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科學家也為錢發愁 基礎研究期待穩定支持

2020-11-01 光明網

資金、資金、資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入第二天,記者注意到,至少有三位頂尖科學家在談最大挑戰時提到了科研經費問題。他們指出,在基礎科學領域,很多青年科研人員得不到政府和科研基金的經費,以至於步履維艱;甚至像他們這樣到了功成名就階段,經費缺乏有時也會成為一個困擾性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蓋姆呼籲,政府要持續地對一些基礎科學研究方向給予資金支持,哪怕不少研究項目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菲爾茨獎得主考切爾·比爾卡爾指出,數學家要多與其他領域的科研人員交流,從而在分到科研經費的同時,推動人工智慧、物質相變、氣象預報等諸多領域的發展。 基礎科學「吸金」難很普遍 從多位頂尖科學家提到資金可以看出,基礎科學「吸金」難、特別是青年科學家難以獲得經費,是一個在發達國家科學界也比較普遍的問題。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回憶道:「我的科研起步階段在劍橋,那時拿不到經費,非常艱難。」即便是近年來,他有時也會為科研經費犯愁。「總體來看,全球科學界還沒有達到理想的資金支持狀態,很多科學家期盼穩定的資金來源。」 青年科學家的資金來源問題,也給新晉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帶來了心理陰影。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對阿爾特的專訪中,他講述了兒子的一段往事:小阿爾特曾經也是醫學領域的優秀科學家,但是在申請資助的過程中耗費了太多精力,最終忍痛放棄科研生涯。為此,他呼籲社會各界給予青年科學家更多的關注和資金支持。阿爾特認為,年輕人是最具有科研創造力的群體,但往往沒有知名科學家的「吸金」能力,很難開展原創性研究,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扶持。 在一些領域給予科學家穩定的經費支持,有望取得很高的「投資回報」。例如在蓋姆十分看好的超導材料領域,他預言室溫超導材料一定存在,但如何把它製備出來,還有待基礎研究的突破。因此,政府有必要對這個領域持續地投入資金,其結果雖然難以準確預測,但蓋姆相信,這種投入有朝一日將催生在室溫條件下達到「零電阻」的神奇材料。 數學家要主動跨界交流合作 作為最基礎的自然科學,數學也存在「吸金」難問題。在比爾卡爾看來,數學家拿不到科研經費與他們不善於跨界交流有關,「數學家有自己的語言,其他領域的專家很難聽懂,所以很多數學家與其他領域專家幾乎不怎麼交流」。這樣一來,數學家就無法通過跨界合作,分得科研經費。 其實,數學在很多科研領域極富價值。另一位菲爾茨獎得主阿萊西奧·菲加利介紹,他研究的是偏微分方程,並將其應用於物質相變研究。「冰融化成水是一種最常見的物質相變。冰到底是怎樣變成水的,如果追求非常精確的描述,就需要運用高等數學,讓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合作。」菲加利認為,高等數學在機器學習、氣象學、流體力學等很多領域都有持續、深入運用的價值。數學家不能囿於自己的高深語言,而是要主動與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交流,儘量用他們聽得懂的話科普自己的研究方向,並探討雙方潛在的合作領域。 比爾卡爾還指出,大學是培養數學家的最佳機構之一,全球很多大學擁有一流的數學院系,然而也有很多大學不重視這門學科,只著力發展應用性更強的學科。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學重視數學,並推動數學院系與其他院系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既有利於培養數學人才,也有利於數學與更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 投入長期性研究很有價值 青年科研人員如何爭取到充裕的資金?昨天下午舉行的青年論壇之天文物理會議上,伯明罕大學太空環境專業講師肖恩·艾維奇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在回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的問題時,這位英國小夥子說:「我不缺科研經費,英國氣象局對我們的研究項目很感興趣。我現在缺少的是時間,因為除了科研外,還要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 據介紹,艾維奇研究的是地球高層大氣預報模型,理論上可覆蓋2萬公裡範圍。這種模型的「站位」達到太空高度,具有大尺度預報功能,可就衛星運行、航空高頻通信、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幹擾因素髮出預警。這項研究得到了英國氣象局2000萬英鎊資助。 圍繞政府、企業關注的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是他獲得充裕資金的主要原因。隨著近地軌道衛星的日益增多,高層大氣的變化對人類導航和通信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如何用更科學、精確的方法進行太空氣象預報,成為艾維奇選擇的研究方向。「我相信不僅是英國政府,其他一些國家的政府也會對這種模型的開發感興趣。」 這項研究的實用性是他獲得資助的重要原因,那麼,在更為基礎的科研領域呢?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塞爾日·阿羅什表示,基礎研究的長期性與換屆政府的短期性存在矛盾,科學家要多與政府官員溝通,讓他們相信,把經費投入長期性研究是很有價值的。 詳細報導刊8版◆

來源: 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朱棣文:希望其他領域的競爭不要波及...
    談合作 在朱棣文看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全球科技節能夠保持開放和溝通的生態,做好基礎科學的跨國界研究。一國科學家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共享,將大大推進基礎研究的進步。我們面臨一些新的局面,科學家在創新技術變革方面需要通力協作,而不是彼此當作競爭對手。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朱棣文:偏愛騎車出行 去擁有一顆「全球同理心」
    然而,在今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在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時特別強調,賺夠足夠的錢,確實不用再為錢發愁,但是,賺足夠的錢,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找一份高薪工作。「生活足夠簡單就能擁抱自由,剩下的就是享受你的研究,去探索、關注科學如何能夠真正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東西。」
  • 諾貝爾獎得主也為科研經費發愁,基礎研究「吸金」難成國際普遍性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蓋姆呼籲,政府要持續地對一些基礎科學研究方向給予資金支持,哪怕不少研究項目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菲爾茨獎得主考切爾·比爾卡爾指出,數學家要多與其他領域的科研人員交流,從而在分到科研經費的同時,推動人工智慧、物質相變、氣象預報等諸多領域的發展。
  • 老人常說,這個時間出生的人,財神眷顧,一生不太為錢發愁
    財務很重要,老人經常說,這個時候出生的人,善良善良,福報很大,迎來了很多貴人,他們結婚後,往往有發財的機會,晚年更是無憂無慮,一生也不會為錢發愁。生在辰時的人生於【07-09點】,他們很有活力,就像早晨的太陽,性格剛毅,充滿鬥志。這段時間出生的人一生不愁錢,性格開朗開朗,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致富。
  • 世界頂尖科學家展望一個更好的科學世界
    他們期待更廣泛的科學合作,去解決人類的共同問題;他們呼籲更多人把目光投向基礎科研,促使科學發展穩定長久;他們強調用教育孕育科學文化,以提升中國的基礎科研水平。暢所欲言、思想碰撞,他們目光所及之處,是一個開放的、繁榮的、更好的科學世界。
  • 培養一個頂尖科學家,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場內的選手聚精會神調試自己的機器人,期待它們能順利完成任務。場邊,中文與英文的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而比賽的特殊在於,參賽選手全是14 歲上下的中學生。這場「RCC 錢江國際機器人公開賽」 是由FIRST 官方認可的FRC國際季後賽,而FRC 正是全球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水平最高、最具影響力的賽事。最終,來自上海的高中生秦浩允和他的隊友們闖入四強,並獲得賽事的「控制創新獎」。
  • 培養一個頂尖科學家, 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場內的選手聚精會神調試自己的機器人,期待它們能順利完成任務。場邊,中文與英文的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而比賽的特殊在於,參賽選手全是14歲上下的中學生。   這場「RCC錢江國際機器人公開賽」是由FIRST官方認可的FRC國際季後賽,而FRC正是全球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水平最高、最具影響力的賽事。最終,來自上海的高中生秦浩允和他的隊友們闖入四強,並獲得賽事的「控制創新獎」。
  • 全國都在過緊日子,基礎研究卻獲穩定支持!代表委員們有感而發……
    在今年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基礎研究再次引代表委員的熱議:在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提下,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如何建立對基礎研究的科學評價體系成為關注重點。對未來的投資不能省「在全國上下都要過『緊日子』的情況下,沒想到對基礎研究仍然穩定支持。」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委員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時,第一反應就是非常激動也很振奮。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十五張方桌、十五席白布、每人一支筆,聯結成前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獨特環節——「桌布」論壇。在蘭迪·謝克曼面前的桌布上,整齊地寫著「1、2、3……」那是他對於上海該如何建設一流基礎科研機構的建言要點。在謝克曼看來,對好奇心的保護、自由探索的氛圍、穩定的政府與企業支持、開放的國際協作與交流,全都必不可少。此前兩屆的論壇,「基礎科研」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
  • 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
    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 2018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方案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布啟動;2019年第二屆頂科論壇上,社區方案全球首次公開展示;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
  • 推動基礎研究 倡導國際合作
    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設有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各位科學家將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  哈維·阿爾特和安德烈亞·蓋茲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年首次參會的頂尖科學家還包括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拍攝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等。
  • 頂尖科學家們:應鼓勵年輕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嘗試更有風險的研究...
    昨天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系列主題峰會中,伊格納羅在「人體微觀世界的戰爭」峰會中直言,「我所得獎的,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氧化氮,化學分子式NO。」伊格納羅教授回顧自己的獲獎經歷,「我是非常幸運的!」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硝酸甘油可以舒張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其中必定有一種「內皮細胞舒張因子」。人類兜兜轉轉,一直以為這是個蛋白質類大分子,直至伊格納羅與同事揭示謎底:就是一氧化氮。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2018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方案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布啟動;2019年第二屆頂科論壇上,社區方案全球首次公開展示;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之際
    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哈維·阿爾特和安德烈亞·蓋茲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年首次參會的頂尖科學家還包括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拍攝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等。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動情地送出了多份感謝。「習主席在給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