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榫卯工藝」品其之美 享其之趣

2020-12-06 神奇的東方木塊

在建築界,繽紛多樣的建築結構,更是精巧美觀。但很有必要說一說咱們祖先的智慧結晶,也是獨屬於咱們中國的建築文明瑰寶——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所採用的材料,一眼望去其實就是一些木塊,但它之所以被稱為國粹,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榫卯結構概括起來就是精巧和結實。它主要是用木塊進行相互咬合的結構方式,常用於建造的主要結構有立柱、橫梁、順檁等,用於連接這些部件的關鍵咬合方式就是榫卯結構咯,榫卯的存在使得它們的結合更加吻合。採用的方式為凹凸連接,凸出來的部分叫做榫頭,凹進去的部分叫卯眼或卯槽,榫與卯的高度咬合,可以保證建築結構的穩定。

應縣木塔

非常巧妙的應用了力學,工匠們使得榫卯精巧而不失實用意義。因而在古代,這種結構被普遍運用到了房屋建築和家具之中,在今天依舊可以從紫禁城、天壇祈年殿、大觀園、山西懸空寺、應縣木塔等古蹟中找尋它的蹤影並感受它的精美。

榫卯積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把榫卯結構的智慧也運用到了玩具當中,比如春秋時期的工匠大師「魯班」無意間研究出的「魯班鎖」,留傳至今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但魯班鎖的榫卯結構比較繁雜並有一定的難度,不太適合孩子玩耍。現如今有匠人對魯班鎖的榫卯結構進行拆解和簡化,研究出適合各年齡段孩子玩耍創作的「榫卯積木」,既能提高孩子專注力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主創作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在娛樂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中國榫卯結構的神奇,而且又能創作出孩子自己喜愛的形態,深受孩子們的熱愛和喜歡。

相關焦點

  • 椰雕工藝師朱凡:椰殼之間有榫卯
    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椰雕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穿越時光阻隔,銘刻歷史之記憶,它不僅是工匠們世代相傳的謀生手段,還蘊含著瓊州獨特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時至今日,海南椰雕雖然已輝煌不再,但民間手藝人依然默默堅守和傳承著這一雕刻技藝。  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金堆村委會美貼村是個美麗的村莊,村前池塘綠波蕩漾,村旁村後古樹參天、竹葉青翠、椰樹成林。
  • 研究生的榫卯實訓課 傳統工藝的後浪來了!2020北京化工大學 榫卯...
    榫卯工藝走進高校,讓年輕一代更多地了解這門優秀的傳統技藝,從中採摘價值,繼承中有創新,傳統工藝和文化才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學子的加入,將在未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和價值!設計系研究生實訓課 第5天:斜榫斜卯結構已經完成,並利用其原理可以上手家具了!今天體力腦力都有點超負荷,大家很辛苦,但激情不減,同學們表現很棒!
  • 榫卯對他來說,就像樂高那麼神奇!
    仙遊是全國「工藝美術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是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之一,吳志偉出生在這座城市。他家學淵源,從小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接觸家具之前,他跟隨家中長輩學習古典佛像雕刻技藝。懂得了如何去看木料後,更重要的是掌握核心工藝,在此榫卯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家具的靈魂,是家具的核心支柱,家具的穩定性體現在榫卯的選擇應用與切割製作的精細度和結構的合理性上。
  • 福州版「阿木爺爺」,匠心傳承榫卯工藝
    在福州,也有一群精通榫卯工藝的匠人,在內河邊建起一座座古韻流香的亭廊。70歲老木匠林明順是其中一員。白馬河畔6座亭廊、嚴復故居、光祿坊劉家大院、安民巷8號……福州諸多建築都留下了老師傅精心雕琢的痕跡。「這些亭廊可用百年」日前,在省電影公司公交站背後的沿河亭廊,記者見到了林明順。
  • 神奇的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卻堅固無比!
    榫卯,中國傳統木作工藝的精髓,是指兩個木構件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方式將它們連結並加固起來。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一旦咬合,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 古代兩款黑科技鑑賞,榫卯工藝與水運儀象臺,富含古人思想智慧
    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在使用簡陋工具的前提下,製造出了很多直到今天仍令我們驚嘆不已的神奇物品。這些物品到了今天仍然能夠讓我們大開眼界,感嘆老祖宗的奇思妙想。那麼,就讓我們走進古代黑科技,領略一下祖先的神奇智慧吧。
  • 身居都市享園林之美 不出城郭獲山林之趣
    石榴花色如火、子多飽滿,中國傳統文化視其為吉祥物。「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是生活紅火、多子多福的象徵。在天津,《榴開百子》是非常受歡迎的楊柳青木版年畫主題。 宋代「石榴文化」盛行,人們用石榴果裂開時內部的種子數量,來佔卜預知科考上榜的人數。久而久之,「榴實登科」一詞流傳開來,寓意金榜題名。
  • 「榫卯」怎麼讀?——從讀音開始,了解中國科技館「榫卯的魅力...
    作為紫禁城標誌的角樓,其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繁複結構是如何連接的?這些都是榫卯創造的奇蹟嗎?讓我們在「古代建築的智慧」主題展區一起破解其中的奧秘吧!您想「穿越」回明朝,一睹明式家具的簡約之美,探究隱藏於古典家具中的精巧結構,甚至親自動手組裝明式方凳嗎?您想變身木匠達人,親手製作一雙筷子或一件小動物模型嗎?在「中式家具的靈魂」主題展區,您將得償所願。
  • 榫卯,是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
    任何親眼見過這座大樓的人無不被建築的精妙結構所折服,世人在感嘆日本精妙的設計時卻不知所謂的「河合繼手」 這便是中國的榫卯早在幾千年前已是古代工匠的必備技能
  • 古代神奇的榫卯結構,為什麼到了現在幾乎消聲覓跡了?
    這就是我國建築歷史上的文化瑰寶——榫卯。這麼神奇的方法,你能想像是從什麼時代流傳下來的嗎?唐朝?明朝?不不不,其實早在距今大約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存在了榫卯結構的構件部分。沒錯,古人的智慧,超出你的想像。下面,讓我們真正認識一下何為榫卯結構吧。
  • 廣西網紅木匠爺爺火到國外,就憑一技榫卯工藝
    但榫卯作為一種基因,潛移默化間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有些人因為榫卯,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路。2017年,幹了大半輩子木匠的王德文帶著重要任務從山東老家來到了廣西,為了討孩子的喜歡,他想到了用自己熟悉的木工活製作出千奇百怪的小玩意,而這一切都讓正在做自媒體的兒子拍攝了下來,讓許多網友都認識了這位憨厚老實,又心靈手巧的網紅木匠——阿木爺爺。
  • 道州龍船的歷史淵源與傳統工藝之美
    正是這得天獨厚的歷史與人文地理環境,發源並承載了道州龍船習俗,使之傳承千年。道州的龍船文化濫觴與萬年的稻作文化,吮吸了舜德文化的精髓,浸潤了楚韻騷風,融入了理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道縣龍舟文化起源於宋代,既是紀念屈原,也是紀念周敦頤。道州雖然不是龍舟的發源之地,但它正是荊楚文明,中原文明由北向南傳播之要道和承接之地。
  • 大紅酸枝沙發,榫卯工藝,一件具有神韻的紅木家具
    大紅酸枝沙發,榫卯工藝,一件具有神韻的紅木家具 2020-11-14 14:40
  • 木匠阿海:"用榫卯結構的老房子 是修一棟少一棟了"
    榫卯工藝,即通過榫卯的做法,將建築物或家具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做法。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這項工藝也是古代木匠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  江湖有稱:手藝高低,榫卯見分曉。  世間的完美,大抵是艱辛與苦困反覆煎熬成的果。  「全年無休」、拼命三郎般幹活的阿海師傅,這次真的要請假了。
  • 不是木工沒活幹,只是木工幹不好了,神奇的榫卯結構逐漸消失
    今天看了這樣的一則新聞——一個貴州的69歲老木匠,從事木匠工作44年,堅守匠心和工藝,完成了200多棟木製的吊腳樓,整棟樓全靠榫卯結構,不用釘子也不用膠水,建個四五層都能保證特別的牢靠。我不知道這樣的新聞帶給大家的是什麼樣的感覺?
  • 「半個木匠」張均成:用工匠精神傳承中國傳統榫卯工藝
    【解說】在河北石家莊,自稱「半個木匠」的張均成,七年前他帶領一群老木匠,把書裡的古代榫卯,復原成了實物模型。他們在製作過程中遵循古法,延續傳統,把古籍中記錄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一一復原,並附有詳細的拆裝圖解。今年43歲的張均成畫過畫,做過雕刻,從事工藝美術多年,他最初接觸榫卯,主要是源於對中國古典家具的喜愛。
  • 蝕刻工藝讓產品凸顯細節之美
    最早可用來製造銅版、鋅版等印刷凹凸版,也廣泛地被使用於減輕重量(Weight Reduction)儀器鑲板,銘牌及傳統加工法難以加工之薄形工件等的加工;經過不斷改良和工藝設備發展,亦可以用於航空、機械、化學工業中電子薄片零件精密金屬蝕刻產品的加工,特別在半導體製程上,金屬蝕刻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術。
  • 賞京城秋日之靜美 品俊美園林之百味
    賞京城秋日之靜美 品俊美園林之百味 房天下
  • 古甓新輝——聚焦磚銘書法之美
    注釋提到的「烏程」即今之湖州。取法漢磚銘和漢畫像之美並饒有所成的還有金石篆刻、書法家宋季丁先生,府上遺留不多的印章中存有一方朱雀造像,就引用河南漢代畫像磚。造型生動強健,有抽象稚拙之趣。線條凌厲老辣,用刀看似粗放率意,卻深深凝聚著漢人古雅蒼茫的金石氣韻。北京金石家王琳先生評說宋季丁先生對漢魏藝術的理解之深,是民國以後的第一人,絕非過譽。
  • 神奇的魯珀特之淚
    玻璃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易碎品然而有一種神奇的玻璃大家見過沒有它長得像個拖著尾巴的小蝌蚪強大到能承受住數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