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網紅品牌Flow 學一學怎麼講品牌故事

2021-01-14 科創園小二

雖然因為瑞幸咖啡、小米等一眾網際網路品牌的濫用,而讓講故事這件事變得real尷尬,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品牌講得好,銷量沒煩惱!近日,就有一支善於講故事的品牌受到熱捧,還受到一眾名人的投資,它就是加拿大瓶裝水品牌「Flow」。它是怎樣把一款平淡無奇的瓶裝水講出一朵花兒來?

「稀有、珍貴的品牌屬性」:Flow介紹,其基礎鹼性礦物水源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南布魯斯縣的石灰巖含水層,可自然收集鈣,鎂和鉀等礦物質」,打造稀有、珍貴的品牌屬性。

「包裝創新」:Flow的全線產品均使用紙質包裝,並於2020年過渡到「75%可再生能源製作、100%」可回收的新利樂包裝,以追求天然環保,其產品的生產過程已獲得B-Corp環保認證。

「產品升級」:Flow在推出天然礦泉水後,增加了風味礦泉水系列,產品主打「無糖、無果汁、無防腐劑、無轉基因物、0卡路裡」的風味礦泉水,通過添加一系列天然調味劑和香精,其風味水飲品帶有黃瓜、薄荷、檸檬和姜,草莓和玫瑰以及西瓜和酸橙等自然風味,吸引了一眾減肥及健康人群購買。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銷售策略」:Flow推出更方便易攜帶的小包裝瓶裝水飲料,小瓶裝僅有250毫升,方便日常攜帶,提高了復購率。

「媒介傳播造勢」:通過各類社交媒體,Flow不遺餘力地宣傳它的產品特點,聲稱其產品可為人體提供「電解質和必需礦物質」,輔助健康;2018年,Flow在借勢推廣含有CBD添加的「能量礦泉水」產品;2019年,Flow推出包含「超級食物」黑莓、芙蓉和葡萄柚、接骨木花添加的新品風味水,將「super water」加入官網宣傳文案,將品牌調性進一步向「保健」靠近;2020年,Flow宣傳其新產品膠原蛋白水飲料,宣稱每瓶250ml的水飲料中加入了10克草飼膠原蛋白,將有助於飲用者的美容健康。

相關焦點

  • 牆洞的故事讓熊爪咖啡爆紅,食品行業的品牌故事怎麼講
    作者:Vivi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ID:FoodInnovation)好故事能為品牌帶來多大的價值?近期,熊爪咖啡店因一個關愛殘障人士的暖心故事而爆紅於網絡。本文將藉助瑪格麗特·馬克和卡羅·S·皮爾森提出的品牌原型理論[3],從品牌定位、受眾和傳播力三個角度分析日清、三得利、innocent等講了一手好故事的品牌,並試圖解決以下疑問:把故事講好的品牌們都講了什麼故事,其中有跡可循嗎?它們是如何把故事講好的?01 要溫情?要有趣?想講好故事得先明確你是誰其實,仔細想來,食品飲料行業的品牌並不缺乏講故事的意識。
  • 給你講個品牌森林的故事
    今天跟你說一個故事。 關於品牌如果是一座森林,這個森林的故事。 古挪威時期開始,阿爾卑斯山下的牧民們,發現自己家的牛經常跟鄰居家的混淆,所以發明了一種方法來區分自己的牛和別人的牛。 他們用烙鐵做了一些符號,燒紅烙燙在自己家牛的牛屁股上。
  • 品牌推薦|知物: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其名稱取自於漢代《論衡·實知》中「知物由學」,意思是要通過認真學習了解客觀的世界。「知物」品牌立足於機械工業出版社科技大社的專業背景,以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探索為主要內容,面向青少年及成人群體,結合多平臺媒介,多層次、立體化地傳播、普及自然科學知識。
  • 跟誰學聯創羅斌:決定在線教育競爭終局的三個因素
    2019年6月6日跟誰學成功在紐交所上市。現在跟誰學旗下主要有四個子品牌,第一個是聚焦於成人業務的跟誰學主品牌,第二個是聚焦於K12賽道的高途課堂,第三個是聚焦於早幼市場的小早啟蒙,第四個是聚焦於財經垂直類的產品叫做金囿學堂。
  • 新消費時代,網紅品牌背後的產品創新故事|新品牌造物者創造營001
    網際網路大廠、現象級品牌怎麼做產品?產品創新怎麼打爆一個新品網紅品牌?怎麼高效、低成本地快速驗證產品創新?網紅品牌怎麼和精準用戶對話?編輯:小荼撰文:新零售造物者TALK設計:ACE運營:何汽水商務合作:Retnews2017今日互動網紅品牌怎麼和精準用戶對話
  • 「2021大連品牌故事大賽」培訓開講啦!連企學習如何講好品牌故事
    「2020大連品牌故事大賽」於11月27日-11月29日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舉辦賽前宣講培訓,由好典品牌智庫創始人、「2021大連品牌故事大賽」發起人鄭策文向企業代表分享講好企業品牌故事的方法及技巧,並有近10萬網友通過直播參與了此階段的培訓。
  • 做品牌越來越像做APP,消費品如何向超級APP學增長?
    怎麼利用好這個趨勢,其實是所有品牌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03 流量從封閉到開放,對新品牌意味著什麼?所有新的媒介和流量平臺都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數據,對品牌來講,怎麼用數據去驅動經濟化的用戶增長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要向網際網路學習,用數據驅動的方法論實現品牌增長。
  • 暴跌31% 跟誰學的在線教育故事如何續演?
    暴跌31%,跟誰學的在線教育故事如何續演?   昨天,跟誰學(GSX.US)崩了。跟誰學的利空消息主要有二:   一是有傳言稱
  • 放棄短期盈利立足長遠發展 跟誰學學生結構不斷優化 品牌
    (GSX.US)公布了2020年Q3財報,隨後,跟誰學召開投資人電話會議,對財報數據和業務發展進行了詳細解讀。在電話會議中,跟誰學提到,經過這個暑假,學生結構更加健康,可續人次大幅增加,為後續的續班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Q3,跟誰學的小學的市場在其K12業務中佔比最高,同時也是其花費精力最多的市場。由於教培企業往往具有較高的續班率,機構一旦獲得學員家庭認可,許多學員在高中畢業前會不斷地續報課程。
  • 跟誰學的「增長迷途」
    經過今年Q3調整後,目前旗下業務分成三大產品:專注K12在線教育的「高途課堂」、專注成人業務的「跟誰學」、專注3-8歲少兒教育的「小早啟蒙」。這家網際網路教育企業,曾猶如一匹「黑馬」,一騎絕塵,創造了行業「神話」。但在做空機構眼裡,跟誰學的財務數據漂亮得不像實力派。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跟誰學整合三大業務品牌,火花...
    跟誰學整合三大業務品牌:聚焦考研留學,K12業務合併至高途課堂美國上市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GSX.US)在跟誰學APP首頁發布《致跟誰學中小學學員的一封信》,宣布進行重大戰略升級,將旗下所有K12業務(中小學教育業務)全部聚合到高途課堂品牌。
  • 跟誰學接盤優勝教育?在線教育整合浪潮似乎近了
    日前,有消息稱,跟誰學旗下K12品牌「高途課堂」於近日開始無償接收優勝教育旗下學員,並贈送寒假和春季課程。此消息一出,立馬在激起千層浪。「對於這些曝出有問題的企業來說,轉移學員可以降低糾紛,也有利於企業家重新二次創業。
  • 中國製造實現從「學」到「超」,萬家樂匠心傳承成就國民品牌
    本周,由萬家樂冠名的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邀請到了北鬥三號總設計師林寶軍,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一起,從北鬥團隊的匠人故事,講述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以及跨越途中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堅持和美好。
  • 網紅餐飲:故事雖然好,收場更重要
    網紅的誕生是「網際網路+」思維湧入餐飲行業的必然,但它卻無法改變餐飲零售和服務業的本質,知名度≠品牌號召力,這是其悲劇的根源。美好故事的開頭,猝不及防的結尾這些年紅過的餐飲潮牌,大多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內核,畢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 一年級小孩學拼音怎麼都學不會,如何解決?
    而且把漢語拼音視覺化,利用圖畫和字母的音和形的相似點,來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生很快就容易接受,而且學起來也不枯燥。3.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乾巴巴的漢語拼音學起來是比較枯燥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教科書配合漢語拼音的整合圖,每一個圖都包含著一個故事的情境。
  • 技術、文化與社會 ——谷歌品牌在中國是這樣講故事的
    這位1997年出生的世界排名第一的人類圍棋高手會在《吐槽大會》上,調侃張繼科「你沒輸球是AI還不打球」、還會講「我看AI的眼神,跟福原愛看王楠的眼神一模一樣」的冷笑話,更會在微博上公開對「谷歌新AI程序AlphaStar首秀10比1大勝職業選手」這樣的新聞發個「壞笑」表情……
  • 褪去流量外衣,網紅自創美妝品牌是否是門「好生意」?
    網紅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但品牌可以有機會活百年,或者這也正是周揚青選擇自創美妝品牌的原因。就像其在微博中寫到,希望即使有一天自己消失了,這個品牌依然存在。 玩賺粉絲經濟 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 十個網紅,四個直播帶貨,三個當vlogger,還有三個在做美妝品牌。
  • 品牌生命體——曾大獅重新定義新時代品牌營銷
    2014年,我們步入移動網際網路元年,微商蜂擁而起,「網際網路+」風靡市場;2015年是共享經濟元年,且「網際網路+」企業野蠻式成長,也瘋狂式倒閉;2016年是移動直播元年, 90後成為網購主力軍和「種草一代」,主導著泛娛樂化文化,00後萌趣崛起;2017年短視頻集中爆發,品牌人設爆紅崛起,成就了一大批草根網紅;2018年,是AI人工智慧元年,引領全行業的發展趨勢……時代變化如此之快
  • 推「網紅氣質」新品,珀萊雅深耕「海洋"品牌基因
    推「網紅氣質」新品,珀萊雅深耕「海洋"品牌基因 CBO首頁 | 作者:龍婷妮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9-03-13  訪問量
  • 品牌的複利
    正如你覺得蘋果很普及一樣,這是一種錯覺,你覺得大家都喜歡特斯拉這也是一種錯覺,但傳播最後解決的是讓有利的認知出現你的目標群體裡,讓你的目標群體覺得這個品牌優於其他品牌,是這個圈層的代表,一旦目標群體接受了這一點,這一認知就是事實。 有一些與身俱來、習慣養成、高度認可、不可改變的觀點,比如同情弱者,期待和自身相似的非常傳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