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測驗的指標在歷次考試中出現頻率都較高,考生的正確率卻不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區別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區分方式,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設計和編制任何一種測驗,都必須使其在效度、信度、難度和區分度方面達到一定要求,即起碼達到有效、可信,具有一定難度和區分度。
(一)效度
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或測量工具能真實地測量出所要測量的事物的程度。其實說的就是一次測驗是否有效,主要看兩個方面,一就是能準確地測量所要測量的東西,指有效程度,指這張卷子能夠測出我想要的東西,二就是是否能夠真實反映這個人的真實水平,與這個人的真實情況是否匹配。
那麼做題時候關鍵字眼就是真實、有效。例如,一個人用體重秤測體重,實際這個人的體重是80公斤,測量結果也是80公斤就說明這個測驗是有效度的。
測驗的效度有多種類型,主要有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和衝刺效度。
(二)信度
信度是表明評價工具質量的又一重要指標,主要指測驗結果的前後一致性程度。
在做題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關鍵字眼就是信度強調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結果的穩定性,例如:一個體重秤,測量某人的體重,她的實際體重是60公斤測量了十次結果都是300公斤,顯然這個結果並不是真實的,但是結果卻是一致的穩定的,這就是信度高。
信度效度的關係:高信不一定有高效,有高效度一般都是有高信度:比如我想測驗大家教育學水平,但是我卻拿了心理學的卷子,大家答了90分,這說明信度很高,但是沒有效度。
(三)難度
難度指測驗的難易程度。在教學測量中,通常用答對或通過測驗的人數比例作為難度值。
難度值(P)=答對人數(R)/被試總人數(N)×100%。P值越大,難度越低;P值越小,難度越高。一般來說,難度值平均在0.5最佳。
(四)區分度
區分度有時也稱鑑別力,主要指測驗對於不同水平的被試加以區分的能力。例如在某次考試過程中,能力高的人得了,能力低的人得了低分,把不同水平的人區分開來,就是區分度的體現。
區分度和難度的關係:難度決定了區分度,難度過大或者過小都不能反映出不同人的水平差異,例如,測驗20歲人的數學水平,用小學一年級的題目測驗,由於題目過於簡單造成測驗人的水平難以區分。
那我們接下來一起練習幾道試題,測驗一下學習情況:
1.一個好的測量工具必須穩定可靠,即多次測量結果要保持一致。這一指標指的是( )。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區分度
答案解析:B。題幹中明確了結果一致,即信度的體現,在做題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關鍵字眼就是信度強調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結果的穩定性。
2.關於信度與效度等測驗指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效度是指測驗能夠準確測出所需要測量的事物的程度
B.信度是指測驗獲得的信息的可靠性與一致程度
C.效度低,信度一定低
D.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答案解析:C。此題考查信度效度關係,高信不一定有高效,有高效度一般都是有高信度:比如我想測驗大家教育學水平,但是我卻拿了心理學的卷子,大家答了90分,這說明信度很高,但是沒有效度。
希望這次簡單解析能給同學們在未來的考試中予以幫助,更好的區分四個標準,同時希望同學們考試中能取得滿意的成績。更多關於教師招聘教育理論知識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理論基礎知識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