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火星探測器"天問號"成功發射之後,我國航天事業又將要發生大事情。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天河號」已經完成了初樣轉正樣的評審。然後長徵5B運載火箭也會發射,而且預計在2022年,領先整整一代的中國空間站將正式投入運營。
因為以前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因為資金問題,將停止運營,此後太空上的國際空間站僅有中國一家,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已經開始為太空空間站做準備了,只是那時候中國經濟實力還無法支撐如此巨額的太空工程,但是現在中國無論是在經濟水平上,還是國際影響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此前在以美國俄羅斯為首的16個國家地區合力打造國際空間站時,美國聯手其他國家對中國採取技術排擠,在2011年的時候甚至指定且公布了相關的條約,以此來防止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不過最終中國的共同發展理念和行為得到了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的認可,並且與中國籤訂了空間站的相關協議。
天宮空間站在能源供給是通過衍架式架構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翼,同時配以砷化鎵電池技術的中國空間站,供電功率超過國際空間站,可以達到100千瓦的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天宮空間站將原本裝備在二號實驗艙的巡天光學艙花費超百億以上,更是趕上一艘遼寧號的造價,整個天空空間站的造價也預計在400億以上。
目前天宮空間站也擁有自身的天舟貨運飛船,而且在貨物運輸能力目前可是排名全球第一,預計90噸級的天宮空間站主要由一個核心艙與兩個實驗艙組成,這也較為符合中國航天穩紮穩打風格。
天宮空間站每個艙都是20噸級,三個艙加起來最多可容納6人,三個艙整體排列是成T字形對稱,天河核心艙是在最中間,實驗艙「問天」 「夢天」則分別與左右兩側連接。天宮空間站不僅擁有國際空間站的艙外暴露試驗平臺,航天員出艙行走氣閘艙等設施,還在核心艙中裝備了霍爾電推進系統。同時在實驗機櫃數量上,天宮空間站也有23個之多。
中國天宮空間站一旦成功,不但對於中國航空發展將具備劃時代的意義,對於全球航天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畢竟國際空間站在上世紀90年代正式開始運行之後即將退役,而國際航天未完成的科研項目也可以轉移到天宮空間站。
看到天宮空間站在兩年之後,就能走向太空,不得不佩服祖國航天科技的強大,要知道,咱們的空間站是完全靠自主研發做出來,因為人家不願意看到咱們逐漸強大的起來,所以建設我們自己空間站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到底有多難?看過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的視頻:
打開西瓜視頻,搜索「三一博士」,就能觀看完整視頻,西瓜視頻上有很多有關科普知識的視頻,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科學知識,更能看清這個充滿科技的世界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