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學者開發新技術 或可消除水中致癌金屬

2020-12-01 南美僑報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裕11月30日報導】巴西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化學研究所(IQSC-USP)和聖保羅州立大學化學研究所(IQ-Unesp)近日宣布正在開發一項新技術,可同時過濾和降解水中可能含有的致癌金屬和染料。

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新技術產品是一種由細菌纖維素組成的膜,表面覆蓋有一層無毒的二硫化鉬化合物,能夠多次使用且不會失去效用。這種膜能夠感知到水處理廠無法識別的有毒物質。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IQSC教授烏比拉哈拉·佩雷拉(Ubirajara Pereira Rodrigues Filho)表示,新技術產品需要光源為其提供能量,從而刺激化學反應的進行,最終實現對粘在膜上的有毒化合物的降解。試驗結果表明,這種新材料能夠在兩個小時內消除粘附的96%亞甲藍染料和88%致癌金屬鉻

根據教授的說法,這種材料與其他材料相比擁有多種優勢。他說道:「除了屬於可再生材料外,細菌纖維素組成的材料還比其他材料更輕、更柔韌、更耐久,且更不易破裂。儘管我們的研究仍處於初期階段,但我們非常高興有機會為水處理機構開發新技術,從而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

(編輯:楠木)

相關焦點

  • 致癌金屬排行榜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致癌因素有哪些,會導致何種癌症呢?  鉻  早在1890年人們就認識到鉻化合物會對人致癌。40年代後期各國學者相繼進行了許多研究及報導,最明確的依據來自鉻酸鹽生產及鉻酸鹽顏料的製造和應用行業。美國曾報導生產鉻酸鹽的工人肺癌死亡率增加30倍,德國顏料製造業工人肺癌發病率也很高。
  • 水中放射性氫元素致癌嗎?
    相反,美國環保署從來自核武器試驗地表水中的超量放射性核素,來反向計算可接受的水中氚含量。  「這不是一個基於健康的標準,它的來源很容易獲得。」橡樹嶺風險分析中心的大衛·柯克說,他已經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工作了30年,一直在評估氚的健康風險。20000pCi/L的飲用水氚含量標準很容易具有法規的操作性,「任何地方的任何飲用水都達不到這個標準。」
  • 金屬脫脂劑技術開發
    它利用高效液體脫脂劑對油脂和汙物的皂化、潤溼、乳化、滲透、卷離、分散和增溶等作用把工件表面的各種油脂、灰塵泥沙、金屬粉末手汗及其工件在加工過程中所粘附的油性髒物高效的去除脫離徹底。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目前比較流行研究應用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劑,對於活性劑,清洗劑要求無磷、無矽和低COD/BOD排放。
  • Toxicol Sci:新技術快速檢測空氣汙染物致癌風險
    2015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於國際雜誌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快速高效的技術,其可以估測常見的特定環境汙染物給人體所帶來的致癌風險。
  • 985教授團隊篩查我國農村地下水,在致癌研究中有新發現
    該研究首次對中國農村地下水中1300種有機微汙染物和25種金屬進行篩查,並採用計算毒理學模型和蒙特卡羅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填補毒性閾值的缺口,系統評價了所檢出汙染物對飲用地下水人群健康的致癌和非致癌風險。
  • 我國學者因「偶然失誤」發現「點鐵成氫」技術
    原標題:我國學者因「偶然失誤」發現「點鐵成氫」技術  我國專家從實驗時的一次「偶然失誤」中找到突破口,利用新方法實現低成本的材料加氫相變,發明了堪稱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這對開發新型功能材料與器件及促進基礎理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巴西科學家開發可印製在天然材料上並分析汗水中物質的傳感器貼片
    大學(University of São Paulo,USP,位於巴西聖卡洛斯市)的研究人員與聖保羅州立大學(São Paulo State University,UNESP,位於巴西阿拉拉誇拉市)、阿拉拉誇拉大學(University of Araraquara)、坎皮納斯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Campinas,UNICAMP)及巴西國家奈米技術實驗室(Brazilian
  • 985教授團隊篩查我國農村地下水,在致癌研究中有新發現!
    李雪花副教授團隊與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Kadokami教授合作,在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題為"Occurrence and Health Risks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and Metals in Groundwater of Chinese Rural Areas"(中國農村地下水中有機微汙染物和金屬的存在水平及健康風險
  • 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 (孫國根 陳靜)記者27日獲悉,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教授等研究員人員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對開發新冠病毒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
  • 巴西恢復埃及伊蚊消除計劃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裕報導】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22日宣布,恢復利用沃爾巴克氏細菌(Wolbachia)消除埃及伊蚊的計劃。埃及伊蚊能夠在人群中傳播登革熱、寨卡、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等蟲媒疾病的致病病毒。
  • 迪賽環保:為什麼要消除六價鉻的汙染?真相在這裡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迪賽環保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環保型表面處理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從2005年開始進入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的環保化替代研發,至2010年公司的無鉻鈍化劑系列產品通過專家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1年在大型鋼廠批量使用,到如今批量熱鍍鋅無鉻鈍化劑市場應用的全面推進,公司始終將「消除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的六價鉻汙染」作為自己的環保目標,不斷推動著國內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無鉻鈍化技術替代傳統六價鉻鈍化的進程。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2009/3/16/08:4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言 畢偉 羅冰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
  • 鹼金屬在水中爆炸的機理的新解釋
    化學課本通常會告訴我們:鈉、鉀等鹼金屬能夠與水劇烈反應生成極易燃的氫氣,因而引發爆炸。然而最近發表在《自然•化學》上的研究表明,對於這個經典的化學演示實驗,我們之前的解釋可能並不準確。  此前關於鹼金屬在水中發生爆炸的解釋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存在一個漏洞:某個化學反應要想劇烈地進行,反應物必須充分混合,然而當固態的金屬鈉或者鉀投入水中後,金屬表面釋放出的氫氣以及由於反應放熱而產生的水蒸氣會阻止水與金屬進一步接觸,因此反應應該很快停止才對。  為了尋找更合理的解釋,來自捷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將鈉-鉀合金的液滴投入水中,並利用高速攝像機觀察反應過程。
  • 香港學者研發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可淨水除有機物
    香港學者研發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可淨水除有機物 2014-08-21 11:53: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勞敏慈(中)與研究團隊開發兩種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以及可吸附重金屬的磁性粒子。
  • 技術革新:德國IFAM開發金屬FDM 3D列印技術
    德國Fraunhofer製造技術與先進材料研究所IFAM(Fraunhofer IFAM)開發了金屬FDM / FFF 3D列印工藝。兩步法既包括擠出和燒結。像立體光刻技術(SLA)這樣的基於光的技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技術將液態樹脂轉化為精密製造的物體。在金屬添加劑生產的世界,這些機器一般不會做。相反,使用非常大且昂貴的機器將雷射引導到金屬粉末上,如選擇性雷射熔化(SLM),這將金屬顆粒融合在一起形成固體物體,再次,這是一個逐層的過程,它允許一個部分完全成為3D,而不是平坦的。
  •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
  • Fraunhofer IKTS開發多材料噴射3D列印技術,可製造陶瓷、金屬等材料
    德國Fraunhofer 陶瓷技術與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KTS)開發了一種多材料噴射3D列印系統(Multi Material Jetting,MMJ)。MMJ 3D列印技術目前一次最多可列印四種不同的材料,包括金屬、陶瓷這樣的高性能材料。
  • Ames試驗檢測顯示:納濾膜去除水中「三致」物質效果顯著
    隨著越來越多的化學物質被排放到大自然中,國內外學者先後發現自來水和水源水中存在致癌、致畸、致突的「三致」物質,這和如今畸形和癌症持續高發難逃干係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設備,通過一種蛋白納米薄膜,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電能,這一技術可能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等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研製的全新儲能磚,可以像電池一樣儲存電能,成為一種多用途增值建築材料,有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他們開創的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物對地球環境的汙染,而將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高價值烷基芳族分子的低溫催化方法的開發,則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 水中六價鉻這樣可怕還不檢測嗎?
    不對水中六價鉻進行檢測可以嗎?有關六價鉻帶來的危害!六價鉻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極毒物,皮膚接觸可能導致敏感;很可能會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但這些是六價鉻的特性,鉻金屬、三價或四價鉻並不具有這些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