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免疫力是第一生命力,一文帶你詳解免疫

2021-01-09 網易

  免疫力是第一生命力,這是否有點言過其實?其實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我們自身免疫力有關係,不管免疫力是下降還是上升,對於人體來說都是不利的,甚至還可能因此誘發很多疾病。此外,可以說很多疾病的治療,我們都只是通過提高免疫力來使疾病達到康復痊癒的。

  

  

免疫力,相信大家都對這個詞耳熟能詳。免疫力是人體的天然屏障,與生俱來便擁有,可以說是上帝對於人類饋贈。也只有擁有完善的免疫力,人們才能夠在這個充滿病原體的環境中健康地生活下去。

  免疫學的發展簡史

  經驗免疫學時期

  免疫同其他醫學知識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都是通過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所積累下來的。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古人們就發現,在某場瘟疫流行中存活下來的人,他們似乎都獲得了某種特殊體質,這使他們在以後面對同樣的瘟疫時不會被染病。這個情況被當時中國的古代醫學家們稱作『以毒攻毒』,並且被後人沿用至今。

  正是這樣好奇而偶然的發現,揭開了醫學殿堂的免疫之門!從此,人們便開始了對於免疫的一步一步的探索和認識。

  『以毒攻毒』的發現,古代的醫學家們便開始嘗試通過使人體輕度感染某種傳染病,便從此獲得該種傳染病的免疫力的方法。不得不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這種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在今天我們為它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免疫接種。

  

  中國古代醫學家葛洪所的《肘後備急方》,以及孫思邈所創做的《備急千金要方》中都有相關的『以毒攻毒』的描述,原文中有「取狂犬腦敷上,後不復發」這樣的文字記載。值得驕傲的是,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免疫接種的概念,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中國古代醫學家們對於免疫的認識,在那個時代是領先於世界的。比如在18世紀,歐洲發生天花大流行,由於當時西方醫學知識發展太落後,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預防和處理,直接造成了6000萬人的去世。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早在公元16世紀,在我國明朝的隆慶年間,就有了種痘的醫書記載,當時的明朝人就已經知道可以將康復的天花患者的皮膚痂皮磨碎成粉末,將這些粉末吹入未患病的兒童的鼻腔,這樣做可以預防天花的發生。而直到1772年,英國的王室才逐漸開始倡導英國小孩使用這種種痘的方法。

  科學免疫學時期

  19世紀70年代,德國細菌學家Robert Koch基於先前天花的大肆虐,提出了病原菌致病的這個概念,使人類對天花的認識更上了一個臺階。人們也是從此規範了種痘的說法,並將這種方法概括為:將病毒的病原體給動物接種,可預防這種有毒的病原體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後來,基於這一原理,一位法國微生物學家製作出了炭疽桿菌的人工減毒活疫苗。再後來,狂犬病的減毒疫苗也產生了。自此以後,多種多樣的疫苗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人們抵抗病原感染的重要武器。

  

  十九世紀後期,一名俄國學者發現了吞噬細胞可以吞噬微生物。隨後他提出了對於免疫學界甚至整個醫學界來說都影響深遠的細胞免疫假說,這一理論直到今天還在沿用。後來的近百年的時間裡,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人們對參與免疫的細胞和分子、免疫細胞識別病原微生物的機制、免疫產生反應的特點等,做出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1890年,人類第一次發現了抗毒素。如果說以前種痘的方法是直接把你推向敵人,讓你自己把敵人打倒,從而學會打倒敵人的方法;那麼抗毒素的作用就是直接教會你打敗敵人的方法。後來,人們又發現了與抗毒素有相似作用的溶菌素、凝集素、沉澱素等細胞因子,並將這一類物質統稱為抗體。由此抗原抗體的學說正式在免疫學界建立起來。直到今天,這種學說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發展得也越來越完善!

  

  

1897年側鏈學說提出,認為抗體分子是細胞表面的一種受體,抗原進入人體後,與這種受體發生一種特異性的結合反應,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抗體。這一學說便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體液免疫的雛形。
1957年克隆選擇學說的發表,B淋巴細胞的發現;1961年T淋巴細胞的發現;1973年單核吞噬細胞的發現;1989年固有免疫的模式識別理論的提出;這些學說和科研發現都再次更新了人們對於免疫的認知。

  現代免疫學時期

  在現當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發達,各種科研手段層出不窮,使人們對於免疫學的認知又達到了另外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興起,更是使免疫學的發展如魚得水,不僅大量的免疫分子的基因被克隆,新的免疫分子被表達,而且使得人們對於免疫應答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

  1978年,有分子生物學家利用基因重排技術,揭示了基因片段的重排是產生抗體多樣性的最重要的一種機制。1984年,T細胞受體的基因成功被克隆。這些基因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人類對免疫系統有了一個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

  免疫系統的功能和組成

  人體的免疫系統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機制,這套機制可以識別和清除進入人體的病原體,還可以識別人體自身發生了變異的細胞、衰老死亡的細胞或者其他對人體不利的成分。正是這套機制形成了人體對外的一個屏障,使人體與外界環境相對隔絕開來,從而達到一種保護的作用。

  人體的免疫力主要分為三個屏障

  第一個屏障:皮膚黏膜,這個屏障所起的作用就是阻擋外界的各種致病因素接近人體,入侵人體。所以有些時候你會看到那些皮膚被劃傷、燒傷、皮膚有裂口的人,他們就會很容易形成感染。

  第二個屏障: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這一個系統沒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一種巨噬細胞它可以吞噬很多種病原體。它們能夠將那些入侵人體的病原體給直接吃下去,並且儘可能的將這些病原體消化,轉化成其他對人體無害的物質。假如不能消化的,也會把它傳遞到我們人體的第三個屏障。

  

  第三個屏障是:特異性免疫系統。特異性的意思是說一種抗體只針對一種病原體,它不像巨噬細胞那樣可以對多種病原體有效。這一個系統主要由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構成,它們能夠針對不同的病原體產生不同的抗體。這也是人體免疫屏障中最重要的一個屏障,通常我們評價某個人免疫力的強弱,也主要取決於這一個屏障的大小。

  人體免疫的應用

  病症判斷方面的應用:人體的很多病症都可以通過免疫學的方法來判斷,如找出病症的病因或發病的部位,也可以判定人體的免疫狀態是否正常。

  預防病症方面的應用:如前面提到的種痘、免疫接種等方法,他們就是利用加強免疫力的功能來達到預防病症的作用。

  療愈病症方面的應用:近些年來,隨著免疫學的發展,很多免疫學上的技術手段都可以用來對付很多病症。

  總結

  可以說,免疫系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個非常大的饋贈,擁有免疫力的人類,可以在充滿病原微生物的環境中健康生活和成長,而不用擔心被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生病。隨著免疫學的發展,人們對於免疫系統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和全面。利用這些免疫學知識,人們可以更好地防治病症,可以更有效地抵抗入侵的病原體,也可以使生病的身體儘快康復。

  所以,如前文所描述的:免疫力是人體第一生命力,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我是『柳三舍』,一名喜歡寫作的臨床醫學生,專注於為大家分享醫學生相關的資訊。如果你也正好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可以關注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高清圖解:我們的肺原來長這樣的,一文帶你看清肺部結構
    高清圖解:我們的肺原來長這樣的,一文帶你看清肺部結構 2020-05-12 0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內分泌醫生: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只有這 4 種,其他通通不靠譜
    特殊時期,人人都在「防病毒,抗疫情」;此時這個特殊階段,「科學提高免疫力」是大家都應該關注並做到的一件事情,人人都知道「免疫力低的人更容易生病」,所以大家總會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但這個說明並不「科學」,其實而言,正常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免疫力並不需要去刻意「提高」,為何會這樣?那怎樣才能保持「強悍」的免疫力?以此文帶你了解「真相」。
  • 增強免疫力?乍一聽對,細細一想有問題!
    免疫力,即我們常說的「抵抗力」,似乎是個「萬金油」詞彙,只要生病或身體弱,都可以建議增強下免疫力。 「免疫力」攤手:對我的誤解是不是太多了?以至於市面上很多商家,打著「免疫力」的旗號,堂而皇之從消費者口袋裡把錢掏走了。 所以,是時候坐下來,好好思考下:什麼是免疫力?免疫力越強越好?
  • 耶魯專家詳解「群體免疫」 疫苗仍是最安全途徑
    事實上,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長河中,群體免疫的現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現。40年前天花根除就是群體免疫的典型案例,這是依靠大規模接種、監測和遏制疫情等一系列綜合措施而實現的,天花也是迄今唯一被消滅的人類疾病。此外,兒童常規接種乙型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後,成人和未接種者中的相應發病率持續下降,也是疫苗誘導的群體免疫的成功案例。
  • 益生菌VS免疫力:二者到底有什麼關係?
    特殊時期,除了做好日常防護,帶口罩、勤洗手外,在很多的預防建議中,免疫力與益生菌被頻頻提及,可是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捋一捋!
  • 你的免疫力足夠抵抗疾病嗎?
    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為什麼有的人什麼症狀都沒有,有的人只是輕微的感冒症狀,有的卻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膿毒敗血症呢?為什麼?除了與感染病毒的載量、自身基礎性疾病等因素有關之外,和身體的免疫力也密不可分。
  • 如何提高免疫力?戰「疫」名中醫有招
    近日,由廣東省中醫藥局指導,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廣東省中醫院協辦的「嶺南中醫科普大講壇」第12期開講,廣東省中醫院急診大科主任、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丁邦晗教授以武漢抗疫一線經歷為引,為大家詳解免疫力這件事,釐清認識誤區。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哪些 教你如何提高免疫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的話能阻擋外來細菌和疾病的侵害。那你知道在平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哪些嘛?吃那些食物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呢,平日裡做哪些運動能夠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口服的免疫球蛋白,提升免疫力就靠乃捷爾
    我們都知道免疫系統在我們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說,一個強大的免疫力功能才會使我們健康。特別是兒童,免疫力相對於大人還是較弱的,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力才是兒童對抗各種疾病的基礎,比如口服免疫球蛋白。
  • 通俗語言闡釋免疫力
    改善免疫力,有利於提高生命力。《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一書旨在引導公眾通過實踐健康生活方式,正確認識並提高免疫力。本書倡導的不是一味提高免疫力,而是將免疫力維持在健康、平衡、合理的狀態。
  • 斷食兩天能重啟免疫系統,餓死癌細胞?喚醒免疫力該怎麼做?
    免疫力是人體一層重要保護,可以免疫很多細菌和病毒,就能減少身體產生問題,讓身體保持健康。免疫力的強大,當然並不只是體現在免疫病毒和細菌,對壞的細胞也有免疫效果,可以降低產生重大問題的概率。對於免疫力,很多人也是特別的在意,也會想辦法去提高免疫力。
  • 王貴強:免疫力對病毒清除起決定性作用
    新華網北京5月1日電(王坤朔)同樣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為什麼有人輕有人重?無症狀感染者是怎麼回事?為何老年人等體弱群體要格外注意防護?除了新型冠狀病毒本身的特點外,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會指向一個詞——免疫力。
  • 營養你的免疫力5,植物中這些你不喜歡的氣味,免疫系統卻很需要!
    一、 萜類化合物 萜類化合物不但有良好的免疫力提升作用,還可以止咳、鎮痛、祛風、驅蟲等功效。 雖然在烹調的時候很可能讓你流眼淚,很不舒服,可也對你的免疫系統活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千萬不要嫌棄,每天都挑選1~2種搭配在你的三餐中吧。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闢謠免疫缺陷是指孩子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或障礙,在經常生病、反覆感染的孩子中免疫缺陷性兒童約佔的10%,機率非常低。除了過敏等特應型疾病與發育異常等慢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免疫力正常。為什麼孩子經常生病?
  • 免疫力為何如此重要?看看張文宏怎麼說
    有人說,在研發出有效疫苗和藥物前,免疫力是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唯一「武器」。在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免疫力為何如此重要?新發傳染病通常有一個特點,即身體沒有針對性的抗體。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有人提出了「群體免疫」策略。群體免疫是指某個人群集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但前提是此類人群先感染上病毒,這種做法的代價太高。人體免疫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 「鹽」多必失:高鹽飲食降低你的免疫力|飲食|免疫力|食鹽|攝入|...
    進入冬季,冠狀病毒的複製能力也會增強……」對我們個人而言,控制疫情取決於咱們做好防護,保持免疫力。疫情全球蔓延之下,如何保持免疫力呢?《科學》子刊最新研究發現:吃得太鹹,損害免疫力,容易引起感染。「鹽」多必失啊。海豚博士和你一起探索食鹽與免疫系統的故事。02假期回家,爸媽甚是開心,尤其我媽,一大早就去菜市場。
  • 【防疫科普】何謂免疫力?如何提高抗病毒的免疫力?
    由於進入每個個體的病毒數量是相同的,那麼,為什麼10人不發病而10人卻發病,並且發病者中,有些發病輕微,有些卻發病嚴重?體內這種防禦、控制病毒入侵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很顯然,在上述人群中,沒有發病的人比發病的人的免疫力要強,而症狀輕微者比症狀嚴重者的免疫力要好。因此,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就是免除瘟疫(主要指細菌、病毒感染),而免除瘟疫的能力,就是免疫力。
  • 專家解讀免疫力:病毒和機體免疫相互鬥爭就像打仗
    央視網消息 (記者 潘聰 董淑雲 謝博韜):近日,本網記者就免疫力相關問題專訪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傳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王教授認為,新冠肺炎患者本身就是較典型的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免疫相互鬥爭的結果。這些和我們機體的免疫力不只有關係,王教授表示,「這關係非常大」。傳染疾病或者叫感染疾病,這感染疾病包括傳染和被傳染的,都是病原微生物進入到機體,然後導致機體發病。但實際發病的機制是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病毒細菌它本身的毒力,它毒力大小決定病人轉歸。第二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免疫力。
  • 免疫力的強弱和什麼有關?斷食2天可以重啟免疫系統,是真的嗎?
    我們人體也有這樣一道圈,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由於免疫系統這道圈在,我們在這個充滿了大量細菌和病毒的世界上生存也可以安然無恙。人人體內都有免疫系統,但是我們會發現,有的人免疫很強,身體很好,很少出現問題,但是有的人免疫力很差,動不動就生病,那麼,人體免疫力的強弱,到底和什麼有關?有人說,斷食2天可以重啟人體的免疫系統,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事實,還是沒有依據的謠言?
  • 人體防禦病毒的免疫力究竟是什麼? 如何提高免疫力?
    由於進入每個個體的病毒數量是相同的,那麼,為什麼10人不發病而10人卻發病,並且發病者中,有些發病輕微,有些卻發病嚴重?體內這種防禦、控制病毒入侵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很顯然,在上述人群中,沒有發病的人比發病的人的免疫力要強,而症狀輕微者比症狀嚴重者的免疫力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