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創新研究院研究成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

2020-12-04 內蒙古民族大學

近日,我校納米創新研究院劉景海教授團隊在柔性納米纖維膜反應器促進鋰/硫化學轉化領域的研究成果,以《Flexible Electrocatalytic Nanofiber Membrane Reactor for Lithium/Sulfur Conversion Chemistry》為題,發表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IF=15.621)。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校與華南師範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全部在納米創新研究院完成。

鋰/硫電池(Li/S batteries)具有理論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和低成本等優勢,吸引了儲能產業界和能源材料領域廣泛關注。然而,理解Li/S轉換化學、推進產業化發展任重道遠,這主要因為充放電循環過程中容量衰減快,安全性及各組元不匹配導致能量密度低的問題。其中,關鍵科學問題,Li+S8→Li2Sx(1≤x≤ 8)的化學轉化過程中的瓶頸:(1)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遲緩、S的有效利用率低;(2)可溶多硫化鋰嚴重的穿梭效應,及其與鋰負極之間發生的副反應。

該研究首次報導了一種柔性高導電的TiN–Ti4O7異質核殼結構納米纖維(TiNOC)膜反應器,用於電催化調製Li/S轉化化學。採用實驗結合DFT理論計算方法探索了TiNOC膜反應器對LiPSs的電催化和化學吸附限域的機制,開發模塊化電極技術實現了優於商用鋰離子電池的性能。研究發現,納米纖維中的Ti、N和O原子作為電催化和化學吸附限域的活性位點,加速長鏈LiPS轉化和相變動力學、抑制穿梭效應。最優吸附構型拉長Li-S和S-S鍵鍵長、驅動電荷沿Ti-S和Li-N鍵轉移、有助於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加速了固態S8、Li2S2和Li2S的活化轉化。模塊化電極構造使得硫利用率高達91.20 %、5C高倍率下放電容量為869.10 mA h g-1,200圈穩定循環的容量保持率為92.49 %、平均庫侖效率為99.57 %。高硫負載下(12.00 mg cm-2),在2.26 mA時輸出面積比容量14.40 mA h cm-2,並且在60圈充放電循環後容量保持率仍高達89.30 %。兩塊串聯電池可以為60個LED燈泡提供69.00 mWh的能量,可連續供電1小時以上。

該研究歷時兩年多的積累,與清華大學張躍鋼教授團隊、華南師範大學李偉善教授團隊聯合攻關,同時得到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重點實驗室和南開大學先進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支持。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910533

相關焦點

  • 暨大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麥耀華團隊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麥耀華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Fabrication Strategy for Efficient 2D/3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Enabled by Diffusion Passivation
  • 海洋新材料研究院王莉莉等在《Advanced Materials》發表海洋生物...
    近日,以上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影響因子25.809),該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王莉莉博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董俠研究員為共通訊作者,青島大學為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鞏長暘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鞏長暘研究員團隊在材料領域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6.836)上發表了題為「Multistage Sensitive NanoCRISPR Enable Efficient Intracellular Disrup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s for Robust Innate and Adaptive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新型高效納米粘土止血劑
    中南大學楊華明教授課題組基於中藥赭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矽)具有「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的特殊功效,成功製備出不同類型鐵氧化物—高嶺石複合材料,並詳細研究其止血效果。研究表明,α-Fe2O3-kaolinKAc複合材料無明顯細胞毒性,溶血率(<0.11%)極低,遠低於高嶺石(30%),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 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在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發表綜述論文
    近日,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嚴佳豪副教授與中山大學楊國偉教授等合作,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學術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影響因子:22.250) 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全電介質納米材料的光子學性質及相關應用。
  • 我校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方曉亮副教授課題組和化學化工學院鄭南峰教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構建高能量密度鋰硫(Li-S)電池的新型自支撐正極
  • 華僑大學陳宏偉課題組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雷水清)近日,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宏偉博士課題組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題為「Building LithiophilicIon-Conduction Highways on Garnet-Type
  • 上海大學|石墨炔基材料在能源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上海大學理學院葉代新特聘副研究員、趙宏濱教授和張久俊院士作為通訊聯繫人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以「Progress in energy related graphynes-based materials: advanced synthesis, functional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 納米生物效應研究進展
    中國《科技日報》2004年12月15日報導:美國國家環保局宣布,美國國家環保局、國立衛生研究院開始實施「國家毒物學計劃」, 美國職業安全和保健局、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也開始支持研究納米材料對環境和人可能造成影響的研究,比如對肺和皮膚影響的研究等。在2005年美國化學會春季年會上,已經將納米生物效應與納米毒理學作為新的研究領域。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另外,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因具有可見光範圍內的能量帶隙與優異的光電性能,成為了最熱門的二維半導體材料。
  • 「Nanomaterials」(IF:4.324)特刊徵稿
    研究課題包括但不限於:環境納米材料的設計,調整其成分、結構和功能以實現環境修復天然和合成納米材料在環境納米技術中的應用,包括吸附、膜、高級氧化技術、電容去離子化等汙染控制過程的微界面反應及其機理納米技術的環境健康和安全,納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生物和毒理學效應的影響唯一的限制是研究的主要部分必須是在中國或由中國研究人員進行的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熱點文章排行榜Top 10 (2016年12月)
    Interconnected BN Nanosheets for Epoxy Nanocomposites with Ultrahigh Thermal Management Capability第一作者:Jin Chen(上海交通大學)通訊作者:黃興溢(上海交通大學)發表時間
  • 等離子體所低溫等離子體製備納米材料及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低溫等離子體應用研究室王奇博士的論文《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製備基於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複合材料及其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Low-temperature plasma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based materials and thei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 Advanced Materials發表麥立強教授團隊研究論文
    近日,麥立強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題為「Engineering Oxygen Vacancies in Polysulfide-Blocking Layer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Ability」的研究論文。這是麥立強教授團隊在深入研究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後,在鋰硫電池隔膜修飾工程上完成的另一個重要研究成果。
  • iCANX Talks 今晚八點百度直播|從微米納米到原子的探秘之旅!
    今晚8點, 大家期待已久的 iCANX Talks第十二期即將重磅來襲,我們邀請了兩位行業大咖為大家介紹最新研究成果。巴黎古斯塔夫·艾菲爾大學的Tarik Bourouina教授將介紹MEMS、晶片實驗室以及相關的微系統和納米材料如何在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發揮作用。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分子剪切技術和超分子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分別解決電極材料能量密度低和力學性能差的問題,已經成為目前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分子剪刀」——碳納米材料可控化構建碳納米材料對於現代科技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丨多功能靶向納米顆粒治療惡性膠質瘤領域獲得重要研究成果
    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院雜誌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CR一區,IF8.76)上發表題為Glioblastoma Therapy Using Codelivery of Cisplatin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Targeting siRNA from Iron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2016年9月7日,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線刊登了北京大學特刊「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t Peking University」。
  • ...and Multifunctional Regulations of Magnetic Nanomaterials
    我們遵循材料的開發和改性,利用碳基載體錨定效應/限域效應,以開發能量轉化電極催化劑目的,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1)提出多功能電極催化劑的設計和構築,構建計算模塊界面探析催化機制;(2)提出了含氮碳的錨定效應穩定單原子活性位大幅改善催化劑穩定性和活性的設計思路。
  • Advanced Materials :基於DNA納米技術的三維DNA納米結構探針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DNA納米技術的三維DNA納米結構探針,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類新型的生物傳感平臺,實現了對基因和蛋白質高性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