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學雜誌》:曹雪濤院士解析腫瘤免疫逃避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醫學院教授曹雪濤院士繼08年歲末在《血液》(Blood)發表免疫學成果後,2009年開年又於《免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發表文章。
-
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中山大學張輝團隊發現納米顆粒偶聯 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張輝團隊發表論文插圖(央廣網發 校方供圖)央廣網廣州11月2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立堅)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全球免疫學專家齊聚上海:器官移植如何提高免疫?
如何提高身體的免疫耐受能力……隨著醫療手段的不斷提高,器官移植已經越來越成為救治各種疾病終末期唯一有效的手段,但隨之而來的排斥反應、免疫耐受、器官保存、免疫病理等問題,卻一直困擾著醫學界。 3月27日至29日,圍繞著這些問題,來自美國、劍橋大學以及哈佛大學的著名器官移植與免疫學專家,以及國內40餘位專家教授齊聚上海,參加首屆中國移植免疫學學術會議,共同探討經驗,研究應對對策。
-
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中山大學張輝團隊發現納米顆粒偶聯 可以顯著...
張輝團隊發表論文插圖(央廣網發 校方供圖)央廣網廣州11月2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立堅)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合成免疫學前沿論壇在深召開 提出腫瘤免疫治療新法
中新網深圳11月12日電(記者 鄭小紅)國內首次以「合成免疫學」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合成免疫學前沿論壇,12日在深圳召開,探討腫瘤免疫治療、合成細菌療法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據介紹,合成免疫學秉承基礎研究兼顧成果轉化的準則,突破生命科學傳統研究思路,將合成技術與免疫技術交叉融合,是瞄準科技前沿的新學科,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新方向。與會專家們分享了最新研究進展並提出科學思考,對合成免疫學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無限可能。
-
第二屆CMI-NI免疫學研討會暨第七屆CMI國際免疫學研討會成功召開
國際免疫學研討會(Nature Conference:2nd CMI-NI Joint Conference on Immunology and 7th CM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munology)」成功舉辦;會議由中國免疫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國際頂級出版商
-
華大基因亮相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 攜同行專家共促免疫領域...
近期,中國免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和舉行,該大會也是目前中國免疫學領域中學術水平最高的學術盛會。繼去年後,華大基因再次入選三個口頭報告和一個壁報,其中兩個是加長報告。
-
國際上首次以中國人名字命名腦血管疾病徵象
李琦近日,國際上第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臨床據了解,「李琦島徵」是李琦在2015年提出Blend sign(混雜徵)、2016年提出Black hole sign(黑洞徵)相繼被國內外醫生應用於臨床預測血腫擴大後,再次提出預測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和不良預後的臨床新徵象,並以其名字命名,該結果同時發表在腦血管疾病專業雜誌《Stroke》(中文名《卒中》)上。
-
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免疫學新機制
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轉錄因子TCF-1對TFH細胞的分化作用機制。該發現將為因抗體生成紊亂而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紅斑狼瘡、風溼性關節炎、過敏等,提供新的靶點,從而實現更有效的治療。近日,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形成論文《轉錄因子TCF-1啟動急性病毒下的TFH細胞的分化》,發表於國際免疫學頂級期刊《自然免疫學》上。TFH細胞存在於人體免疫系統內,它參與了機體免疫,對維持機體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複習資料: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一、學法指導學習緒論應以掌握微生物、免疫的基本概念為主,進一步搞清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的研究內容,了解其發展簡史,為學好本門課程(三)免疫的概念、功能和表現1、免疫是機體識別與排除抗原性異物,維持機體生理平衡的一種功能。正常情況下對機體有利,異常情況下則可造成機體損傷。2、免疫的三大功能三大功能: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免疫監視。正常表現:抗感染、防自身免疫病、防止發生腫瘤。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據悉,《自然綜述-免疫學》(影響因子44分)隸屬《自然》出版社,會定向向有學術影響力的著名科學家約稿。這是曹雪濤院士以南開大學的名義第二次應邀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表文章,去年3月曾發表一篇長達16頁的關於免疫應答表觀調控的綜述。
-
經典推薦:免疫學雙子星,返修意見中肯,拒稿速度奇快!
我們之前已經給大家推薦了一本免疫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今天我們介紹雙子星的另一位Immunity。1 期刊介紹Immunity作為Cell旗下足以和NI(Natureimmunology)抗衡的頂級子刊,創立於1994年,現任主編為亞裔科學家Peter T. Lee。
-
兒科臨床專家、著名免疫學教授陳同辛接受專訪:提高免疫力可適當...
(原標題:兒科臨床專家、著名免疫學教授陳同辛接受專訪:提高免疫力可適當補充牛初乳)
-
為什麼說免疫力是第一生命力,一文帶你詳解免疫
正是這樣好奇而偶然的發現,揭開了醫學殿堂的免疫之門!從此,人們便開始了對於免疫的一步一步的探索和認識。 『以毒攻毒』的發現,古代的醫學家們便開始嘗試通過使人體輕度感染某種傳染病,便從此獲得該種傳染病的免疫力的方法。不得不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這種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在今天我們為它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免疫接種。
-
湖湘醫學專家聚婁探討風溼免疫學研究新進展
舉報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菲)12月20日,2020年Eular(歐洲抗風溼聯盟)新進展專家分享會風溼學術沙龍及婁底市醫學會風溼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婁底華天大酒店召開
-
全球免疫學專家齊聚北京探討攻克人類疾病之路
10月25日至27日,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免疫學會、英國移植耐受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調節性T細胞及其臨床應用國際會議」在京舉行,匯集全球最頂尖的免疫學領域的專家,共同推進該領域研究的深入開展。
-
專家呼籲: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香山科學會議聚焦疫情,專家呼籲:中國應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英國專家解讀: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成年人能免疫多久?
近日,一項由英國新冠病毒免疫學聯盟發起的研究表明,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T細胞水平相當高,因而大多數成年人可能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6個月內都含有抵抗新冠病毒的細胞(T細胞)免疫。該研究可能是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後是否可預防二次感染以及可維持多久免疫的關鍵。
-
廣東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登上國際頂級雜誌!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微生物學系曹虹團隊在國際胃腸肝病學界頂級雜誌Gut(1區,2019年影響因子19.819)在線發表了題為"Bacterial O-GlcNAcase genes abundance decrease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its administration ameli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