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2020-11-27 搜狐網

原標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點

①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但它不是一個獨立社會形態,而是具有過渡性的社會形態。

②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在經濟上,有五種經濟成分即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主要經濟成分是三種: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因為在五種經濟成中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渡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渡的形式。);在政治上,新民主主義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和族資產階級在內的人民民主專政;在文化上,發展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③主要經濟成分是三種: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因為在五種經濟成中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渡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渡的形式。

④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⑤這一時期的民族資產階級仍然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階級:既有剝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一面。因此,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也具有兩重性,既有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階級利益相互對立的對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對抗性的一面。

(2)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①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即「兩個轉變」同時並舉的思想。

②1953年12月形成了關於總路線的完整表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內容被概括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即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比喻為鳥的「主體」和「兩翼」。「一化」是「主體」,「三改」是「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④總路線的依據是馬列主義關於過渡時期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曾設想用暴力沒收與和平贖買這兩種方式來變革所有制的問題,並認為如果能用贖買的辦法變革所有制,將是「最便宜不過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也曾設想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對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進行和平贖買,認為這對無產階級是最有利的事情。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1)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積極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經歷了互助組(具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初級社(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和高級社(具有完全的社會主義性質)三個循序漸進的步驟。

②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和政府採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在方法步驟上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三個步驟:手工業供銷小組(社會主義萌芽);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半社會主義);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社會主義)。

③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用和平贖買的方法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三個步驟: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具有社會主義國營性質的全行業的公私合營);把資本主義工商業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④贖買就是國家有償地將私營企業改變為國營企業,將資本主義私有制改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能夠採取贖買方式的原因是: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中國共產黨與民族資產階級長期保持著統一戰線的關係;私人資本主義在政治上、經濟上對社會主義的依賴;國家對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統購統銷;資本主義企業中工人群眾對資本家的監督等。

⑤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有利於發揮私營工商業在國計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有利於爭取和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有利於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民主人士,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有利於發揮民族資產階級中大多數人的知識、才能、技術專長和管理經驗,也有利於爭取和團結那些原來同資產階級相聯繫的知識分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⑥國家資本主義,就是在國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資本主義經濟,它主要地不是為了資本家的利潤而存在,而是為了供應人民和國家的需要而存在;國家資本主義有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之分: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國家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等;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公私合營,包括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2)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社會主義改造?
    什麼是社會主義改造?
  •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出席了大會。北京市市長彭真在會上宣布:我們的首都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 政治關鍵詞·社會主義改造|中國何時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今天的政治關鍵詞是「社會主義改造」。中國何時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此時,我國還不是社會主義社會。1953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一方面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另一方面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 中國近代史: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場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它有剝削工人階級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憲法、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第二,我國經濟落後,需要儘可能地利用民族資本,以利於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第三,我國民族資本家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專長,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
  • 論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
    通過社會主義改造而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此後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偉大成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關於1953到1956年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有一種觀點認為其改早了甚至就沒有必要進行,質疑和詆毀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重大歷史意義。那麼,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真的是改早了、沒有必要進行嗎?並不是這樣。
  • 2017考研:政治考點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原標題:2017考研:政治考點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都教授今天給同學們整理考研政治毛中特中的一個重要考點: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一.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原理,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制定並實行了一整套適合中國特點的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和辦法,開闢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 科學改造罪犯理論與技術研究
    從2003年開始我國提出了科學改造罪犯的論題,但是,由於時間短,物力人力有限,具有真灼見的理論成果不多。在新形勢下,通過深入研究,建立起我國科學改造罪犯工作的體系,對促進改造罪犯工作由粗放型、經驗型,向科學型轉化,不斷提高改造質量,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維護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實際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認真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現實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認識社會主要矛盾和它的變化。鄧小平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大實話、黨的十二大報告正式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在正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含義、歷史地位、基本特徵和基本任務,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且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關於社會階段是鄧小平強調的國情。
  • 徐匯70個瞬間|徐匯區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徐匯70個瞬間|徐匯區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2019-09-1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綱解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可見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考試範圍與2010年保持一致,因此,個人認為2011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的考查範圍和命題特點與2010年應是一致的,不會有太大出入。  三、分析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命題規律  大綱是不斷變化的,而考試規律是不變的。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正在形成和發展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理論來源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為重點,對這五種理論來源進行了闡述與論證。
  • 我觀「理論斷層」——兼評「社會主義」的再定義
    經濟文化欠發達國家創建社會主義社會,要緊緊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正是緊緊抓住生產力這個經典社會主義的內核,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新的概括,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理論概括,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的定義,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稱得上是一場革命,大大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兩次理論飛躍的概念,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黨的十六大深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在對改革開放以來偉大歷史進程回溯的基礎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簡述——沈桂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形成的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成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目標體系1982年中央19號文件,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同年10月,胡喬木同志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座談會上提出要研究在中國社會主義社會裡,宗教怎樣才能同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隨後我國理論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 秦宣: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  記者: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其主題。您長期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您認為這個理論體系的主題是什麼呢?  秦宣:所謂「主題」就是理論探索的核心問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序言中指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
  • 趙月枝|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現實
    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跨文化傳播雙重視野中探索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路徑和問題意識,能夠為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貢獻中國智慧以及信息、傳播與文化領域的思考。由此,我們需要對國外傳播政治經濟學進行有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的批判分析,進而在融通中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跨文化創新,發展出21世紀的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
  • 趙月枝 | 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現實
    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跨文化傳播雙重視野中探索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路徑和問題意識,能夠為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貢獻中國智慧以及信息、傳播與文化領域的思考。由此,我們需要對國外傳播政治經濟學進行有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的批判分析,進而在融通中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跨文化創新,發展出21世紀的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
  •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三大理論支柱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三大理論支柱   要用史學精神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對其中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分析;對改革歷程和思路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分析。通過總結梳理,把原創性、獨創性的內容鮮明地彰顯出來,通過總結梳理,對成功經驗進行學理性提煉,深化規律性認識。
  • 張宇:重溫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
    原標題: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同志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一新的徵程中,曾不斷提出和反覆思考的基本理論問題。
  • 習總十三問: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第二,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黨的十八大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聯繫,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