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作業本《形狀與結構》P20——P21答案參考
作業本P20——P21——單元練習
1.填空題。
(1)根據建造橋的材料來分,有(木) 橋、(石板)橋等;根據橋梁結構的不同來分,有鋼索橋、(拱)橋、(垃索)橋等。
(2)瓦楞紙是通過改變紙的(厚度)和(形狀)來增強抗彎曲能力的。
(3)人體的結構非常巧妙,人的頭骨近似於(球)形,可以很好地保護大腦;肋骨呈(拱)形,可以護衛胸腔中的內臟;人的足骨構成一個(拱)形,可以更好地承載人體的重量。
2.選擇題。
(1)在建高塔實驗中,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C)。
A.選用較大的塑料瓶放在最下面
B.在最底下的塑料瓶中裝入最多的沙子
C.在最上面的塑料瓶中裝入最多的水
D.「塔身」越往上,搭得越小
(2)為了使框架結構更穩定,可以在框架中增加(A)。
A.三角形
B.長方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邊形
(3)圓頂形與拱形相比,其優點是(B)
A.產生向外的推力
B.承重能力更強
C.外形美觀
D.抗風能力更強
(4)下列關於鋼索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D)。
A.鋼索橋根據鋼索的吊裝方式可分為斜拉橋和懸索橋
B.鋼索橋的跨度一般都比較大
C.鋼索橋由鋼纜、橋塔和橋面三部分組成
D.鋼索橋的橋塔都造得很高,這是為了美觀
3.圖形題。
(1)在下圖中用箭頭畫出拱形承重時力的分解情況,並用文字加以說明。
拱形受壓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
(2)要使拱形的承重能力變強,可以怎麼做?在上頁圖中用畫圖的形式表示。
右圖黃色部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探究題。
紙梁的抗彎曲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小組的同學對該問題進行了探究。
(1)猜測: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可能與(寬度、厚度、跨度)等因素有關。
(2)下表是該組同學的實驗記錄(部分)。
①該組同學研究的是紙梁抗彎曲能力與(厚度)的關係。實驗過程中,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寬度、跨度、材質、墊圈大小)等。
②實驗中,在放到第8個墊圈時,紙梁剛好接觸到桌面,此紙橋的承重能力通常記為(7)個墊圈。
③實驗中,A同學認為每種情況測一次就可以了,B同學認為每種情況至少要測三次,再取平均值,這樣結果更可靠。我覺得(B)同學的觀點更合理,理由是(多次實驗可以避免實驗出現偶然性,並減少誤差。)
④若將四張相同的紙粘合在一起,我認為可以承受80個(或更多)個墊圈,推測的理由是(每多一張紙的厚度,放墊圈數量呈多倍增大。)
(3)下表是該組同學研究「紙梁跨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係」的實驗結果(部分)。
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其他條件不變,紙梁的跨度越大,抗彎曲能力越弱)
(4)在交流討論時,A同學認為兩張紙的抗彎曲能力一定比一張紙強。你贊成A同學的觀點嗎?請說明你的理由:(我不贊成A同學的觀點,跨度越小,抗彎曲能力越強。)
5.根據示意圖,用筷子搭一座廊橋,比一比誰搭的廊橋最長、承重能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