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國大學教授,自製恐龍化石挖掘地圖,發現了地球最重恐龍無畏龍

2021-01-18 NASIKids

看了電影《侏羅紀世界2》,你能自己找到恐龍嗎?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其實並不難,古生物學家都會用到一個公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美國古生物學家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告訴了我們這個秘密。



「第一,找到相應年代的巖石,第二,這些巖石必須是沉積巖,第三,巖石表面需要自然暴露在外。滿足這三點,你就可以開始尋找恐龍化石了。生物只在特定的地質間隔時期存活。因此你必須找到特定時期的巖石。

例如,如果你想找到三葉蟲化石,那你必須尋找非常古老的古生代地層巖石,年齡在5—2.5億年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想找到恐龍,別去看古生代的巖石,那裡找不到它們,恐龍還沒有開始演化呢。你需要去找中生代的巖石,並且是有恐龍存活的年代,大概是2.35億至6600萬年前。

目前找到這些巖石還是挺容易的,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詳盡的地球地理地質面貌。但這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地球的編年史,可以說是由巖石寫成的,一章接一章,也就是說最久遠的在最底層,年代最近的位於表面。地球像是一個古老的圖書館,並沒有管理員來為每一本書排序,來管理如此大範圍的時代,地理編年史中的書頁,大多數也是剛被寫成就遭到毀滅。

宇宙飛船帶回來的月球上的巖石告訴我們,月亮上的巖石是永恆的,但是地球是活的,它同時具備創造和毀滅的力量,也可以促進其他地質的新陳代謝。地球上的巖石在經歷了撞擊、壓縮、摺疊、撕裂和高溫的作用後都會遭到破壞。「

帶著對古生物研究的深度熱愛,肯尼斯-拉科瓦拉博士開始了他的恐龍化石挖掘探秘之旅。在阿根廷,由他率領的考古小組,發現了世上最大恐龍化石,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

 Courtesy of Paul C. Sereno (1997), University of Chicago

                 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
化石挖掘現場

出土於阿根廷西南部巴塔哥尼亞的施氏無畏龍化石是史上最大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化石。

施氏無畏龍,比霸王龍重7倍。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藝術科學學院副教授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說:「施氏無畏龍異常龐大,其重量相當於12隻非洲象,或者是霸王龍體重的7倍以上。更令人驚奇的是,骨骼化石證據表明,當這頭65噸重的恐龍死亡時,它並未完全發育成熟。」

               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復原圖

施式無畏龍屬於雷龍物種之一,雷龍是體型龐大的食草類恐龍,施式無畏龍的骨骼化石從2005-2009年分別挖掘發現於4個地點。挖掘發現了施式無畏龍的100多個骨骼化石樣本,其中包括:9米長的尾部椎骨、直徑0.9米的頸椎骨、肩胛骨、肋骨、腳趾、爪子、下顎殘骸和一顆牙齒。在此之前最重的恐龍物種是埃拉爾巨龍,體重達到47噸。

拉科瓦拉博士指出,為了形成如此龐大的身軀,施式無畏龍必須每天吞食大量的植物,很可能這是一種貪吃的恐龍。它們生活在7700萬年前南美洲南部的溫帶森林。

以前,科學家們只能通過一些骨骼化石的碎片來了解巨龍遺蹟,而最新發現的這個較為完整的化石能幫助研究者們了解這些巨龍們形態和演化歷史。

根據出土於阿根廷的化石殘骸推算,這種巨型恐龍體重約65噸,體長約26米,其中脖子長達11.3米,尾巴長達8.7米,站立時的高度接近兩三層樓。據推測它生活在距今7700萬年到7500萬年之間。

   施氏無畏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化石



看到上面的圖,大家可能更好理解為什麼 Lacovara 的小組會將它命名為「無畏龍」——這樣的體型,確實是無所畏懼的。

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博士在TED演講的最後一段,傾吐了他的心聲。發人深省。

「為什麼我們研究遙遠的過去,因為它給予我們對於未來的看法以及謙遜的處事態度。 恐龍在地球的第五次大滅絕中死亡,它們沒有做錯什麼,那只是一場宇宙事故, 它們沒有預見到它的到來,也沒有選擇。 

但我們,卻有。化石揭示了我們在地球上的地位很不穩固,有可能轉瞬即逝。 現在,我們的種族正在引起關於地理平衡的災難, 這種災難既廣泛又致命。 它現在可以被稱為第六次大滅絕。

唯一與恐龍不同的是,我們可以看見它的到來。 與恐龍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選擇權在我們手裡。


-END-


Contact Information


North American STEM Institute - China Office

Email:tracy.lu@paperwings.cn

            searainyu@paperwings.cn

聯繫微信:279360271 陸老師

                  searainyu 於老師



相關焦點

  • 到底誰才是體型最大的恐龍?盤點那些恐龍「巨無霸」
    在人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之前,就有一群龐然大物主宰著地球,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龍。恐龍的種類有很多,體型有大有小,雖然年代久遠,但人類對恐龍的研究從未止步。隨著研究的深入,人類對於恐龍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從1677年,英國普洛特發掘第一具恐龍化石起,這場探索之旅便開始了。
  • 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在白堊紀晚期,地球的北半球和南半球存在明顯的地方性恐龍動物,在大約今天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勞亞古大陸,以鴨嘴龍和角龍、甲龍和霸王龍為主導。而在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以及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等在內的岡瓦納古大陸(大陸漂移說所設想的南半球超級大陸)中,則主要生存著蜥腳類恐龍為主,恐龍在地球不同區域的分布,被認為是由大陸的破裂和漂移的海道形成所驅動的。
  • 中國成恐龍化石寶庫 專家稱中國恐龍世紀已來臨
    現在中國被稱為世界「恐龍大國」,吸引了眾多國際古生物學家前往,其中有些古生物學家開始提出「中國恐龍的世紀」。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恐龍古生物學教授彼特 多德森(Peter Dodson)2010年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發現的恐龍類型數量迅猛增長。1990年,美國發現了64種恐龍,蒙古44種,中國不過36種。
  • 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 地震龍重100噸(圖)
    ,在1991年發現了第一隻地震龍化石。  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地震龍重100噸(圖)   來源:新民網查看評論  易碎雙腔龍是由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所聘請的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於1877年所挖掘的。
  • 贛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化石
    贛州又添恐龍化石新成員!12月4日,記者獲悉,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的恐龍化石骨骼。據初步判斷,該化石是生活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在贛州發現新種恐龍並非首次。據了解,贛南地區是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此前還多次以江西地名命名新種恐龍,分別是中國贛南龍和贛州江西龍。
  • 地球史上最重恐龍,化石發現於我國河南,有一隻被人挖走吃掉大半
    恐龍是地球生命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巨型動物,恐龍中蜥腳龍類中的腕龍、梁龍、泰坦龍種類都是龐然大物,很多都是幾十米長百餘噸重,那麼到底哪種恐龍最大呢?實際上目前還並沒有確切的答案,可能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易碎雙腔龍,並且認為它很可能是一隻最大的恐龍,曾有科學家推論認為這種恐龍體長60~80米,體重160~200噸,比常被認為最大動物的鯨魚還要大一些,但是易碎雙腔龍出土的化石很少,只有部分脊椎化石和一段疑似股骨,而且保存的情況很差,其化石最早發現於1877年,後來還神秘失蹤,所以關於它的數據並不被完全認同。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Credit: Raul Martin / Dr Nick Longrich)(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英媒稱,英國研究人員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揭示
  • 泰國挖掘出新型巨大肉食性恐龍化石
    研究人員將新型巨大食肉恐龍命名為暹羅盜龍(Siamraptor suwati,種名以化石研究贊助者Suwat Liptapanlop命名),推估體重至少3.5噸。(圖:《PLOS ONE》科學期刊)恐龍曾是遠古時期的最頂端的掠食者,關於恐龍的話題一直被考古學家和恐龍迷津津樂道。
  • 美國新發現的恐龍化石中鑑別出三種馳龍類新種
    (Arches National Park)新發現的恐龍化石中鑑別出三種馳龍類(dromaeosaurids) 新種。新種馳龍類來自於距今1.2到1.3億年的下白堊統地層中,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雜誌上。  馳龍類是一類小到中型的食肉性恐龍,尾部僵直,第二趾上長有超大的爪子,可用於挖掘、攀爬或者格鬥,主要生活在早白堊世到晚白堊世時期。馳龍類雖然體型不大,但藉助其特殊的爪子使其成為當時非常可怕的掠食者。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今年4月末,他在田頭發現了一塊又像石頭又像骨頭的東西,由此引出一處大型恐龍化石出露點。目前,化石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遼寧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恐龍化石專家周長付說,恐龍化石的發現地應屬義縣陸家屯層,距今約1.26億年,屬蜥腳類恐龍。這隻恐龍存活時,體長約15米,高約2米,肋骨約1.5米長,是目前為止遼寧省發現的最為完整的立體保存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
  • 驚奇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骨頭化石被發現
    當在阿根廷古生物博物館工作的古生物學家特雷利烏得知這一消息後,才開始組織人員逐步展開對化石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目前由200多人組成的團隊正在全力進行挖掘保護工作。據估計,這頭恐龍生前長達40米,高20米,體重超過77噸。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頭恐龍在臨死的時候還沒有停止發育。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日本卻與大陸相連,許多恐龍遷徙並且生活在這裡。在北海道,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日本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神威龍。北海道龍骨北海道位於日本本州島以北,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恐龍及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 讓「河南恐龍」離我們更近些:竊蛋龍化石出土
    這部熱播於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電視劇,讓無數個恐龍跑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從此留下一個奇幻的恐龍王國。  當時,人們可能無法想像,就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裡,就埋藏著一個龐大的恐龍族群。當他們為電視中的假恐龍心馳神往時,霸王龍、恐龍蛋化石等已經在洛陽、南陽挖掘出土。
  • 託一位化石愛好者的福,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2019年12月25日,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
  • 阿根廷發現40米泰坦巨龍化石 刷新最大恐龍世界記錄
    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阿根廷發現迄今為止已出土的最大恐龍骨骼化石。科學家們相信,這隻恐龍的品種為雷龍,重達17萬磅,有14頭非洲大象那麼重。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宇):據阿根廷民族報17日報導,阿根廷中部丘布特省的特雷利烏市博物館宣布發現了身長超過40米的泰坦巨龍類恐龍化石,這隻仍未命名的新恐龍品種將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恐龍。
  • 【考古發現】易碎雙腔龍系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重可達220噸)
    看到很多媒體把地震龍列為最大的恐龍,那只能說是科學家計算的一種錯誤,根據當前出土的恐龍化石來看,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是易碎雙腔龍,體型比地震龍大的多,最長可達80米,最重可達220噸。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易碎雙腔龍  易碎雙腔龍的化石是在1877年被挖掘的,當時的挖掘者之一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根據發現的部分脊椎化石,推算出易碎雙腔龍的龐大體型,它們平均長達35米,最長60---80米,體重平均大概180噸,最大220噸,身高在14米到16米之間,它是一種食草性恐龍,毫無疑問,易碎雙腔龍是歷史上最大的恐龍,這個體型比現有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還大幾倍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你見過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嗎?發掘於洛陽欒川縣的它,全身骨架長只有60釐米,因為「袖珍」,所以才收穫了「迷你豫龍」的美名,並得到世界的公認。那麼,這個萌萌噠的「小傢伙」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關於竊蛋龍又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
  • 泰國發現一種新食草恐龍化石 命名「詩琳通龍」
    日本研究人員15日說,此前在泰國東北部發現的一種恐龍化石被確認為禽龍類的新種類。為了向支持古生物學研究的泰國詩琳通公主表示敬意,這種恐龍被命名為「詩琳通龍」。
  • 美國發現巨蛙化石 魔鬼蛙竟能吞食恐龍
    11月27日消息,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克勞斯等人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一種巨蛙化石,這種巨蛙重約4.5公斤,40.6釐米長。
  • 河南發現全球最小恐龍化石 僅長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