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社區將有「一平方米菜園」

2021-01-15 大河網

  2017年鄭州十件實事 件件與你有關

  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0輛、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

  100個社區將有「一平方米菜園」

  河南商報記者 李冰冰

  中心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完成商城路、順河路、豐慶路等3條道路大修工程……昨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政府獲悉,《2017年鄭州市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已經新鮮出爐,件件與老百姓相關。

  提高基層醫療保障能力 

  繼續實行免費醫療篩查

  

  1. 開展免費醫療篩查

  免費為全市群眾開展結直腸癌篩查評估幹預服務;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且符合手術條件的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的孕婦進行孕早中期一次血清學篩查暨唐氏篩查和四次彩色超聲波檢查;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的適齡(35~64歲)婦女進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DNA 檢測及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的新生兒進行聽力障礙初篩及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35種遺傳代謝病、耳聾基因篩查。

  

  2. 提升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保障能力

  為全市79家鄉鎮衛生院各配備1輛體檢車和1套可攜式體檢設備(包括心電血壓監測儀、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等),實現檢測數據與區域公共衛生管理平臺對接,方便農村居民就醫和體檢。

  

  3.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為中心城區在用的7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補貼業務用房費用。

  

  二 加強大病救助 關愛特殊群體

  

  1. 全面落實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

  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困境兒童等困難群眾,建立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困難群眾患病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按規定報銷後,由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對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再次給予報銷。

  

  2. 提高城鄉孤兒養育標準

  從2017年1月1日起,對社會散居孤兒、機構供養孤兒養育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於790元、1650元提高到不低於890元和1750元。

  

  3. 關愛留守流動兒童

  在全市100個城鄉社區建立「兒童之家」,為留守、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遊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和轉介等服務。

  

  4. 關愛低收入群體

  向全市「低保戶」每月發放5立方米用水價格補貼和提供30立方米以內低價天然氣,對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每月補貼10度電。

  

  三 加強基礎教育建設 緩解入學難

  

  1. 加強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增加學位3萬個以上;推進往年市區中小學校項目建設,投入使用中小學20所。

  

  2. 繼續實行教育建設資金獎補

  對市區小學每新增1個班獎補30萬元,初中每新增1個班獎補60萬元;對市區小學每新增1個學位獎補1010元,初中每新增1個學位獎補1902元,對小升初超出招生計劃的新增班每班獎補45萬元。

  

  3. 改善貧困地區薄弱中小學辦學條件

  為貧困地區139所中小學購置課桌椅、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器材、圖書、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新建教學及輔助用房、學生宿舍、食堂、室外運動場等校舍面積6萬平方米,使薄弱中小學逐步達到省定辦學標準。

  

  4. 進行新風系統試點

  對中心城區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安裝新風系統,為師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四 加快交通建設 方便群眾出行

  

  1.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

  軌道交通5號線工程年底前累計完成28個車站主體結構施工,累計完成60個單線區間貫通;開工建設3號線1期工程。

  

  2. 推進城市快速路工程

  積極推進四環快速化工程前期工作,年內開工建設;東三環(107輔道)快速化工程北四環至南三環高架橋主線年底前建成通車;南三環東延二期高架橋主線年底前建成通車;農業路快速化工程(除鐵路代建部分)年底前建成通車。

  

  3. 推進市內下穿隧道工程

  年底前建成通車紫荊山下穿隴海路、西三環下穿隴海鐵路、劉砦路下穿京廣鐵路等3個市內下穿隧道工程。

  

  4. 推進支線路網工程建設  

  竣工通車30條支線道路。

  

  5.推進公交設施建設

  建成中原西路等10條公交專用道,開工建設8處公交場站。

  

  6. 加強市政道路整治

  完成商城路、順河路、豐慶路等3條道路大修工程;完成市區兩級150萬平方米路段修復工作;完成各類道路窨井整治3000座。

  

  7. 推進停車場建設

  中心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

  

  五 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1. 加快推進冬季清潔取暖

  10月底前,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90萬平方米;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向未覆蓋區域延伸,新建、改造供熱管網82.5公裡、換熱站99座;對供熱管網無法覆蓋區域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原則,實施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全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合計11萬戶。

  

  2. 加大燃煤鍋爐拆改力度

  10月底前完成全市279臺10蒸噸及以下鍋爐拆改任務;對允許保留的15臺10蒸噸以上鍋爐進行提標治理,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3. 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

  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0輛。

  

  4. 加強流域生態治理

  推進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年底前完成全長67.57公裡水利工程部分的河床主體工程,完成賈魯河兩岸117公裡截汙工程。

  5. 加強綠色生態建設

  開工建設107輔道、京廣快速路南延、西三環北延等3條生態廊道;全市建成區新增遊園20個;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

  

  六 加強居民飲食安全

  

  1.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檢測

  在全市開展食品安全實驗室檢測4萬批次,經營環節快檢檢測5萬批次;創建10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100家食品安全示範店;為全市學校食堂配備100臺溯源顯示屏,為集體食堂供貨商配備20臺溯源檢測設備。

  

  2. 加強生活飲用水安全檢測

  建設生活飲用水水質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在主城區建成40個生活飲用水質衛生在線監督監測點。

  

  七 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1. 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

  城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03030套、對往年在建項目基本建成60000套;公共租賃住房基本建成10000套、對往年建成項目裝修完成並符合分配條件後向社會分配3544套;加大對符合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來鄭務工人員貨幣化補貼保障力度,實現應保盡保。

  

  2. 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完成全市剩餘的100戶農村危房改造。

  

  八 加強便民服務建設

  

  1. 推進農貿市場建設

  全市建成區新建(改建)公益性標準化農貿市場20個,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2. 開展「綠城媽媽」社區環保服務

  在全市100個社區實施垃圾分類、清潔家園、一平方米菜園、廢舊物品回收利用交換、環保酵素製作等環保便民服務項目,促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

  

  

  九 促進就業創業

  

  再就業培訓3萬人,創業培訓2萬人,組織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高技能人才培訓1.85萬人,全市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十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開展「舞臺藝術進鄉村、進社區」千場文藝演出活動,全年組織市級、縣(市)級文藝院團深入到鄉村、社區進行文藝演出1000場;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在全市行政村免費放映電影2萬場(次)以上。

相關焦點

  • 上海中心城區出現「親瓶菜園」「一平方米菜園」
    最近上海不少小區出現了「親瓶菜園」「一平方米菜園」等小區菜園。小區裡種菜,這種過去一直被嚴令整治的現象,如今換上了統一規劃、科學管理的「外衣」重新興起。為何一些居民如此熱衷種菜?居民們又是如何看待小區種菜行為的?  有了公共菜園不再毀綠種菜  上海中心城區寸土寸金,要在小區的有限範圍內「開闢」菜園子,居民們各出奇招。
  • ...大地上】社區開墾21塊一平方米菜園 居民認領耕種 陌生鄰裡熟絡了
    ——習近平2016年1月在重慶調研時強調9月8日一大早,家住南岸區國際社區觀園2期的蔡淑玉,帶上鏟子來到了附近的一平方米菜園,摘下幾個茄子,還除了雜草。這塊菜園是蔡淑玉在半年前申請的,位於南岸塗山鎮福民社區居委會旁,在這裡,社區一共闢出了21塊菜地供社區居民認領耕種。△南岸區福民社區,社區居民蔡淑玉給「認領」的「一平米菜園」除草。
  • 陽臺種菜,打造一平方米開心菜園
    晨報記者 吳磊 現場圖片□見習記者 金玉蓉要在城市裡建一個家庭菜園需要多少地?答案是:1平方米。如何才能打理好這1平方米的菜園?答案是:像養花一樣來種菜。一個半月前,本報報導了徐匯區龍南七村、壽祥坊和梅隴三村3個社區參與了「家庭一平方米菜園」的種菜活動。
  • 藏著一座最壕菜園
    高樓林立的鬧市中,太古匯的露天平臺花園為人們提供了休閒賞景的戶外天地,而屋頂菜園正是整個花園平臺中最特殊的風景。   附近的鳥兒們常常來「偷菜」  太古匯屋頂菜園位於商場三樓露天平臺花園,菜園裡種滿了應季蔬果,義大利生菜、芥蘭、櫻桃蘿蔔、百香果以及無花果等等,一個個整齊擺放的木箱子上,插上了種植人的名牌。
  • 成都這個老小區有「板眼兒」 車棚頂上辦起空中菜園
    陳秀雲說,希望早一天讓這樣的空中菜園扮綠雙楠一區的每一個車棚屋頂 成都日報攝影記者 李冬居民栽種的絲瓜開出了新花朵摘菜、拔草、澆水、鬆土……這些以往只有在鄉壩頭才會做的農活,現在卻成了成都雙楠社區雙楠一區居民何淑清打發時間的最佳方式。而這片讓何淑清忙碌的「空中菜園」,是由小區內非機動車車棚頂改造而來。
  • 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連窗戶都不敢開。  「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  「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
  • 杭州一小學屋頂有空中菜園 有水田旱地和果園
    小學屋頂的空中菜園有水田有旱地還有果園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菜園,是兩年前改建的,約2000平方米的屋頂上,有旱地,有水田,還有果園。這個時節最熱鬧的是水稻田,幾十隻麻雀嘰嘰喳喳地啄食稻穗,稻田裡紅鯉魚正在嬉戲,旁邊還有荸薺、慈姑、蓮藕等水生植株生長。
  • 全廣州最壕的菜園就藏在這裡!環境好到被「偷菜」……
    「有段時間,我們發現菜苗和果實有時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在查看視頻監控排除了人為因素後,同事陷入苦無頭緒之中。後經多次觀察,事情終於水落石出。原來在菜園附近住著一窩鳥,鳥兒們時不時會來到菜園偷菜吃。」物業管理方工作人員笑著說。
  • 上虞一村民建起180平方米光伏設施 菜園發電月入三千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金敖生) 下面種玉米,上面用光伏發電,這是紹興上虞區豐惠鎮鳳鳴村農民唐建峰搞出來的——能發電的立體式菜園。  說幹就幹,他投資近10萬元,在父母居住的房屋屋頂上,裝了面積8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系統。過去,他家一個月的電費最高時要300元,自己發電後,白天用自產的電,晚上用峰谷電,一個月最多100多元電費。不僅如此,他每月發電1000千瓦時,餘下800千瓦時可賣給國家電網,按照有關鼓勵政策可獲利約1000元。  嘗到甜頭後,唐建峰想往專業化方向發展,便想到了農田裡的設施大棚。
  • 村民建180平方米光伏設施 菜園發電月入三千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浙江日報記者金敖生)下面種玉米,上面用光伏發電,這是紹興上虞區豐惠鎮鳳鳴村農民唐建峰搞出來的——能發電的立體式菜園。  說幹就幹,他投資近10萬元,在父母居住的房屋屋頂上,裝了面積8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系統。過去,他家一個月的電費最高時要300元,自己發電後,白天用自產的電,晚上用峰谷電,一個月最多100多元電費。不僅如此,他每月發電1000千瓦時,餘下800千瓦時可賣給國家電網,按照有關鼓勵政策可獲利約1000元。  嘗到甜頭後,唐建峰想往專業化方向發展,便想到了農田裡的設施大棚。
  • 皇城腳下「空中菜園」大豐收 雨水回收立功啦
    東城區銀閘社區的「空中菜園」公益項目已經啟動了三四年時間。在與故宮一街之隔的銀閘社區市民服務中心樓頂平臺,小菜園佔地200平方米左右,每年都為社區的孤寡老人及其他幫扶對象提供社區自己種植出來的綠色有機蔬菜。澆灌這些蔬菜的,也是社區回收再利用的雨水。 前些天,北京連日來的陰雨,讓藍色的雨水收集桶「水位大漲」。
  • 秦皇島海港區推廣「一平米家庭菜園」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韓冰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宋柏松)如何利用社區居民的家居陽臺、樓前空地,種出高效、綠色的蔬菜?日前,海港區農業局派專家、技術人員來到服務裡社區開展「一平米家庭菜園」種植技術指導、推廣活動。
  • 李尤傑和他的「空中菜園」
    李尤傑的「空中菜園」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 通訊員 李敬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通訊員 溫志兵李曉宇  在莘縣北部的魏莊、河店、燕店等大棚蔬果種植產業發展強勢鄉鎮,由於土地資源緊張記者近日在魏莊鎮採訪時,偶然聽說這樣一個案例:甘寨村村民李尤傑在自家屋頂建大棚、種蔬菜,讓過去閒置的房頂變成了「空中菜園」,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走進甘寨村,遠遠望去房頂上有一個大棚的就是李尤傑的家了。踩著臺階上到房頂,只見房頂大棚裡井然有序地種植著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放眼望去,鬱鬱蔥蔥,鮮香撲鼻,儼然一座鄉間的田園農場。
  • 黑龍江:「小菜園」產出「大效益」
    黑龍江省蘭西縣蘭河鄉紅旗村陳殿友指著大棚裡的辣椒秧說,要讓小菜園多掙錢,就得科學投入,精心照料。4年前,陳殿友開始在小菜園種蔬菜,當年就增收1.7萬多元,成功脫貧並買了房。2019年,他將自家承包地託管出去,純收入9000多元,專心經營小菜園又賺1.5萬元。「以前小菜園種菜自家吃,吃不了就浪費了。」
  • 一平米菜園收穫「家常菜」 小花盆也能長出健康蔬菜
    並非一定要有一畝田才可以。徐匯區的3個社區正在嘗試「家庭一平方米菜園」,用家裡種花的花盆就可以種出小白菜、小西紅柿、蘿蔔、香菜等家常蔬菜。種得好的話,小西紅柿、辣椒一年能收10多公斤。   上周五,徐匯區龍南七村的幾十位居民聚集在居委會活動室裡,好不熱鬧。項目負責人李軍玲正在講解種植知識,她介紹的不是普通的養花經,而是種菜經。
  • 舌尖上的北京在空中綻放 都市菜園感知自然(圖)
    但5年前的那個普通春日,當他「因地制宜」打算在自家屋頂開闢一塊空中菜園時,可真沒想到這些角瓜、西紅柿、茄子會讓他全國聞名:「誰知道種點菜,還能出名,能上中央一啊,本來就是個玩玩的事兒,呵呵呵。」
  • 鶴壁一市民打造「空中菜園」十幾種蔬菜長勢喜人
    屋頂的平臺有約90平方米的空地,西紅柿、黃瓜、茄子、豆角、青椒、油麥菜、芫荽、茴香、絲瓜、秋葵······十幾種蔬菜和一藤葡萄,整齊地種在大油桶、泡沫箱中,個個長勢喜人,這片「空中菜園」凝聚了老陳近半年來的心血。
  • 柳州南亞社區聯合執法局整治小區樓頂「空中菜園」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解柳燕 伍豔紅 編輯:陳麗婕 廣西新聞網柳州12月2日訊(通訊員 解柳燕 伍豔紅)為了整治轄區環境秩序,積極提升社區城市空間品味
  • 無人管理「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閒置地被佔難題可以這樣解決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但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不得了,讓他連窗戶都不敢開。「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整治後的花園慢慢有了模樣「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
  • 湘鄉市:3年拆除「空心房」17.6萬平方米
    湘潭在線1月1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何興安)昔日有礙觀瞻的破舊「空心房」,拆除後變成了微花園、微菜園和微果園,鄉村「顏值」得到明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3年行動以來,湘鄉市共拆除空心房、違建房和危險房1231棟共17.6萬平方米,拆除棟數和面積均在湘潭市排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