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純臺語劇登上Netflix,導演:作品好語言不是問題

2021-01-09 來找明天

過去臺語劇曾一度輝煌,也曾被列為禁止的影視作品,民國76年解嚴後,雖然臺語禁令放寬,但對娛樂產業而言,臺語劇的「本土」印象深植人心,也常讓人認為登不上大雅之堂,但這些刻板印象,現在完全被打破了!臺語精緻劇《若是一個人》,不但登上了Netflix,成為該頻道第1部全臺語發音的影集,並同時在2家電視臺、4個串流平臺上同步播出。

《若是一個人》製作人陳秀卿說,這不是偶像劇,也不是臺語劇,這是「臺語精緻劇集」。陳秀卿說,他與導演杜政哲認識了17年,5年前當杜政哲跟她提到「1個人」的構想時,同為單身的她,十分有感,也想製作這樣的題材,「可是在找電視臺共 同製作時,困難阻礙很多,許多商業電視臺都覺得我們的角色設定不夠偶像劇。」這個劇本構想就這樣耽擱了下來,直到兩年前,剛好遇到華視在推廣精緻臺語劇集,所以陳秀卿才又硬著頭皮,用全臺語去華視做了提案。

而這部「精緻臺語劇集」果然沒讓大家失望,四月開播上線後,「CatchPlay+」點閱率在51連假時榮登第1名,在公視臺語臺所有播出節目中,也都有前2名的收視率。而且這部臺劇,還一反常態地跟2家電視臺、4家串流平臺同步播出。

身為合制單位兼發行的華視,難道不擔心串流播出會影響收視率嗎?華視製作人王冠笑說:「消費者習慣在改變,我們要推動的是臺語年輕化,只要越多人看見就好,作品品質上我們是有信心的。」

儘管大家把焦點放在作品發音是臺語這件事上,但對導演杜政哲來說,「一部好的作品,是沒有語言隔閡問題的」。曾以《16個夏天》、《酸甜之味》拿到金鐘獎最佳編劇杜政哲,除了當導演外,寫劇本也是他的強項,他一直認為,寫作是最棒的自我療癒方式。《若是一個人》的劇本起源「是一場失敗的戀愛」,他不斷地思考,若是一個人生活,會是怎樣?從小父母家人都講臺語,過去他都拍國語電視劇,父母親都看得似懂非懂,「所以我也想拍一部我爸媽都看得懂的作品,讓他們知道我都在做些什麼。」

但一部精緻的戲劇,是需要時間。回想起這一路的籌備跟拍攝,製作人陳秀卿笑著說:「年輕演員幾乎完全不會說臺語!」所以劇組還特地找了一位教臺語老師,在籌備期整整花了1個半月,帶著演員們用臺語讀劇本。開拍後,臺語老師當然也全程跟著,「幸好演員們都覺得會臺語是一種技能,並不排斥。」

相關焦點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以「臺語」來統稱臺灣地區居住人民的語言,政治上十分不正確。祖籍客家的羅教授大聲疾呼:「閩南話改稱『臺語』,我的感觸是去客家化」。臺灣的大眾傳播,把「臺灣的語言」簡稱為「臺語」,又把「臺語」等同於閩南語,是以偏概全、以大吃小的謬誤,引起原住民、客語等族群的不滿,扼殺臺灣各族群的語言生命力,違反族群融合的宗旨。  閩南語、客語、國語,都是漢語系統的一支。
  • 「臺語」是如何從語言變成「政治」的?
    語言原本應該是中性的,只是人們溝通的工具,但臺灣社會這幾年發展下來,「臺語」已經不只是方言的概念,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性語言,識別「族類」的工具  前段時間,化名查理的中年男子,用國語(普通話)喊了一句「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啦」,引發臺灣島內新一波「嗆扁」風潮。
  • NetflixTOP10年度劇之《紙房子》
    概念與創作「我們想要以簡單的方式來製作一部非常小的作品。我們想要以敘述和沒有任何中間人的結構來跨過之前我們無法在之前作品所跨過的界線。」-編劇以斯帖·馬丁內斯·洛巴託, 2018年10月劇集是編劇亞歷克斯·皮納和導演耶穌·科爾梅納爾從2008年合作多年期間所構思的。
  • 導演李小江主旋律甜寵劇並肩而行《少女大人》熱播獲高贊
    中國山東網訊 曾執導過《青山綠水紅日子》、《爸爸你要愛媽媽》、《大山深處的燭光》等一系列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導演李小江緊跟時代潮流,在新媒體互動頻繁的新時代,清楚當下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加入新鮮血液,打造出熱播的爆款劇集《少女大人》。目前,《少女大人》已開啟超前付費點播,步入大結局。
  • 最擅挖掘新人的導演:楊冪曾為他作品站臺,張一山贊他有思想
    這部劇不僅有少年純愛和懸疑劇情,還有家國情懷,畫面色彩明亮多元,極具電影質感。服化道更是備受好評,就連小說的原著黨也紛紛表示,「愛了愛了!演員顏值在線,造型服裝都好適合他們啊!」同樣備受網友關注的,還有該劇的打造者——90後新銳導演陳鵬。
  • 不想當編劇的廣電總局不是好導演
    要說中國最大的導演到底是誰,歸根結底,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姜文等小輩兒一律靠邊站。真正能夠拍出一部一審便過的好片子的,還唯獨只有「高大上」的廣電總局。俗話說的好,「不想當演員的模特不是好廚子」,而「不想當編劇的廣電總局也不會是好導演」。
  • 侗臺語與漢語的歷史關係
    內容提要:本文的研究說明,早期侗臺語與商周時代漢語的語音和形態相近,有較多的對應詞,早期侗臺語和漢語原本應是相近的語言或方言。戰國、兩漢時期它們已分布在不同區域,關係不是很密切,侗臺語的古漢語借詞並不是很多。
  • 83歲拍出首部科幻劇!《異形》導演聯手HBO,觀眾被預告嚇到驚呼
    科幻類影視作品,是門檻最高的類型,首先故事要好,其次邏輯要夠,特效更是極其重要,捨得燒錢,才能在最後呈現出好的視覺效果。所以,能在影視圈稱得上科幻大師的人寥寥無幾,在屈指可數的幾位導演裡,拍出《阿凡達》的詹姆斯·卡梅隆和《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克里斯多福·諾蘭,都是榜上有名的大師。不過,在另一位科幻電影大師面前,諾蘭和卡梅隆也算「年輕」一代。
  • 回首臺語片的黃金歲月,天才童星們閃亮登場
    相對於臺語片其他演員,陳秋燕女士具有北一女的高學歷,她因家族事業之故投身水銀燈下,銀幕形象從孤兒到少女,再從少女到母親。她的戲齡很長,除了見證臺語片的起落,還跨越到新電影時期,在萬仁導演的執導之下留下一些備受肯定的作品;1983 年的《油麻菜籽》,她飾演受家暴的妻子,隨劇情又轉變為強勢的控制狂母親,精採的表演為她贏得第21 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殊榮。
  • 專訪《利刃出擊》導演劉猛,解析幕後故事
    在江蘇衛視獨播的首部武警特戰劇《利刃出擊》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看過很多類型的軍旅題材電視劇,但是在電視熒幕上看到武警的故事還是第一次。該劇導演劉猛也是軍旅劇專業戶,他曾經成功執導過《狙擊生死線》、《我是特種兵》系列等大受歡迎的軍旅題材電視劇,這次為什麼會創作了首部武警特戰劇,劉猛導演在專訪中向我們講述了拍攝該時劇臺前幕後的一系列故事。   特種兵和武警一樣,對軍旅題材有感情
  • 奇幻木偶劇《爸爸的時光機》2019強勢回歸 獻給成年人的童話
    在遺忘的「親情」中言說無盡的人生之思,是兩位年輕有力量的導演對於馬良《爸爸的時光機》這部經典作品的創新延續,亦是一次以集體創作為核心的精彩二度創作。一開始便參與作為該劇出品人的王凱麗、《爸爸的時光機》2.0版本的總導演郭庭、導演高聖芸以及監製方嵐出席到發布會現場,並在訪談環節分別做了精彩分享。
  • 首部抗疫劇《在一起》啟動 導演張黎沈嚴汪俊加盟
    《在一起》概念海報新浪娛樂訊 3月8日,耀客傳媒官博發文官宣啟動籌拍第一部新冠疫情的抗疫劇《在一起》,電視劇共20集,多位導演編劇將參與其中,劇情會由抗疫期間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該劇計劃籌拍20集,每兩集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個故事分別由一位編劇和一位導演主創,內容將改編自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的真人真事,預計將於國慶前推出。編劇六六、秦雯、高璇、任寶茹、馮驥等,導演張黎、安建、沈嚴、曹盾、汪俊等已加入該劇的創作。
  • 「洋娃娃」的臺語怎麼說?
    無論是網路或日常生活中,常可聽見各式名詞的臺語怎麼講的疑問,譬如長頸鹿的臺語怎麼講?海鷗的臺語怎麼講?諸如此類的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某一個時段就會循環出現的題目。之前曾想過,是否該將這些問題的解答乾脆製作在網站中,未來能夠在每一次的疑惑底下迅速解答,省得落落長的討論。不過後來才發現,其實落落長的討論,正是這類疑惑的可貴之處啊!
  • 韋遠誠:借鑑語音類型學 深化侗臺語研究
    他於1939年出版的《音位學原理》對語音類型學問題作了重要的探討,很多假設後來都得到了驗證。20世紀四五十年代,Roman Jakobson為研究方法帶來飛躍式的進步。他明確提出了蘊涵規則(laws of implieation)並得出了許多正確的結論,還在類型學研究中引入統計概率和總體有效性概念,解決了世界語言普遍共性與多樣性之間的矛盾。Charles F.
  • 專訪|《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這不是審美,是劇作的科學
    「本來其實我是想去微博說點什麼,『大家差不多得了』,後來一想到這種片湯話,我覺得我不應該說,這個劇不是我的私人財產,不是我個人的榮譽,是所有合作的這些藝術家們值得的。」辛爽是一個年輕導演,新到在這部劇之前,除了《幻樂之城》綜藝裡的作品,他沒有其他作品被大家看到,大多數時間在從事拍廣告和拍mv的工作,現在他的微博認證寫的還是廣告公司合伙人。辛爽的經歷恐怕會令無數同行羨慕。
  • 事不過三,尺度升級,Netflix終拿出一部口碑華語劇
    試水性質的嘗試和偏保守的製作思路,是導致這3部劇集體滑鐵盧的主要原因。 好在事不過三,4月30日由Netflix獨家首播的《誰是被害者》,終於讓我們等來了一部期待中的華語劇。
  • 首部圍棋題材科幻童話劇《挑戰阿法GO》演員招募開始啦
    圍棋科幻童話劇《挑戰阿法GO》劇情簡介:原本膽小怯懦的阿傑,在來自GO星球思睿的引導下,一夜之間成為了圍棋神童,先後戰勝了經常欺負他的超級強以及學校棋王阿德,又戰勝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棋手。阿傑的名氣引起了阿法GO設計者的關注,他帶來了阿法GO,向阿傑發起了挑戰。
  • 賴清德稱「臺語是閩南語」被批:是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
    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賴清德上周接受「立法院」質詢時,被問及什麼是「臺語」。他當時回應稱,「臺語這個詞在社會上有共識」,即「臺語就是臺灣閩南語」。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重申反對「臺語等於臺灣閩南語」的立場,質疑背後隱含閩南族群「強勢而對立的意識形態」。
  • 溫子仁的作品有哪些 他為什麼喜歡導演恐怖類型的電影
    溫子仁執導的新恐怖片宣布開拍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很多人都知道,溫子仁執導的恐怖片都十分的精彩,《電鋸驚魂》系列更是讓人久久不能忘,不過很多人好奇,溫子仁的作品有哪些呢?除了恐怖片他還有別的類型電影作品嗎?為什麼溫子仁這麼喜歡導演恐怖片,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 「臺語」生存出現危機,有分析稱:市場價值不夠,家長更願意送孩子去...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臺灣本土語言包括「臺語」(臺灣閩南語)、客家話以及所有原住民語言。據臺灣東森新聞網6日報導,臺「教育部」有關島內本土語言的調查報告顯示,所有本土語言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傳承危機,流失情形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