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高考時,你可能才結束玩泥巴的樂趣;他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金牌時,你可能剛打開初一的數學課本;他獲得碩士學位時,你可能正向著高考衝刺;1996年,21歲的陶哲軒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看到陶哲軒這樣的成績,很多人都會驚嘆一句「天才」,據了解,他的智商測試結果超過了愛因斯坦,因此他的人生進程按下了快速鍵。
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梁慧蘭都是高知分子,並且梁慧蘭還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陶象國成了一名兒科醫生,1972年,夫妻倆移居澳大利亞,3年後生下了兒子陶哲軒。
陶哲軒顯然繼承了父母的聰明才智,更何況父母又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於是陶哲軒兩歲時,父母就發覺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3歲半的時候,陶象國、梁慧蘭夫婦將兒子送入了一所私立小學,接受最為專業的培養。
不過儘管陶哲軒的智力超乎常人,可卻不懂得人際相處,陶象國、梁慧蘭兩人又都認為,雖然智力超常是好事,但與人相處也是極為重要的人生課程,所以夫妻倆又將陶哲軒送回了幼兒園,而梁慧蘭在家又專門指導了陶哲軒的小學數學課程。
擁有一個天才兒子,對於陶象國和梁慧蘭而言,也是獨特的經歷,因此他們開始閱讀天才教育方面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天才兒童協會,以此更多的了解天才孩子的世界。
1982年,7歲的陶哲軒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公立小學的校長對於這名天才兒童也非常憐惜,並說服了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因此年僅幾歲的陶哲軒進入了中學課堂。
陶哲軒8歲的時候,陶象國和梁慧蘭與美國的一位頂級數學家取得了連續,並且諮詢對方該如何對陶哲軒進行教育,是否應該將孩子送入大學進行培養等問題。
這一年,陶哲軒在SAT數學這一部分獲得了760分,不過此時的陶哲軒並沒有正式進入大學,而是一邊進行中學教育,一邊去弗林德斯大學聽課,專門學習數學和物理。
此外陶哲軒還參加了各項比賽,獲獎不斷,2015年,陶哲軒解決了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雖然天才總是受人矚目,但陶哲軒並沒有活在別人給予他的天才光環下。
由於陶象國和梁慧蘭不僅重視孩子學業方面的成績,還很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包括樹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擁有獨立的人格,因此現如今的陶哲軒並沒有成為一名工作狂,並且覺得自己只是比其他人在求知過程中,花費的時間短暫一些,其它方面其實都挺普通。
而陶哲軒的妻子蘿拉是在美國航天總署擔任工程師,目前陶哲軒並沒有捨棄數學研究,不過他並不將科研工作與私人生活混在一起,對自己的家庭也很關注。
另外在2009年,陶哲軒還回了一次中國,在清華大學做了演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