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營養豐富的行政法學力作———讀江必新《行政法制的基本類型...

2021-01-07 搜狐網

  江必新先生的專著《行政法制的基本類型》(以下簡稱《類型》)取公共行政與法的關係為視角,將行政法制分為以法行政、依法行政、法治行政三種基本類型,不僅細緻分析了各種類型的行政法制,而且對我國行政法制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思路。

具體說來,可用三句話概括其特質:一是「行政法學知識的精華本」,側重反映它的「博」、「廣」、「俗」,說明它適合對行政法學知識感興趣的各界人士閱讀;二是「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側重反映它的「專」、「深」、「雅」,說明它值得行政法學者仔細研讀;三是「法治政府建設不可多得的有益參考」,側重反映它的實踐品質、應用價值、啟發意義,強調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者、決策者、設計者、參與者、監督者品讀它後會有「開卷有益」的體會。  

行政法學知識的精華本

  《類型》的一個重要貢獻在於通過對行政法制進行類型化,為讀者提供了一條事半功倍地把握行政法學知識的便利途徑。通覽全書,可發現以下三大明顯特點:

  第一,內容充實。《類型》既涉及到行政實體法,又涉及到行政程序法;既涉及到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又涉及到行政救濟法;既介紹了中國行政法,又分析了外國行政法;既描述了過去和現在的行政法,又展望了未來的行政法;既歸納了各種類型的行政法制之共性,又概括了它們的個性;既客觀地總結了各種類型的行政法制之進步性,又理性地揭示了它們的局限性;既解析了各種類型的行政法制之特點,又闡述了它們產生與存在的背景……所有這些,反映出《類型》涉及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

  第二,一目了然。《類型》的初衷是「對古今中外的行政法規範重新進行歸納分析」。一個「古今中外」,一個「重新」,意味著這是一塊十分難啃的「硬骨頭」。作者在宏偉的學術抱負、堅定的學術信念與長遠的學術規劃的支持下,知難而上,在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化繁為簡、去蕪取精,敏銳地發現了「所有的行政法規則似乎都在回答五個方面的問題」,避免了被不計其數的行政法規則迷惑的困境,抽象出了形形色色的行政法規則之異同,從而確定了行政法制的三種基本類型:以法行政、依法行政、法治行政。古今中外成千上萬、令人目不暇接的行政法規則由此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第三,文字凝練。拿作者對注釋的處理來說,書中注釋不僅多,而且很多注釋很長,但不顯累贅。這些長的注釋大多是對古今中外有關法條的引用與說明,其中不少法條罕見於行政法學的其它成果中。作者將它們置於注釋中而不是正文中,既有利於佐證正文中的觀點,也為讀者提供了不少難得的線索,還進一步增強了文章的精煉程度,有助於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閱讀效率。  

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

  根深才能葉茂。我國行政法學起點晚、積累少,雖然近些年來發展喜人,但行政法基礎理論研究相對落後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變。《類型》的重要貢獻不僅在於創新性地研究了行政法制基本類型這樣一個屬於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的課題,在這個課題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而且在於以此為切入點,對行政法的歷史與發展規律進行了有益探索。

  之所以說研究行政法制的類型化屬於行政法基礎理論研究,從根本上講,是由行政法制的類型化研究聚焦於行政法規則決定的。法學發展史表明,是分析法學或者說規範法學,也就是鍾情於法律規範、只就法律論法律的法學,標誌著法學的真正獨立。行政法學的繁榮,也必須奠基於對行政法規則的充分了解,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或者虛假繁榮。而要對行政法規則有充分了解,類型化就是不可逾越的途徑。只有對紛繁複雜的行政法規則進行類型化分析,才能精細地而不是粗糙地、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深刻地而不是膚淺地認識行政法規則。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只有進行類型化處理,我們才會立體地而不是片面地、動態地而不是靜止地、多元地而不是單向地去把握行政法的規則體系。」

  在《類型》之前,行政法學界並非無人涉足行政法制的類型化研究,作者與他們的區別不僅僅在於系統、專題,更重要的在於創新、突破。

  一是視角的創新。作者以公共行政與法的關係為視角。以法系、社會形態、時間、空間為標準,側重的是行政法的外在視角。公共行政與法的關係則是行政法的內在視角,這種內在視角有助於把行政法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切。

  二是路徑的創新。作者從植根於看得見摸得著的行政法規則,這樣一種從文本出發的實證主義路徑,表面看來是不及價值分析那樣義正辭嚴,但得出的結論的確實在。

  三是結論的創新。作者沒有迷失在浩如煙海的行政法規則中,相反發現了形形色色的行政法規則都在回答五個基本問題。通過反覆思考這五個基本問題的關係以及反覆比較行政法規則對這五個問題的回答,作者別開生面地將行政法制分為以法行政、依法行政和法治行政三個基本類型。這種分類,既具有形式邏輯的性質,也具有辯證邏輯的性質,反映了公共行政與法的關係的邏輯發展史。

  需要指出的是,《類型》的貢獻遠不在於對行政法制類型化分析本身,而在於它通過分析行政法制的類型這一具體問題,在多方面深化了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研究,有助於行政法基礎理論研究水平的提升和行政法學知識體系的完善。

  《類型》深化了行政法歷史的研究。作者深知研究行政法歷史的極端重要性,認為:「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人,是難以開拓未來的」;「如果無視行政與法的關係變化脈絡和行政法的演變軌跡,我們就難以預知行政法的未來」。作者不僅考察了行政法的演變史,而且重新論證了行政法的發生史,認為行政法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已經產生。他對「以法行政」類型的詳細闡述,大大豐富了行政法歷史的討論。

  《類型》深化了行政法規律的研究。《類型》緊扣公共行政與法的關係,梳理古今中外的行政法規則,總體上屬於宏觀研究而非微觀研究。正如作者所說:「如果對行政法不進行必要的宏觀考察,對行政法的微觀研究和實際運作就可能迷失方向」。作者不僅分別分析了三種類型的行政法制,而且比較了它們之間的異同、優劣,從而揭示了行政法進化與發展的某些規律。

  《類型》深化了行政法學若干重要範疇的研究。其對行政法的概念進行了新分析,依次闡述了以法行政、依法行政、法治行政的產生與發展、特徵與背景、進步性與局限性,大大深化了行政法、以法行政、依法行政、法治行政這四個重要範疇的研究。

  還需要指出的是,《類型》為綜合有效運用行政法學研究方法提供了一個成功典範,《類型》綜合運用了行政法學的多種研究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文本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方法和跨學科分析方法。一方面,作者選取的文本涉及古今中外,在此基礎上的行政法制類型可謂有根有據、有血有肉。另一方面,作者比較的方面不僅包括異,而且包括同;不僅包括特點,而且包括背景。經過如此比較的行政法制類型可謂有模有樣、有稜有角。再一方面,作者既始終堅持行政法學的敘事風格,又大量運用了法理學、憲法學等法學學科的知識與方法,還大膽吸收了政治學、經濟學等法學以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在此背景下的行政法制類型可謂有聲有色、有趣有味。  

法治政府建設不可多得的有益參考

  法學在本質上是應用科學,認識社會、服務社會是其應有使命。《類型》的實踐意識明顯,它將落腳點確立在中國行政法制上,在「餘論」中就中國行政法制的發展提出了思路,基本觀點就是要努力實現從依法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轉換。不過,在筆者看來,雖然《類型》在「餘論」的第四部分就從依法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轉換提出了明確的建設性意見,且這些意見完全適用於法治政府建設,但《類型》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借鑑和參考意義,主要不是在「餘論」中,而是正文中,在對各種行政法制類型進行的描述中、對比中。正是這些描述和對比,為法治政府建設貢獻了其他行政法學著作難以提供的、可資借鑑的知識和智慧。

  《類型》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一面不可多得的「鏡子」。《類型》是在對古今中外的行政法規則進行長期考察基礎上撰寫出來的,它分別解剖了行政法制的三種基本類型,揭示出了它們的特徵和規律。以《類型》來觀照法治政府建設,不僅可以判斷其大致方位,而且能發現其進展與癥結,從而有利於對症下藥。

  借鑑《類型》有利於開闊視野,有助於避免用以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思路來建設法治政府、實現法治行政的錯誤,也有益於從各國建設法治行政的經驗中挑選出最適合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需要的經驗。

相關焦點

  • 應松年:關於行政法總則的期望與構想 | 行政法學研究202101
    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建立,也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引發對法制建設的高度關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這一基本國策指引下,我國法制建設迅速發展,首先是刑法、民法很快頒行。
  • 2018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學》真題練習一
    點擊查看:2018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學》真題練習21、根據《國家賠償法》,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是A.某公安機關違法拘留張某的行為B.某市場監督管理局違法罰款的行為C.某國土局違法吊銷土地使用權證的行為D.受害人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 行政允諾和民事允諾之間的六點區別!
    行政允諾,又稱為行政承諾,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在其職權範圍內採取或者不採取行政措施,具有法律效果的單方意思表示。民事允諾,又稱為懸賞廣告,是指廣告人以廣告的方法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或者其他優惠的意思表示,基於該意思表示,懸賞人對完成指定行為的人負有給付報酬或者其他優惠的義務。
  • 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十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行政法規送審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緩辦或者退回起草部門:「(一)制定行政法規的基本條件尚不成熟或者發生重大變化的;「(二)有關部門對送審稿規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較大爭議,起草部門未徵得機構編制、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同意的;
  • 加強依法行政!行政法治深圳論壇(2020)在深圳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通訊員 黃晶晶 王松9月29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導下,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法學會、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共同主辦的 「行政法治深圳論壇(2020)」
  • 如何理解「不予行政處罰」和「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不予行政處罰和不得給予行政處罰有本質上的不同:1. 適用情形不同「不予行政處罰」的前提條件是有違法行為,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法律後果不同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因「違法事實不能成立」,不得給予行政處罰後,後續程序是直接予以結案,而「不予行政處罰」決定需要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 3.
  • 行政裁判文書的種類是什麼
    問:簡述行政裁判文書的種類。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行政裁判文書按照裁判案件的方式不同,可以為分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按照審判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可為分第一審行政判決書、第二審行政判決書、再審行政判決書以及第一審行政裁定書、第二審行政裁定書、再審行政裁定書等。
  •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基本理順,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基本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和權限比較明確。
  • 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召開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考核...
    為貫徹落實《司法部關於建立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意見》要求,確保年底前完成全面建成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以下簡稱統一模式)的目標任務,經部領導同意,9月28日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召開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考核驗收工作視頻會議。
  • 宗婷婷:論美國行政法上說明理由即時性原則 |《行政法學研究》2019年第3期
    摘要:說明理由制度是行政法上的基本制度,是現代國家規範行政權、促進行政法治及保障公共參與的重要方式。有條件地接受「事後說理」,將即時性原則視為司法審查的一般指導性規則,統一「發回不撤銷」判決方式的適用情形,將促進行政法治與實現行政管理目標並重,是修正即時性原則的基本方向。深入探究即時性原則的分析框架和發展方向對完善我國說明理由制度極具借鑑意義。
  • 司法部發布《中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發展報告》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戒毒機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堅持走教育戒治科學化專業化的道路,不斷探索符合戒毒工作規律的教育戒治方法,各項工作取得全面進展,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形成了中國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體系。
  • 違法行政行為處理需要考慮的幾點
    【摘要】違法行政行為主要指行政執法主體在執法中出現的管轄權、執法形式、執法程序和執法內容方面的四類違法行為,在處理行政違法行為時要綜合考慮保護當事者個人合法利益、依法行政、維護公共利益,確保行政行為具有公信力。依據違法具體情況、類型,一般以無效、可撤銷、事後追究、經濟賠償等方式擇情處理。
  • 寶雞讓行政執法在陽光下進行
    近年來,陝西省寶雞市生態環境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讓行政執法全程在陽光下進行。  信息公示,確保執法公開透明。打開寶雞市生態環境局官方網站,既可看到單位權責清單、執法主體、機構設置、執法依據等信息,也可在「寶雞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欄裡看到開出的所有處罰決定信息。而這只是行政執法公示的一部分。
  • 重磅,北京大學行政管理考研成功經驗
    這裡我只想選取一些自認為有用的經驗,希望能給考研路上的後來人作個參考。一、基本情況我報考的是北京大學行政管理專業,今年是二戰。初試成績388,政治74,英語76,行政學原理118,綜合(二)120,初試排名第一。我本科華中科技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所以屬於典型的「三跨」考生: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個人感覺,考研成功的關鍵無非是決心、計劃和自制力。
  • 權威人士答行政許可法八問
    我們國家的行政許可的制度和工作,問題比較突出,所以我們有必要專門制定一部法律,統一地對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做出嚴格的規範。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國家的這項立法是具有開創性的立法,這是行政許可法的一個比較大的顯著的特點。  至於為什麼要制定這部行政許可法。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著力推進行政執法透明、規範、合法、公正,不斷健全執法制度、完善執法程序、創新執法方式、加強執法監督,全面提高執法效能,推動形成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系和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確保行政機關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解答:北大行政管理學專業考研常見七大問題
    《行政法學》,羅豪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比較政治經濟學》,朱天彪,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袁蔭裳,人民大學出版社。行管每年的參考書都有所變動,但是基本的步調還是一致的。現在的一個趨勢是要考查數理統計部分,每年都有二三十分的題目。此外,《比較政治經濟學》每年會有變動。
  • 普遍性行政措施的可訴性研究
    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在行政訴訟實務中,按照傳統行政法學所提供的劃分標準,可能出現一個行政行為既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又不屬於抽象行政行為,或者既是具體行政行為,又是抽象行政行為的兩可情況。」在國外,雖然由於各國憲政體制不同,對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的範圍有大有小,但都很少以「具體」或「抽象」為標準來架構其司法審查體系。
  •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罰(對外)行政處罰是特定的行政機關或法定的其他組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範的公民或組織實施的一種行政制裁。根據行政處罰主體給予違法行為人制裁內容的不同,行政處罰可分為人身罰、行為罰,財產罰和申誡罰。行政處罰具有下列特點;(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由法定的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