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956年3月,隨著全區境內私營工商業、手工業和農業的公私合營與合作化改造相繼完成,徐匯區的社會主義改造宣告完成。
新中國建立之初,徐匯區內有490多家私營企業。這些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處於原料短缺、能源不足、資金緊張和產品滯銷的困境之中,一部分工廠主、企業家悲觀失望,甚至有人準備抽逃資金,棄廠出走。根據黨關於解放以後城市工作的指示,徐匯區委決定通過實施加工訂貨、提高訂價、低價配售原料、收購產品、銀行貸款和調整稅收等措施,幫助工商企業渡過難關。
1953年10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以及對私營工商企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正式公布。1954年1月,全區86 戶私營糧店經申請批准為國營代銷店。從當年3月起,徐匯區委分兩批派出人員進駐51家大中型工廠,加強對企業完成加工訂貨、統購包銷任務的監督,幫助改善經營管理。隨著改造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到1954年底區內規模較大的大中華橡膠廠、梅林罐頭食品廠、金星金筆廠等13家工廠已先後完成公私合營。1956年1月20日,全區1126家私營工廠、2996戶私營商店全部被批准公私合營,955戶手工業全部實現合作化。同年3月,766戶農民,組成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1388人,耕地2080畝。至此,全區範圍內私營工商業、手工業、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連結一:大中華橡膠廠公私合營
過渡時期總路線在1953年公布之後,大中華橡膠廠負責人已認識到私營企業的公私合營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改造的必由之路。當時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洪念祖從北京參加全國工商聯會議返回上海之後,便傳達了中央有關公私合營的方針政策,並動員大家打消顧慮,接受改造。1954年2月,大中華橡膠廠正式提出公私合營申請。該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派出公私合營工作組,到工廠進行合營籌備工作。12月14日,上海市輕工業管理局與大中華橡膠廠正式籤訂了合營協議書。12月21日,大中華橡膠廠公私合營大會在天蟾舞臺召開。自此,大中華橡膠廠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為以後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公私合營以後,公方根據「堅決改造,穩步前進」的方針,開始對企業進行改造。他們一方面建立健全工廠的各項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則以團結為主,教育改造資方人員。主要措施包括:改革體制,整頓機構,實行民主管理;加強技術管理,制訂操作規程,建立檢驗制度;制訂定額,編制計劃,實現均衡生產;注意安全,添置設備,改善勞動條件;厲行節約,堵塞漏洞,克服浪費;充分協商,多加鼓勵,保證資方人員有職有權;加強教育,組織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適當照顧生活,推薦社會公職;克服「左」的偏向,協同做好統戰工作。
公私合營之後,大中華橡膠廠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1955年同1954年相比,總產值增長10.21%,勞動生產率則提高25.6%。公私合營以後生產的輪胎,行駛裡程創造了國產輪胎的最高記錄。1957年「雙錢牌」汽車輪胎開始出口,率先進入國際市場,實現了我國從進口輪胎到出口輪胎的歷史性突破。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職工的收入水平也明顯提高。1956年的平均工資較之上年增長了4.38%,集體福利費人均達到122.6元。
西藏自治區訪問團參觀公私合營後的大中華橡膠廠
連結二:梅林罐頭食品廠公私合營
上海開埠以後,西式餐飲文化也伴隨「歐風美雨」的到來進入了上海。作為西餐重要調料的番茄沙司醬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供不應求。在發現了這一巨大商機之後,廚師石永錫、戴行水等在1930年7月籌資開辦上海梅林罐頭廠,開始試製國產番茄沙司醬。1933年5月,梅林罐頭廠得到馮義祥、屠開泰等人的注資,成立了上海梅林罐頭食品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採用「金盾」作為公司的商標,據說寓意產品質量過硬,如金光閃閃的盾牌抵擋外貨於國門之外。由於梅林公司的產品質量十分過硬,曾受邀參加了1934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此後,梅林罐頭開始遠銷港澳地區、印尼、馬來西亞以及日本等國。
新中國建立後,梅林罐頭食品有限公司也開啟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歷程。1954年12月,梅林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完成公私合營,改制為上海梅林罐頭食品廠。社會主義改造後的梅林廠,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新產品的研發力度也得到不斷加大。20世紀50年代末,梅林廠聘請捷克專家,根據西餐口味開發出特製午餐肉罐頭。在經過多次改良後熱銷海外,再次在國際市場打響「梅林」品牌。從50年代到70年代,「梅林」午餐肉罐頭先後出口至蘇聯、捷克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甚至打開了非洲、中東地區的市場。除此而外,梅林廠所生產的八寶飯罐頭、番茄沙司醬、火腿罐頭等產品,也遠銷海外,風靡世界。
公私合營後金盾牌梅林番茄醬包裝
供稿:區委組織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