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二機場前期籌備工作正加快推進。8月4日,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布的《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顯示,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在璧山正興。從位置上來看,第二機場位於中心城區西側,與朝天門直線距離約48km。處於縉雲山與雲霧山之間的璧山槽谷,在璧山城區西南,距離約21km,東南側緊鄰丁家鎮,北側臨近正興鎮。
據悉,重慶第二機場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終端保障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0萬噸。
江北機場 圖片源自@PureToyo靈創
為了便於大家對第二機場有個更直觀的認識,我們不妨拿江北機場做個對比。根據公開資料,江北機場則是按旅客吞吐量終端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設計。不難看出,與第二機場相比,江北機場終端規劃年旅客吞吐量佔優,而貨郵吞吐量處於劣勢。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主要原因在於,江北機場處於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大、現代服務業比較發達,旅客出行的需求更旺盛,而第二機場處於主城都市區的腹地,周邊廣泛地分布著各種工業園區,因此航空貨運的需求相對來說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重慶官方首次公布第二機場預選場址。今年6月,第二機場正興機場就出現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掛出的一幅「重慶主城都市區綜合交通規劃圖」中。
世界許多超特大城市通過兩及以上座樞紐機場對航空旅客進行分流,是比較科學的做法。日本東京、韓國首爾、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大城市都有兩座及以上的樞紐機場。而在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成都邁入或者即將邁入「一市兩場」的行業中。儘管重慶第二機場從規劃選址到最終的開工建設,還需要通過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批覆,不過依據去年11月由重慶市政府、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的《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可以肯定的是,重慶已經加入了國內「一市兩場」的隊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該規劃明確了,2030年到2035年這個階段,重慶新機場將建成投用。
估計有人會問,根據規劃,重慶第二機場還有差不多10年方可才投入使用,那麼為什麼現在這麼急著推進其前期進度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一個大型樞紐機場從前期論證、國家批覆到全面開工建設,再到最後的投入運營,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
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高級業務經理兼飛行區工程部總經理吳志暉曾一言蔽之,「建設新機場,尤其是超大規模機場,涉及多個環節和部門。這些年的選址工作重點並不局限於技術層面,更多的還是體制層面的協調,包括空域優化、土地徵用、地面交通組織等涉及諸多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的重大問題。」
北京大興機場 來源:中國民航網
去年9月,中國民航網發布的《溯源北京大興機場的選址規劃》一文,系統地回顧了大興機場選址過程。文章指出,早在1993年,北京市在編制《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4—2004》時,就為首都新機場規劃了通州張家灣與大興龐各莊兩處中型機場場址。然而直到2008年11月,《北京新機場選址報告》進行專家評審,推薦北京大興南各莊場址為首都新機場首選場址,這才為耗時長達15年之久的北京新機場選址工作劃上了句號。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工建設,2019年9月25日國慶70周年前夕正式投入使用。從選址確定到通航,大興國際機場也花了11年的時間。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設也經歷了極為漫長的過程。據悉,最早1986年上海城市規劃浦東機場,是選在原川沙縣合慶鄉境內,後經技術論證,發現下有兩條地震斷裂帶,於是又南移4.8公裡進入原南匯縣祝橋鄉、東海鄉境內。1997年10月浦東機場全面開工,199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通航。浦東機場從規劃提出,到一期工程建成,花了13年時間。
同樣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周期也很長。成都新機場的選址早在2007年就開始謀劃,2011年5月正式啟動。經過兩年三輪的篩選,簡陽蘆葭優化場址在9個候選場址中最終勝出,並於2013年獲中國民用航空局批准。2015年1月6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覆同意成都新機場立項。2016年5月27日,在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成都新機場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40天左右,天府機場正式開工建設。根據計劃2021年,天府機場一期將建成通航。如果從2007年算起,天府機場建設前後花了14年時間。
我們再說回重慶第二機場。2003年前後,重慶就在謀劃第二機場。據2004年3月9日人民網報導,國務院已正式批准重慶市第二國際機場選址重慶市墊江縣黃沙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2007年4月,重慶發改委在回復市民建議時宣布不再規劃第二國際機場,集中力量把江北國際機場打造成大型複合型國際樞紐機場。
重慶第二機場再次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是在2018年重慶兩會期間。彼時,市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戴科受訪時表示,建議及早謀劃重慶主城區第二機場規劃選址和保護事宜。隨後,在萬眾矚目下,重慶第二機場前期籌備工作進入快車道。同年4月底,重慶市發改委在其官網上發布《關於重慶第二機場規劃研究諮詢單位比選的公告》。2019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統籌規劃第二樞紐機場和貨運機場」。11月,為打造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重慶新機場。並確定了其投入使用的大致時間。
進入2020年後,重慶第二機場選址進度加快,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創造條件。一旦第二機場能順利進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這個大盤子,工程進度就有了相應的保障,反之則會增加變數。
3月25日,重慶召開2020年全市交通工作會議提出,加強第二樞紐機場前期研究。形成選址報告,深化貨運功能研究,爭取納入全國民航「十四五」規劃等國家規劃。
4月2日,重慶公共資源平臺發布了「重慶新機場預選場址通信及導航臺電磁環境測試項目(20C0076)採購公告」,內容為重慶新機場四個預選場址進行相關測試項目。按照要求,將在合同籤訂後35個日曆天內提交測試正式報告,這意味著該項工作至遲在5月中旬完成。
6月11日,重慶市政府採購網公布了「十四五」規劃建設重慶第二機場的必要性論證(20C00588)採購公告。其採購內容為分析重慶航空樞紐機場的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綜合研判重慶國際航空樞紐發展階段和發展趨勢,為研究論證「十四五」時期重慶第二機場規劃建設的必要性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璧山成為重慶第二機場候選場址也日益明朗化。5月15日,璧山區委書記藍慶華在接受重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璧山將把互聯互通擺在首位,構建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網絡,打造航空門戶樞紐,實現人流「快進快出」。
6月,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內新展出的一張「重慶主城都市區綜合交通規劃圖」中,首次出現了重慶第二機場的選址地點,其名稱確定為「正興國際機場」。
來源:上遊新聞
7月15日,上遊新聞在醒目的位置打出,《高鐵、軌道、高速都要建!璧山打造航空門戶樞紐城市,重慶第二國際機場落戶穩了?》的標題。文章指出,7月10日,璧山區副區長陳榮彬到重慶機場集團開展關於建設第二機場建設、雙方合作等方面進行交流。而就在前一周,璧山交通局局長參加「秀湖會客廳」時全面解讀璧山交通規劃,璧山明確提到打造以重慶第二國際機場為核心載體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包括規劃的4高鐵3城際4快線3軌道8高速的多式多向交通網絡。
8月4日公布的《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不僅確定了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的位置,同時還首次披露了第二機場佔地面積、終端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等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