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左)拍攝山東濟寧城市宣傳片
高潔,1971年出生於商州,先後就讀於商洛師專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曾在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及某廣告公司供職,從事媒體、廣告、影視導演10餘載,2000年參與完成的CCTV4頻道形象宣傳片獲PROMAX&BDA(國際電視宣傳與營銷聯合會及電視設計者聯合會)亞太地區銀獎。
貴州省委宣傳部邀請閻維文做的全球推廣的《聽,這裡是貴州》第二季之黔西南音樂微記錄片拍攝時,高潔(左四)與演職人員合影。
流雲、落雨、山脈、燈火、橋索、扁舟……宣傳片裡,一幀幀畫面穿梭,其中的物象或湧動,或嫻靜,或柔美,或鮮明。有的片子篇幅浩大,講故事般自成系列;有的片子短小精悍,大膽採用前衛的表現技法和猛烈撞擊的色彩;有的片子輕巧地展現一城之美好,短短48小時便達到了300萬+的傳播量……
這些精美的宣傳片,都出自商洛籍導演高潔之手,它們不但巧妙地融合了資方認知,又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
用盡全力地去做每一件事
「拍了那麼多片子,從創作的角度說,還沒有一部片子真正叫我滿意。」儘管記者已經通過小小的手機屏,被眼前所放映的宣傳片的唯美畫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在一旁靜坐的導演高潔仍如是說。
這是初冬的一個多雲的下午。茶室裡,茶壺噴騰著熱氣,空調吹拂著暖風,而導演高潔雖然不斷地講話,其遮擋不住的內斂、沉靜的氣質,仍與周遭熱鬧的氛圍形成明顯的對比。「目前拍各種片子,都有局限性……不可能達到完全創作的狀態。出於甲方的需要,還要從片子的功能使用方面去考慮,即使有自己的創作在裡面,也不會達到你所想要的百分百的創作狀態,總有一部分妥協。甲方對片子都有自己的認知,我會靠近它,他要的點,我要表現出來。所以,做片子不同於畫畫、寫字,不是完全自我的。拍這種東西,是要妥協的……」
在高潔導演身邊喝茶的閔子琴,說話如鋼鏰兒掉落般清脆、率直。她是80後,因入行早,已是影視行業裡較為年輕的「老人」。在工作上,她是高潔導演的執行製片人;在生活裡,她是高潔導演的愛人。
「我覺得他很努力,特別努力,我們在一起工作這麼多年,他一直用盡全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一般人做商業項目,這是『行活兒』,費用也就是『行活兒』的費用,沒必要那麼用心。但哪怕是一個『行活兒』,他都希望做得和一般的『行活兒』不太一樣,盡力地把它往作品方向去做。一路走過來,攢的最多的,是作品和別人的信任吧。」閔子琴說道,「廣告圈和電影圈相比較而言,電影圈的導演更願意去付出。他在做廣告性質的紀錄片時,是帶著做電影的態度、帶著創作的想法去做的,我覺得這樣的人還比較少,而且像他這麼用力地,更少了。」
「我們之前做一個片子,甲方回饋的是已經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很滿意。而他一開始也說滿意,結果第二天,再看片子,他就說,太差了,只能打二三十分,下一部片子還得更努力。他就是這樣,不停地在趕超、趕超。他其實沒有超越別人,他是在超越自己。可能就是因為他這個性格和他的刻苦,讓他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成長。」閔子琴說。
高潔說,他目前比較喜歡的導演有賈樟柯、萬瑪才旦,還有自己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時的老師徐浩峰、田壯壯等人。「我的老師都是國內很有名的一些大咖。當你面對的都是比你高很多的人,你就要不停地攆。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運氣啊才華啊機遇啊可能註定你只能走到那個高度,但是自己還是要不停地去超越。」
「我還是希望以後能拍大電影,因為大電影更有成就感,包括更具有文學性、更具有美術性等等,它是更具有藝術高度的一個綜合性藝術。我現在幹的這個呢,更偏於紀實性偏於影像偏於商品表達。」
拍攝:如意集團形象片《如意交響》
地點:山東、寧夏、新疆、日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
用「影像設計」打造個性特色
從2009年轉入到廣告片、紀錄片、宣傳片的製作,當獨立導演,一直幹到現在,高潔拍了無數的片子,後來偏重於城市宣傳片這一塊兒,代表作品是福建省的宣傳片《山海福建》。《山海福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而製作的重大宣傳項目,全片共分山、海、福、建四大篇章,即山之美、山之情;海之韻、海之魂;福之地、福之緣;建之業、建之魅。這部6分多鐘的片子,當時拍了29天,動用了40多人,花了200多萬元。這部作品後來影響頗大,在天安門廣場4米高36米長的超寬銀幕上,播放了一個多月。「那部片子對我而言,一是難度大,二是資金足。拍一個省,內容承載力很豐富,所以拍出來比較好看。」高潔說。
他還拍過濟南、天津的城市宣傳片。紀錄片的代表作,是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的16集大型科普紀錄片《克拉瑪依的油氣世界》、5集人文地理紀錄片《金絲玉》等。
高潔現在有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室,每次根據片子的規模,組建自己的獨立團隊。跟其他藝術門類差不多,一開始,高潔拍片講究製作技術,包括畫面、聲音、後期的剪輯等,一直在提升這些東西。後來他慢慢地轉變,更偏向於內容的表達。「你比如說,以前拍片子,表達可能比較直白,畫面要唯美、漂亮,現在則更關注它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去尋求一些更有味道的東西,可能這部片子的畫面沒有以前的片子那麼抓人,但是會讓人覺得鏡頭、畫面裡有更深的意味。其實,這也是自身的拍攝技術和拍攝語言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高潔說。
對於自己的片子的個性和特點,他用了一個詞「影像設計」來表述。「這個其實就是我幹這項工作得出的一個歸納,也可以叫視頻設計,它是當代視頻傳播中,我自己創造的一個詞。」高潔說。
拍過的片子中,他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有為全球知名的紡織企業如意控股集團拍攝的《如意交響》,有給天津拍的宣傳片,因為它們很好地實踐了他自己所歸納的「影像設計」。如意集團的產業版圖全球覆蓋,高潔在片中將紡織機器鏗鏘有力的節奏化作鋼琴彈奏時的美妙音符,將紗線旋轉揮動出的絲線化作年輕舞者手中的綢帶,將一針一線勾勒出的布匹化作繪畫出的五彩霓虹,用音符來表現紡織人執著的匠人精神;從北京到新疆、從國內到國外,一幀幀影像畫面唯美、精良,隨手一截,都是一幅時尚大片。「傳統宣傳片會把場景一個一個地去介紹,山東場景是什麼樣,北京場景是什麼樣……這樣的傳統方式沒有什麼藝術表現力,它會非常平實。在踩點的時候,看到他們的紡織機,我就想這種機器的聲音會不會和樂器有聯繫?找到了內在對應的東西,再把它抽象化,我就想以一場交響樂的形式,把所有產業鏈打通,然後提煉一些點,變成相對寫意、抽象的畫面。拍的時候,看到寫實的東西,就想著怎麼用一種新的方式去表現。」高潔說。
天津的城市宣傳片《摯愛天津高潔((左左)致意未來》,飽含著數不盡的城市記憶,在一幅幅畫面的跳動中,盡顯這座城市的傳統和文明。「天津,都市建築也好,地貌也好,文化也好,包括它的京派文化等,特別豐富,特別複雜。現代化的城市建築有,洋派建築有,古代建築也有;京派文化的元素也很多,泥人張、京劇等等。它們很雜、很碎,我就用這種碎片化的剪輯,一件一件地讓人去瀏覽,不會讓人感覺死板,讓大家很立體地對天津的豐富性有一個印象。」他說。
拍攝:福建省形象宣傳片《山海福建》
地點:廈門
從畫畫兒出發的影視人
對於高潔的進步與創新,愛人閔子琴一點一滴都看在眼裡:「我覺得他是很拼命的人。對作品好了還想再好的導演,我見過也合作過,但像他這麼拼命、對自己這麼狠的,不多。」
對於這點,高潔這麼說:「我覺得咱不是那種真正的受啟蒙教育比較早的人,起點低,不像大城市成長的娃,有更多機會,視野、自信程度都更好。」
如同冰心的詩裡所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不為旁人所知的艱辛奮鬥的過往,從小城市商洛,一步一步地憑藉個人努力,在影視行業拼出自己一片天地的高潔更是如此。從商洛師專美術系(現在的商洛學院藝術學院)畢業後,他當了兩年的中學教師,之後考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班,去了北京。窮困潦倒之時,他賣畫兒為生,吃飯則用大搪瓷缸子泡幾毛錢一袋的方便麵;交不起房租,住剛蓋好還沒賣出去的樓盤,用四個油桶支個木板,就是一張床;請求北圖特藏室的管理員給沒有借書資格的自己特準,借國外的昂貴畫冊學畫兒、做筆記……
賣畫兒也掙不著錢的時候,他看到了小飯館的電視機裡放的MTV,覺得自己喜歡音樂,也能畫畫,就認定自己也能幹影視製作這一行。根據電視上看到的MTV的影視
製作公司的名字,他打114,查到了該公司的電話,人家不招人,他硬是憑三寸不爛之舌把接電話的女孩打動,拿著自己的畫到該公司面試,取得了試用資格。進去之後才知道,這是國內頂尖的一家影視製作公司,從此算是入了行。當時做影視創意、後期製作,然後不斷學習、進步、跳槽,考到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之後依舊拼命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學習美術、畫畫兒,給了高潔天賦般的自信和通往影視行業的鑰匙,由之生養出的藝術審美、視覺理念、思維方式等,也一直影響著他的影視創作。比如說,就像畫畫兒有整體和細節的考慮一樣,他在影像設計中,也會考慮到一個片子的整體布局和細節刻畫,還有結構性的建立。「畫畫講究色彩、構圖,通造型,通視覺,整個視覺的世界全通了以後,再幹跟視覺相關的所有工作,都容易掌握。」他說。
拍攝:貴州省委宣傳部邀請著名歌唱家閻維文錄製的音樂微紀錄片《聽.這裡是貴州》
地點:黔東南
靜下心感悟「生活的本真」
影視行業很苦,拍片子不僅是體力活兒,也是腦力活兒。說它是腦力活兒,是因為導演要去思考,包括前期的創意、文案,以及場景的變換、人物的變換、對不可預知的事物的變換。好多東西,不到拍攝的時候都是未知的,之前所想的拍什麼、怎麼拍,到了拍攝場地,可能都會變化。接納臨時的「遇見」,很重要。拍片成本高昂,拍攝場景緊密,拍攝過程中,每一個人的弦都繃得緊緊的,非常考驗導演的隨機應變能力。「拍攝時,好多畫面都是現場突發的畫面,因為時間關係,要依靠經驗和隨機應變能力。臨時的變化,需要增加一些靈感,對作品需要新的東西的注入等等,這種過程很有意思,很有挑戰性。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天氣,會遇到什麼場景,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每一天都是在思考,不停地動,在大的結構下,會面臨很多的選擇。」高潔說。
對於商洛,闊別已久的高潔依舊感情很深。與離家之前對於商洛的認知相比,他現在回鄉,經常會「遇見」令他吃驚的「意外」。因為奔赴祖國各地拍片,看了太多全國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文、自然的東西,但商洛仍然能讓他發現很多獨特的地方,比如第一次去塔雲山,第一次去天竺山,他都覺得很棒;商洛的地貌和自然景觀,經常會有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特別是有些野景很漂亮,沒有人為地去修飾,雖然不是很大的景點,卻讓他怦然心動;洛南的靜板書,他第一次聽時,一下子就被震驚了,沒想到家鄉還有這麼好的東西……
「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你獲取的很多新鮮的東西,並不一定是生活的本真。生活的本真在於人的內心,在於你個人對於生活的態度、對生活的理解。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這種平靜的能沉澱下來的生活方式,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生活方式。比如說,我會在這種生活方式當中,讓自己靜下心來,感悟一些在外面感受不到的東西。」高潔說。
作者:胡蝶
編 輯:劉逸飛
責任編輯:米子揚
編 審:楊 森
主 編:張志宏
微信:slrb_xmt
郵箱:sxsslzc@163.com
商洛日報APP:右下角「我的」投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