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1月PM2.5濃度不降反升增50% 鋼企日賺百萬加劇大氣汙染治理壓力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唐山1月PM2.5濃度不降反升增50% 鋼企日賺百萬加劇大氣汙染治理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3 00:59:11

一方面是1月份唐山PM2.5濃度同比上升50.6%,另一方面是當地鋼企日均盈利幾百萬元,這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近日,記者跟隨環保部督查組督查時了解到,相對於往年,今年唐山削減鋼鐵產能將擔負著來自市場的巨大壓力,但今年鋼鐵產能的削減力度將進一步加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鋼鐵企業高聳的煙囪冒著白煙、門前馬路上的卡車胎印到處都是、廠區內機器轟鳴、工作人員繁忙穿梭……眼前的一幕發生在面臨大氣汙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雙重壓力的鋼鐵重鎮——唐山。

一方面是1月份唐山PM2.5濃度同比上升50.6%,另一方面是當地鋼企日均盈利幾百萬元,這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跟隨環保部一季度空氣品質專項督查唐山組督查時了解到,相對於往年,今年唐山削減鋼鐵產能推進將擔負著來自市場的巨大壓力。但由於與之而來的大氣汙染治理壓力更大,今年鋼鐵產能的削減力度也將進一步加碼。

地方感受削減產能壓力

「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唐山作為鋼鐵重鎮的地位。2015年,全國鋼產量為11億噸,河北省鋼產量為2.5億噸,唐山市鋼產量就達1.1億噸,也就是說,全國十分之一鋼鐵來自唐山。

記者跟隨環保部督察組督查時,唐山市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唐山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治汙減排的治本之策,努力從根本上減少汙染物排放。2016年,壓減高爐15座、化解煉鐵產能786萬噸,壓減轉爐12座、化解煉鋼產能783萬噸。同時,2016年唐山市關停了徵楠焦化、新興焦化、鋼聯焦化、國豐鋼鐵(北區)等4家企業,之前兩年關停搬遷了興業鋼鐵、眾業鋼鐵、建設集團商混站、西郊熱電、唐鋼煉焦制氣、赤也焦化、豐南貝鋼等7家企業。唐山市政府認為,這些企業關停搬遷後,年可減排二氧化硫2.3萬噸、氮氧化物3萬噸。

今年,在鋼鐵產能的削減上將進一步加碼。根據規劃,2017年唐山計劃壓減煉鐵產能933萬噸、煉鋼產能861萬噸,同時加快推進首鋼二期等重大鋼鐵產業調整項目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市工業汙染源搬遷改造,通過土地、稅收、人員安置等政策引導加快搬遷一批,通過實施更加嚴格的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倒逼退出一批。

上述唐山市政府工作人員稱,唐山市對鋼鐵企業淘汰設立的標準越來越高,在唐山被要求淘汰的鋼鐵企業,在其他地區來看可能還是比較不錯的企業。但是,由於現在鋼鐵市場形勢較好,企業盈利狀況好,這種環境會增加淘汰工作推進的難度。

記者跟隨督查組在唐山市一家鋼鐵企業檢查時,很遠就能看見高聳的煙囪吐著白煙,企業門前的一條寬廣的馬路崎嶇不平,隨處可見的巨大輪胎印也說明這條路上常有大卡車出沒,走進企業廠區內機器聲音轟鳴,不時看到穿梭其間穿著工作服、帶著安全帽的工人。該鋼鐵企業負責人介紹,企業主要是生產鋼板,產能600萬噸,目前基本上處於滿負荷生產。

環保部唐山督查組督查人員當即詢問:企業採取的是什麼環保設施,汙染物排放情況如何,企業的生產效益怎麼樣?上述鋼鐵企業負責人稱,企業採取的是溼電除塵,顆粒物的排放降到了10毫克/立方米左右,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也遠低於特別排放限值要求。企業生產效益較好,去年盈利了十幾億元,今年1月也盈利了接近1億元,市場行情比較好。該督查人員對唐山市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說,要認真落實鋼鐵產業的環保治理倒逼措施,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更應該加大監管力度,防治一些淘汰企業死灰復燃。

空氣品質排名提升兩位

唐山是中國鋼鐵第一大市,距離北京200多公裡,兩地間有多趟高鐵,用時僅需1小時20分鐘,即便是普通列車,也僅需要兩個多小時。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成為首都經濟圈中的重要一員,但是由於產業結構單一,大氣汙染一直是困擾唐山發展的重要障礙。

「唐山能源消耗高、汙染物排放量大,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約佔河北省的五分之一,2016年全社會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總量7568萬噸,單位面積耗煤強度全國最大,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唐山市政府在匯報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情況時如是說。

但唐山採取的治汙措施並非沒有成效。

2016年,唐山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2015年增加44天,PM2.5年均濃度也同比下降12.9%。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狀況排名中,由2013~2015年的連續倒數第4,上升到了倒數第6。

唐山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排名只是上升了兩位,但是唐山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強力開展責任落實、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重點行業深度治理、燃煤汙染治理等多方面措施。

「2016年全市有90餘名監管人員因大氣汙染防治監管不到位被問責,其中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有28名。」該政府人員說,去年唐山舉辦了多項重大活動,從4月份到10月份,每個月都實施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強化措施,對鋼鐵、焦化、水泥等重點排汙行業實行錯峰生產,實施天數一共達到92天。

同時,2016年,唐山市還出臺了相關措施,在市級媒體公布排名情況,並對排名靠後的縣(市)區每月予以罰款,2016年下半年以來累計罰款3699萬元。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縣(市)區環保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的問題。

但是今年1月份以來,唐山空氣品質卻出現了明顯的惡化。據唐山市提供的數據顯示,當月唐山達標天數15天,達標率48.4%,主要汙染物為PM2.5,月均濃度值為1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50.6%。

唐山市環保局副調研員範書江向記者介紹,去年前十個月,唐山市PM2.5的濃度本來下降了很多,但是年底的幾次重汙染天氣一下子就把全年的濃度均值拉上去了。現在來看,唐山市完成2017年PM2.5減排目標的壓力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徵求意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唐山的PM2.5濃度目標是65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比下降12.2%。對此,唐山市環保系統一位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如果這一目標確定的話,對唐山來說,完成難度極大。

相關焦點

  • PM2.5不降反增?空氣品質到底怎麼了 數據來說明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年10月和1-10月全國質量空氣狀況,從中發現,前十個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個城市PM2.5濃度均有所上升,增幅為2.0%左右;   同時,也發現山東、河北、山西和河南等地空氣品質相對較差,對此有很多人提出質疑,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山東的部分城市空氣品質出現「
  •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2017日電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今日表示,1、2月份頻發的重汙染過程,拉低了上半年優良天數的比例。
  • 運城、寶雞、洛陽PM2.5濃度不降反升
    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孟哲)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重點區域各城市2020年1月和2019年10月—2020年1月環境空氣品質有關情況及排名。通報指出,汾渭平原11個城市, 運城、寶雞和洛陽3個城市PM2.5濃度不降反升。
  • 前10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京津冀PM2.5不降反升,北京下降10.9%,邢臺...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11月23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10月和1-10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其中,前10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53微克/立方米)仍不降反升,同比上升1.9%。這與前9月上升幅度相同。
  • 西寧進入採暖季 PM值不升反降
    西寧進入採暖季 PM值不升反降 2015-11-17 19:16: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西寧11月17日電 (孫睿)西寧進入冬季採暖期以來,西寧市10月PM10月均值89微克每立方米、PM2.5月均值39微克每立方米,PM月均值同比均下降。
  • 汾渭平原秋冬大氣汙染治理方案: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均下降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之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印發。11月1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消息,《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
  • 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 三市找原因提對策
    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 三市找原因提對策     7月31日,省環保廳通報了環境空氣品質情況,今年上半年,達州、廣安、雅安、德陽、資陽、眉山、南充、瀘州和遂寧等 9市 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
  • 專家: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消息,2017年4月以來,我國開展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匯集國內2000多名環境科學、大氣科學、氣象科學以及行業治理等方面的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集中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
  • PM10濃度4月份不降反升 揚塵是最主要來源
      早報訊 昨天,市大氣和水汙染治理指揮部召開2016年揚塵汙染專項整治行動新聞通氣會。本月起至12月31日,市大氣和水汙染治理指揮部組織6個市直部門和各區市在全市開展揚塵汙染專項整治行動。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9月,聊城市主要汙染物中PM2.5月均值濃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41.4%;PM10月均值濃度86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14.7%;二氧化硫月均值12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9.1%;二氧化氮月均值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8.8%;重度汙染天數為0天,同比持平;優良天數12天,同比減少15天;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21,同比惡化24.3%。
  • PM2.5剛下降 臭氧汙染又上升: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的成績與挑戰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3年1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發生重霾汙染事件,大氣汙染治理迫在眉睫。為此,黨中央和國務院於2013年頒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旨在通過源頭減排,實現重點區域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的大氣汙染得到控制,使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 深1度|從110+降到40+,濟南PM2.5濃度七年降了三分之二
    濟南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定於1月12日至15日召開。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在接受天下泉城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濟南首次實現全年超60%天數為優良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40+」,力爭「十四五」末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
  • 「降碳」已成大氣汙染治理「牛鼻子」
    大氣汙染格局發生變化以「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兩項大氣環境約束性指標——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為參照,治理進展有目共睹。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給出一組數據:2015年,PM2.5達標城市有106個,截至去年,這些城市的PM2.5濃度平均再降10.8%,其中75個城市已無重汙染天氣。當時未達標的231個城市,到去年PM2.5濃度平均下降22%,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
  • 地球的一半|疫情期間,PM2.5還未走遠,臭氧汙染卻來了
    受氣候變化影響,高溫低溼的天氣出現頻率及強度更高,是臭氧汙染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1月到4月,隨著PM2.5濃度在全國範圍內的下降,近地面臭氧卻呈現快速上升趨勢。1月到4月,全國平均日均臭氧評價值為112.19μg/m3,累計同比上升6.76%,此增長幅度在珠三角與長三角尤為明顯,分別達16.55%和9.51%。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有時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
  • PM2.5空氣汙染指數分級以及危害 跑步鍛鍊建議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暫無標準中文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推進「一微克」行動 豐臺區PM2.5累計濃度比今年初降一半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12月31日,記者從豐臺區了解到,2020年,豐臺區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四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均創有監測紀錄以來新低。截至12月29日,豐臺區PM2.5累計濃度由年初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達到中心城區最好水平。
  • 京津冀再現大範圍靜穩天氣,多地出現PM2.5小時重汙染(國家大氣汙染...
    11月21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攻關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本次重汙染成因進行解讀。01總體情況11月2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逐漸形成,唐山、衡水和安陽最先出現PM2.5小時重度汙染,隨後發展為區域性重汙染,中南部汙染程度相對更高。
  • 連續兩年未出現PM2.5嚴重汙染日,北京藍天「含金量」是如何提升的
    PM2.5年均濃度較「十二五」末下降47.9% 從2013年起,北京全面加速大氣治理的步伐,向PM2.5宣戰。北京的努力也被世界看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度評價了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認為北京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 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高級工程師李倩頗有感觸。她2012年底調來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作,正好趕上北京市治理PM2.5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