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學領域「四大家族」及奠定基業的「掌門人」

2020-10-26 初中數理化大師

儒學裡面有「顏曾孔孟」,國共時期有「蔣宋孔陳」,紅夢裡有「賈王史薛」,若這「四大家族」的概念放在化學方面,你可知道科學院裡的」是大家族「?

如今的科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下轄114個研究單位(京區49個,京外65個)、12個分院的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而在建國初期非常惡劣的國際環境之下,由優秀科學家擔任所長的號稱「四大家族」的科學院四個最知名的化學研究所,毅然為揚我國威,打造原子彈等化學科研任務做出了卓越貢獻。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這"四大家族"以及當時它們的「掌門人」。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創建於1950年6月,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於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從開展抗生素和高分子化學的研究起步,經過近60多年幾代人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在以有機化學研究為中心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高新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我國「兩彈一星」研製、「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和「物理有機化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自由基化學中取代基離域參數和有機分子簇集概念」等一批攀登科技高峰的重要成果中做出重要貢獻。

有機所在以有機化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導,圍繞人口與健康、資源與環境、新材料三大領域,重點突出健康和生命、環境和生態系統、資源利用與開發、新材料、能源開發應用和國家安全等領域中相關的基本有機化學課題等六大研究方向,帶動化學生物學、金屬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元素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化學信息學、有機材料化學和有機分析化學等八大學科發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所長:莊長恭

確證了麥甲甾烷結構,推測了麥角甾醇的結構,設計了帶有角甲基雙環α-酮的合成方法;研究了甾族邊鏈的氧化斷裂,是當時國際上少數從事甾體全合成研究的知名化學家之一,其工作曾被引入著名教科書。研究了防疫諾林、去甲基防已鹼等生物鹼結構。對有機合成特別是甾體化合物的合成與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研究作出了卓越貢獻。重視並擬定有機化學中文命名,現用的啫U、吡咯等雜環化合物名稱均為他所倡議的。

1894年12月25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

1916—1918年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學習。

1919—192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21—1924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1924—1931年任東北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

1926—1933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科學講座。

1931—1932年任德國哥廷根大學、明星大學客座教授。

1933—1934年任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

1934—1945年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研究教授。

1934—1943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所長,當選為中央研究院學術評議會評議員。

1948年任臺灣大學校長,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並任數理化學部副主任。

1962年2月25日病逝於上海。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始建於1948年12月,經過幾代應化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及產業化於一體,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和影響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成為我國化學界的重要力量和創新基地。主要學科方向: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所長:吳學周

中國最早把光譜數據應用於分子常數和熱力學函數計算的光譜學者。開闢了原子能化學,低聚物化學,定向聚合,高分子物理等學科,在國內首次分離出15個純稀土氧化物,完成了核燃料後處理萃取新流圖,製備了純矽半導體,為中國確定了第一個自行研究與工業生產通用合成橡膠的鎳系列順丁橡膠。

從事多原子分子的紫外、遠紅外光譜研究,發現了一些新的光譜帶系,闡明了若干典型的重要多原子分子的結構和化學反應機理。領導核燃料前、後處理中的化學問題的研究開展超純分析、痕量分析以及環保分析等研究工作主持光譜、波譜、結構化學研究工作晚年組建了雷射化學研究室並應用光譜法研究生物活性物質的氧化機理。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9月20日,吳學周在江西省萍鄉縣一個教書先生家中出生。

1916年(民國五年),吳學周考入萍鄉縣立中學,接受較系統的自然科學教育,他對數理化有濃厚的興趣。

1920年(民國九年),考取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東南大學,即現在的南京大學),學習化學。

1924年(民國十三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東南大學化學系,經張子高教授推薦留在化學系任助教。

1927年(民國十六年),經吳有訓教授介紹,曾在江西省立南昌中學高中部任教半年,然後回東南大學繼續任化學系助教。又經吳有訓教授推薦,參加江西省教育廳公費留學生考試,以全省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公費留美學習的資格。

1928年(民國十六年),吳學周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專業為物理化學。

1931年(民國二十年)夏,被授予博士學位。同年在《美國化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 hemical Society)上發表了兩篇論文《HCl溶液中四價銥還原成三價銥的還原電位》(Redu ction Potential of Quadrivalent to Trivalent Iridium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 on)和《光的電位測定》(Potenti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ridium)。[6]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赴德國達姆斯塔特高等工業學校從事光譜學研究。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夏,應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所長邀請,吳學周回國擔任化學所的專任研究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夏,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委任他為代理所長,主持籌建科學實驗館。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環境化學研究所所長。

1949年7月,他參加了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東北參觀團。

1950年,應中國科學院郭沫若院長電邀來京,與嚴濟慈、武衡等一起去東北組建科學院東北分院。

1958年,創辦了長春化學學院和附設的化學學校與技工學校。

1959年,在他的積極倡導下長春應化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光譜實驗室。

1978年,吳學周以分子光譜專家的身份冷靜分析了中國在這個領域的狀況,注意到進口光譜儀器很多,但分子光譜研究的論文卻寥若星辰,有學術創見的論文則更少,存在著忽視理論和基礎研究的傾向。

1980年,他受中國化學會的委託,舉辦了全國分子光譜學習班,探討了分子光譜簡正坐標計算的新方法,以及電子計算機在分子光譜上應用等新技術,推動了中國分子光譜學的發展和應用。

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第四屆學部委員(院士)。

1983年10月31日零時20分,吳學周逝世。

化學研究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成立於1956年,是以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應用和轉化工作相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我國最重要的化學研究機構之一。主要學科方向為高分子科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所長:柳大綱

領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30年,先後孕育出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等多學科的化學研究機構;在規劃研究領域、開拓方向、組建研究室組,以及延聘人才等方面,付出了後半生精力,使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化學等各個研究領域都得到蓬勃發展。

1904年2月8日 出生於今江蘇省儀徵市。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師範數理化部學習。

1924—1925年 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1925—1927年 任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助教。

1927年 任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教員。

1928—1929年 任中國科學社《科學》編輯部編譯員。

1929—1949年 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46—1948年 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研究生院進修,獲博士學位。

1949—1954年 任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1954—1956年 參加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工作。

1955—1991年 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代所長、所長、名譽所長。

1955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化學學部委員(院士)。

1957—1963年 兼任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中國鹽湖科學調查隊隊長。

1963—1991年 兼任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

1973—1986年 任《化學通報》主編。

1978—1990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二十一屆、二十二屆理事會理事。

1980年 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1年9月14日 病逝於北京。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創建於1949年3月,是一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化相結合,以任務帶學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來,大連化物所通過不斷積累和調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重點學科領域為:催化化學、工程化學、化學雷射和分子反應動力學以及近代分析化學和生物技術。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所長:張大煜

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石油煤炭研究基地,組織了一批青年科研人員開展了人造煤油、石油煉製、石油加工、高能燃料、色譜、雷射和化工過程的研究,開拓了我國物理化學很多新的研究領域,不僅支援了國民經濟建設,對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科學研究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催化劑與催化基礎理論研究中富有創見地提出了表面成鍵的理論,而且帶領助手們在極困難的條件下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在指導化工實踐中取得了許多堪稱輝煌的成果;在合成氨技術革命中,他指揮完成了合成氨新流程的三種催化劑,其質量超過國外同類產品,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1906年2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

1929—1933年留學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1933—1937年任清華大學講師、教授。

1937—1945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1946—1949年任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系主任,兼交通大學教授。

1949—1952年任大連大學化工系教授、系主任,東北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1953—1961年任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蘭州石油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煤炭研究所所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62—1977年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國防科委16院副院長。

1963—1982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77—1989年任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顧問。

1989年2月20日病逝於北京。

(來源:MOLBASE摩貝網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

相關焦點

  • 香港「四大家族」創始人落幕!他們如何發家的?富二代們都有誰?
    其實李兆基的退任並不是突然宣布的,從2001年的時候,他就陸陸續續地辭去了很多家附屬公司的職位,而且也辭去了很多上市平臺的職務,慢慢地將自己的權利交給了下一代,那麼這四大家族是怎麼發展壯大的呢?而真正確立這四大家的地位要從1967年香港樓市全面暴跌開始,當時這四大家族差不多都在房地產行業發展了10年左右。而此次的危機讓他們面臨了巨大的挑戰,不過是危機同時也是機遇,這四大家族紛紛開始了彎道超車,在別的房地產商開始大規模拋售的時候,他們開始了大規模抄底收購,也正是因為他們具有獨到的眼光,此次的抄底為他們今後的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潮商「低調求財」的根源 商幫中的一股清流,富德系掌門人張峻
    今天,我們從潮汕祠堂文化入手,從一個側面了解富德系掌門人張峻,尋求潮商群體「低調求財」的根源。古村底蘊深,神秘富豪張峻身後的祠堂文化潮汕地域中,普寧地理位置處於揭陽的交通要衝,受海洋文化的影響相對大一些,因而人流、信息流較容易流通,加上當地人個性豪爽大氣、講義氣,選擇走上從商道路的人自然也多。
  • 中科院「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召開 | 海洋領域專題研究...
    中科院「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  專家研討會由謝鵬雲、王凡和王輝分別主持。謝鵬雲介紹了會議背景、主旨及中科院「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的總體安排和進展情況。趙千鈞介紹了中科院圍繞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美麗中國、製造強國等方面的總體考慮以及海洋領域相關工作安排。楊為進介紹了中科院「8+2領域布局」的總體資源配置思路和原則,並著重介紹了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划進展情況。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分別就海洋領域相關規划進展作了介紹。與會專家針對院「十四五」規劃綱要海洋領域的重大突破和重點培育方向進行了深入研討和評議。
  •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哪個更厲害?
    【本文由南京力恩教育工業機器人培訓部推薦閱讀】日本的安川(YASKAWA)、發那科(FANUC)、德國的庫卡(KUKA)、瑞士的ABB四大家族為全球主要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被稱為四大家族。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一起佔據著中國機器人產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佔全球約50%,幾乎壟斷了機器人製造、焊接等高階領域。工業機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機械本體和系統集成三部分構成。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伺服電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核心壁壘。四大家族在各個技術領域內各有所長。
  • 【深度】追趕機器人「四大家族」
    儘管機器人開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迅速發展,但中國工業機器人巨大市場所產生的紅利,卻被以機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庫卡)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吞食,中國市場超過半數的份額都被這四家外企佔據。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小G蛋白Rho亞家族不可逆變構抑制劑
    該研究報導了小G蛋白Rho亞家族的共價抑制劑,發現其新型變構調控口袋,並闡明其變構調控分子機制。  小G蛋白家族關鍵成員Rho亞家族是細胞內重要的調控因子,由於臨床發現其關鍵成員RhoA等存在多種致病性突變,引發腫瘤惡性增殖和轉移,因而該家族成為抗腫瘤藥物研發領域的重要靶標。
  • 這位院士是納米領域先驅,桃李滿天下卻為何引發爭議?別有內情!
    在這其中,江蘇地區錢氏家族可謂是不可忽視的力量。錢氏家族自古名人輩出,培養出無數國學大師和科學家。譬如我們所熟悉的錢鍾書,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等。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家,還有一位著名學者同樣名滿天下。他是中國納米材料領域的先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他是「稻草變黃金」的操刀者,卻因此引起學界數年爭議;他桃李滿天下,四大弟子全部入選院士。他就是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錢逸泰教授。
  •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2019-11-13 21:58:06 先進院供圖   中新網深圳11月13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腦聯結解析與調控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成像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粵港澳人機智能協同系統聯合實驗室四大實驗室,落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  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合成所」)去籌儀式
  • 中國第一家族,不是李嘉誠家族,也不是何家,而是富到5代的他們
    何鴻燊家族人丁興旺,他去世後,家族5000億資產平分給4個太太家族的成員,不過李嘉誠的家產分配卻十分簡單,早在2012年就已經讓長子拿到家族產業,而次子得到了同等價值的現金。再說說霍家,相信大家對這個家族也比較熟悉了,家族掌門人霍英東是一位愛國企業家,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不過霍氏家族的資產分配也引起了關注,而霍啟剛和郭晶晶也讓霍家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
  • 《一人之下》當老天師要對付「四大家族」,他們都能支撐多久?
    大家都知道《一人之下》中的一人代表就是老天師,作為戰鬥力天花板他的實力毋庸置疑,一人剿滅全性高手,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如老天師要對付「四大家族」,他們都能支撐多久呢? 老天師對陸家 我們都看過在《天師下山》中張之維一下秒掉陸瑾的樣子,可能大家會認為作為陸家掌門人的陸老爺不堪一擊
  • 中科院展示「率先行動」重大成果
    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並在官網進行展示,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這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8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29項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12項。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諾獎」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該所所長王中林23日榮獲享有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埃尼獎(Eni Award),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該獎與計算機界圖靈獎、數學界菲爾茲獎等並稱為領域性最高獎項。
  • 研究人員發現小G蛋白Rho亞家族不可逆變構抑制劑
    該研究報導了小G蛋白Rho亞家族的共價抑制劑,發現其新型變構調控口袋,並闡明其變構調控分子機制。 小G蛋白家族關鍵成員Rho亞家族是細胞內重要的調控因子,由於臨床發現其關鍵成員RhoA等存在多種致病性突變,引發腫瘤惡性增殖和轉移,因而該家族成為抗腫瘤藥物研發領域的重要靶標。
  • 觀賞魚,四大水草家族
    在這裡,水草分類是按照水草在成熟期的最終狀態來分的,可以分為四大家族,分別是:挺水性,浮水性,沉水性與漂浮性。水草是適應能力非常強的植物,環境的改變,它們也會有不同的形態。舉例說就是:有些水草原是挺水植物,但經過人工培育後,它可以在水下生長,成為適合水族箱觀賞的植物,即使處於成熟期,它們也可以兼具挺水和沉水狀態。
  • 最新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都來了!材料、化學、生物各領域一區一覽...
    兩大化學綜述期刊Chemical Review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依然霸榜化學類期刊前兩名,新刊Chem在化學類非綜述期刊中,僅次於Nature Catalysis和Nature Chemistry,超越JACS和Angew; 3.
  • 日本老鋪掌門人退休後的第二人生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作者: 竇少傑   「日本老鋪企業的掌門人,家業傳承結束之後都在做些什麼呢?」不久前,一位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卻把筆者難住了:「應該還是繼續關注自己企業的經營吧。」也因此筆者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 「四大家族」解體 冰箱業格局:多極變兩極
    從單一品牌格局來看,2007年海爾、容聲、新飛、美菱老「四大家族」繼續牢牢把控著市場,西門子依舊在城市市場上保持著相應的增長,而業界習慣將「四大家族」的穩定與否作為衡量中國冰箱市場格局現狀的標尺。當發生「顧雛軍事件」時,容聲、美菱被牽連在內,2005年兩者的市場份額曾經跌出前十之列,很快由於海信、長虹的及時介入,2006年容聲、美菱再度回到原來的位置。
  • 中科院將研究所分四大類 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中科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將研究所分為四大類   分類改革不是搞「大拼盤」(權威訪談)   解讀人: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 白春禮 採訪人:本報記者 趙永新 喻思孌    中科院為什麼率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這次改革的突破口是什麼?研究所分類改革將如何進行?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對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進行了獨家專訪。  推動研究所分類改革、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記者:科技體制改革知易行難,中科院為什麼再次率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
  • 中電科、中能建、「大基金」的掌門人 今天都在浙江看這個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方臻子為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設」決策部署,推介浙江大灣區建設規劃和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推動浙江與數字經濟領域央企名企共享戰略機遇、共促數字經濟產業發展,5月24日,省政府舉行了數字經濟領域央企名企走進浙江大灣區專題活動
  • 弘農楊氏四大家族世系精要
    自從弘農楊氏產生後,清白、博學、擔當、忠勇四大弘農文化誕生,構成弘農楊氏四大文化與弘農楊氏整個家族是分不開的,其中弘農楊氏有四個家族族譜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宗人予以篡改,分裂了弘農楊氏,離開了這四大家族,弘農歷史文化將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