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萬萬沒有想到,孩子一次看似稀鬆平常的發燒,背後卻藏著致命的殺手。4 歲的兒子小陌,近來間歇性反覆發燒,李先生以為僅僅是著涼或者一般的細菌性感染所引起的,加之工作忙,一開始沒太放在心上。
在自行使用退燒藥後,小陌的發燒仍舊沒得到有效控制。反覆的發燒,讓原本活蹦亂跳的小陌看上去萎靡不振。這讓李先生開始警覺起來,便帶著兒子來到綿陽市中心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
反覆低燒、有貧血史,
白細胞計數高達 711×10^9/L……
臨床經驗豐富的兒童醫學中心任丹主治醫師
馬上意識到小陌的情況並非簡單發燒那麼簡單,
便立馬聯繫科室小兒血液腫瘤專家胡陶進行會診。
初步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個大大的噩耗砸向李先生。
胡陶副主任醫師介紹說,小陌的病情耽誤了一定時間,白細胞惡性增殖水平極高。正常人的白細胞計數為(4.0~10.0)×10^9/L,普通患者白細胞增高水平最高 100×10^9/L 左右,一般到 300×10^9/L 以上水平發生嚴重的白細胞瘀滯,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導致早期死亡!超過 500×10^9/L 的白細胞水平在臨床上也很罕見,而小陌的白細胞水平超過「死亡線」兩倍還多。如不緊急加以幹預,小陌隨時有可能出現呼吸循環衰竭、心腦血管意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風險,嚴重時可直接危及生命。
入院後,醫務人員緊急給予小陌骨髓穿刺及活檢,聯合檢驗科電鏡下閱讀骨髓塗片,確認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初步診斷一致。與此同時,在第一時間為小陌加用藥物降白細胞治療,同時為了預防溶瘤症候群的出現,給予大量補液、鹼化等液體療法及對症支持治療。
為進一步確定小陌治療方案,兒童醫學中心一方面積極聯繫第三方檢驗機構為患者做骨髓融合基因檢查,一方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餘靜、血液內科主任許芳親自坐鎮,組織 MDT 多學科會診,就小陌的病情發展、後續治療、診療風險一一商定。最終,在聯科討論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採用「治療性白細胞去除術」,清除血液中的「障礙」。
病房外是焦急的家屬,病房內是忙綠的天使。當一切準備就緒,已是凌晨一點,夜已深地厲害,但時間就是生命,加班加點也必須將小陌的白細胞降至安全值——這是所有醫務人員共同的意志。
當天晚上,所有當班醫護人員守著小陌,經過近 6 小時的細胞採集分離,急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已降至 97×10^9/L,小陌終於擺脫生命危險,家屬和醫護人員都鬆了一口氣。而此時,天已大亮。
通過後續綜合治療方案,小陌的白細胞成功降至正常的 4.8×10^9/L,其他相關血液學指標均已明顯好轉,臨床無任何不適症狀,順利出院。
許芳主任醫師介紹,白細胞單採分離術是治療初發白血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只有迅速降低患者的白細胞含量,保住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才有可能進入下一階段的針對性治療。
白細胞單採技術原理:
白細胞單採分離術主要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到體外,進入細胞分離機,將血液當中過高的白細胞分離出來,然後將經過分離後的血液輸回患者體內,達到迅速降低白血病患者的腫瘤負荷,緩解高白細胞造成的致命後果的目的。
白細胞單採技術比傳統治療方法更安全:傳統解救方法為緊急化療,但在高白細胞狀態下化療存在兩方面的風險。①耗時長:應用化療藥物後需 3-7 天藥物療效方顯現,期間患者白細胞仍會持續升高,隨時會發生血管栓塞死亡。②繼發腫瘤溶解症候群:在高包細胞瘀滯狀態下化療,將使大量腫瘤細胞裂解,毒性產物入血而機體無法及時清除,患者會出現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發生治療相關性死亡。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