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納米層狀合金,讓電池200小時後仍保持100%容量!

2020-10-18 材料科學與工程

鋅負極在沉積/剝離過程中的低庫侖效率和不可控枝晶生長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本文提出了一種由交替的Zn和Al納米薄層組成的層狀結構合金,基本解決枝晶生長和不可逆性問題,獲得的鋅離子電池在高電功率下表現出高能量密度,並在循環200小時後保持100%的容量保持率。

金屬鋅(Zn)具有理論容量高和成本低等優點,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水系可充電電池負極材料。然而,最先進的Zn負極在沉積/剝離過程中的低庫侖效率和不可控枝晶生長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近日,吉林大學蔣青教授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基於一種Zn和Al的共晶合金的有效策略,建構的由交替Zn和Al納米薄片組成的層狀結構基本上解決了Zn負極中不可逆性和枝晶問題。相關論文以題為「Lamella-nanostructured eutectic zinc–aluminum alloys as reversibleand dendrite-free anodes for aqueous rechargeable batteries」於2020年4月2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478-4

現如今,太陽能和風能是廣泛使用的發電方式,迫切需要開發高安全、高成本效益和可靠的電網規模儲能技術,以此高效整合可再生能源。在眾多電化學儲能技術中,基於水系電解液的Zn金屬可充鋅離子電池(ZIBs)是最具吸引力的儲能設備之一,這主要是歸因於Zn金屬具有高體積和重量容量(5854 mAh cm-3和820 mAh g-1),低的氧化還原電位(-0.76V)以及具有含量豐富和成本低的優點。同時得益於使用離子電導率高達1 S·cm-1的水系電解液和Zn/Zn2+的雙電子氧化還原反應,這大大提高了ZIBs的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更加重要的是,水系可充電鋅離子電池(AR-ZIBs)能夠保證以高倍率充放電在固定式電網儲能,以高安全和低成本的高密度能量儲存和運輸。此外,AR-ZIBs正極材料,如多晶型二氧化錳,釩氧化物,普魯士藍類似物等通過Zn2+/H+的協同嵌入/脫出或者轉化反應促進了電池的發展。

然而,無論採用哪種先進材料作為正極,最先進的AR-ZIBs最大的問題是,Zn負極在沉積/剝離過程中的枝晶形成和生長以及相關的副產物,從而導致不可逆反應的產生和庫倫效率低。雖然與鹼性溶液相比,中性電解質中Zn枝晶的形成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但由於金屬鋅獨特的金屬特性,枝晶生長不可避免的。此外,在Zn沉積/剝離的反覆過程中,總是會發生不可控制的形狀變化,產生大量的裂紋或缺陷。基於此,改造Zn金屬的結構及相關的內在性質,可能是實現高性能AR-ZIBs最便捷的途徑。

本文中,作者正是基於此思路,從改造Zn金屬結構出發,構造了一種由Zn和Al交替排列的層狀納米結構的共晶Zn/Al(Zn88Al12)合金,作為可逆和無枝晶的負極材料。顯著改善了水系可充鋅錳氧化物電池(Zn-Mn AR-ZIBs)的電化學性能。這種獨特的層狀結構利用較便宜的Al層來促進Zn沉積/剝離的可逆性,同時原位形成具有Al/Al2O3核殼結構的層狀納米形貌。其中,Al保護Zn金屬不受ZnO或Zn(OH)2的不可逆副產物的影響,而絕緣的Al2O3殼層阻止Zn2+在Al/Al2O3上的電還原,從而引導它們在前驅體Zn位上的電沉積,大大抑制了Zn枝晶的形成和生長。

結果表明:在缺少O2的 ZnSO4水系電解質中,共晶Zn88Al12合金展現出優異的無枝晶Zn沉積/剝離行為,並且以超低且穩定的過電位循環超過2000h。同時由Zn88Al12合金負極和KxMnO2正極構成的鋅離子電池(ZIBs)能夠在高電功率下表現出 230 Wh kg-1(基於KxMnO2的質量)高能量密度,並在循環200小時後保持100%的容量保持率。此外,通過調節負極和正極質量比為3:1,Zn-Mn AR-ZIBs的整體能量密度可達到142 Wh kg-1(基於負極和正極的總質量)。

圖1.共晶策略的枝晶和裂紋抑制示意圖

圖2.共晶Zn/Al合金的微觀結構表徵

圖3.鋅金屬和共晶Zn/Al合金的抗氧化能力

圖4.Zn或共晶Zn/Al合金電極的對稱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圖5.鋅離子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綜上所述,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Zn88Al12合金的共晶複合合金化,該合金由交替的Zn和Al納米薄層組成的層狀結構構成,作為一種解決Zn沉積/剝離過程中枝晶生長和裂紋引起的Zn金屬負極不可逆性問題的有效策略。結果表明:在以Zn88Al12合金為負極的電池中,展現了近乎完美的電化學性能和沉積/剝離形貌。通過改變Zn金屬本質去抑制枝晶生長的策略,也可用於其他以金屬為負極的電池中,以此促進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池的跨越式發展。(文:Caspar)

相關焦點

  • 吉林大學:納米層狀合金,讓電池200小時後仍保持100%容量!
    本文提出了一種由交替的Zn和Al納米薄層組成的層狀結構合金,基本解決枝晶生長和不可逆性問題,獲得的鋅離子電池在高電功率下表現出高能量密度,並在循環200小時後保持100%的容量保持率。金屬鋅(Zn)具有理論容量高和成本低等優點,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水系可充電電池負極材料。然而,最先進的Zn負極在沉積/剝離過程中的低庫侖效率和不可控枝晶生長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 「材料周報」譴責昆士蘭大學該教授;北航又發《Natur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不予受理」原因總結【材料課堂】納米材料的基本效應有哪些?【招聘】中山大學黃洪濤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和專職科研人員【招聘】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於海東課題組誠聘博士後【招聘】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趙新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年薪30萬起科研進展港大黃明欣團隊:1.5GPa超強鋼中發現反常相變誘導塑性效應重慶大學辛仁龍團隊:發現先時效後變形,更能提高鎂鋁合金性能《MSEA
  • 吉林大學Small: 碳納米管與導電Ni3(HITP)2複合材料用於鋰硫電池電極
    鋰硫電池具有理論比容量高和比能量密度高的突出優勢,但是導電性差、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緩慢、多硫化物穿梭、容量快速衰減
  • 高校合成錫硫族化合物納米片,可顯著提升鋰離子電池容量
    汽車氪獲悉,北京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的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新型鋰離子陽極材料—錫硫族化合物(SnSe0.5S0.5)納米片,可顯著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容量。
  • "納米鏈"可以增加電池容量,縮短充電時間
    (左)的紐扣電池的藝術描繪,可以增加電池容量並縮短充電時間。(普渡大學) 手機或計算機的電池可以使用多長時間,取決於電池負極材料中可以存儲多少個鋰離子。如果電池中的這些離子用完了,它就不會產生電流來使設備運行並最終導致故障。具有較高鋰離子存儲容量的材料太重或形狀錯誤,無法代替石墨(石墨是當今電池中目前使用的電極材料)。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基於蛭石合成多孔矽/碳複合納米片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矽納米片因其高比容量、結構穩定性和與鋰合金化/脫合金化的快速動力學而成為鋰離子電池中的重要陽極材料。納米片可以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拓撲化學反應和模板法合成。在塗上碳納米層後,它們表現出增強的電化學性能。然而,合成超薄碳包覆矽納米片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由於缺乏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其循環性能不令人滿意。此外,副產品Mg2Si在該過程中形成。雖通過磁熱反應製備的多孔矽/碳納米片(pSi/C)可解決上述問題,但是模板的微結構不能被保留(可能由於二氧化矽溶解和隨後矽在該過程中的生長造成)。
  • 固態電池研究綜述(2020.7-2020.11)
    藉助剝離的粘土納米片,U-CPCE在室溫下表現出高達10 3 S cm 1 離子導電率。因此,基於U-CPCE的LiCoO 2 半電池在0.2C下表現出152mAh g 1 的初始放電比容量,與傳統的液態電解質電池相當。此外,由於顯著提高的Li + 轉移數和鋰枝晶的有效抑制,電池顯示出優異的循環性能(200圈循環後容量保持率為96%)。相關工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dv.
  • 復旦大學餘學斌ACS NANO:納米紅磷負極助力高比容量鈉離子電池
    研究背景鈉離子電池在大規模儲能中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而尋找合適的高比容量負極材料是其進一步發展的挑戰。磷單質因具有2596 mA h g-1的高理論比容量和~0.45 V (vs. Na/Na+) 的安全工作電壓而備受關注。
  • 碳納米管來製造矽陽極鋰離子電池,開拓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使用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碳納米管來製造帶有矽陽極的鋰離子電池。該設備在1500次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優於87%。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克服了將矽用作陽極的許多障礙,開拓了鋰離子電池中電極材料的使用。
  • 氫燃料電池福音:鉑鈷合金納米粒子將降低催化劑成本並延長電池壽命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布朗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使氫燃料電池驅動的汽車變得更加經濟。這種基於鉑和鈷合金製成的納米顆粒催化劑不僅比純鉑更便宜而且效率更高、使用壽命更長。雖然氫燃料電池為汽車行業帶來了希望,通過適當的基礎設施它將電動汽車的生態友好和傳統化石燃料的自由度結合在一起,然而為了讓燃料電池運轉起來,它需要一個催化劑來進行關鍵氧還原反應。據了解,燃料電池含有一個質子交換膜(PEM),一邊是氫一邊是含氧的空氣。電子將從氫原子中剝離出來然後被氧原子吸收進而產生電能。問題是想要進行這樣一個反應需要催化劑。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聚乙烯醇全部分解後,無機物聚集在外管上。最後,製備出了直徑為200 nm的介孔Na0.7Fe0.7Mn0.3O2納米管。得益於獨特的納米結構,Na0.7Fe0.7Mn0.3O2正極材料在鈉離子電池中具有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100 mA g-1下10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90%,在500 mA g-1下50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80%。
  • 科學家研發出仿生電池,容量是鋰電池的72倍
    當機器人縮小到微米級(microscale)或更小時(目前的獨立電池太大且效率太低),這種增加容量的方法將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機器人的設計受電池需求限制,電池通常佔機器人內部可用空間 20% 左右,或佔機器人重量的類似比例。」
  • 納米銀修飾層狀超薄石墨相氮化碳:解廢產能兩不誤!
    為此,我們以石墨相氮化碳為基礎,設計出了納米銀修飾的層狀超薄結構的石墨相氮化碳複合催化劑,該催化劑兼具高效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廢液(包括有色染料亞甲基藍和苯系致癌物苯酚)及光誘導製備綠色化學能源H2O2雙功能於一身。   結果與討論   A.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Wang等以石墨為分散劑,SnO/SiO和金屬鋰的混合物為反應物,採用高能機械球磨法並經後期熱處理,製備了石墨基質中均勻分散的Sn/Si合金,該材料在200次充放電循環後,其可逆容量仍可達574.1mAh/g,性能優於單獨的SnO或SiO等負極材料。
  • 中科大季恆星、加州大學段鑲鋒《Science》: 二維材料新寵--黑磷複合陽極實現高倍率大容量存儲鋰
    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能夠以大於5 A g-1的充放電電流密度將陽極材料充電至350至400 mA·h g-1的比容量。然而,當今的電池只能提供有限的功率密度(電池級的功率密度約為100至300 W kg-1),並且通常需要數小時甚至更長的充電時間才能安全運行。
  • 納米創新研究院研究成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
    近日,我校納米創新研究院劉景海教授團隊在柔性納米纖維膜反應器促進鋰/硫化學轉化領域的研究成果,以《Flexible Electrocatalytic Nanofiber Membrane Reactor for Lithium/Sulfur Conversion Chemistry
  • 鋰離子電池100問,太經典了
    IEC標準規定鎳鎘和鎳氫電池在20℃±5℃環境下,以0.1C充電16小時後以0.2C放電至1.0V時所放出的電量為電池的額定容量,以C5表示。鋰電池的充電方式:恆流恆壓充電:電池首先以恆流充電(CC),當電池電壓升高至一定值時,電壓保持不變(CV),電路中電流降至很小,最終趨於0。IEC國際標準規定鎳氫電池的標準充放電為:首先將電池以0.2C放電至1.0V/支,然後以0.1C充電16小時,擱置1小時後,以0.2C放至1.0V/支,即為對電池標準充放電。
  • 最新研究|密西根大學研發出新型可充電式鋅電池,電池容量可達鋰電池72倍
    「就能量密度而言,沒有任何一款已發表的結構性電池可與當今最先進的鋰電池相提並論。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對先前版本的結構性鋅電池進行 10 種改進,其中一些改進讓能量密度提升 100 倍。」Kotov 表示。能量密度和廉價材料的結合意味著,電池可能已使快遞機器人的移動範圍增加一倍。「然而這不是什麼限制。
  • 美國用摻雜氯的鈦酸鋰取代石墨陽極 制大容量的鋰離子電池
    ,但是其不能存儲足夠多的容量,用於能源密集型應用。 據外媒報導,紐約大學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系兼職教員兼化學系副教授Amy Marschilok表示:「純LTO的可用容量適中,但是不能快速輸送電能。」
  • 稀土儲氫合金讓電池更好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在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孵化企業中科軒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軒達)內,該公司技術總監肖明正一邊清點防控疫情的消殺用品,一邊向筆者介紹新型稀土鎂鎳基儲氫合金電極生產線的近況:「生產線為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