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鄭州十件實事 件件與你有關
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0輛、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
100個社區將有「一平方米菜園」
河南商報記者 李冰冰
中心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完成商城路、順河路、豐慶路等3條道路大修工程……昨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政府獲悉,《2017年鄭州市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已經新鮮出爐,件件與老百姓相關。
提高基層醫療保障能力
繼續實行免費醫療篩查
1. 開展免費醫療篩查
免費為全市群眾開展結直腸癌篩查評估幹預服務;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且符合手術條件的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的孕婦進行孕早中期一次血清學篩查暨唐氏篩查和四次彩色超聲波檢查;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的適齡(35~64歲)婦女進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DNA 檢測及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免費為具有鄭州戶籍的新生兒進行聽力障礙初篩及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35種遺傳代謝病、耳聾基因篩查。
2. 提升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保障能力
為全市79家鄉鎮衛生院各配備1輛體檢車和1套可攜式體檢設備(包括心電血壓監測儀、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等),實現檢測數據與區域公共衛生管理平臺對接,方便農村居民就醫和體檢。
3.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為中心城區在用的7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補貼業務用房費用。
二 加強大病救助 關愛特殊群體
1. 全面落實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
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象、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困境兒童等困難群眾,建立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困難群眾患病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按規定報銷後,由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對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再次給予報銷。
2. 提高城鄉孤兒養育標準
從2017年1月1日起,對社會散居孤兒、機構供養孤兒養育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於790元、1650元提高到不低於890元和1750元。
3. 關愛留守流動兒童
在全市100個城鄉社區建立「兒童之家」,為留守、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遊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和轉介等服務。
4. 關愛低收入群體
向全市「低保戶」每月發放5立方米用水價格補貼和提供30立方米以內低價天然氣,對城市「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每月補貼10度電。
三 加強基礎教育建設 緩解入學難
1. 加強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增加學位3萬個以上;推進往年市區中小學校項目建設,投入使用中小學20所。
2. 繼續實行教育建設資金獎補
對市區小學每新增1個班獎補30萬元,初中每新增1個班獎補60萬元;對市區小學每新增1個學位獎補1010元,初中每新增1個學位獎補1902元,對小升初超出招生計劃的新增班每班獎補45萬元。
3. 改善貧困地區薄弱中小學辦學條件
為貧困地區139所中小學購置課桌椅、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器材、圖書、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新建教學及輔助用房、學生宿舍、食堂、室外運動場等校舍面積6萬平方米,使薄弱中小學逐步達到省定辦學標準。
4. 進行新風系統試點
對中心城區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安裝新風系統,為師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四 加快交通建設 方便群眾出行
1.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
軌道交通5號線工程年底前累計完成28個車站主體結構施工,累計完成60個單線區間貫通;開工建設3號線1期工程。
2. 推進城市快速路工程
積極推進四環快速化工程前期工作,年內開工建設;東三環(107輔道)快速化工程北四環至南三環高架橋主線年底前建成通車;南三環東延二期高架橋主線年底前建成通車;農業路快速化工程(除鐵路代建部分)年底前建成通車。
3. 推進市內下穿隧道工程
年底前建成通車紫荊山下穿隴海路、西三環下穿隴海鐵路、劉砦路下穿京廣鐵路等3個市內下穿隧道工程。
4. 推進支線路網工程建設
竣工通車30條支線道路。
5.推進公交設施建設
建成中原西路等10條公交專用道,開工建設8處公交場站。
6. 加強市政道路整治
完成商城路、順河路、豐慶路等3條道路大修工程;完成市區兩級150萬平方米路段修復工作;完成各類道路窨井整治3000座。
7. 推進停車場建設
中心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
五 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1. 加快推進冬季清潔取暖
10月底前,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90萬平方米;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向未覆蓋區域延伸,新建、改造供熱管網82.5公裡、換熱站99座;對供熱管網無法覆蓋區域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原則,實施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全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合計11萬戶。
2. 加大燃煤鍋爐拆改力度
10月底前完成全市279臺10蒸噸及以下鍋爐拆改任務;對允許保留的15臺10蒸噸以上鍋爐進行提標治理,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3. 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
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0輛。
4. 加強流域生態治理
推進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年底前完成全長67.57公裡水利工程部分的河床主體工程,完成賈魯河兩岸117公裡截汙工程。
5. 加強綠色生態建設
開工建設107輔道、京廣快速路南延、西三環北延等3條生態廊道;全市建成區新增遊園20個;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
六 加強居民飲食安全
1.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檢測
在全市開展食品安全實驗室檢測4萬批次,經營環節快檢檢測5萬批次;創建10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100家食品安全示範店;為全市學校食堂配備100臺溯源顯示屏,為集體食堂供貨商配備20臺溯源檢測設備。
2. 加強生活飲用水安全檢測
建設生活飲用水水質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在主城區建成40個生活飲用水質衛生在線監督監測點。
七 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1. 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
城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03030套、對往年在建項目基本建成60000套;公共租賃住房基本建成10000套、對往年建成項目裝修完成並符合分配條件後向社會分配3544套;加大對符合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來鄭務工人員貨幣化補貼保障力度,實現應保盡保。
2. 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完成全市剩餘的100戶農村危房改造。
八 加強便民服務建設
1. 推進農貿市場建設
全市建成區新建(改建)公益性標準化農貿市場20個,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2. 開展「綠城媽媽」社區環保服務
在全市100個社區實施垃圾分類、清潔家園、一平方米菜園、廢舊物品回收利用交換、環保酵素製作等環保便民服務項目,促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
九 促進就業創業
再就業培訓3萬人,創業培訓2萬人,組織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高技能人才培訓1.85萬人,全市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十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開展「舞臺藝術進鄉村、進社區」千場文藝演出活動,全年組織市級、縣(市)級文藝院團深入到鄉村、社區進行文藝演出1000場;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在全市行政村免費放映電影2萬場(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