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良露:美食要會說國際語 才能名揚海外

2020-11-30 中國網

——訪臺灣飲食文學家韓良露

會吃能寫的臺灣飲食文學家韓良露,受訪分析臺灣美食無法在國際佔有一席的原因是因為不會說「國際語言」。她也談及與本地美食的味蕾驚豔,以及在臺灣創辦「南村落」的意義。

臺灣飲食文學重要作家韓良露,將飲食與文化相結合,把飲食文學寫得情趣盎然,多年來擁有眾多讀者。

作為臺灣公認的美食家與美食文學家,韓良露對飲食掌故與飲食文化一直特別好奇,她喜歡在旅行中藉由當地飲食,與各種不同的文化進行交流。

韓良露也愛分析及探討飲食趨勢,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的旅遊網站CNNGo公布由網友投票選出的全世界50大美食排行榜,在50名美食排行榜中,泰國的馬沙文咖喱(Massaman curry)不僅登上首位,而且泰國菜佔了榜上4項,除了第1名的馬沙文咖喱,還包括第8名的東炎湯、第10名的雞肉曼巴、第46名的青木瓜沙拉。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美食也榜上有名,分別以辣椒螃蟹與海南雞飯獲得第35名與第45名。臺灣美食因未入榜,引起臺灣人的驚訝,認為以臺灣小吃如蚵仔面線、牛肉麵、碗粿等小吃之美味,沒有上榜真是「奇怪」。

可關於「世界50美食排行榜」,韓良露有不同看法,她說:「如果本土食物要獲得世人認同,要想以在地食物和世界溝通,那麼食物就不僅是本土、地道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還得讓美食會說『國際語』。」

酒店食物未必好吃

在韓良露看來,「食物是一種語言」,她舉臺灣小吃為例說,許多臺灣小吃雖然很可口,但至今仍然很傳統,在味覺與口味上充滿在地色彩。她說:「打個比方說,這些食物會『說』華語,會說臺灣方言,但是,若臺灣食物要和世界溝通,這些食物就必須會說國際語。」

韓良露也認為,許多上了世界美食排行榜的美食,很多早已是全世界酒店系統中採用的區域美食代表,尤其亞洲國家的四五星酒店有「標準化的亞洲食物」,包括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和叻沙等。

她說:「酒店供應的食物,當地人不見得認為好吃,因為和當地人真正吃的,在口味與方式上並不完全一樣。大多數人愛吃自己城市的原汁原味,而酒店的食物為了讓旅客普遍上能接受,一般是經過調整及規格化,更多是按照西方旅客的口味,做出他們可接受的『異國美食』,也許在口味上不那麼地道,但這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可以與世界溝通,獲得認同。不僅是亞洲菜,義大利、法國也有許多傳統食物是外國人吃不慣的。」

握筆動筷  紙頰留香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多次到新加坡的韓良露,對新加坡食物十分熟悉,她以新加坡美食為例說,新加坡的許多酒店不但有供應本土食物,而且由於過去新加坡受西方殖民文化影響,所供應的食物已「規格化」,也為旅客所喜愛。

韓良露坦言自己情有獨鐘的新加坡叻沙,就是在酒店內初次邂逅。韓良露喜歡叻沙濃鬱獨特的風味,是她心目中新加坡美食的首選。其他如海南雞飯、咖喱魚頭、肉骨茶、福建蝦麵、辣椒螃蟹都列入她的味蕾記憶中。而她第一次吃叻沙始於1985年,在當時威信史丹福酒店2樓一家叫亭仔腳的咖啡座。那一次的味蕾驚豔,從此不能忘情,此後有機會來到新加坡,必定要大啖叻沙。

大多數新加坡酒店都供應的海南雞飯也在韓良露的味蕾記憶中佔有重要位置。多年前她曾經帶過電視新聞組員到新加坡採訪美食,去了海南雞飯專店瑞記。韓良露說:「在瑞記二樓的廚房中,我們看到一個很大的湯鍋中浸泡著幾十隻黃嫩油亮的雞,老闆說好吃的海南雞不是煮熟的,是浸熟的,也因此才會那麼滑嫩,同時一定要幾十隻雞一起浸,原雞浸了原汁才更夠味。」韓良露將海南雞飯吃出心得,她說:「我覺得海南雞飯不僅要雞肉好吃,而且雞飯要好,米粒一粒粒的,口感富彈性,粒粒入味,還有是蘸料要好,姜蒜汁、黑醬油、辣椒醬缺一不可。」

韓良露認為,本土食物能名揚海外,一定也和旅客的「觀光旅遊體驗」有關,例如來過新加坡的旅客,大都記得新加坡的「東海岸」,以及東海岸的辣椒螃蟹。

韓良露說:「一旦你喜歡某種食物之後,即便吃不到同樣好吃的,也會有某種滿足,有些味道會讓你迷戀。」

在韓良露看來,泰國食物之所以廣受世人喜歡,這和過去20年來號稱泰式料理第一品牌的藍象宮廷餐廳(Blue Elephant Royal Thai Cuisine)有關,藍象集團近年來在歐美到處開泰國餐館,推廣泰式料理有功;此外,目前世界各大超市也可以找到外賣泰國菜,如英國一些美食超市早在十幾年前就推出上榜的的四樣泰國美食。

韓良露說:「臺灣人覺得臺灣小吃很好吃,但世界有少餐館有有賣臺灣小吃或臺灣菜,即便臺灣當地酒店也很少看到。」

隨著年齡轉換身份

韓良露並非單純的文字工作者,她身份「複雜」,無法以單一標籤形容她。她資歷豐富且多元,當過紀錄片導演、電視編劇、新聞節目製作人,寫過新詩、影評,研究過女性主義,到倫敦學過佔星學並別有心得,以旅遊為「副業」,去過60幾個國家,足跡踏遍全世界300多個大小城市鄉鎮。

人生經驗豐富精彩的韓良露,經常隨著年齡不斷轉換身份與生活時空。年輕時韓良露曾是「文藝青年」,寫過現代詩,喜歡陳映真、黃春明的作品,參與拍攝獨立製片電影、主編電影雜誌。她大學念的是歷史,踏出學校時,適逢臺灣電視劇蓬勃發展的年代,她的第一份工作就從電視劇編劇做起,曾經以一部寇世勳、甄秀珍主演的《如果有來生》叫好叫座,被認為是「很有感情和生命」的一部戲。

編電視劇的日子使到韓良露的收入是同代人薪水的幾倍,但豐厚的收入並沒讓她將編劇視為終身事業,四年後她轉行製作新聞節目《今夜》,還成立了電視製作公司。

28歲前,韓良露已擁有名利與財富,電視製作公司從開始的5人擴大到50人,她製作的電視節目《今夜》還獲得最佳新聞節目金鐘獎。但這時她開始質疑人生的本質與意義,在事業與收入達到高峰時,她不願再持續同樣的生活,於是和丈夫毅然決然結束了50人的公司,支付一筆數目不輕的遣散費,從此開始了長達近10年四處旅行和讀書的生活。

寫美食與旅遊

1998年回到臺灣,韓良露開始發表一系列飲食文學,由於她味覺敏銳,文化底蘊豐富,筆端又帶感情,很快即成為廣受注目的美食文學作家。近10年來,先後出版了《雙唇的旅行》《食在有意思:韓良露與朱利安的美味情境》《美味之戀》《微醺之戀》《大不列顛小旅行》《狗日子貓時間》《舊金山私密記憶》《浮生閒情》《韓良露私房滋味》等飲食文學與旅遊文學著作。

韓良露說,這些年來,她一直認為,以自己喜歡的工作賺取收入是很幸福的事。因為人生的意義不只是賺錢,也應該「賺到生活」。過去在歐洲過著多年只讀書不工作的日子,正因為她願意以金錢換取繽紛的人生體驗。

韓良露多年來也應邀為中國大陸的報刊雜誌寫專欄,有趣的是,她說:「寫稿時我並不在意稿費,但我發覺世事不斷在變化,我開始在大陸寫稿,稿費是每字0.5臺幣,漸漸的來自中國的稿費從每字兩三臺幣,一直增加到目前的5臺幣,而臺灣稿費十年來一直沒有改變……」

韓良露願意花錢但不亂花錢。手上有餘裕時,她喜歡和親友共享,她不認為自己擅於投資,只是「運氣好」,特定的時空成就了她,使她在年紀尚輕時就不必為稻粱謀,足夠過自己想過的日子,沒讓自己陷入金錢迷思。

創辦南村落

帶領民眾探索人文生活

韓良露在散文《南村漫步》開頭就說:「美好的都市,應當是由許多個性不同的村落組成的地方。」韓良露目前最為臺灣人知曉的另一頭銜正是「南村落」總監。

韓良露是在2007年催生了坐落在臺北師大路附近的南村落。她說,南村落是企業公司,也是一個集生活風格、飲食文化、生活美學、美感創意於一身的實踐地;主要藉由城市「村落」的概念,透過舉辦活動,或直接探訪各社區村落等方式和臺灣各地進行交流。南村落成立後的這幾年,持續在城市裡推動古蹟導覽、街區漫步、節氣生活、文化活動、公益活動、學生交流等活動。

今年,南村落與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臺北文化護照活動」,以「臺北文化玩生活;眼、耳、鼻、口、手、腳六感活動」為主題,推出108場生活藝文活動,邀請民眾一起「玩」臺北。活動包括「玩城市漫步」、「玩美味漫步」系列,分別由臺灣名作家、學者、建築師如李清志、舒國治、莊永明等人,帶領民眾走訪中山北路條通街區、城中歷史街區、東門町、大稻埕老街、艋舺、天母等老街,在巷弄穿梭間看臺北的前身今世風情。「玩自然生態」系列,由環保作家劉克襄帶路,走訪關渡、忠義、內湖、社子島等4個臺北溼地。「玩老廟舊屋」系列將帶領民眾走訪明星咖啡屋、二條通咖啡館、紫藤廬、千秋街町屋、齊東街日式宿舍群、北投文物館等。

韓良露說,南村落成立後的過去幾年,每年清明前後,南村落都會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合辦春天潤餅文化節,每年有愈來愈多人參與活動,而「潤餅」(記者按:也即本地所稱「薄餅」)也變成了臺灣春日不可少的話題。就如韓良露在文章中說:「小小的一卷潤餅,是時節亦是食材、鄉土、民俗、家族的故事與記憶,春天把潤餅捲起來的同時,也捲起了文化。」

韓良露說,南村落雖是「公司」,但是她志不在賺錢,所有的營收,扣除營運成本回饋社會公益與文化事業,希望能自給自足,不依賴補助,致力於飲食文化與生活風格的推廣和研究。

韓良露說,南村落是她的志業,也是她身體力行的人生夢想。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明星武器,義大利炮名列第八
    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很差,但義大利的武器裝備還是不錯的,有些裝備不僅裝備國內而且遠銷海外,連日本都是義大利武器的買家。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武器。1、馬基系列戰鬥機。二戰前義大利擁有一流的航空設計水平,尤其是水上飛機製造始終位居世界前列。
  • 小陳說美食:一次相遇就是一次徜徉,來廣東江門領略非凡美食魅力
    今天小陳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廣東江門的美食分享,小夥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說實話,雖然小陳是廣東人,但是小陳對廣東江門並不是特別的熟悉。小陳曾立志一定要走遍廣東各市,而廣東江門就是小陳小本本上必打卡的地點。不為其他,就為江門那傳統的民俗風情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小陳告訴大家,廣東江門還是中國著名的僑都,在粵港澳大灣區體系下具有重要地位。
  • 名揚太極 雙星閃耀
    淄博名揚太極拳 Weixin ID gh_3588eb1bc0ba
  • 潮汕美食:生長在海裡的一種「米」,要經過下水捕撈才能獲得
    潮汕美食:生長在海裡的一種「米」,要經過下水捕撈才能獲得。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是眾所周知的。美食的多種多樣讓人眼帘應接不暇。但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地方由於氣候和土壤的因素,所以導致了各地的飲食習慣方面的不同。
  • 海外留學受阻?香港大學為海外名校博士生開設140萬元獎學金!
    140萬元獎學金吸引優秀留學生隨著國際疫情的蔓延,以及美國對中國指定名校的留學生進行限制,很多在疫情前夕拿到世界名校offer的研究生失去了海外留學的機會,然而近日,香港大學的一則公示讓這些海外留學受阻的學生感到了溫暖和誠意
  • 一壇泡菜引發的猜想:成都美食文化怎麼借「國際語言」出海
    記者隨後從「微眉山」得到證實:11月24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也是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框架下制定的第6個食品標準。眉山方面興奮地表示:這將極大提高「東坡泡菜」在世界市場上的影響力。成都與眉山同為四川泡菜文化的代表城市,共同源於古蜀文明時期的飲食文化傳承。成都還獲得亞洲首個「美食之都」稱號。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西周時期全圖(郭沫若主編)甚至直到如今,閩人和粵人在不少人眼裡仍有「非我族類」之感,因為他們說的話最難懂,風俗習慣也大相逕庭。千百年前,和他們說話要「待譯而後通」(《鹽鐵論》),現在如果沒有翻譯,也還是困難重重。
  • 從飄香到揚名:海外中餐館走向世界五大洲
    海外中餐館香飄五大洲(僑界關注)  法國「名單」評選的國際美食2018年排行榜近日揭曉。評選出全球最傑出的1000家餐廳中,中國上榜餐廳達123家(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超過法國的118家,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共有134家餐廳上榜,排名第一。
  • 中國語用學拓荒人何自然:期待海外學者目光投向內地
    作者 蔡敏婕  中國語用學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何自然近日表示,海外學者研究中文語用的文章數量逐年增長,期望海外中文語用學學者在中國內地刊物發表研究成果,分享語用學海內外研究。在加拿大專攻語用學。回國後,出版了首部語用學著作《語用學概論》,被稱為中國語用學研究拓荒人。  近年來,學界普遍認為,凡涉及語言的現象都有語用問題,語用學定義獲得拓展,於是它與大量鄰近學科結合。例如在最「接地氣」的人際語用學範疇,相關研究成果可以服務於人際交往,促進社會和諧。  何自然認為,海內外中文語用學學者都把語用學看成是研究一切與語言使用和理解有關的綜合學問。
  • 日媒揭露海外各地禁忌語 莫對臺灣人說「狗」字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Culturezine網站3月18日報導,自己原本是打算表揚別人而說出的話,對於對方來說也許會很失禮,甚至有時會讓對方生氣。如果文化不同,那麼對兩個地區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就更常見了。倘若事先知道那個國家和地區被視為禁忌的詞語並避免使用的話,與外國的朋友應該就能順利地交流。那麼在海外,究竟什麼樣的詞語被視為禁忌之言呢?
  • 掀起海外中國科學家回國的浪潮
    還有張衡發明地動儀,祖衝之發明了圓周率,李時珍發明了中藥,他們是中華瑰寶,名揚世界。近代有大批科學家獻身祖國,貢獻一生,名揚四海。中國在發展,世界看中國,現在的中國經濟規模世界第二,國力不斷提升,國防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漸進式提高,高科技企業層出不窮,還有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環境改善有目共睹,因此,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一大批海外學子和科學工作者陸續回國
  • 劉亦菲、吳亦凡、王一博,中國明星在海外火嗎?
    以《還珠格格》名揚海外的範冰冰,憑藉《觀音山》和《我不是潘金蓮》,分別在2010和2016年,拿下了東京國際電影節和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兩個國際A類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並於2017年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但是2018年因為稅務問題,「國際範」慢慢淡出了大眾的視線,在海外的走秀和雜誌拍攝也日漸減少。
  • 遼寧省「改名」成功的211大學,曾經默默無聞,如今名揚全國
    相信大家在報考志願的時候,都有過這種懵懵的感覺,因為面對全國這麼高校,學生們肯定會不知道哪所學校適合自己,哪所學校會更有前景。有些學校名字在高校名單之中看起來是非常響亮,但是實際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本科高校,有的學校名字不起眼,但是學校就是名牌大學。通常學校的名字是吸引考生報考的首要條件之一。
  • 穩步提升中國軍隊海外形象的國際認可度
    根據中國外文局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形象的國際認可度正在穩步提升,海外民眾看好中國未來發展形勢。中國軍隊的海外形象也會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上升,樹立與之相稱適應的良好形象。隨著我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我軍越來越受到國際關注,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一舉一動都處在媒體的閃光燈下。
  • 哲學說希臘語
    「哲學說希臘語」,城邦——這一新的精神視野,就是古希臘哲學的發源地。但不是所有的城邦都會產生哲學,在希臘半島上活動著的數以百計的大小城邦中,真正產生了哲學的寥寥無幾。當然這些城邦的水準參差不齊,有的還在黑暗和血腥之中,有的已經自由而富庶,但哲學的到來有它自己的條件,它需要有自由的理性與精神結合,需要有文明的傳承與兼容並行。
  • 馬來西亞各城市傳統美食小吃盤點 魔鬼魚原來也可以烤來吃
    檳城美食檳城炒粿條炒粿條(Char Kway Teow),作為粿條一種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幹炒,是潮汕人的小吃,在19世紀開始潮汕人移民新馬泰,在星馬泰發揚光大,成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泰國的美食,也是檳城的代表美食之一,而檳城炒粿條所使用的粿條通常比較寬大。
  • 海外過年標配!BBC、《每日郵報》等國際媒體都選Ta
    國際媒體的春節建議  Virgin Media Television  英國第二大付費電視  「正值中國春節——一個在中國可以大吃大喝的節日。如今中國菜已在全球名聲大噪,那麼中國葡萄酒呢?  次日,在BBC另一檔王牌美食節目SUNDAY BRUNCH上,張裕黃金冰谷冰酒也廣獲好評。  節目稱:中國正在崛起成為釀造優質冰酒的國家,張裕黃金冰谷冰酒帶有濃鬱的百香果、菠蘿等熱帶水果的香氣,餘味還帶有一絲香甜的菸草味,非常美妙!挺適合搭配中國的川菜、月餅等美食。
  • ...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絲路學 · 青年論壇」 會議議程
    >會議議程(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DAY 1會議報到時間:12月13日12:00後地點:上外迎賓館大堂第二屆《新絲路學刊》建設推進會)發言人:1、王禹浪(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黑河學院遠東研究院名譽院長):東北亞絲綢之路「北方馬王堆」絲綢寶庫的發現與研究:以哈爾濱郊區金代完顏晏夫婦合葬墓為例2、程彤(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院長):20世紀初伊朗人眼中的中國與日本:基於文本分析的比較3、汪寧(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借船」傳播中國形象
    路透社稱,當前世界秩序由美國及其盟國所主導,而中國已經意識到必須努力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聲音。2014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外事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要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