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查閱中國歷史時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好幾次有過強大的艦隊,但是當時的海軍只在海邊轉悠,或者停靠在港灣內,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而帝國主義的軍艦則可以在中國海域裡長驅直入。面對外國的艦隊,我國的海軍只有等待被擊沉的命運。
再加上後來全國大陸解放後,美國公然派艦隊來幹涉中國內政,阻止我國解放臺灣。為此,毛澤東認為,中國必須結束有海無防的歷史。
於是,1958年8月,毛澤東找到曾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首席顧問的倪徵燠,與他共同討論研究領海問題。當時倪徵燠表示:「在1930年召開的第一次國際法編纂會議上,有33個國家主張3海裡的領海寬度,同樣也有21個國家主張採用大於3海裡的領海寬度。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一個公認的統一的領海寬度。」
毛澤東不解地問道:「那為什麼各國採用的領海寬度會這麼大?」倪徵燠說:「發達國家憑藉他們的經濟、軍事實力,企圖掠奪海洋資源,所以他們主張領海寬度為3海裡;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領海主權和國土安全,大多主張選擇12海裡為領海線。」
隨後,倪徵燠還建議道:「針對我國目前的情況,設立12海裡領海線的寬度比較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毛澤東點頭道:「如果定了12海裡領海寬度,那渤海裡面還會有公海嗎?」倪徵燠思索了一陣後答道:「這樣渤海就徹底成為中國內海了,我國享有完全的主權。」毛澤東興奮地說:「看來為了國家的安全,要讓渤海徹底變成為中國的內海,那就應當有個較寬的領海線。」
隨後,1958年8月23日,毛澤東下令炮擊金門島,當時毛澤東考慮到我國海岸火炮的有效射程在12海裡以上,最後確定採用12海裡的領海寬度,並決定立即向全世界公布。
9月3日,在對金門島連續炮擊了10天後,毛澤東下令停止炮擊3天。隨後9月4日,我國便對外宣布:中國領海寬度為12海裡,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不得進入中國領海及其上空,這條規定同樣適用於臺灣及其周圍各島。
當時,毛澤東命令福建前線官兵暫停炮擊金門,就是要看一看美國政府對中國領海線的態度。9月8日,美軍的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以及臺灣國民黨的4艘登陸艦向金門駛來。毛澤東接到報告後,果斷下令開火,一瞬間國民黨的1艘登陸艦便被擊沉,嚇得美軍的軍艦連忙駛到了12海裡線之外的海域。所以美國便是世界上最先承認中國領海線的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