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把二品五彩飛魚蟒衣給了西門慶,他還真就敢穿!

2020-12-05 讀史品生活

在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服飾是顯示人們等級身份的最主要標誌之一,也是統治階級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金瓶梅》作為一部晚明世情小說,就必然十分注意人物服飾的真實性。

因而《金瓶梅》對西門慶家族及其他人的服飾進行了相當細緻的描寫,其藝術性、文化性、社會性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成為當時服飾文化的一面鏡子。《金瓶梅》不僅僅對平民的服飾描寫非常貼切,而且對封建官場官員服飾也描寫得非常細膩,是同時期產生的小說所無以倫比的。

中國古代的服飾有嚴格的制度,什麼人、什麼場合下穿戴何種服裝、冠帽,都規定得清清楚楚,不可僭越。史書上幾乎都有記載,以國家法律的條文形式來命令衣冠式別、顏色。

穿衣戴帽是必須講究章法。封建社會的服飾還具有明貴賤、別等級的重要作用。明代初期,這種等級制度更趨完備、複雜。明初朱元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強化中央集權,強化服飾的等級差別,如果誰違反了就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早在明初朱元璋頒布了著名的《明律》,裡面專設了違反服飾的具體條款。如果是老百姓違章了,就會痛打五十大板;如果是當官的違章了,就會抽打一百棒棍。平民百姓即使是腰纏萬貫,按禮法規定,也不得享用不該享用的生活消費品;達官貴人也要注重節儉,不得隨意違反規定。

在明初時期,這些確實取到了一定的成效,社會風氣是崇尚節約、注重樸素的。對當時的這些情況,葉夢殊在《閱世編》中描述:

「自職官大僚而下至於生員,俱戴四角方巾,服各色花素綢羅道袍。其華而雅重者,冬用大絨繭綢,夏用細葛,庶民莫敢效也。其樸素者,冬用紫花細布或白布為袍,隸人不敢擬也。……其市井富民亦有服紗綢絞者,然色必青黑,不敢從新豔也。」

可以說,明初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貴賤之別,望而知之」的社會模式。

《金瓶梅》成書的明代中後期,雖然《明史·輿服志》依據官吏等級,從使用質料、色彩、紋樣等方面,對官服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規定。但這種束縛逐步被衝破,屢屢出現了僭越情況,甚至這種服飾僭越現象衝擊到了整個封建官場服飾。

《金瓶梅》中所描寫的服飾的面料、品種,為平民百姓所羨慕。小說在這方面的描述,鮮明地帶有晚明的社會特色。據記載,明代嘉靖以來,封建官場上的官僚給紳們在服飾上層出不窮地爭奇鬥妍。如工部郎徐漁浦每每接待客人,都必須事先察看來客所著服飾的面料、顏色,然後他好穿上相應的服飾出去迎接。

張居正作為首輔,不僅早晚都要用香料塗抹,而且衣飾也是特別華美耀目。可以說,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封建官場,都把癖好華服麗裳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

《金瓶梅》中西門慶把服飾當作行賄的最重要贓物之一。在當時上上下下把華服麗裳當作時尚的大環境下。西門慶在每次給封建官場上的達官顯貴行賄的贓物中,金銀珠寶自然不會少,但華麗貴重的服飾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說第七十回,西門慶在朱太尉新加太保時,向他行賄的贓物中,就有一匹大紅麒麟金緞、一匹青絨蟒衣等兩件服飾。小說第五十五回,西門慶在給蔡太師生日時行賄的贓物中,就有一套大紅蟒袍、一套官綠龍袍、二十匹漢錦、二十匹蜀錦、二十匹西洋布、四十匹花素盡頭等多達六樣服飾或各式布匹。

可見,西門慶在每次向朝廷權貴進獻、行賄中,都要費盡心機地精選布匹、精選服飾,這正迎合了封建王朝朝廷內外大小官員們癖好華服麗裳的心理的。

《明史·輿服志》: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圓領衫、束帶為公服。燕居休閒時戴忠靖冠。忠靖冠原意要官員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然而,《金瓶梅》中西門慶服飾打扮的變化,所展示的既是晚明封建官服的一幅風景畫,也是封建官場服飾屢屢被僭越的逼真全景圖。

《金瓶梅》中何太監把皇帝賜給自己的二品官服可以隨意送給西門慶,西門慶作為五品官員竟敢穿著二品大官員的官服來接待客人;還敢於把當官的才能享用的「忠靖冠」借給老百姓應伯爵,讓他戴上與他一起陪著官員吃酒。

西門慶未當官時只能戴新纓子瓦楞帽子(第八回)、戴網巾(第十六回)。而西門慶當官後,他的行頭打扮是標準的明代職官公服。則戴忠靖帽(第五十五回)和靖巾,午間戴著白忠靖巾,便同應伯爵騎馬往謝希大家吃生日酒(第六十九回);林氏悄悄地從房門裡望外觀看西門慶,身材凜凜,語話非俗,一表人物,軒昂出眾,頭戴白段忠靖冠,貂鼠暖耳,身穿紫羊絨鶴」,就是個「富而多詐奸邪輩,壓善欺良酒色徒」(第六十九回)」;「應伯爵燈下看見西門慶白絞襖子罩著青緞五彩飛魚蟒衣,張牙舞爪,頭角崢嶸,揚須鼓髦,金碧掩映,蟠在身上,唬了一跳。」(第七十三回)。

西門慶這個山東提刑所掌刑千戶的五品官,在服飾上明顯僭越了,穿上了只允許朝廷二品大官或錦衣衛堂上官才能享用的五彩飛魚蟒衣。這些可以看出,雖然晚明時期封建官場官員服飾的社會宮吏等級制度依然存在,官場服飾上的等級標識依然起著主導作用,但明代那些等級森嚴的封建官場服飾規定己經沒有太強的約束力了。

來稿/良勝

相關焦點

  • 談談明朝錦衣衛的飛魚服
    #文史觀天下# 至於飛魚服,並非所有錦衣衛官校都有資格穿在身上;有資格穿在身上的官員,也並非可以穿著它出入任何場合。例如,上引史料即提到,在伴駕視牲、朝日、夕月、耕藉、祭歷代帝王期間,錦衣衛堂上官要穿大紅蟒服以及飛魚服,千戶、百戶等則只能穿青綠錦繡服。
  • 《錦衣之下》陸大人飛魚服上的飛魚圖案是會飛的魚嗎
    搞業務時的陸大人雖然人狠話不多,是京城少女不敢做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穿上工作服的陸大人真的太帥了。易文老師也深深愛上了飛魚服扮相的陸大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錦衣衛的飛魚服。錦衣衛可謂是一個又狠又重要的官職。 縱觀明朝276年歷史,錦衣衛存在了200年左右,共有數任指揮使,由於直屬皇帝一人,權力極大,專門查辦官員案件,令朝中貪官汙吏聞風喪膽。
  • 那麼飛魚服又是什麼樣的呢?和你想的不...
    飛魚服上有四爪飛魚紋,就是尾巴像魚尾的四爪龍。飛魚是一種紋理,是蟒形而加魚鰭魚尾,是明朝僅次於蟒服的一種二品賜服。一般而言,只有皇帝賞賜才能穿著,基本上都是錦衣衛軍官,並非錦衣衛裡全員人人有份的。飛魚的圖案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帶翅膀,也可以不帶翅膀;飛魚的圖案可以做成胸前的補子,也可以做成過肩的通肩袍;可以用在圓領衫、直身亦或是道袍上,也可以用在貼裡、曳撒等其他的服裝上。
  • 他因飾演水滸西門慶成名,但彈貝斯才是他的強項
    而對於小編來說,今天想要說的這個人卻是在水滸中戲份不多,但知名度絕對可以排行水滸前五的人物,西門慶。大家都知道,西門是一個有武術底子的商人,他命好,出身在優渥的家庭,家族一直都是做藥材生意,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小康無憂。
  •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提到「飛魚服」,喜歡看古裝影視作品的人應該並不陌生,威風凜凜的明代錦衣衛,身穿飛魚服,手拿繡春刀。然而,歷史上的「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的專屬制服。 腰玉琅琅,衣袂飄飄。衣冠之於華夏,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左傳》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本身,就蘊藏有「華夏」二字的內涵。
  • 西門慶縱慾身亡後,隨身攜帶的「淫器包」,下落何處?
    西門慶縱慾身亡後,隨身攜帶的「淫器包」,下落何處?《金瓶梅》中西門慶志得意滿,恨不得天下女子皆收歸囊中,奈何精力有限。但正是這「淫器包」要了西門慶的命,私會王六兒後,回到潘金蓮房中被「胡僧藥」催走身家性命。「金學」愛好者對「淫器包」中諸多器具追索考證,從性健康角度去分析這些房中秘術的由來,但小說中的淫器包究竟都是什麼物什?西門慶死後落入誰手?最終下落如何呢?
  • 武大郎是王婆設計害死的,武松卻殺潘金蓮和西門慶,太有心機了
    當時潘金蓮砸住西門慶,西門慶並沒有非常在意,但是西門慶來到王婆這裡的時候,王婆卻開始攛掇西門慶「大官人,卻才唱得好個大肥喏!」正是王婆的引導,讓西門慶對潘金蓮產生了興趣。後來又是王婆讓潘金蓮來茶館裡做衣服,給了兩人認識的機會。在西門慶不知道如何試探潘金蓮的時候,王婆又告訴西門慶一步一步應該怎麼做。
  • 五爪二角龍什麼時候成為皇帝的專有特權?(下)
    ,而包括蒙古人在內的其他人等,都不允許穿龍鳳紋飾的服裝,並且明確指出「龍謂五爪二角者」。從此產生了五爪二角龍,並且是皇帝專有特權,民間器物或繪畫,只能用四爪、三爪龍等。萬曆年間大臣沈德符編撰朝章國故的《萬曆野獲編》記載:「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趾)耳……凡有慶典,百官皆蟒服,於此時日之內,謂之花衣期。如萬壽日,則前三日後四日為花衣期。」《明史·志·卷四十三·輿服三》記載:「(洪武六年)一品至六品穿四爪龍,以金繡為之者聽」。可見,蟒袍在明代並非是王公所專有,而是百官皆有的慶典禮服,可在特殊日期穿著。
  • 西門慶直接涉嫌違規
    只是王婆來武二郎直播招呼大家去西門慶直播間,太過分了,哈哈!2、西門大官人:西門慶大官人到底是直播了什麼?直接被整改,想必是十分精彩,哈哈!3、唱歌主播:唐僧個人覺得唐僧做旅遊主播可能人氣更高4、美食博主:蘇軾作為一位愛發明新美食的博主,人氣肯定不會差,我要看直播做東坡肉!
  • 19年前的一部電視劇,張子健飾演西門慶,傅藝偉版潘金蓮很驚豔
    大多數時候,他都是以正派英雄人物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的,只有極少數時候會飾演反派角色。在19年前播出的電視劇《情義英雄武二郎》裡,張子健就扮演了大名鼎鼎的西門慶、西門大官人。這部劇的導演是王文杰,也就是《白眉大俠》、《甘十九妹》的導演。他稱得上是張子健和錢雁秋的伯樂,在張子健、錢雁秋大學時期就邀請他們主演了《青春無季》、《白光港的故事》等電視劇。
  • 教您區分龍袍、蟒袍、飛魚服!
    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領略到了漢服這一傳統服飾的魅力,然而由於古代衣冠區別社會地位的特定功能,有些朋友被龍袍、蟒袍、飛魚服等外觀有些相似的不同服飾搞暈了,今天小編為您盤點這三者的不同,看看您最喜歡哪一款華服吧?喜歡的朋友請多多收藏哦!
  • 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專屬服飾嗎?
    飛魚服並不是只有錦衣衛能穿,也不是所有的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錦衣衛是明代廠衛制度中的一個軍事機構,下設指揮史(正三品)、指揮從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撫史(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還有將軍、校尉、力士等,其作用有兩個,一是為了鎮壓人民和監視官吏,兼有偵查逮捕和審訊的職責;二是皇帝要舉行朝會或出巡,錦衣衛是貼身儀仗隊。
  • 從皇家特典到時尚潮牌:飛魚服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曾對工部官員下令,「凡有織繡蟒龍、飛魚、鬥牛等違禁花樣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邊衛充軍。」朱祁鎮的孫子朱佑樘也在此問題上做過努力。弘治元年,都御史邊鏞上奏請禁蟒服,奏摺中,邊鏞對服飾上的蟒紋提出質疑:「蟒蛇本該沒有角也沒有爪子,現在的內官獲賜的蟒服全是龍的形狀,實在不成體統。」他建議將受賜官員的蟒服盡數收繳,也不許再織造,違者嚴懲。孝宗皇帝也認為有理,遂頒布命令禁止私造賜服。
  • 古代公務員最帥制服,一文可看懂錦衣衛飛魚服
    僅明朝官員的服飾,除了朝服(上朝面聖穿)、祭服(出席皇家祭祀典禮穿)、公服(出席公務活動穿)、常服(日常辦公穿),還有賜服,飛魚服即是賜服之一。 麒麟服圖案花紋局部細節 需要指出的是,麒麟服一般是四、五品官員穿,但是別忘了他也是賜服,所以穿麒麟服的也有可能是公、侯、駙馬、伯。
  • 武大郎被鴆毒,武鬆手刃西門慶、潘金蓮,為何不殺王婆?原因竟是這樣
    如果武松不當陽穀縣的都頭(捕快的小頭目),我估計武松肯定會把西門慶原來武松從小父母去世早,是哥哥武大郎把他拉扯大的。武大郎雖然長得有點寒磣,人稱「三寸丁谷樹皮」。但在武松心中是「高大親近」的形象,武大郎對小弟呵護有加,二人兄弟情深。
  • 晚清宮廷生活回憶之毓慶宮伴讀英文
    他在家裡或是拜訪王公舊臣時,總願意人家稱他「莊大人」。他的名片上用中文印著「莊士敦」,下面還印上「志道」.這是他的別號,非常喜歡人家稱他「志道先生」。他每次與王公貴臣見面,他總愛學中國官場的樣子,拱手為禮。莊士敦對我們管教很嚴,凡是他不願意做的事,從不教我們做;他不願意見的人,也不叫我們去見。我父親說,莊士敦是一個外國「書呆子」。
  • 《金瓶梅》中最好的人居然是他?高曉松說他就是蘭陵笑笑生本人
    在本司三院這樣的地方,來來往往的都是官員富豪,應伯爵這樣吃喝玩樂的專家在本司三院往往會如魚得水,而西門慶這樣的富豪為了迎來送往、結交官員,也離不開應伯爵這樣的人物。其次,應伯爵不是家奴,他有自己的尊嚴。
  • 小巡檢暴打奉旨太監,乾隆的操作神了:打人者提拔,被打者發配!
    在兄弟四人中,老二張若靄是最有出息的——他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中二甲一名進士,未散館特授編修,後帝親授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入直南書房,官至禮部尚書,襲伯爵。張廷玉還個名叫張若瀛的族侄,也是個牛人。
  • 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是太監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地在哪裡
    於是小小年紀的鄭和就成為了太監,還在部隊中做了秀童,原本貴族家中的子弟,遭遇了這樣的境況,說來藍玉也是一個改變了鄭和人生的人。後來藍玉回到南京之後,就把鄭和也帶走了,還把鄭和送到了燕王的府上。於是鄭和和朱棣就這樣有了交集,這一次也徹底改變了鄭和的人生軌跡。鄭和聰明、機靈、辦事牢靠,朱棣看在眼裡,非常重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