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第一生命力,這是否有點言過其實?其實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我們自身免疫力有關係,不管免疫力是下降還是上升,對於人體來說都是不利的,甚至還可能因此誘發很多疾病。此外,可以說很多疾病的治療,我們都只是通過提高免疫力來使疾病達到康復痊癒的。
免疫力,相信大家都對這個詞耳熟能詳。免疫力是人體的天然屏障,與生俱來便擁有,可以說是上帝對於人類饋贈。也只有擁有完善的免疫力,人們才能夠在這個充滿病原體的環境中健康地生活下去。
免疫學的發展簡史
經驗免疫學時期
免疫同其他醫學知識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都是通過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所積累下來的。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古人們就發現,在某場瘟疫流行中存活下來的人,他們似乎都獲得了某種特殊體質,這使他們在以後面對同樣的瘟疫時不會被染病。這個情況被當時中國的古代醫學家們稱作『以毒攻毒』,並且被後人沿用至今。
正是這樣好奇而偶然的發現,揭開了醫學殿堂的免疫之門!從此,人們便開始了對於免疫的一步一步的探索和認識。
『以毒攻毒』的發現,古代的醫學家們便開始嘗試通過使人體輕度感染某種傳染病,便從此獲得該種傳染病的免疫力的方法。不得不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這種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在今天我們為它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免疫接種。
中國古代醫學家葛洪所的《肘後備急方》,以及孫思邈所創做的《備急千金要方》中都有相關的『以毒攻毒』的描述,原文中有「取狂犬腦敷上,後不復發」這樣的文字記載。值得驕傲的是,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免疫接種的概念,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中國古代醫學家們對於免疫的認識,在那個時代是領先於世界的。比如在18世紀,歐洲發生天花大流行,由於當時西方醫學知識發展太落後,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預防和處理,直接造成了6000萬人的去世。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早在公元16世紀,在我國明朝的隆慶年間,就有了種痘的醫書記載,當時的明朝人就已經知道可以將康復的天花患者的皮膚痂皮磨碎成粉末,將這些粉末吹入未患病的兒童的鼻腔,這樣做可以預防天花的發生。而直到1772年,英國的王室才逐漸開始倡導英國小孩使用這種種痘的方法。
科學免疫學時期
19世紀70年代,德國細菌學家Robert Koch基於先前天花的大肆虐,提出了病原菌致病的這個概念,使人類對天花的認識更上了一個臺階。人們也是從此規範了種痘的說法,並將這種方法概括為:將病毒的病原體給動物接種,可預防這種有毒的病原體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後來,基於這一原理,一位法國微生物學家製作出了炭疽桿菌的人工減毒活疫苗。再後來,狂犬病的減毒疫苗也產生了。自此以後,多種多樣的疫苗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人們抵抗病原感染的重要武器。
十九世紀後期,一名俄國學者發現了吞噬細胞可以吞噬微生物。隨後他提出了對於免疫學界甚至整個醫學界來說都影響深遠的細胞免疫假說,這一理論直到今天還在沿用。後來的近百年的時間裡,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人們對參與免疫的細胞和分子、免疫細胞識別病原微生物的機制、免疫產生反應的特點等,做出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1890年,人類第一次發現了抗毒素。如果說以前種痘的方法是直接把你推向敵人,讓你自己把敵人打倒,從而學會打倒敵人的方法;那麼抗毒素的作用就是直接教會你打敗敵人的方法。後來,人們又發現了與抗毒素有相似作用的溶菌素、凝集素、沉澱素等細胞因子,並將這一類物質統稱為抗體。由此抗原抗體的學說正式在免疫學界建立起來。直到今天,這種學說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發展得也越來越完善!
1897年側鏈學說提出,認為抗體分子是細胞表面的一種受體,抗原進入人體後,與這種受體發生一種特異性的結合反應,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抗體。這一學說便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體液免疫的雛形。
現代免疫學時期
在現當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發達,各種科研手段層出不窮,使人們對於免疫學的認知又達到了另外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興起,更是使免疫學的發展如魚得水,不僅大量的免疫分子的基因被克隆,新的免疫分子被表達,而且使得人們對於免疫應答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
1978年,有分子生物學家利用基因重排技術,揭示了基因片段的重排是產生抗體多樣性的最重要的一種機制。1984年,T細胞受體的基因成功被克隆。這些基因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人類對免疫系統有了一個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
免疫系統的功能和組成
人體的免疫系統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機制,這套機制可以識別和清除進入人體的病原體,還可以識別人體自身發生了變異的細胞、衰老死亡的細胞或者其他對人體不利的成分。正是這套機制形成了人體對外的一個屏障,使人體與外界環境相對隔絕開來,從而達到一種保護的作用。
人體的免疫力主要分為三個屏障
第一個屏障:皮膚黏膜,這個屏障所起的作用就是阻擋外界的各種致病因素接近人體,入侵人體。所以有些時候你會看到那些皮膚被劃傷、燒傷、皮膚有裂口的人,他們就會很容易形成感染。
第二個屏障: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這一個系統沒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一種巨噬細胞它可以吞噬很多種病原體。它們能夠將那些入侵人體的病原體給直接吃下去,並且儘可能的將這些病原體消化,轉化成其他對人體無害的物質。假如不能消化的,也會把它傳遞到我們人體的第三個屏障。
第三個屏障是:特異性免疫系統。特異性的意思是說一種抗體只針對一種病原體,它不像巨噬細胞那樣可以對多種病原體有效。這一個系統主要由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構成,它們能夠針對不同的病原體產生不同的抗體。這也是人體免疫屏障中最重要的一個屏障,通常我們評價某個人免疫力的強弱,也主要取決於這一個屏障的大小。
人體免疫的應用
病症判斷方面的應用:人體的很多病症都可以通過免疫學的方法來判斷,如找出病症的病因或發病的部位,也可以判定人體的免疫狀態是否正常。
預防病症方面的應用:如前面提到的種痘、免疫接種等方法,他們就是利用加強免疫力的功能來達到預防病症的作用。
療愈病症方面的應用:近些年來,隨著免疫學的發展,很多免疫學上的技術手段都可以用來對付很多病症。
總結
可以說,免疫系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個非常大的饋贈,擁有免疫力的人類,可以在充滿病原微生物的環境中健康生活和成長,而不用擔心被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生病。隨著免疫學的發展,人們對於免疫系統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和全面。利用這些免疫學知識,人們可以更好地防治病症,可以更有效地抵抗入侵的病原體,也可以使生病的身體儘快康復。
所以,如前文所描述的:免疫力是人體第一生命力,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我是『柳三舍』,一名喜歡寫作的臨床醫學生,專注於為大家分享醫學生相關的資訊。如果你也正好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可以關注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