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歲自學微積分,8歲上中學,被譽為「數學屆莫扎特」!

2020-12-04 微評教育

對於很多人來說,天才往往遙不可及,因為大多數人日常接觸的都是與自己一個圈子的同段位人群,比自己高太多的人只能仰望且可望不可即。但實際上,天才之間也有領域之分,有人擅長化學領域,有人善於計算機或物理。當然,也有人於數學上成就非凡,對於這類人來說,人們常常頭疼至極的數學卻是他們遊刃有餘的舞臺。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數學天才,他的經歷不可謂不非凡,這個人就是陶哲軒。

陶哲軒,澳大利亞籍華人,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一個華裔家庭,父母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陶哲軒自小就展示了在數學上的超凡能力,由於早慧,他的母親還曾在他僅僅三歲的時候讓他進入小學就讀,而他的超高智商讓他面對小學的課業也綽綽有餘。

後來,陶哲軒還是放棄了讀小學轉而進入這個年齡該去的幼兒園就讀,在母親的教育下,年僅3歲半的陶哲軒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就自學完成了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聽起來真的很讓人不可思議,但這也表明了陶哲軒的天才能力。

這僅僅只是陶哲軒數學徵程的一個小開始,接下來的路才像開了掛的主角之路。5歲時,陶哲軒一入小學就是二年級生,但是與一般的二年級學生不同的是,他的數學是跟隨五年級學生上,而7歲的陶哲軒理論上是四年級生,但他卻已經開始自學很多大學生都頭疼的微積分,甚至他數學課也發生了改變,開始去中學旁聽自己的數學課,與此同時,僅僅7歲的他甚至出了一本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的書,這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正是陶哲軒7歲時的經歷。

真正的天才加上合適的環境往往產生的是旁人拍馬不及的成就。陶哲軒的人生經歷就是這樣,8歲半就上中學的他一如既往地延續了自己以往的狀態,他開始在附近的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而期間,測試美國高考的數學部分時他更是獲得了760的高分,連續三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都拿下了獎牌,更是在第三年拿下金牌,當時他未滿13歲。

14歲就上大學的他,僅用兩年就拿下了學士學位,接下來的一年時間他就拿下了碩士學位,當時他才17歲。17歲就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4歲就成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天才的人生往往沒有止境。2006年,31歲的陶哲軒獲得了麥克阿瑟基金天才獎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享有「數學屆莫扎特」之稱。陶哲軒的一生是天才的最好寫照,而他的經歷表明,天才往往獨一且無二。

相關焦點

  • 他7歲自學微積分,14歲上大學,31歲獲數學界「諾貝爾獎」
    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他的父母都畢業於香港大學,是新一代的澳洲華裔。兩歲時,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早慧,3歲半時被送進一所私立小學。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後來他怎樣了?
    可以說,智商高是天生的聰明,不服都不行,比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他的智商高達230(愛因斯坦200),7歲自學微積分,7歲半出書,8歲高考得760分,14歲讀大學……他是誰?如今怎樣?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對男女在香港大學相愛了,男生陶象國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女生梁蕙蘭是數學才女,做過中學數學老師,這在當時可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1972年,他們一家人移民到了澳大利亞,3年後,一位天才兒童誕生了,他就是陶哲軒。
  • 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高考考出760分,31歲獲菲爾茲獎,如今咋樣了
    ,但大多數都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上世紀70年代,被譽為「第一神童」的寧鉑便是如此,他2歲能背詩、13歲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然而在畢業後,卻選擇了出家。  陶哲軒跟他們待在一塊,不僅能討論學習,還能接觸更多的同齡人,5歲那年進入了一所靈活化私立學校,一入學,他就讀二年級,但他的數學課則是在五年級的班級裡面上,父母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只是積極培養兒子對數學興趣。  7歲,他就開始自學微積分,在同齡人看來,這只是複雜的數字,在他眼裡卻是一道一道充滿樂趣的數學題,8歲那年,升入了中學,他開始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大學聽數學課。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文/一度歷史觀V在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中,評選出了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而這位陶哲軒,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主角。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 澳籍華裔陶哲軒創造數學界傳奇 31歲獲菲爾茲獎
    上個月,他剛滿31歲。  目前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任教的陶哲軒(Terence Tao),是贏得菲爾茲獎的第一位澳大利亞人,也是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本月22日至30日,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該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大會開幕式上專為40歲以下傑出數學家頒發的菲爾茲獎,則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他是天才兒童,8歲高考考出760分,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如今怎樣了
    陶哲軒在1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在陶哲軒兩歲時,父母發現兒子對於數字極其敏感,並且在計算上有著明顯超出平常孩子的天賦。到了他3歲半時,已經完全可以和小學孩子的計算能力相媲美了,於是父母將他送入了一所私立小學。
  • 他是數學界的「莫扎特」,8歲高考760分,智商超越霍金,如今怎樣
    但是仍然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成功的人,他都需要付出99%的努力,天才也不例外。如果一個孩子在一開始的時候卻是有異於常人的學習天賦,那麼在後來他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發展重視起來,因為只有合理的發展,才能讓孩子的天賦獲得最大的發揮。而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他是數學界的莫扎特,八歲高考760分,智商超越霍金,現如今怎麼樣了呢?
  • 當年8歲參加高考得760分的陶哲軒,後來怎樣了?
    而在1975年7月,出生了一個與方仲永一樣的神童,他就是後來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的陶哲軒。在他兩歲時,陶哲軒便展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由於母親梁慧蘭在香港大學主修的是物理和數學專業,因此,當她看到兒子異於常人的數學天分時,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充分開發兒子的數學潛能。 1978年,夫妻倆商量後決定將3歲半的陶哲軒送入一所私立小學就讀,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陶哲軒智力明顯超常,但他卻不懂得如何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
  • 「天才」尹希: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年輕教授,為何不回國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殘酷的邏輯,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而且天才的厲害之處真的讓我們這些平凡人都感覺到難以企及,這似乎是一種以努力和智慧都無法比擬的天賦。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8歲就自學微積分,31歲居然就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當年高考760分的8歲天才陶哲軒,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後來怎樣了?
    大多數能夠載入史冊的天才都取得過非凡的成就,如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世紀偉人」的愛因斯坦,他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紀元。接下來要說的這位是當代有名的數學家,他8歲時參加高考,並取得760分的好成績。後來經過智商測試得知,他的智商已經超過愛因斯坦,他就是陶哲軒。陶哲軒出生於1975年,從小生活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
  • 14歲讀大學,17歲讀博,31歲獲得菲爾茲獎,一路開掛的數學天才
    他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米那卡·格羅斯教授在對其進行測試後發現,他的IQ高達230,遠超愛因斯坦、牛頓、霍金。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陶哲軒,一路開掛的數學天才。1975年7月17日,陶哲軒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均畢業於香港大學。父親陶象國在上海出生並在香港受教育,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母親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童年時的陶哲軒不僅是個濃眉大眼的萌娃,更是早早地顯示出了過人天賦——兩歲時,他就開始教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數數;三歲時,還會用洗滌劑在玻璃上噴寫算術。
  • 當年8歲高考760分的天才陶哲軒,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如今怎樣了?
    例如被譽為「近代物理學之父」的牛頓;被紐約《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世紀偉人」的愛因斯坦等等。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除了他們與生俱來的貪天賦外,還離不開後天的刻苦努力。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一位天才,他8歲時,就參加了高考,並且得到了760分的成績。那麼他是誰呢?如今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 他智商超220,8歲參加高考,24歲當教授,31歲獲數學「諾獎」
    2006年,31歲的陶哲軒獲得了菲爾茲獎,頒獎詞中是這樣評價他的:「陶哲軒是一位解決問題的頂尖高手,他的興趣橫跨多個數學領域,包括調和分析、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和組合論。」不僅如此,他還被認為是最聰明的科學家。2008年,美國雜誌《探索》做了一個最聰明的科學家的評選,選出了20位40歲以下的科學家,陶哲軒位列榜首。
  • 4歲神童曦曦』是真神童嗎?下面這十位才是
    蕭邦在波蘭被視為神童,1816年6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相繼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演奏技巧。蕭邦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他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時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創作於1817年,體現出蕭邦不同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獲譽為"的繼承人"、"第二個莫扎特"。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歲的蕭邦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的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臺演奏,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對於天才,我們往往的印象是天賦異稟,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領域上的極大成就。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
  • 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參加高考得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現狀如何
    ,你可能才結束玩泥巴的樂趣;他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金牌時,你可能剛打開初一的數學課本;他獲得碩士學位時,你可能正向著高考衝刺;1996年,21歲的陶哲軒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梁慧蘭都是高知分子,並且梁慧蘭還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陶象國成了一名兒科醫生,1972年,夫妻倆移居澳大利亞,3年後生下了兒子陶哲軒。  陶哲軒顯然繼承了父母的聰明才智,更何況父母又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於是陶哲軒兩歲時,父母就發覺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3歲半的時候,陶象國、梁慧蘭夫婦將兒子送入了一所私立小學,接受最為專業的培養。
  • 陶哲軒,當今數學界唯一的莫扎特
    在這所學校裡,人們都會看到一件奇怪的事情,陶同學別的科目上著正常的二年級,唯獨數學課,他要跟五年級一塊上。這樣的小學生涯過了2年,陶同學的功力已經更加深厚,小學課程,甚至中學課程都已經不太能滿足自己需要了,他迫切得需要吸收更高的數學知識。大概在他7歲的時候,陶同學開始自學微積分。貌似數學大牛們,10歲之前都已經掌握了微積分。小學豈會困住陶同學5年?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一年取得碩士學位;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他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
    都說「勤能補拙」,但是有些東西就是天生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智商的起跑線上我們可能已經輸了。愛因斯坦智商是160,霍金的智商是161,而他的智商高達230,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他就是澳大利亞人,華裔美國科學家陶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