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者李飛做客「精讀堂」 細讀「無字之書」海龍囤

2020-11-30 騰訊網

人物名片

李飛,1976年8月生於雲南昌寧,畢業於四川大學考古系,史學博士,歷任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今年3月起任貴州省博物館館長,研究方向為中國西南考古、土司考古。2012年至2020年,長期主持遵義海龍囤遺址的發掘與資料整理工作,出版論著3種,在《考古》《文物》等雜誌發表論文與簡報30餘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中國國家地理》等報刊雜誌發表學術隨筆40餘萬字。

最新一期「精讀堂」活動日前在千翻與作書店舉行,考古學者李飛受邀解讀一部「無字之書」——遵義海龍囤。

海龍囤曾是遵義楊氏土司的別館離宮,又是明代晚期「平播之役」的主戰場;其遺址不僅是中國宋元明時期山地石頭建築的傑出典範,也是土司制度的代表性遺存。2012年4月起,李飛作為海龍囤考古隊領隊,主持海龍囤考古發掘,相關考古成果攬獲考古領域頗有分量的獎項:2013年,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選2016年「全球年度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並獲得「中國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7月4日,海龍囤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在李飛和團隊歷時八年的「深耕細讀」下,這一古老的土司城堡得以復活。

復活的土司城堡

海龍囤是中國唐宋羈縻之治和元明土司制度的產物,見證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政策由羈縻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的演變。公元1600年,海龍囤在著名的「平播之役」中毀於一場大火。

海龍囤遺址

李飛在《復活的土司城堡:海龍囤考古手記》中提及,《明史》十餘次提及海龍囤這座著名的城堡。明代「平播之役」結束不久,慕名而來的尋訪者絡繹不絕;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四次登囤,並在其主纂的《遵義府志》裡留下「海龍囤」「海龍九關」等條目,抄錄當時囤上尚存的碑刻銘文。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海龍囤進入文物工作者的視野,於198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秋,第一次針對海龍囤的考古試掘啟動。2001年,海龍囤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海龍囤被列入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貴州省文物局啟動海龍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2012年4月23日,李飛受命帶領一支考古隊登囤。

如今的海龍囤遺址位於遵義老城西北,三面環水,一蒂孤懸。從山腳到山頂相對高差約400米,地勢非常險峻。從東面往上走,一條小道蜿蜒而上,共有六關口——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西面還有三道關口——西關、後關和萬安關。山頂有一圈城牆環繞,城牆圍合面積約為0.4平方公裡。公元1600年,24萬名明軍圍攻海龍囤,歷時48天才將其攻陷,末代楊氏土司楊應龍自殺,海龍囤毀於一炬。

「最初面對這麼大一座山,頗有望洋興嘆之感。工作從哪兒著手呢?」幾經考慮,李飛選擇新王宮作為突破口。通過考古發掘,發現新王宮確屬明代萬曆年間興建的一處土司衙署,面積約2萬平方米,格局非常清晰——通過中軸線,往上就是大門,然後是儀門,左右是東、西兩廂,中間有院子,再往後是大堂、二堂。

「這一部分建築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通過比對明代衙署相關資料,觀察房屋位置結構,結合出土遺物,我們可以大致還原新王宮當時的功能。」李飛說,「平播之役」宣告楊氏土司在遵義地區世襲統治的終結,流官治理的新時代由此開啟。不久,一座嶄新的寺廟落成於新王宮土司衙署的大堂舊址之上,這就是海潮寺。文獻記載,海潮寺是山東聊城進士傅光宅建的,其目的在於憑弔陣亡將士的亡靈,「吊忠魂,瘞遺骨」。

2012年至2014年,李飛和團隊對新王宮這一區域進行連續三年不間斷髮掘,同時也對周邊很多地方進行調查,有很多重要發現。他說,科學的考古發掘,必須對每一件出土文物的出土情況有清晰的交代,用文字、照片、影像、繪圖等進行記錄。白天在工地現場進行田野發掘,晚上就在駐地開展室內整理工作。由於發掘出來的幾乎全是碎片,很少有完整器,考古隊員又化身為「修復師」,按編號一一進行拼合,共修復出200多件相對完整的瓷器,通過考古學手段還原房屋因戰火坍塌、瓷片四濺的情景。

按照考古工作流程,第一步是考古調查,第二步是考古發掘,第三步是考古資料整理,最後一步是撰寫考古報告並向社會公布所有成果。2018年10月,經主管部門批准,李飛重返海龍囤,重啟海龍囤考古資料的整理與報告編寫工作。目前,海龍囤考古報告草稿已基本完成,有望在明後年出版。

回望楊氏家族風雲

「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自唐末至明末,楊氏家族統領播州(今遵義)達724年之久。

根據文獻記載,公元876年,播州被南詔佔領,楊端應詔入播,從南詔手中奪回播州。隨後唐朝滅亡,楊端開始了世襲統治,至楊應龍為止,公傳二十七代三十世。「海龍囤見證了楊氏土司的輝煌與覆滅。海龍囤的創建人是楊家第十五世土官楊文,第三十世土司楊應龍對海龍囤進行大規模重建,但很快毀於『平播之役』的戰火。」李飛說。

他提到,通過多年考古探索,目前已發現楊氏家族十餘人的墓葬。「最早的一座是十三世土官楊粲墓。這座大型石室墓早期便已被盜,墓室裡有繁縟、精美的石刻裝飾。墓室裡發掘出土兩件銅鼓,是銅鼓八大類型裡『遵義型銅鼓』的標型器。」李飛說,楊粲是楊氏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文獻記載楊氏「十三傳,至粲始大」,「楊粲實行全面漢化等一系列改革,直接決定了楊氏家族走向。他的墓葬也是目前發現的最豪華、規模最為宏大的楊氏墓葬。」

2014年,在修建中橋水庫的過程中,考古工作者在遵義新蒲發現楊粲之子楊價夫婦合葬墓。這一墓地裡原有一座已知的墓葬,是楊應龍之父楊烈及其妻張氏合葬墓。楊烈墓右前方約200米開外另有一座墓葬,通過墓志銘確認墓主是楊氏第二十一世土司楊鏗夫婦。墓志銘中還提到一條重要線索,即楊鏗葬在祖先楊價右邊。

「楊價墓是一座土坑木槨墓,裡邊葬有楊粲之子楊價及夫人田氏。因為從未被盜,墓葬中發現了大量金銀器。田氏頭枕銀質枕頭,頭戴金鳳冠,並有黃金覆面,十分奢華。金銀器的一部分正在貴州省博物館三樓展廳展出,另一部分還在修復過程中。」李飛說。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遵義高坪發現楊文墓。這是一座三室石墓,中間葬的是男主人楊文,右邊是妻子田氏,左邊小墓是妾,屬一夫一妻一妾的墓葬格局。楊文墓前發現楊文神道碑,碑文記載,公元1257年,名叫呂文德的南宋官員來到播州與楊文見面,兩人商議「置一城為播州之根本」,「於是築龍巖新城」。「『龍巖新城』,也就是海龍囤。」李飛說。

通過近七十年的考古發掘,《楊氏族譜》中記載的楊氏世系各人,從楊端到楊應龍共計三十任土官,近一半墓葬已被發現,「年代最早就是十三世楊粲墓,也就是說,楊粲之後的楊氏諸祖是可靠的。」

見證土司制度興衰

李飛和團隊根據《楊氏家傳》等文獻及考古發現,整理出「播州楊氏世系表」。表中的十五世楊文是海龍囤的締造者,三十世楊應龍重建海龍囤。海龍囤究竟因何而建?李飛對歷史進行還原——

公元1235年到公元1279年,南宋和蒙古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當時,南宋都城在臨安,即如今的浙江杭州。蒙古軍隊採取由西而東迂迴包抄的戰略,突破長江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就是所謂的「腹之謀」,川渝一帶因而成為首衝之地。公元1245年,餘玠主持四川防務,當時統領播州的楊文向餘玠提出「保蜀三策」:在川北駐軍,經理三關,拒敵於門戶之外,此為上策;在各路險要處,築山城進行阻擊,此為中策;以長江為天險進行防守,江北則任敵往來,此為下策。餘玠最終採取中策,在四川遍建山城進行防禦,並聽取播州冉璞、冉璡兩兄弟的建議,修築合川釣魚城。

「隨著蒙軍推進,防禦重心漸次西移。公元1257年,為抵禦『斡腹蒙軍』,以播州根本築龍巖新城。與此同時,朱禩孫在四川宜賓築凌霄城,史切舉在重慶南川築龍巖城,謝昌元在湖北恩施築柳州城。此外,今遵義境內還有養馬城、桐梓鼎山城等。這些城池均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且是在蒙軍攻破大理之後修築的,均是『斡腹山城』。」

「綜合起來看,海龍囤是在蒙軍突破長江、佔據云南、斡腹東進的背景下,由南宋朝廷與地方土官聯合修建的抗蒙山城,由於防禦的重心是『斡腹蒙軍』,故可稱『斡腹山城』。它是以南宋都城臨安為中心的層層防禦工事中的一環,是一處國家防禦工程。」李飛說,「考古發掘顯示,海龍囤目前僅有南宋晚期和明萬曆時期遺蹟,中間時段的遺存暫付闕如。這表明入元之後到明代早中期,海龍囤可能處於荒廢狀態,直到明代萬曆年間楊應龍興以重建。」

何以如此?李飛認為有主觀和客觀兩大因素。客觀因素是土司制度發展後期弊端顯現,且改土歸流已是大勢所趨。貴州在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省,廢除思南、思州兩土司,同時在貴陽設立貴州布政使司,實際上就是一次改土歸流的活動。主觀原因是公元1595年前後,最後一任播州土司楊應龍行為不端,與轄境內的小土司以及川黔兩省政府勢如水火,因而啟動大規模的重建山城活動。

根據文獻記載,楊應龍修築的山城不少於17座,除海龍囤外,還有養馬城、養雞城、望軍囤、龍爪囤等,海龍囤是其中心,也是最為堅固的堡壘,楊應龍也在最後關頭退守海龍囤。「可以看出,海龍囤前身是一處國家防禦工程;明代時,其性質發生變化,變成地方土官與中央王朝對抗的大本營,成為一個地方性防禦工程。」隨著明代萬曆三大戰役的「平播之役」打響,海龍囤最終被明軍攻陷,楊氏一族在播州的世襲統治宣告終結。次年,播州被分為遵義、平越兩府,開啟流官治理的時代。

「海龍囤所揭示的,有土司對中央王朝的認同,也有對中央王朝的忤逆。如今,海龍囤成為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是土司制度的重要見證和載體。」李飛說,海龍囤這本「無字之書」,尚有許多細節等待挖掘解讀。

來源:貴陽日報

相關焦點

  • 精讀堂|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解碼海龍屯鮮為人知的秘密
    9月26日,省博物館館長李飛做客由省作協、省文學院、貴州都市報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精讀堂」第37期,以「海龍屯:一本無字之書」為主題,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揭秘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李飛在講座現場龍紋瓷器是謀反證據?可能是購買而來遵義城區西北三四十裡的地方,雄關險隘的山頂,要摸清每一寸土地之下的歷史,該如何開始呢?
  • 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講述穿越千年葬俗,探秘貴州洞中奇棺
    此次活動是 " 書香 · 花溪之書香青巖 " 閱讀推廣活動系列活動的第二場,本場講座由榮獲中國田野考古一等獎,中國考古學大會 " 金爵獎 " 的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為大家講述了貴州巖洞葬的歷史和分布情況。
  • 《海龍囤》圖像小說未上市已受關注
    原標題:《海龍囤》圖像小說未上市已受關注 8月19日,在上海書展貴州展館,由貴州教育出版社策劃的《海龍囤》圖像小說發布會舉行,吸引了讀者關注。 連日來,貴州展館推出了系列動漫活動,繼18日貴州教育出版社舉行了「中國原創街舞動漫作品——《街舞狂潮》新書首發儀式」後,8月19日,貴州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動漫作品《國魂》作者神北克見面、《海龍囤》圖像小說發布會等活動,都引起了廣大讀者的興趣。 《海龍囤》是貴州教育出版社新推出的新書,雖未上市,但貴州教育出版社充分利用上海書展這一契機,製造聲勢。
  • 我為什麼要給你推薦一套我也尚未細讀的書
    原標題:我為什麼要給你推薦一套我也尚未細讀的書   始於2016年的我省重大出版工程《貴州文庫》,現已
  • 法國無字故事書「小毛毛」系列首次在中國推出
    法國無字故事書「小毛毛」系列首次在中國推出 2014-08-30 21:0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小毛毛無字故事書》系列叢書30日由接力出版社在京首發。  小毛毛其實是非人非動物的小怪物形象,他是一滴墨水滴到紙上濺出的靈感,全身黑色,頭像《龍貓》裡的小煤球,鼻頭紅紅的,穿綠衣服,背個紅書包,非常可愛,小毛毛的書包就像《哆啦A夢》裡機器貓的兜子,總是能掏出意想不到的東西,在危急時刻發揮大作用。
  • 孩子3歲前,比起有字的繪本,「無字書」更容易激發孩子潛能
    但是相信家長給孩子看的肯定都是「有字書」。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中文,有可能文字佔的比重多,也有可能佔得比重少。但是其實比起「有字書」,「無字書」更能激發孩子的各項潛能。「無字書」也叫做情景書,書中沒有一句話,都是圖案。
  • 年輕人豈能只囤書不看書
    以上問題,是豆瓣「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小組(簡稱「書倒組」)的典型話題。這些瘋狂囤書的網友,一旦談到圖書的話題,卻又開始顧左右而言他,甚至是連連搖頭,「不說為好」。(11月10日《中國青年報》)不管是「6·18」還是「雙11」,當其他網友都在電商平臺瘋狂囤積衣服、鞋子、化妝品、電子產品的時候,對於豆瓣「書倒組」的成員們來說,卻在瘋狂囤積和購買各種打折、優惠的圖書。
  • 土司遺城海龍屯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
    海龍屯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老城西北約28公裡的龍巖山巔,又稱龍巖囤、龍巖屯,是一處宋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其行政區劃屬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海龍囤村雙龍組。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對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頂平闊,面積約1.59平方公裡。
  • 「無字天書」怎麼讀,我們來教你 | 無字繪本書單
    今天會給大家介紹一下無字書。不少家長在面對無字書時都無從下手,我們在整理書單的時候也在想是不是該有一個明確的方法去閱讀它們。所以這期我們嘗試給出一個閱讀無字書的教程,也許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至少提供了一種思路。
  • 以考古之光 照亮文明深處與細節
    【新書訪談錄】 以考古之光 照亮文明深處與細節 ——中國考古與歷史主題新書訪談 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 開欄的話 沒有人能夠忘卻翻開一本新書時的心情
  • 《無字天書》竟與河圖、洛書有關
    其實,真正的無字天書是無形的,為人體的十八樣寶物之一(準確來說是人體的第十二樣寶物),也稱為藥書,以天眼靈力透視來觀察,便是華佗手上那一本。那為什麼稱為無字呢?很多人都不理解。是的,正如字面意思,上面一個字都沒有,人要想能夠讀懂無形的寶物,必須要啟發漢文字體,只有啟發漢字了,才能看到書上寫的到底是什麼,否則就算得到天書了,也是白搭,所以才叫無字天書,它的名字不是白來的。
  • 上古兩本「無字天書」,書上記載神秘圖案,幾千年來無人能解!
    更是早在40年前,在安徽省出土了,大量的玉片,以及烏龜的甲殼,經考古專家考證,那些魚片和烏龜的甲殼,距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按中國的歷史往前推算,5000年前正式沒有文字的時代,也就是說是上古時期原始社會,那時便存在《洛書》和《河圖》了,他們也就是上古時期的"無字天書"了。
  • 第五人格:昆蟲學者才是「黑寡婦」,細讀推演故事,讓人不寒而慄
    前不久15賽季終於跟玩家見面了,這次我們不光迎來了全新的推理之徑皮膚,而且還有兩個角色也公布了他們的推演故事。其中第一個角色是監管者小提琴家,第二個角色是求生者昆蟲學者,這兩個角色中我們更想知道昆蟲學者到底經歷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面部毀容。
  • 上古時期的一本無字天書:伏羲用它發明八卦,大禹用它治理水患
    在一些武俠小說中,經常會出現傳說中的「無字天書」,若是誰能破解天書上的秘密,就有可能達到無人能敵的境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世上不可能存在這種天書,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史書的記載,上古時期曾有過一本無字天書,伏羲受到它的啟發,發明創造了八卦,而大禹則用它治理水患。
  • 被稱作「群經之首」的易經,歷來爭議不斷,最早只是一本無字書?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與《黃帝內經》、《山海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它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易經》用六十四個卦象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發展的一種規律。
  • 海龍星域:極亂之地
    極亂之地 位置:極亂之地位於海龍星域的最北部,那邊的宇宙虛空充滿危機,人跡罕至。 面積:橫向面積大概有半個海龍星域的規模。 地位:極亂之地在在海龍星域中擁有超然的地位,海龍星域的終端力量,是位於極亂之地的隱世家族。 在極亂之地,有很多荒蕪星球,那裡遍布金屬、礦石資源,佔地面積很廣泛,如果換成地球來看,這片地帶,相當於俄國那麼大,去掉那些未被探測的星球,和無人星,我們所在的星區中,分成這十八個地界。
  • 草海龍——一種長得像縮小版蛇頸龍的海洋生物
    今天的海洋生物學家通過考古發現,已經復原了蛇頸龍的形象,但是神奇的是現在地球上還真有一種動物長得像蛇頸龍,只不過體型方面差距極大。這種海洋生物就是——草海龍。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草海龍屬於海龍科、葉海馬魚屬、澳洲葉海馬魚種,它們的體型不要說與巨大的蛇頸龍相比,即便是與普通的海魚相比也毫無優勢可言。
  • 滄海桑田無字書——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探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滄海桑田無字書——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探秘2017-05-08 15:22:00
  • 悟透這兩個字,你就打開了無字天書的鑰匙?
    無字天書怎麼解釋?說到無字天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空無,也會說是萬物的縮影,無論執著於空或執著於有,都還沒進入無字天書的真相。今天就來說說無字天書。歷史有記載,鬼谷子曾得到無字天書的真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鬼谷子一書,是其後來弟子及門人所編著,其核心講的都是天地人三才所運轉的規律。也有說河圖洛書本身也可以稱之為無字天書。
  • 不作死就不會死,史前魚龍活吞海龍,最終悲劇發生了
    該論文指出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一支考古科研團隊早在10年前就已經發現了一具特別的魚龍化石,經研究該魚龍體內存在一頭尚未被消化完的大獵物,它幾乎佔滿了魚龍的內部空間,由此可以推測這隻魚龍很可能是吃撐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