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發文解決老人智能技術運用困難 網友點讚「有溫度」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中國發文解決老人智能技術運用困難 網友點讚「有溫度」
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4日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被網友點讚「有溫度」。
這不僅是一份「有溫度」的《通知》,還是一份及時的《通知》。就在當天,有兩個話題相繼衝上微博熱搜榜前排:湖北隨州,一位94歲的老人被人抬進銀行刷臉激活社保卡;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交醫保,但拒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老人像個孩子一樣滿臉無助。
目前,兩個事件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均超2億次。有網友在微博下評論:「誰家沒有老人,辦事部門不能人性化一點嗎?」「社會,你慢點走,等等老年人……」
網友盛讚這份《通知》的背後,是期冀老年人面對智能技術快速迭代時的手足無措,部分職能部門一味追求智能化,忽略了人性關懷的現實問題得到解決。
有兩組數據或能說明這份《通知》的必要性:2019年中國60周歲以上人口約2.5億,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約1.8億;2018年中國的行動支付規模高達227萬億元人民幣,從醫院到買菜,掃碼付款隨處可見。
沒有智慧型手機寸步難行,越來越多老人面臨正在被時代「淘汰」的窘境,老年人「數字鴻溝」的問題日益凸顯。
《通知》從出行、就醫、消費、辦事等多個方面為方便老年人生活作出規定。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類樓堂館所出入必要「健康碼」,讓很多老年人犯了難。
《通知》明確,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
在出行方面,隨著巡遊計程車也開始通過網絡預約,現在在路邊攔一輛計程車越來越難。
《通知》指出,要保持巡遊計程車揚召服務。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等公共運輸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
隨著越來越多的醫院實行網上掛號,尤其是疫情以來,部分醫院甚至非網上預約掛號不接診。老年人就醫越來越困難。
這次《通知》明確,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通知》還指出,醫院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
在消費領域,如今從買菜到看病,掃碼付款成了常態,現金支付倒成了「異類」。《通知》指出,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為了防止「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人臉識別」等類似現象再次發生,《通知》明確,要優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應用。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網際網路確實為民眾出行帶來方便,為老年人提供線下服務的同時,也應引導有條件、有能力的老年人轉到線上辦事,讓他們「少跑腿」。
《通知》明確,要積極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同時組織開展網際網路網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改造專項行動,對網際網路網站適老化改造,使其更便於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
網友點讚這份《通知》的另一大原因是,本次《通知》逐條明確了上述相關工作的負責部門。
比如,《通知》規定對因「健康碼」管理不當造成惡劣影響的,根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這項規定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