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南寧路999號3樓的徐匯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充滿徐匯特色的「婚姻文化牆」。牆面上精心構思設計的唱片與留聲機代表著歲月匆匆,宛如掛在新人家中客廳的油畫則洋溢著「因愛而婚」的幸福家庭氛圍;創意可旋轉的實體書牆內關於婚戀、情感、親子、心理類的書籍則為家庭建設悅讀護航。
樹文化 建立徐匯特色婚姻文化宣傳陣線
婚姻是家庭的起航點,婚姻登記處作為家庭建設的第一線,承擔著科學引導婚姻文化、婚俗禮儀和婚姻家庭輔導的使命職責。徐匯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利用現有場地,因地制宜,通過「一牆」「一廊」和「一房」的改造,呈現出徐匯文化特色,勾畫中國婚俗史輪廓,倡導「因愛而婚」「綠色辦婚」的新婚俗理念。
一牆的徐匯文化、愛文化和家文化三大板塊呈現徐匯文化特色。
一廊的婚俗文化歷史長廊,展示中國傳統婚姻文化的演變,勾勒中國婚俗史的輪廓。
一房的婚姻文化實物展示,讓婚俗文化具有可讀性。
通過婚姻文化長廊「因愛而婚,匯愛成家」的理念,來喚起參觀者們對愛的記憶和嚮往。
徐匯婚登中心負責人付俊萍介紹說,目前徐匯婚登處共有兩個頒證大廳,一個中式,一個西式。「我們的中式頒證廳雖然面積不大,但非常溫馨,很有特色,屬於網紅頒證廳,這裡還曾是上海拍攝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取景地。」
徐匯婚姻收養登記中心的服務不止於登記,從新人的婚前輔導,到婚姻家庭關係的調適,包括為有婚姻危機的家庭提供心理諮詢,家庭關愛等幹預服務,為構建和諧婚姻家庭關係護航等都是「匯·愛+」婚姻文化服務的願景。
中心分別於2018年、2019年、2020年帶領員工及法律顧問將服務觸角深入漕河涇街道薛家宅社區、田林街道長春社區、漕河涇街道嘉萱苑社區,宣傳婚姻法律法規,走訪困難、獨居老人,開展「匯?愛+」情暖社區志願者服務,為廣大居民開展婚姻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和婚姻家庭關係調適服務,幫助居民解決婚姻家庭關係中遇到的困惑和糾紛,送上中心全體員工安排的小活動,與社區老人親密互動,為老人送上溫暖和關心。
面對離婚率日益攀升的社會現狀,徐匯婚登中心與區婦聯共同創辦「開心家園離婚勸和工作室」。工作室聘請了多位具有資深婚姻家庭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坐診」免費提供心理疏導「離婚勸和」服務。遇到一方對離婚未確認自願辦理的、雙方是衝動型離婚的、子女不滿一周歲要求離婚的、女方在懷孕期間要求離婚的諸如此類情況,婚姻登記員會第一時間引導離婚當事人前往「開心家園離婚勸和工作室」與心理諮詢老師敞開心扉聊一聊家庭遇到的情況和矛盾,由心理諮詢老師提出專業的意見和有效的解決辦法。近三年,設立的開心家園離婚勸和工作室,成功勸和417對前來辦理離婚的當事人,更是挽救了417個面臨破碎的家庭。
增添結婚「儀式感」 徐匯打造特色頒證服務品牌
徐匯婚登中心作為婚姻家庭建設的一線窗口,將正確引導婚姻文化和婚俗禮儀作為重點特色工作。中心選取新人登記量較大的「5.20」、七夕、國慶等特殊時間節點,特邀區長為新人舉辦集體頒證特色活動,且形成常態化「區長頒證日」工作機制。近年來,徐匯舉辦了多場備受讚譽的集體頒證儀式。
2020年5月1日,徐匯區舉辦「紀念新中國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70周年」結婚登記頒證儀式。8月25日(農曆七夕節),「匯? 愛 +七夕,翰墨致楷模」書法家書寫婚書暨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徐匯區婚姻登記中心開展。活動中,老中青三代書法家為徐匯區10對抗疫英雄、勞動模範、軍人等楷模夫妻現場書寫結婚紀念證書。
為了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生活中,11月11日,徐匯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舉辦了「典亮人生,幸福啟航」主題活動。婚姻家庭輔導師張麗娜從《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導入,和新人們共同探討步入婚姻生活後的變化。
上海市民政局相關領導現場將《民法典》授予新人,讓更多人充分認識《民法典》頒布施行的重大意義。中心為現場所有領證的新人們,設置紀念打卡點,所有領證的新人們都可以親手製作一對具有意義的書籤,印刻上彼此對於未來美好婚姻生活的期許。
徐匯婚登中心通過舉辦「重登記,輕禮儀」的集體頒證婚慶儀式,向新人們倡導現代「簡約辦婚、環保辦婚」的新婚俗理念,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婚姻觀和家庭觀,有助於培育家庭文明,也有利於社會和諧。今後,徐匯「匯?愛+」婚姻文化品牌將在現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力爭成為引領全市婚姻文化工作的亮點品牌。
跨前一步解決「急難愁」 提高窗口優質服務理念
「小夥子,你戶口簿上的身份號碼沒有打上去呀。」「我身份證掉了,特地選好今天結婚可以辦理結婚登記嗎?」以前遇到類似的情況,即使工作人員很想幫忙,根據政策也只能很遺憾地告知當事人需要去派出所修正身份證號碼才能辦理,身份證掉了更是只能錯失自己選定的結婚日期。
自今年9月起,根據婚姻登記應用電子證照工作的通知,徐匯婚登中心文件落實到位,當事人在遇上以上情況時,初審工作人員主動告知本市當事人可下載APP「隨申辦」,亮電子證照中的戶口簿和身份證辦理婚姻登記,大大提高了辦事人員的工作效率,也使得婚姻登記實現了「網際網路+」的信息手段。讓「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口號落地、惠民。
中心不局限於窗口登記工作,真正做到讓服務更跨前,拓展了婚姻登記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使命義務。
8月的某個周六,徐匯婚姻登記窗口收到了一封感謝信。當事人杭先生與王女士因辦理房產交易時審核證件,發現自己辦理了30多年的結婚證出生日期與女方實際出生日期不一致,導致所有的房產交易手續只能暫時擱置。倆人調取了當時登記的婚姻檔案原始資料,原來是王女士30多年前登記時填寫的出生日期筆誤,造成了後續的一系列「麻煩」。
此時登記窗口值班長崔爽發現了窗口的疑難棘手問題,主動上前詳細詢問情況,耐心解答政策,安撫好了當事人的心情。了解到當事人的「急、難、愁」,崔爽主動聯繫屬地派出所核實相關信息。在確認無誤後,為當事人補辦了結婚證。後來,當事人也順利完成了房產交易手續。
近年來,徐匯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注重窗口形象建設、行業行風建設。秉持服務為民的情懷,無論是結婚、離婚、還是補證,窗口服務人員都能跨前一步,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貼心服務,為當事人帶來「快樂和喜悅」,增加徐匯婚姻登記服務軟實力。(信息來源:東方網)
【來源:徐匯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