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醫學專家聚婁探討風溼免疫學研究新進展

2021-01-09 網易

2020-12-22 11:55:26 來源: 婁底新聞網

舉報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菲)12月20日,2020年Eular(歐洲抗風溼聯盟)新進展專家分享會風溼學術沙龍及婁底市醫學會風溼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婁底華天大酒店召開。來自長沙、衡陽、常德、邵陽、懷化、婁底的風溼免疫學專家大咖相聚婁底,共同交流風溼免疫學領域新理念、新進展。湖南省醫學會風溼免疫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羅卉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婁底市醫學會風溼免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婁底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負責人黎豔容主持。

  學術交流會上,羅卉、邵陽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陳曉明、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歐大明、婁底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負責人黎豔容等專家教授先後以《把握先機御「狼」有術》《肌炎進展》《RA臨床診療進展》《風溼免疫病與骨質疏鬆》為題進行了精彩的講座,婁底中心醫院龍仕儒醫生、市第一人民醫院鄒健梅醫生分別進行了病例匯報,湘雅常德醫院風溼免疫科遊運輝教授、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宋良等與會專家進行了病例點評,為與會代表帶來了豐盛的「學術營養大餐」。

  為加強學術交流,提升風溼免疫病的診治能力,12月19日下午,羅卉教授、遊運輝教授等專家還到婁底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住院病房進行了查房和疑難病例討論,對相關治療工作進行了具體指導。

  據了解,風溼免疫病學是內科學的一大分支,主要疾病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關節炎、痛風、原發性乾燥症候群等。婁底市中心醫院五十四病室(風溼免疫科)於2016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專科病房,經過數年發展,在風溼免疫疾病診治方面已形成一整套具有特色的診療規範,是中國風溼免疫病醫聯體聯盟成員單位、中國痛風規範診治服務中心建設達標單位、婁底市醫學會風溼免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在全市率先開展了慢作用抗風溼藥、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鎝亞甲基二磷酸鹽」及中藥封包綜合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免疫抑制劑正規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等疾病,黃嘌呤抑制劑(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症、痛風等,為廣大風溼免疫疾病患者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責任編輯:王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深圳風溼疾病發病率達10% 專家聚焦免疫學新進展
    同時,此次大會還舉辦了2019年深圳市醫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及深圳市風溼免疫專科醫聯體聯盟會議。據了解,風溼類疾病是廣東地區的高發病,據近年來的統計,深圳人風溼疾病發病率達10%,包含了100多種疾病,風溼病種類繁多、病因複雜、治療比較棘手、致殘率較高。目前深圳大概有100萬至150萬風溼病患者。
  • 全球免疫學專家齊聚北京探討攻克人類疾病之路
    10月25日至27日,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免疫學會、英國移植耐受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調節性T細胞及其臨床應用國際會議」在京舉行,匯集全球最頂尖的免疫學領域的專家,共同推進該領域研究的深入開展。
  • 全球免疫學專家齊聚上海:器官移植如何提高免疫?
    3月27日至29日,圍繞著這些問題,來自美國、劍橋大學以及哈佛大學的著名器官移植與免疫學專家,以及國內40餘位專家教授齊聚上海,參加首屆中國移植免疫學學術會議,共同探討經驗,研究應對對策。    這次全球移植免疫學專家大聚會,探討的主要內容涉及肝、腎、心、肺、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病理、移植免疫基礎研究等。
  • 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鄢光哲)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國際免疫學學術大會(ICI)是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IUIS)的官方大會,每3年召開一屆。
  • 國內首個「合成免疫學」主題學術會議在深圳召開
    論壇緊緊圍繞合成免疫學主題,探討腫瘤免疫治療、合成細菌療法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合成免疫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志剛院士、清華大學林欣教授、北京大學蔣爭凡教授、復旦大學儲以微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蘭培祥研究員、中山大學鄭利民教授、暨南大學尹芝南教授、中科院動物所趙勇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黃波教授、中山大學陳俊教授,以及深圳先進院陳有海研究員
  • 曹雪濤:領跑世界免疫學研究的「迷你團隊」
    從跟跑走向領跑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曹雪濤已經在腫瘤基因治療等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8歲就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能不能讓我們的研究也成為國際同仁追蹤的目標?」曹雪濤和他的團隊都不滿足於做「跟跑者」。
  • 韓國免疫學專業-啟明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培養免疫學的基礎醫學知識
    免疫學教室介紹免疫學是研究在疾病控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生物防禦系統和免疫系統調節系統的學術領域.1990年初,隨著免疫學成為一個前沿的學術領域,該大學確定對該領域的教育和研究需求很高。在東山洞醫學院,在4樓開設了免疫學課程。
  • 中國專家研究新突破:「老藥新用」造福罕見自身免疫病患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9日披露,該院風溼科副主任、南院執行主任葉霜團隊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創新性將用於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藥物——託法替布,用於ADM相關肺間質病變的治療,獲得成功。中國專家的研究成果為這一臨床危重疾病救治提供了新方案。據悉,國際知名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合成免疫學前沿論壇在深召開 提出腫瘤免疫治療新法
    中新網深圳11月12日電(記者 鄭小紅)國內首次以「合成免疫學」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合成免疫學前沿論壇,12日在深圳召開,探討腫瘤免疫治療、合成細菌療法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據介紹,合成免疫學秉承基礎研究兼顧成果轉化的準則,突破生命科學傳統研究思路,將合成技術與免疫技術交叉融合,是瞄準科技前沿的新學科,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新方向。與會專家們分享了最新研究進展並提出科學思考,對合成免疫學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無限可能。
  • 免疫學專家徐滬濟連創「第一」 頂級免疫雜誌首次出現中國人名字(圖)
    通訊員嚴志明記者陳青報導  本報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免疫學年報》上首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徐滬濟教授作為共同作者,在這本影響因子高達52.280(《自然》和《科學》雜誌影響因子分別只有30.919和29.280)的國際免疫學界最權威期刊上,發表了關於疫苗研究工作的綜述報告。
  • 打造免疫學細胞研究」全鏈條」,推動「流式平臺」與「單細胞平臺...
    此次科研盛會由大會主席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所長張政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等多位重量級嘉賓領銜,國內眾多頂尖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齊聚一堂,聚焦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熱點以及新冠研究進展等課題,共同助力中國免疫學研究發展。此次峰會還提供同步直播平臺,讓更多無法來到現場的科研工作者在線上共襄這場學術盛舉。
  • 醫學英語特訓:免疫學基礎課程(一)
    專家簡介姜春雷,女,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第九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從事全身系統疾病影像學研究工作26年,主攻肌骨專業,對基礎學科如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學及醫學英語均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現在胸科之窗主持胸部醫學英語訓練營欄目。2020年疫情期間評為「最美醫生」。
  • 海洋所免疫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Science Immunology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免疫學研究新發現,並同期刊發了國際同行專家對該發現的焦點評論。細胞焦亡是一種gasdermin依賴的細胞程序性死亡,在抗感染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長期以來,gasdermin介導的細胞焦亡研究僅限於脊椎動物。
  • 「東亞古典學與湖湘文化」學術會議在湖南師範大學舉行
    來自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延邊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及韓國成均館大學等國內外十餘所大學的專家學者共計三十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研討旨在探討東亞文明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進一步增進中國和周邊國家的交流互鑑,努力共建東亞人類命運共同體。
  • 知名專家「雲」聚 共同探討神經醫學學科發展
    、內鏡顱底、神經修復、麻醉與疼痛、神經重症、神經病理、神經專科護理等領域,雲集全國神經科學專家、學者,展現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共同探討神經科學臨床診治的關鍵技術。 論壇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吉訓明,中國抗癲癇協會創會會長李世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科學術帶頭人李路明;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方方;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醫學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高家紅;首都醫科大學垂體腺瘤臨床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張亞卓、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江濤
  • 專家呼籲: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香山科學會議:中國當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11月19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旨在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香山科學會議聚焦疫情,專家呼籲:中國應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2020-09-11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