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俗語|拉司克

2021-01-19 聽說讀唱話上海

這句閒話很古怪,什麼叫拉司克? 要知洋涇浜是沒有道理講出來的,「拉司」 是英語的「LAST」,解釋「末腳」,「克」即英語的「CAR」,解釋「車」,拉司克者,便是末腳一班車子。

我們看夜戲或者白相遊戲場出來,辰光已經十二鍾將近,叫黃包車回府,價鈿吃勿消,江北同胞眼見戒嚴時間迫近,樂得抬高價鈿,大世界到泥城橋, 要討三角大洋,真正熱昏,此時可不容再猶豫,趕快去電車站去乘電車,當然十二點鐘電車都紛紛進廠了,開一輛少一輛。不過還有末腳一班車子可乘,這班車子錯過機會,便只好吃黃包車夫的竹槓,或者苦苦兩條腿,坐自備十一號車子,聰敏究竟讓為上海人,善於利用,把「拉司克」這句話用為代替語,譬如賽跑,跑得末腳一個,就叫「拉司克」,考試考末腳一名,也叫拉司克,宴會請客,誰到場得最遲,大家一定說,「老兄,儂拉司克,罰酒三杯。」過去中國文化處處落後,建設,軍備等等也不及人家,所以也只好算拉司克,不過近年以來,愈在國難重重時期,一切都有顯著的進步,也許不久的將來,可以由拉司克一躍而居能勃溫或者能勃土,由國家社會而說到個人,也應該抱定宗旨不做拉司克,要走在時代的前面,不比得電車,拉司克往往反而受人歡迎,頭等三等裡都擠得滿滿的,賣票朋友樂得逞機會搭些油水,好在查票先生也寥若晨星了。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微信號 :tsdc_shanghai

編輯 | 黃曉彥 李夕冉
圖源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英語俗語:放鴿子」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俗語:放鴿子」英文怎麼說? 2019-02-26 09:42 來源:滬江 作者:   放鴿子是一個常見的俗語,表示「爽約、失信、欺騙」等意思。
  • 俗語:真掃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俗語:真掃興 2012-11-25 16:05 來源:愛思英語 作者:   俗語:真掃興   剛剛考試結束
  • 英語俗語:真掃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俗語:真掃興 2007-01-17 17:04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民俗論壇】李永龍:漫談廬江俗語的藝術性
    漫談廬江俗語的藝術性李永龍俗語即流行於民眾口頭上的通俗語言。日常生活中,俗語形象的表達可帶給人們文學化的享受,因此古往今來,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沒有人沒使用過它,就連高雅的詩詞曲賦有時也不例外。俗語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形成,所以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徵。
  • 南京俗語:「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是啥意思?
    俗語也稱為「熟語」,是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練的語句。從廣義的角度上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從狹義來看,俗語又是具有自己語言特點的語類之一,與諺語、歇後語還有所不同,但還有一部分俗語介乎於兩者之間。但不管怎麼說,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經驗概況。
  • 俗語:「天下烏鴉一般黑」,來源於哪裡?
    俗語:「天下烏鴉一般黑」,來源於哪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以至於現在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厚度。自古以來的一些典籍可謂是不計其數。而這只是文化的一種流傳方式。而大多數文化也是在文字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而記錄在文案上。
  • 俗語中那些看似互相矛盾的例子,它們有著什麼樣的含義
    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讓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俗語發展歷史悠久,使用範圍也比較廣泛,不同的人對俗語有著不同的理解。「俗語」一詞,始見於中國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是什麼意思?
    俗語,也就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對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結的句子,這些句子讀起來我們覺得很舒服,但是又不是詩句,或者說有那麼一點詩句的成份在其中。但是,這些俗語的實際意義可是非常大的。有句俗語是「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這句話我們乍一看會把「三更子」和「午時辰」當成一種事物或者是什麼怪物之類的東西。但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我就來給大家淺顯地說一下吧。如果大家不了解「三更」,那麼一定知道「「三更半夜」」是什麼意思。其實如果這樣就容易理解了,「三更子」就是「在三更半夜生的男子」。
  • 農村俗語「不怕千鋤鏤,就怕銅釘釘斷腰」,什麼意思?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很多過去很實用的農具早已沒了蹤跡,但是,在流傳千年的俗語中,仍可見一斑。俗語在農村的傳承,不只是其趣味性,更多的是它「內心」的哲理,在過去那個落後生產力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維繫,莊稼怎麼種,在老農心裡「門清」!然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很多過去實用的俗語,只能在茶餘飯後,老農閒談中了解,對於以下的三則俗語,你了解嗎?
  •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時間:2020-02-08 11: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吃著湯圓又代表著一家團圓的意思,除了吃湯圓外,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元宵節割三不割四,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二月裡打雷,麥子積成堆」,老人的話,靠譜嗎?
    村裡有個老頭,大傢伙兒一般都喊他老廖,這老頭在筆者老家可不簡單,他要麼不說話,要麼一說話就成為聊天「小分隊」的核心,在當地,老廖可算得上是個「農事通」了,尤其是對於農耕生產方面的諺語俗語尤為精通。這不,二月臨尾了,老廖又給大傢伙兒普及起來關於「二月」的俗語諺語了。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俗話,因為農村獨特文化氛圍的陪襯下,這些俗語的流行沒有什麼阻礙,而且因為適用於農民生活,一代代人就這麼傳達了下來,不僅僅是對於一般生活經驗的總結,一些俗語有道理的同時還帶著俏皮,非常有趣,往往是調侃自己看到的不公平或者不地道的做法,俗語「烏鴉和豬站一起,只看到別人黑」就有一層調侃的意思,讓老農為大家解釋一下究竟是什麼含義。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一、月落七月七,陰雨連綿十月一這句俗語,的含義是說,如果農曆的七月初七有雨,那麼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雨水會經常的光顧。
  • 小學語文基礎:諺語+俗語+歇後語,一篇全匯總,留給孩子積累!
    小學語文基礎:諺語+俗語+歇後語,一篇全匯總,留給孩子慢慢學,作文也能有素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諺語、俗語、歇後語隨處可見,如「光說不練假把式」、「百聞不如一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等等,這些語言約定俗成,通俗易懂,傳遞著古人的智慧。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這句俗語指的是男性,一個男人從出生到年邁後,精氣神是有限的,一旦精氣神缺乏,身體各方面都出出現問題,尤其是腎臟方面。
  •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現在的親戚是這樣嗎俗話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就是指人們之間的關係會隨著血緣關係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地產生變化,就如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沒有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好。
  • 農村俗語:「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啥意思?
    說起俗語,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俗語的由來,這俗語其實就是把眾多詞彙進行編排,然後口語化和通俗化的一種民俗,在生活中,人們總會碰到俗話說、常言到、老話講,其實這些都是俗語表達的一種方式。俗語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發展,現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俗語都是對我們生活有幫助或者有引導的作用,所以作為華夏文明的傳人,我們一定要時刻學習這種俗語的存在,就像今天這句俗語「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就是一種識人相面的俗語,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任何人的關係非常重要,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 俗語「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什麼意思
    俗語「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什麼意思文丨蟈蟈說事兒俗語是我國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當中,俗語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是這其中也有不少俗語,存在著封建迷信,得不到科學的解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句俗語是: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它想表達的是,如果一個人想睡得舒服,就不要把腳朝向西邊頭朝東邊。對於他們來說,這句話是有依據的。
  • 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文/望君俗語:男不碰呋喃,女不碰吡啶,啥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古人們早就經過親身經歷以後,給我們總結了各個方面的俗語,有關於氣候的,有關於做人的,也有關於風俗的,總之俗語遍布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