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江西經濟轉型求變:注入生態、創新、智能多重因子

2021-01-17 央廣網

新華網九江7月6日電(記者 高暢)鄱陽湖邊,水鳥天堂。在「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中,媒體記者們來到江西站。

在「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背景下,以傳統工業為支柱的江西經濟謀求轉變,並注入生態、創新、智能等多重因子。

圖為艾溪湖附近的白天鵝

生態因子:環境改善帶動經濟發展

「南昌市中心城區綠地覆蓋率達41%,空氣品質優良率86.9%,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贛江、撫河14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南昌市市委常委、副市長華清在媒體見面會上給出一連串數字。這些數字透露著江西改變生態環境的成果和決心。

在南昌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艾溪湖畔原有一部分商住用地,因為生態環境改善的需要改建為溼地公園,為此損失了200多億元。」

「但是沒想到的是,溼地公園建成後,環境好了,反而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吸引了許多企業和高端人才,還有市民周末到這裡休閒娛樂。」該負責人表示。

南昌高新區位處城市「東大門」,坐落在艾溪湖、瑤湖風景區,依託贛江相臨,三湖相間的獨特生態優勢,是南昌市大氣品質和生態環境最佳區域。

「以前這裡是養魚塘,水質和環境汙染都很嚴重,為了淨化水質,政府每年會給當地漁民300多萬元補貼,並實行『人放天養』的方法來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南昌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據記者了解,這項措施在艾溪湖試點成功後推廣到瑤湖,由於兩個湖水都匯入鄱陽湖,也將有效改善鄱陽湖水質。

創新因子:龍頭企業引領技術創新

「南昌是一座帶有創新基因的城市。」華清在談到城市經濟發展的時候說,「要敢於打出第一槍。」記者了解到,目前,南昌正著力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虛擬實境VR產業基地。小藍經開區VR展廳工作人員介紹到,「VR產品分軟體和硬體兩部分,產品主要供應給遊戲和遊樂園。」

記者通過對南昌、九江多個工業園區的採訪發現,一批龍頭企業都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及多項專利。

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矽襯底LED技術,是晶能光電擁有原創智慧財產權的一項技術。「我們是從源頭上規避了各種壁壘,在矽襯底方面進行創新。」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戰略業務部經理王瓊說。

該項技術打破了目前日本、美國壟斷半導體照明技術的局面,形成藍寶石、碳化矽襯底、矽襯底半導體照明技術方案三組鼎立的局面。「每年的研發投入都要大於銷售額的10%。」王瓊介紹到。目前,在南昌已經形成了晶能光電-晶瑞光電-晶和照明為主力企業的矽襯底LED產業鏈,主要應用在手機閃光燈、釣魚燈、礦燈等產品上。

在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調研時,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生產的高端溼法鋰電池隔離膜屬於新材料新能源重要領域,產品填補了國內相關產品的空白,起到進口替代的重要作用。

智能因子:優化生產流程助力轉型升級

「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九江石化財務部部長胡云輝在評價石化智能工廠時說道。記者在九江石化中控室看到,各裝置排汙情況實時在線監測,實現環保管理可視化、一體化,全程監控汙染物產生,出現異常數據會第一時間發送到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上,並在一小時內查清原因解決問題。「通過智能工廠對生產、監控流程進行再造,運算出最優解決方案。」胡云輝說。

在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實現智能工廠後,九江石化真正做到了「增產減汙」。九江石化發展計劃部副部長吳錦江告訴記者:「在進行油品升級改造後,產品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最優標準,實施清潔生產工藝,每年原油綜合加工能力由500萬噸躍升至800萬噸。」

「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氨氮指標、廢水排放、大氣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吳錦江說。

胡云輝表示,「智能工廠更多的是產生社會效益,每年累積增效2-3億元。」九江石化在2016年上繳稅費123億元,摘得江西省納稅桂冠。

「在走訪的30多個江西的規模企業裡,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自動化階段甚至半自動化階段,製造水平相對落後。這種現狀雖是困境,但也是發展的機遇和突破口。」江西名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景豐對記者分析了目前江西製造業的現狀。

「智能化工廠能夠實現多品種少批量的定製化生產,適用於所有製造業,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一條智能生產線,可以讓製鞋廠的生產人數從300人減少到100人。」江景豐說。

智能工廠能夠優化生產流程,使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相應的人員需求也會減少。對於人員安置問題,吳錦江表示,實現石化智能工廠後,一些崗位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同時企業也會對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重新上崗。江景豐說,製造業企業則會出現三種情況,一部分人經過「回爐再造」掌握技能實現重新上崗,另一部分會流向服務業和物流業,還有一部分會自謀職業。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 「贛」勁更足 江西書寫綠色崛起新篇章
    她蜿蜒11省市,留給了江西寬闊又充滿活力的152公裡「黃金水道」。 11月,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江西,三天時間,近二十個採訪點,20多家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走訪、記錄、感受、見證了江西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中的成就和努力。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5年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央視新聞頭條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1月5日,央視《新聞聯播》在頭條位置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這篇報導由九江市廣播電視臺協助拍攝,新聞以彭澤縣大力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落戶為例,大篇幅介紹了九江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的綠色實踐,使九江沿江生態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起來看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央媒記者:重慶不僅宜居 更是一個與...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9日22時15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採訪首日,第一隊採訪團成員前往兩江新區,現場走訪感受了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新區智慧城管系統、兩江新區智慧工地系統、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等,體會到重慶在智能製造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
    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吳城鎮佔地面積368平方公裡,其中60餘萬畝的溼地草原是世界六大重要溼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圖片特刊:江西冬遊打卡地...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圖片特刊:江西冬遊打卡地——「白鶴王國」 2020-11-22 09:52:34   來源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央媒記者:重慶不僅宜居 更是一個與科技緊密聯繫的城市
    「共舞長江經濟帶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9日22時15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採訪首日,第一隊採訪團成員前往兩江新區,現場走訪感受了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新區智慧城管系統、兩江新區智慧工地系統、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等,體會到重慶在智能製造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目前,長江經濟帶共有江西贛州、雲南撫仙湖、四川省廣安華鎣山區、長江上遊生態屏障(重慶段)、湖北長江三峽地區、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貴州烏蒙山區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各試點地區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為指導,大膽探索實踐,有力推進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生態功能的提升。
  • 長江經濟帶新興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介紹,2016年以來,長江經濟帶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
  • 植入「生態芯」,擘畫長江經濟帶「綠美圖」
    湖南省發改委供圖近日,據人民網報導,五年來,湖南始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造「最美長江岸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描繪出一幅滿是清澈和綠意的生態畫卷。廣袤大地,山海之間,綠色成為了最靚麗的顏色,也成為新時代發展中最特別的動力。
  • 2018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博覽會
    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系列指示精神,促進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綠色發展與產業轉型,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報社、
  • ...性成就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江西:鄱陽湖畔聽鳥鳴
    漫步在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成群候鳥翩翩起舞,迎風飛翔,一幅「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崩崗長青樹,沙洲變良田」,如今的江西,處處呈現新面貌。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走進江西,解密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找尋其內外兼修的密碼。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區域在經濟上被寄予厚望,政策早已有相關部署,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 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部署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 奏響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共抓大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就用生態文明思想為這一新戰略定下了基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環境保護關係到長江流域的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走」和「留」,都是生態責任的堅守——記荊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
    長江雲報導 2018年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北站媒體團來到長江沿線城市荊州,探訪長江流域生態建設成果。重拳治理,生態汙染源一律「請走」荊州境內擁有483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和 651公裡優質岸線,是南北大通道「節點」、兩湖平原「中心」。 過去,「萬裡長江,險在荊江。」荊江兩岸,年年防汛。自從三峽大壩修起以後,荊江防洪壓力大大減輕,再加上共抓大保護,生態好轉。迄今,荊州全市共拆除336處非法碼頭,恢復岸線55公裡。
  • 人民論壇網評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從「大開發」轉向「大保護」指明了方向、劃定了禁區。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宋鑫:奮力書寫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篇章
    創新「央企+地方」合作模式 為長江經濟帶注入「綠色動能」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