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從上午的八點多開始,太陽就已經高高掛起,氣溫也隨即猛升。而全國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每天最熱的溫度已經達到了30℃以上,讓人們根本不敢走出家門。
然而, 在洗澡的時候,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洗澡水溫度,基本上都在30℃以上,對於有些喜歡熱水澡的人來說可能還需要更高的溫度,可是明明我們在30℃的夏天就已經很熱了,為什麼洗澡的時候連30℃的熱水都感覺冷呢?
這個問題,其實如果明白原理,就會非常簡單。眾所周知,我們人體的體內溫度基本上處於37攝氏度左右,人體必須要維持這個溫度來保持體內環境的穩定,保證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轉。而我們體內的細胞中,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生化反應,這些反應產生了巨大的能量,然而我們的體溫依舊保持在37℃左右,這是因為我們人體也有相應的散熱功能,只不過我們平時不注意而已。比如我們可以將熱空氣呼出去,吸進來冷空氣,達到降溫的目的,在夏天的時候我們也能發現,雖然有時候臉發燙,但是胳膊很涼爽,就是因為我們的皮膚也能夠散熱。
所以,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個知識點,那就是我們的皮膚可以散熱,而散熱,所謂的「散」,就要依靠介質流動,而皮膚散熱依靠的就是空氣流動,在一些化工廠裡,冷卻管當中的冷水一直在流動,就是為了吸收更多的熱量,達到為目標液體散熱的目的。那麼我們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思考一下,為什麼在30℃的空氣中覺得很熱,而30℃的水卻很冷?
我們如果將兩者進行對比,就不難發現,兩者的區別在於,水是流動的,而空氣雖然有流動,但是相比較於水來講,空氣流動非常微不足道。因此,如果我們在30℃的環境中,我們會感覺到熱,因為我們的皮膚是散熱的,但是空氣流動微弱,導致散熱系統的效率並不是很高,所以我們人體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出去,我們就會感覺到熱。
而在洗澡的時候,即便是40℃的水,我們依然感覺到很冷,因為雖然水溫高於人體溫度,但是由於水是流動的,導致人體皮膚的散熱效率非常快,我們的人體產生的熱量小於水吸收的熱量,這就會讓我們感覺到很冷。
看到了這裡,是不是感覺這個原理很簡單呢?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只要認真思考都是會有結果的。
我是成武生活驛站,關注我了解更多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