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魚屬於芒鯰屬,是一種東南亞地區非常常見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淡水魚,它與其他的魚類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身上沒有鱗片,在越南有著非常廣泛的養殖面積,在以前我國只能從越南進口巴沙魚,但是我國在2008年成功的繁育出了巴沙魚,所以現在我國巴沙魚的養殖面積也是越來越大,那麼巴沙魚該怎麼進行人工養殖呢?一起來看看吧。
巴沙魚屬於一種熱帶氣溫的魚類,所以在水溫比較低的環境下是很難適應的,我們在養殖的時候需要嚴格的把控水溫,水溫最低不能低於22度,我們將養殖池中的水溫控制在25到29度的範圍內可以很好的提高巴沙魚的生長速度,如果水溫低於15度的時候,就會嚴重的降低巴沙魚的食慾,甚至是不進食,溫度更低的情況下會對巴沙魚的生長產生威脅,所以我們還是要儘量的將養殖池打造出一種與自然條件相似的環境,這樣可以幫助巴沙魚快速的生長,我們需要將池塘建立在水質乾淨,有充足的水源並且沒有任何汙染的地方,池水中的肥力要適中,還有比較好的排灌系統,根據養殖的數量決定養殖面積,PH值在微鹼,池水的深度不能低於2米而且要有這一定的透明度,方便我們觀察巴沙魚的情況。
我們在確定好養殖場第之後,在放養之前要先對池塘進行消毒工作,先將池塘放幹,進行暴曬,然後在灌進25釐米左右的池水並且還要使用生石灰粉進行消毒,在潑灑過1個星期之後在將池水灌至60釐米然後在潑灑適量的水產養殖菌液,然後在放苗之前我們需要根據池塘的面積投入適量的有機肥和豆漿,等到池塘出現各種浮遊生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放苗了。放苗之後要將池水加深到1.5到2米左右,在根據池水的肥力情況適當的追施有機肥。
放養密度就是說放養的數量,密度的大小和巴沙魚的生長還有最後的數量有著非常打的關係,我們需要根據池塘的面具,育苗的大小,周圍的環境和市場的 需求等方面合理的控制養殖的密度,養殖如果太過密集的話會對巴沙魚的生長產生很嚴重的影響,會出現搶食導致營養不良而且生長的空間太過狹小導致巴沙魚無法正常的生長,但是養殖過稀的話巴沙魚又不能繁育出足夠的幼魚,影響出欄數量,所以我們每畝的養殖數量需要控制在4800到5100尾左右,也可以在其中適量的混養少量的其他魚種。
儘管巴沙魚對氧氣的需求並不是很高,但是我們還是要適當的控制池塘中的溶氧量,適時的進行增氧,與巴沙魚混養的魚種要以草食性最好,我們需要經常的巡查,觀察巴沙魚的生長和進食的情況,適當的撈出部分巴沙魚進行觀察是否有疾病發生的特徵,及時的進行換水,當我們無法在池水中看到魚的時候就說明要換水了,但是也不用將水全部換掉,換水量可以根據水質的好壞和透明度來決定,注意控制好水溫,不能讓水溫太低,否則就會影響巴沙魚的正常生長。
以上就是人工養殖巴沙魚的方法了,巴沙魚的肉質非常鮮美,而且它的身上沒有魚鱗,也非常方便處理,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想要養殖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