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侏羅紀世界2》,你能自己找到恐龍嗎?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其實並不難,古生物學家都會用到一個公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美國古生物學家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告訴了我們這個秘密。
「第一,找到相應年代的巖石,第二,這些巖石必須是沉積巖,第三,巖石表面需要自然暴露在外。滿足這三點,你就可以開始尋找恐龍化石了。生物只在特定的地質間隔時期存活。因此你必須找到特定時期的巖石。
例如,如果你想找到三葉蟲化石,那你必須尋找非常古老的古生代地層巖石,年齡在5—2.5億年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想找到恐龍,別去看古生代的巖石,那裡找不到它們,恐龍還沒有開始演化呢。你需要去找中生代的巖石,並且是有恐龍存活的年代,大概是2.35億至6600萬年前。
目前找到這些巖石還是挺容易的,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詳盡的地球地理地質面貌。但這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地球的編年史,可以說是由巖石寫成的,一章接一章,也就是說最久遠的在最底層,年代最近的位於表面。地球像是一個古老的圖書館,並沒有管理員來為每一本書排序,來管理如此大範圍的時代,地理編年史中的書頁,大多數也是剛被寫成就遭到毀滅。
宇宙飛船帶回來的月球上的巖石告訴我們,月亮上的巖石是永恆的,但是地球是活的,它同時具備創造和毀滅的力量,也可以促進其他地質的新陳代謝。地球上的巖石在經歷了撞擊、壓縮、摺疊、撕裂和高溫的作用後都會遭到破壞。「
帶著對古生物研究的深度熱愛,肯尼斯-拉科瓦拉博士開始了他的恐龍化石挖掘探秘之旅。在阿根廷,由他率領的考古小組,發現了世上最大恐龍化石,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
Courtesy of Paul C. Sereno (1997), University of Chicago
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
化石挖掘現場
出土於阿根廷西南部巴塔哥尼亞的施氏無畏龍化石是史上最大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化石。
施氏無畏龍,比霸王龍重7倍。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藝術科學學院副教授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說:「施氏無畏龍異常龐大,其重量相當於12隻非洲象,或者是霸王龍體重的7倍以上。更令人驚奇的是,骨骼化石證據表明,當這頭65噸重的恐龍死亡時,它並未完全發育成熟。」
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復原圖
施式無畏龍屬於雷龍物種之一,雷龍是體型龐大的食草類恐龍,施式無畏龍的骨骼化石從2005-2009年分別挖掘發現於4個地點。挖掘發現了施式無畏龍的100多個骨骼化石樣本,其中包括:9米長的尾部椎骨、直徑0.9米的頸椎骨、肩胛骨、肋骨、腳趾、爪子、下顎殘骸和一顆牙齒。在此之前最重的恐龍物種是埃拉爾巨龍,體重達到47噸。
拉科瓦拉博士指出,為了形成如此龐大的身軀,施式無畏龍必須每天吞食大量的植物,很可能這是一種貪吃的恐龍。它們生活在7700萬年前南美洲南部的溫帶森林。
以前,科學家們只能通過一些骨骼化石的碎片來了解巨龍遺蹟,而最新發現的這個較為完整的化石能幫助研究者們了解這些巨龍們形態和演化歷史。
根據出土於阿根廷的化石殘骸推算,這種巨型恐龍體重約65噸,體長約26米,其中脖子長達11.3米,尾巴長達8.7米,站立時的高度接近兩三層樓。據推測它生活在距今7700萬年到7500萬年之間。
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化石
看到上面的圖,大家可能更好理解為什麼 Lacovara 的小組會將它命名為「無畏龍」——這樣的體型,確實是無所畏懼的。
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在TED演講的最後一段,傾吐了他的心聲。發人深省。
「為什麼我們研究遙遠的過去,因為它給予我們對於未來的看法以及謙遜的處事態度。 恐龍在地球的第五次大滅絕中死亡,它們沒有做錯什麼,那只是一場宇宙事故, 它們沒有預見到它的到來,也沒有選擇。
但我們,卻有。化石揭示了我們在地球上的地位很不穩固,有可能轉瞬即逝。 現在,我們的種族正在引起關於地理平衡的災難, 這種災難既廣泛又致命。 它現在可以被稱為第六次大滅絕。
唯一與恐龍不同的是,我們可以看見它的到來。 與恐龍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選擇權在我們手裡。」
-END-
Contact Information
North American STEM Institute - China Office
Email:tracy.lu@paperwings.cn
searainyu@paperwings.cn
聯繫微信:279360271 陸老師
searainyu 於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