,對於此一探知信息的技術也越來越看重,衛星的發射就滿足了各國對於信息的提前探知要求。
  • 聚焦|美國的軍事通信系統
    一、戰略通信系統 美軍戰略通信的主要職責是保障美軍最高指揮當局(總統和國防部長)與參聯會、各軍種部、九大聯合司令部、情報機關、核戰略部隊、各大軍事基地和各戰區部隊之間通信聯絡的暢通,以確保最高指揮當局對全球美軍的指揮和控制。
  • 軍事觀察:衛星影像的公開與洩密
    衛星影像普通平民也可以一睹為快。但是最近網際網路上大量公開了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從而引發了是否洩密的爭論。  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能看到什麼?  光學影像衛星沿其軌道運行時,一般只能獲得衛星下方一定範圍內的影像,其中衛星運行到其軌道近地點時,拍攝正下方的影像解析度最高。所以,每一顆影像衛星都有它的最高解析度。
  •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是指發射到繞地球軌道上作短期或長期運行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其運動服從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其軌道一般是以地心為焦點的橢圓,特殊情況下是以地心為中心的圓。它離地面的高度根據用度而定,從幾百公裡到幾萬公裡不等,一般不低於200公裡。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被送入軌道,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太空飛行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 觀察者網一周軍事觀察:第一顆原子彈的鈾從哪裡來?
    面對西方的冷淡、美國的進逼和東烏克蘭的持續戰亂,俄羅斯軍隊已經成了穩定俄羅斯西部勢力範圍的最後盾牌,然而隨著原油價格不斷下跌,能否獲得足夠資金更新現代化武器卻成了一大難題;本周四,中國迎來本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的紀念日,重溫這顆代號「596」的研製秘辛,對我們看清中國發展核技術的目的與決心有著別樣的意義。
  • 【每日動態】GPS-3衛星/《小型模塊堆技術發展進展》/「哥倫比亞」級核潛艇 /「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
    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採用「獵鷹」-9運載火箭將一顆GPS-3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是美太空軍GPS-3星座的第四顆衛星,代號GPS-3SV04,由洛·馬公司製造,主要用於向軍、民用戶提供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獵鷹」-9火箭發射後約8分半鐘,火箭全新的第一級安全降落在遠離佛羅裡達州的大西洋海岸的無人平臺上;約90分鐘後星箭成功分離。此外,本次成功回收的助推器在經過翻新修整後,將在2021年中發射GPS-3星座的第五顆衛星中再次使用。
  • 4.2萬顆星鏈衛星成美國太空霸權先鋒!軍事用途將讓美軍戰力提高
    「星鏈計劃」由4.2萬顆部署在低軌軌道上的衛星組成,當一部分衛星損壞或壽命結束後,SpaceX公司就會發射新的衛星進行補充。這也就意味著,世界上任何國家誰先發射了衛星,誰就搶先佔領了軌道,而不是在衛星損壞或者壽終正寢後把寶貴的軌道資源讓出來。
  • 外媒:朝鮮正在訓練海豚用於軍事目的
    新的衛星照片顯示,有證據表明朝鮮正在訓練海豚用於軍事目的。衛星照片顯示朝鮮南浦附近沿海出現了一些圍欄。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11月12日報導,在朝鮮南浦的西海岸的海裡出現了一些動物圍欄。南浦是西海岸的一個海軍基地和港口城市。
  • 美軍規模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
    據韓國媒體報導,7月7日,位於韓國京畿道的駐韓美軍平澤基地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美籍士兵,包括2男1女,年齡都在20歲左右。這一消息,讓人們看到了「平澤」這一地名與美軍的關聯性。除軍用飛機跑道、裝甲部隊訓練場、輕武器射擊場、遊擊訓練場、車庫等軍事設施外,該基地還建有公寓、綜合醫院、大型軍人服務社等生活保障設施,是美國目前為止規模最大、軍事設施最完善的海外軍事基地。平澤基地距離平澤港、平澤站、烏山基地等地約20千米,京釜線鐵路支線也經過該基地,便於美軍運送兵力和軍事物資。
  • 96年我2枚飛彈發射失敗 GPS疑被美軍做手腳
    甚至可以說,如今,美軍每一種武器如果離開了GPS,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實施作戰或者能否準確命中目標!根據資料介紹,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有軍用(而且是專用)和民用(對世界開放)之分,而且,民用GPS信號的精確度大大低於軍用GPS信號的精確度。美軍的GPS軍用版只供美軍自己使用,即使盟軍也沒有例外,而其民用版可供全世界使用。
  • 外電:中國或以可發射電磁脈衝的衛星做反衛星武器
    據路透社1月14日報導,上述未被授權公開發表信息的消息人士說,去年年底完成的一份美國機密情報評估報告分析指出,中國在太空的活動日益增多,而美國的衛星則愈發容易受到攻擊。這些衛星用於幫助美軍實現安全的軍事通信,對敵方發射的飛彈進行預警並提供精確的攻擊坐標。  有關消息人士說,這份情報報告針對中國在較高軌道上幹擾美國衛星的能力發出了危險警報。
  • 【智庫聲音】美國商用低軌衛星的軍事借鑑
    同時,新的商用低軌衛星雖然小巧,但功能強大、技術先進,能彌補美軍目前在軍事衛星能力方面的缺口,實現更快、更精確、更全面的戰術通信、作戰偵察和射頻監測能力,因此吸引了美軍的多項投資和研究[1]。 除了借鑑商用低軌衛星的各項技術和系統研發軍事項目以外,美軍還直接利用各個商用低軌衛星星座來增強其軍事能力。例如下一代銥星星座,可以說銥星已充分融入美軍作戰[5],2018年,美國防部成為了銥星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將在5年時間內為該公司提供價值4億美元的融資。
  • 網絡戰領頭羊仍是美軍 研製兩千多種「病毒」武器
    原標題:網戰領頭羊仍是美軍 已研製兩千多種「病毒」武器美國媒體發布所謂「中國軍方黑客」報告後,再度樹立假想敵,將這股震撼全球的網絡戰風暴又一次掀起。與此同時,美國加緊網絡戰布局。據《華盛頓郵報》最新報導,美國國防部決定今後幾年把網絡安全部隊擴編至4900人,達到現有人數的5倍,以增強網絡戰能力。
  • 「美軍『袋鼠效應』」告訴我們什麼?
    「美軍『袋鼠效應』」——指的是美國始終跳躍在世界前頭,在發動戰爭的同時也引發了世界新軍事革命。這個比喻很形象。作為軍事戰場的「孿生兄弟」——輿論戰場,美國的「袋鼠效應」,則引發了世界輿論傳播的全方位革命。輿論專家認為,美軍引領的輿論戰,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使人們的輿論戰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認識了輿論戰的巨大威力;看到了輿論傳播的發展方向。
  • 中國最近為啥高調公布這一消息:別人打掉我們一顆衛星中國射十顆
    這次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搶在美國之前,成為首個完整發射衛星-火箭一體化快速應急空間飛行器試驗的國家。實際上,快舟一號火箭的真正名字叫快舟應急空間飛行器,在公開刊物《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中,大致可以了解到中國應急空間飛行器的發展情況。文中提及,應急空間飛行器是一類快速集成、入軌、實現、具有星箭一體化創新特點的新概念飛行器。
  • 韓國發射首顆軍事通信衛星
    報告指出,美國實行對中國「技術脫鉤」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減少美國在國家安全領域中對中國的技術依賴,二是防止關鍵技術從美國向中國轉移。美國實行「技術脫鉤」時應考慮行業特徵並加強與盟國的合作,在實施出口管制等政策時必須考慮失去中國市場以及中國取代美國在全球供應鏈地位等的風險,平衡國家安全目標和經濟需求。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2013年4月26日我國發射第一顆高分衛星在當前局勢下就有人猜測,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射高分衛星,一個重要目的是應對複雜的國際形勢。(ps:發射規劃很早就有,我們的航天發展不針對某一個國家!咱們先不討論國外媒體進行評論的真偽,只需要知道在2013年時,首顆高分衛星就已經讓包括美軍在內的多國高層感到緊張,7年過去了,如今的高分衛星處於什麼水平,時間已經做出了公允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