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作業本《地球表面積及其變化》P42——P46答案參考
作業本P42——P46 單元練習
1.選擇題。
(1)新疆的吐魯番,周圍群山環繞,中間地勢低平,它的地形屬於(C)。
A.山地
B.丘陵
C.盆地
(2)位於我國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區,地處(A),那裡有許多冰雪覆蓋的
山峰。
A.高原 B.丘陵 C.平原
(3)從地形圖上可看出,我國的地勢特點是(B)。
A.東部高,西部低
B.西部高,東部低
C.北部高,南部低
(4)地形圖上,通常使用(A)來表示不同地區的海拔。
A.顏色
B.符號
C.比例尺
(5)下列自然現象中,與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的是(C)。
A.巖石風化
B.土地侵蝕
C.火山活動
(6)許多科學家認為,雄偉的喜馬拉雅山是由於(A)而形成的。
A.大陸板塊碰撞
B.巖層拉伸斷裂
C.冰川長期侵蝕
(7)在地球的內部,越往深處,(A)。
A.溫度越高,壓力越大
B.溫度越高,壓力越小
C.溫度越低,壓力越小
(8)能使地形在瞬間發生較大改變的自然現象是(A)。
A.火山和地震
B.巖石的風化
C.泥沙的沉積
(9)探索(B)對巖石的作用時,可以將幾塊巖石放入有水的瓶中並劇烈晃動。
A.冷熱
B.流水
C.地震
(10)下列土壤微粒,按顆粒從大到小排列的是(A)。
A.沙礫、粉沙、黏土
B.沙礫、黏土、粉沙
C.黏土、粉沙、沙礫
(11)將土壤倒入盛水的杯子中,發現有氣泡冒出,這些氣體是(B)。
A.氧氣
B.空氣
C.水蒸氣
(12)將土壤倒入盛水的杯子中並充分攪排,靜置後,最先沉降下來的是(C)。
A.黏土
B.粉沙
C.沙礫
(13)雨水對土地的侵蝕過程中,最容易被徑流帶走的是(C)。
A.較大的石塊
B.樹木和草皮
C.黏土和細沙
(14)體積較大、稜角分明的石頭,通常分布在河流的(A)。
A.上遊
B.中遊
C.下遊
(15)當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時,河水挾帶泥沙的本領(B)。
A.增強
B.減弱
C.不變
(16)河流在流經(C)時,最容易發生沉積現象。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17)當暴雨襲來時,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B)。
A.地震
B.泥石流
C.火山噴發
(18)下列人類行為中,(A)無法減少降雨對土地的侵蝕。
A.開山挖礦
B.植樹造林
C.修建水庫
(19)關於「地形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
A.地形的變化,有的表現得很猛烈,有的表現得極其緩慢
B.風化、侵蝕、沉積,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態發生變化
C.河流對土地的侵蝕,給人們帶來的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
(20)下列地形示意圖中,(B)可以表示丘陵。
2.連線題。
(1)將下列生物與土壤的關係用線連起來。
細菌——分解動植物的殘留體
蚯蚓——使空氣和水容易進入土壤
螞蟻——在土壤中群居
蝸牛和甲蟲——靠腐爛的生物為生
植物的根、莖和葉——腐殖質的主要來源
(2)將「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實驗中的材料或動作與它模擬的對象用線起來。
斜坡形土堆——土壤裸露的山坡
垂直的土壁——懸崖
土堆上形成的細紋——山坡上的溝壑
用噴水器噴水——下雨
泥漿流到盆子裡——地面徑流
(3)將地球的內部構造與它相應的名稱用線連起來。
①地殼 ②地核 ③地幔
3.探究題。
在「尋找土壤的成分」實驗中,小明將倒入水中的土壤充分攪拌,靜置一段時間後,觀察土壤沉積物的分層情況。
(1)實驗中,為什麼要將攪拌後的混合物靜置一段時間?其合理的解釋是(C)。
A.讓土壤充分地溶解在水中
B.讓水分從土壤中分離出來
C.讓混合物充分地沉澱下來
(2)下列哪一幅示意圖表示土壤沉積物分層的真實情況?請在口中畫「√」。
第一幅圖√
(3)在上面你所選的土壤沉積物分層示意圖中指出「黏土層」的位置,並標註名稱。
第一幅圖最上面一層
(4)觀察你所選的土壤沉積物分層示意圖,想一想:土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沉積順序?請簡要地做出解釋。
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4.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小石頭歷險記
很久很久以前,小石頭長在高高的山崖上,和爸爸媽媽快活地生活著。白天,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晚上,月亮婆婆出來了,小石頭緊緊地依偎在媽媽的懷裡。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天,小石頭忽然發現自己身上多了一道裂縫,一顆種子正在裡面慢慢地生長,於是小石頭和種子成了好朋友。又是好多年過去了,種子慢慢變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小石頭的身上多了很多的裂縫,它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小,不過小石頭一點也不難過,因為在它身上又多了好多花草等小夥伴。
一天,狂風帶著大雨咆哮而來,小石頭被衝下了山崖,落進了附近的急流中,任憑它怎樣掙扎,也無濟於事。就這樣,小石頭隨著水流向大海不斷前進,模樣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尖尖的腦袋沒有了,身體變得更小、更圓、更光滑了。終於,小石頭被河水衝到岸邊停了下來。當它正在為離開父母、離開小夥伴們傷心的時侯,一群小朋友來到水邊玩耍,一名小男孩發現了小石頭,高興地說:「多可愛的卵石啊,它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石頭了,我要把它帶回家。」於是,小石頭跟隨著新夥伴開始了新的生活……
(1)「小石頭」在氣溫、植物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碎裂,該現象叫作(A)。
A.風化
B.侵蝕
C.沉積
(2)關於「雨水侵蝕土地」,從資料信息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A)。
A.降水量越大,土地越容易被侵蝕
B.草樹越茂盛,土地越容易被侵蝕
C.山坡的坡度大小對侵蝕沒有影響
(3)從上述資料推測,「小石頭」最有可能在河流的( B)被小男孩撿到。
A.上遊 B.中遊 C.下遊
(4)是什麼原因促使「小石頭」逐漸變成光滑的卵石?請簡要地分析。
由於在河水中受到水流的侵蝕和石頭的相互碰撞、摩擦,「小石頭」慢慢地變成了光滑的卵石。
(5)在方框中畫圖表示「小石頭」在漫長歲月中的形狀變化。
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由於不斷地受到自然界日曬雨淋、生物作用等多方面的影響。卵石不斷破碎分解,形成越來越小的沙礫、沙、粉沙等小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