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卻堅固無比!

2020-12-05 恣在家

榫卯,中國傳統木作工藝的精髓,是指兩個木構件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方式將它們連結並加固起來。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一旦咬合,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榫卯工藝最早誕生於石器時代,在古代,皇室和達官貴族的家中,大到房屋,小到桌椅都用到了榫卯結構。雖然沒用任何金屬的構件,但是製作出來的家具和建築都牢固無比,有的甚至歷經數百年的風雨都還屹立不倒,保存至今。

技藝高超的工匠做的榫卯結構扣合十分嚴謹,基本沒有縫隙。相傳魯班做的一套榫卯結構扔到水裡,三天後撈上來拆開,內部結構還是幹的。

榫卯結構有幾十種不同的類型,按結構和作用來歸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第一類是固定"面與面"的結構。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等。

第二類是固定"點"的結構。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第三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在一起的結構。這種榫卯更為複雜,如"託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榫卯工藝流傳幾千年,凝結了古人的智慧和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粹。中國匠人將榫卯工藝傳承至今,繼續運用到大型建築和精緻家具上。

隨著時代的發展,榫卯這種傳統工藝也越來越受到國際友人的關注,許多外國人開始學習榫卯結構,並將榫卯結構應用到他們的家居創意設計與製作當中,變成了一種新的時尚潮流。

對於實木家具而言,榫卯結構就是它們的靈魂,儘管在大工業生產階段,釘子和膠水被廣泛應用,但只有榫卯結構才能讓人感受到中國家具製作中的工匠精神。恣在家傳承了美克家居強大的藝術基因和品牌積澱,利用工業4.0智能化生產結合工匠精神,採用的榫卯工藝,將確保其長久使用的品質,無論在梅雨季節,數九寒冬,還是遷居新宅,品質都將始終如一。

相關焦點

  • 古代神奇的榫卯結構,為什麼到了現在幾乎消聲覓跡了?
    可是你知道嗎,偌大的北京故宮中,那些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的宮殿在建造時居然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全靠木製結構互相支撐。這就是我國建築歷史上的文化瑰寶——榫卯。這麼神奇的方法,你能想像是從什麼時代流傳下來的嗎?唐朝?明朝?不不不,其實早在距今大約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存在了榫卯結構的構件部分。
  • 不是木工沒活幹,只是木工幹不好了,神奇的榫卯結構逐漸消失
    今天看了這樣的一則新聞——一個貴州的69歲老木匠,從事木匠工作44年,堅守匠心和工藝,完成了200多棟木製的吊腳樓,整棟樓全靠榫卯結構,不用釘子也不用膠水,建個四五層都能保證特別的牢靠。我不知道這樣的新聞帶給大家的是什麼樣的感覺?
  • 榫卯對他來說,就像樂高那麼神奇!
    痴迷上傳統木質結構中的榫卯工藝2011年,偶然的機會,他跟隨師傅去到當地的紅木家具生產工廠。在那,他看到別人畫的家具圖,接觸到家具的木質結構,這讓他覺得無比驚嘆。在做佛像雕塑時,他們總會需要去鐵店去定一個框架,但傳統的家具卻見不到一根釘,而且組合得非常穩妥,不晃動。這些傳統家具往往還能流傳百年。
  • 椰雕工藝師朱凡:椰殼之間有榫卯
    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椰雕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穿越時光阻隔,銘刻歷史之記憶,它不僅是工匠們世代相傳的謀生手段,還蘊含著瓊州獨特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時至今日,海南椰雕雖然已輝煌不再,但民間手藝人依然默默堅守和傳承著這一雕刻技藝。  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金堆村委會美貼村是個美麗的村莊,村前池塘綠波蕩漾,村旁村後古樹參天、竹葉青翠、椰樹成林。
  • 木匠阿海:"用榫卯結構的老房子 是修一棟少一棟了"
    真實的情況是:當一對榫卯實現相互咬合,天衣無縫,這是需要工匠們反覆打磨、敲鑿的,細節把控上稍有差池,卯眼容易開裂,榫頭也可能摧折。  先來做個比較。  用榫卯結構做一扇常規尺寸的窗戶,比起簡單地用釘子連接加固,前者耗費的時間是後者的幾十倍。  那為何還要用榫卯?
  • 福建有座神奇土樓,全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卻仍屹立不倒
    由於土層集群地處半山腰,南面是層層梯田,北面地勢平緩,前景廣闊,哨戒村的土層集群全部向南,初溪村的每個碉堡上都刻有"京"字,表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整個土壘軍猶如一家兄弟之間的輩分取名不同,充分體現了客家人聚在一起生活的傳統,這樣大的集警樓的蓋子都是用杉木製成的,毗連的地方都不用一根鐵釘,都用帳簿連接,一根鐵釘都不用,深為祖先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 福州版「阿木爺爺」,匠心傳承榫卯工藝
    最近,一位「阿木爺爺」火遍海內外,他不用一滴膠水,不費一根釘子,就做出了幾千年前式樣的魯班凳、微縮版中國館,讓人嘆為觀止。在福州,也有一群精通榫卯工藝的匠人,在內河邊建起一座座古韻流香的亭廊。70歲老木匠林明順是其中一員。白馬河畔6座亭廊、嚴復故居、光祿坊劉家大院、安民巷8號……福州諸多建築都留下了老師傅精心雕琢的痕跡。
  • 古代兩款黑科技鑑賞,榫卯工藝與水運儀象臺,富含古人思想智慧
    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在使用簡陋工具的前提下,製造出了很多直到今天仍令我們驚嘆不已的神奇物品。這些物品到了今天仍然能夠讓我們大開眼界,感嘆老祖宗的奇思妙想。那麼,就讓我們走進古代黑科技,領略一下祖先的神奇智慧吧。
  • 神奇的「榫卯工藝」品其之美 享其之趣
    在建築界,繽紛多樣的建築結構,更是精巧美觀。但很有必要說一說咱們祖先的智慧結晶,也是獨屬於咱們中國的建築文明瑰寶——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所採用的材料,一眼望去其實就是一些木塊,但它之所以被稱為國粹,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榫卯,是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
    在瑞士有一座純木料建成的大樓由深諳「河合繼手」的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完成 整棟樓沒有用到任何聯接硬體和膠水全憑精巧的連鎖結構扣在一起,任何親眼見過這座大樓的人無不被建築的精妙結構所折服,世人在感嘆日本精妙的設計時卻不知所謂的「河合繼手」
  • 「半個木匠」張均成:用工匠精神傳承中國傳統榫卯工藝
    【同期】老木匠 吳喜太  張老師把榫卯的圖片拿過來以後,我覺得這個(復原榫卯結構)挺不錯的,因為明式家具是中國家具的頂峰,我本身就是木工,也想把這個(榫卯技藝)傳承下去。  【解說】榫卯是一種古老的結構智慧,是中國古代建築和家具的主要結構方式,榫卯顧名思義: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的部分叫卯,凸出的榫頭與凹進的卯眼緊密契合,就能將木構件牢固地連接在一起。
  • 我國最神奇的寺廟,千年來蜘蛛不結網無灰塵,專家道出真相
    古建築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代表著中國的文化,我國在古代時期建造了很多的寺廟,留存至今,大多寺廟都有專門的僧侶每天清掃塵土,但是在我國有一個很神奇的寺廟,這座寺廟已經很古老,但是大殿的橫梁上不會有塵土,也不會有蜘蛛結網,沒有鳥類和昆蟲飛進來,是不是很神奇呢?
  • 通過碘捕獲實現多組分膠囊湧現自組裝——超分子自組裝的榫卯結構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木藝中的榫卯結構聞名於世。該類工藝不使用釘子和粘合劑,僅僅通過不同構件的按序組合,即可獲得豐富多彩、巧奪天工的木製用品。1875年,喬治·亨利·劉易斯 (George Henry Lewes) 首次用哲學術語闡述了湧現的概念,基本上定義了這種貫穿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系統特性,即整體性質不能還原為各組成部分結構和功能的簡單累加,具有非還原性和非加和性。湧現性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各種組成部分之間複雜的、協同的相互作用結果。榫卯結構可視為湧現性的一種體現。
  • 迷你世界:教你做歷史悠久的八仙桌,體會神奇的榫卯結構
    八仙桌結構簡單,用料經濟,一件家具僅腿、邊、牙板三個部件。——摘自百科八仙桌,從明清時期就開始盛行,也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在同福客棧,客人吃飯用餐的桌子就是八仙桌。萌寶想還原同福客棧,其中八仙桌就必不可少。雖然迷你小鎮也有不少桌子,但每張桌子只能最多四個人使用。
  • 廣西網紅木匠爺爺火到國外,就憑一技榫卯工藝
    但榫卯作為一種基因,潛移默化間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有些人因為榫卯,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路。2017年,幹了大半輩子木匠的王德文帶著重要任務從山東老家來到了廣西,為了討孩子的喜歡,他想到了用自己熟悉的木工活製作出千奇百怪的小玩意,而這一切都讓正在做自媒體的兒子拍攝了下來,讓許多網友都認識了這位憨厚老實,又心靈手巧的網紅木匠——阿木爺爺。
  • 「榫卯」怎麼讀?——從讀音開始,了解中國科技館「榫卯的魅力...
    榫卯的魅力   「榫卯」的讀音為[sǔn mǎo],而不是很多人口中的[sǔn mǒu]。它是木構件之間利用凹凸結構相互咬合的連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的部分叫卯。榫卯是中國古代七千年前的一項重大發明。
  • 2700多張榫卯結構設計圖紙圖片 中國風傳統家具明式製作工藝
    榫卯結構的連接方式成為古典家具不斷傳承的精髓所在。它起源於建築,盛傳於家具。老人曾說「榫卯萬年牢」是真的。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
  • 你知道榫卯結構是誰發明的嗎?魯班不僅僅是個木匠,也是個發明家
    當時的建築面積也是非常的大的,它主要是採用了很多現代的結構建築的,並且裡邊有很多榫卯的結構,也是按照魯班當時發明的這種技術來修建的。可以說它的榫卯結構對日後的發展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現代的很多紅木家具,他們都不用螺絲釘,都是用的榫卯的結構,這種結構使使家具越用越結實的。這樣一種土木建築其實還是非常的好的,也是證明了那時候的人真的是非常的有聰明才智的,創作的作品,也是非常的有藝術性,也非常的典雅。
  • 研究生的榫卯實訓課 傳統工藝的後浪來了!2020北京化工大學 榫卯...
    設計系學生實訓課 第2天:講解簡單榫卯結構,學生們學習開榫、並制榫設計系研究生實訓課 第3天:鑿卯今天的成績,上午學習了鑿卯的技巧,下午鑿卯並結合昨天的開榫,製做成了一個完整的榫卯結構,最值得讚揚的是同學們的作品嚴密度和精美度超出預期!
  • 學生製作「地球儀」式金屬魯班鎖 榫卯結構巧妙結合
    學生製作「地球儀」式金屬魯班鎖 榫卯結構巧妙結合劉玉桃 攝 發布時間:2016-11-24 12:36:43 【編輯:楊彥宇】 學生製作「地球儀」式金屬魯班鎖 榫卯結構巧妙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