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資金、資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入第二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至少有三位頂尖科學家在談最大挑戰時提到了科研經費問題。他們指出,在基礎科學領域,很多青年科研人員得不到政府和科研基金的經費,以至於步履維艱;甚至像他們這樣到了功成名就階段,經費缺乏有時也會成為一個困擾性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蓋姆呼籲,政府要持續地對一些基礎科學研究方向給予資金支持,哪怕不少研究項目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菲爾茨獎得主考切爾·比爾卡爾指出,數學家要多與其他領域的科研人員交流,從而在分到科研經費的同時,推動人工智慧、物質相變、氣象預報等諸多領域的發展。
基礎科學「吸金」難很普遍
從多位頂尖科學家提到資金可以看出,基礎科學「吸金」難、特別是青年科學家難以獲得經費,是一個在發達國家科學界也比較普遍的問題。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回憶道:「我的科研起步階段在劍橋,那時拿不到經費,非常艱難。」即便是近年來,他有時也會為科研經費犯愁。「總體來看,全球科學界還沒有達到理想的資金支持狀態,很多科學家期盼穩定的資金來源。」
青年科學家的資金來源問題,也給新晉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帶來了心理陰影。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對阿爾特的專訪中,他講述了兒子的一段往事:小阿爾特曾經也是醫學領域的優秀科學家,但是在申請資助的過程中耗費了太多精力,最終忍痛放棄科研生涯。為此,他呼籲社會各界給予青年科學家更多的關注和資金支持。阿爾特認為,年輕人是最具有科研創造力的群體,但往往沒有知名科學家的「吸金」能力,很難開展原創性研究,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扶持。
在一些領域給予科學家穩定的經費支持,有望取得很高的「投資回報」。例如在蓋姆十分看好的超導材料領域,他預言室溫超導材料一定存在,但如何把它製備出來,還有待基礎研究的突破。因此,政府有必要對這個領域持續地投入資金,其結果雖然難以準確預測,但蓋姆相信,這種投入有朝一日將催生在室溫條件下達到「零電阻」的神奇材料。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入第二天。
數學家要主動跨界交流合作
作為最基礎的自然科學,數學也存在「吸金」難問題。在比爾卡爾看來,數學家拿不到科研經費與他們不善於跨界交流有關,「數學家有自己的語言,其他領域的專家很難聽懂,所以很多數學家與其他領域專家幾乎不怎麼交流」。這樣一來,數學家就無法通過跨界合作,分得科研經費。
其實,數學在很多科研領域極富價值。另一位菲爾茨獎得主阿萊西奧·菲加利介紹,他研究的是偏微分方程,並將其應用於物質相變研究。「冰融化成水是一種最常見的物質相變。冰到底是怎樣變成水的,如果追求非常精確的描述,就需要運用高等數學,讓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合作。」菲加利認為,高等數學在機器學習、氣象學、流體力學等很多領域都有持續、深入運用的價值。數學家不能囿於自己的高深語言,而是要主動與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交流,儘量用他們聽得懂的話科普自己的研究方向,並探討雙方潛在的合作領域。
比爾卡爾還指出,大學是培養數學家的最佳機構之一,全球很多大學擁有一流的數學院系,然而也有很多大學不重視這門學科,只著力發展應用性更強的學科。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學重視數學,並推動數學院系與其他院系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既有利於培養數學人才,也有利於數學與更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
英國講師分享2000萬英鎊經驗
青年科研人員如何爭取到充裕的資金?今天下午舉行的青年論壇之天文物理會議上,伯明罕大學太空環境專業講師肖恩·艾維奇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在回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的問題時,這位英國小夥子說:「我不缺科研經費,英國氣象局對我們的研究項目很感興趣。我現在缺少的是時間,因為除了科研外,還要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
迪迪埃·奎洛茲通過線上視頻參加論壇。
據介紹,艾維奇研究的是地球高層大氣預報模型,理論上可覆蓋2萬公裡範圍。這種模型的「站位」達到太空高度,具有大尺度預報功能,可就衛星運行、航空高頻通信、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幹擾因素髮出預警。這項研究得到了英國氣象局2000萬英鎊資助。
圍繞政府、企業關注的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是他獲得充裕資金的主要原因。隨著近地軌道衛星的日益增多,高層大氣的變化對人類導航和通信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如何用更科學、精確的方法進行太空氣象預報,成為艾維奇選擇的研究方向。「我相信不僅是英國政府,其他一些國家的政府也會對這種模型的開發感興趣。」艾維奇通過在線視頻告訴參會觀眾。奎洛茲笑著問他:「這個項目有軍事用途嗎?」他回答說,只用於民用領域。
這項研究的實用性是他獲得資助的重要原因,那麼,在更為基礎的科研領域呢?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塞爾日·阿羅什表示,基礎研究的長期性與換屆政府的短期性存在矛盾,科學家要多與政府官員溝通,讓他們相信,把經費投入長期性研究是很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