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英語差,真正問題不在於應試教育。

2020-12-04 教育漫侃

一直以來我們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於英語教育,但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如人意,在教育改革減輕應試壓力的當下,英語學習似乎更加難了。

近來各地紛紛降低高考英文分值,除了以提高母語水平為名之外,更主要的是一種減低應是英文之漢,英文不必苦心鑽研答題技巧,自然更有機會去提升實際語言能力。

我倒以為英語考試壓力減小,學生將會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之中,以應付高考的激烈競爭,更何況中國學生英文水平普遍較低分明是學習內容有問題。

考試本無罪,學習內容如果得當有一點壓力,因為水平反而會提升得更快。以新加坡為例,與中國同為華神社會而英新加坡的英文水平與中國相比卻是天壤之別。在一份英語熟練度報告中,新加坡英語熟練度排名位列全球第12位,屬於高熟練度國家,而中國大陸位列第34位,屬於低熟練度國家。

這跟在英文環境中進入時間長短有關,雖然高二生和大醫生在國內的時間裡同樣也在努力學習英文,只可惜學的都是那些死的語法,過時了用於純粹為教學目的而寫就的生硬文字溼法,其中得其下學習內容有問題自然就有了差距,而且直到大家同樣大學畢業差距也仍然存在。需要承認的是,在東亞各國除了新加坡人英文能力優秀,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等英文能力都不熟練,這跟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並非英語有很大關係,這些國家的英語學生在英語中沉浸的時間和質量得不到保證,也與英語教學的內容和考核標準有莫大關聯。

英文教科書教的絕非地道英語,但教材修訂的速度遠遠落伍,英語老師往往說不出地道的英語公立學校又往往欠缺有資質的優秀外教,學生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卻仍然說不出,寫不出漂亮的英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關焦點

  • 英語教育在應試教育下的發展
    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呼籲,要在高考中取消英語,並拉升語文數學的地位。反對派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就是有不少人在日後根本用不到英語,第二現在學的應試英語和日後在現實工作中運用的英語差距過大。有一說一,現在的英語教育發展的確可能走入了誤區,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有些外國人在中國的英語考試中甚至拿不到及格,這的確是不對的。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要運用它與外國人交流,結果連我們的交流目標都不能在英語上拿一個像樣的成績,這就偏離的教育的本質。
  • 英語應試教育受質疑 高考英語36年分水嶺在眼前?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英語熱在中國已持續三十年。很多城市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開設英語課程,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名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  廣州外語外貿大學教師董燕萍,2003年對廣東的小學英語教學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在經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後已經不再喜歡學英語了。
  • 應試教育該不該「取消」英語?大學網紅教授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
    文/凌說 「數學、語文、英語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三大學科,其中英語一直飽受質疑,有人覺得學英語無用,為了考試而學不如不學,但有人覺得,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融入到英語世界中。」
  • 學英語學成了「啞巴英語」,應試英語教育下,我們要怎麼學英語?
    #文 | 專聊教育君學英語十幾年了,從小學學到大學,英語課沒有少上,但是無奈的是我們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卻學成了啞巴英語,不敢開口說英語,一說英語就怕出錯或者是講出來的英語存在許多的錯誤,不地道、不標準。但是不少學生學英語卻學成了啞巴英語,雖然英語考試能考到不錯的成績,但是講起英語來卻不流利,說起英語來,馬馬虎虎,甚至是學了多年的英語,卻說出一口的「中式英語」來,讓人貽笑大方。我們質問到難道花費多年學英語,都是在做無用功嗎?
  • 十餘載英語學習之路,中國學生的應試水平和運用能力該如何平衡?
    十餘載英語學習之路,中國學生的應試水平和運用能力該如何平衡? 作者:Siyi.發布時間: 2021-01-05 17:56 十餘載英語學習之路,中國學生的應試水平和運用能力該如何平衡?
  • 應試教育的悲哀:英語四六級"姚"不可及
    在美國生活多年,能聽得懂教練布置戰術,能單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姚明的英語交流水平如何,明擺在那兒。但四、六級考試如大山一般的存在,也是明擺著的——它有它的道理:只會聽與說,不會寫與看,詞彙量達不到,照樣是一個「英語文盲」。
  •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一場「應試教育」的革命風暴-搜狐教育
    摒棄傳統單詞死記硬背、簡單多媒體視聽及語法教學的誤區,也勇敢地和少兒英語應試教育說BYEBYE。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秉承"在中國上美國紐約頂級私立名校"的模式定位,系統引進菲兒德斯頓文理學校的課程和教學體系,以"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讓中國孩子和美國優秀孩子共同成長"、"塑造中國孩子的世界公民素質,培養中國的小精英"、"幫助中國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為教育目標和辦學宗旨,致力於為中國3-12歲的孩子提供世界一流的國際教育服務。
  • 北大教授:別再爭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了,真正的敵人是功利主義
    「龜兔賽跑」1.0版本 應試教育下,學生負擔很重,中國的家庭都在為競爭而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但是中國的學校又在致力於讓「所有的學生一樣的好」,這是一個悖論。 在2009年中國上海參加的PISA(PISA是OECD組織在15歲青少年當中進行的數學、科學和閱讀這三項能力的測試,是評價世界各國教育質量的排名)測試中,上海學生的標準差比較低,也就是說好學生和差學生的整體差距不大,同時低級思維項目(理解、記憶等)分數高,而高級思維(評價、判斷、創新)等分值低於平均分值,這反映了應試教育過於重視書本訓練、排斥學生的其他能力和機會
  • 70年來中國僅2人獲諾獎,都是因為應試教育?這個鍋應試教育不背
    這又引出那個古老而尷尬的問題:中國人為何難獲諾貝爾獎?一說到這個話題,有人就說:因為中國人搞應試教育,只會考試不會創新。太扯!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有專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因為中國人英語水平不行!自諾貝爾獎頒發以來,截止到去年已有613人獲獎。獲獎者的成果,大多是以英語而非中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上的!
  • 網友:應試教育的結果
    關於「中國教育」,知行翻譯小編想起了黃曉明在《中國合伙人》說的一句話:「中國學生非常擅於考試,你們無法想像中國學生為了應對考試所付出的辛酸……」這句話無疑將現代中國教育的弊端顯露無疑,中國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其中最明顯地莫過於英語教育,很多人費勁心力過了英語四六級,可是到最後仍舊只會說
  • 應試英語教育體系下,小學生學習英語應注意這3個方面
    小學階段學習的主要是語數英3科,有的小學生各科的成績並不平衡,出現偏科的問題,我的大姐就經常在我面前訴苦,說孩子的英語成績總是提升不上來,目前孩子已經是5年級了,卻被英語科目拖了後腿,她擔心孩子日後能不能考上一所好學校。大姐:「每次考試,孩子英語成績總是徘徊在及格分數線,真是感到無奈。」
  • 江蘇新高考英語改革備受矚目 公眾盼藉此撼動應試教育堅冰
    經過多方打聽獲悉,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語文、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而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10月9日《揚子晚報》)  張蘭軍(河北職員):雖說方案未最終定稿,但一個「擬」字,已引發網上掌聲一片,其中所蘊含的民聲民意,不容小視。
  •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教育雙軌制,而是理念和方法
    渠老師說,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育雙軌制:由於減負,學生們在學校裡學習的內容越來越簡單,公立教育的優質資源退出/浪費;家長們不得不花錢去購買校外的教育資源,否則孩子在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校長檔案  石鑫: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中學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重視體育工作校長、江蘇省會考先進工作者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說,「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不矛盾,更不是對立面。
  • 語文教育的問題是其自身設置的弊端
    無獨有偶,此前江蘇、山東等地也傳出高考方案變革信息,主要都是變革英語科目的考試分值或者計算方式。  英語與我們母語之爭近幾年愈演愈烈,其爭論主要基於英語的實用與否。反對者認為,很多人的學生生涯中浪費太多時間在英語學習上,而這種學習並沒有多大效果,尤其對於多數人來說,一旦參加工作,使用英語的機會很少,更有專業機構統計出在所有學英語的人群中,真正能學會一門外語並無障礙表達的不超過5%。
  • 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受重視 「應試英語」轉變「實用英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也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針對外語考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也在穩步推進相關政策的調整。
  • 我們在做認真而嚴謹的英語教育
    作為一名狂熱的英語寫作愛好者,她的微型小說Thedistance of a zebra crossing曾被展覽於紐卡斯爾的Baltic藝術展館之中。她的碩士生涯主要在研究中國學生的思維定式會如何影響他們的英語輸出,這對她的教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嚴重浪費教育資源的英語熱
    北京要開奧運會了,本來就高溫不退的英語學習熱再度升溫,掀起了一個全民化英語教育的高潮。而這期間,卻極少有人去想我們是不是應該以奧運為鍥機,向世界推廣漢語,為弘揚國學而有所準備。我們仍在全民化英語教育上大把大把地扔錢。今年,教育部領導還通過人民網鄭重表示,他去年最大的困難就是覺得教育投入的不足。
  • 人工智慧時代,未來英語教育是這樣的
    傳統英語教育的問題:1、耗時,費力,效果差,回饋低,學不能以致用,性價比最低;2、很難聽到正確的發音;3、學了多種,其實就是一種,語言而已;4、以老師為中心,是老師要講什麼,而不是學生想學什麼;5、同一班級孩子吸收步調不一,綜合成效大打折扣,知識漏點越來越多;6、學習過程困難重重,沒有毅力很難堅持;7、興趣不濃,家長操心,費勁督導,孩子逆反;8、受地域師資局限,偏遠地區孩子享受不到優質教育;
  • 英語需要科學評級,CEFR助力中國學生擺脫"高分低能"
    據統計,中國有4.5億人曾經或正在學習英語,比美國總人口還多,但是真正具有良好英語水平的人並不多。不少在英語考試成績優異的人,到了真... 據統計,中國有4.5億人曾經或正在學習英語,比美國總人口還多,但是真正具有良好英語水平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