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魚人工繁育技術要點

2021-01-08 水產養殖網
巴沙魚人工繁育技術要點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黃維 黃木珍 林碧海 水產養殖網 2014-11-01 21:58:00

■&nbsp廣東省漁業種質保護中心&nbsp黃維&nbsp黃木珍&nbsp林碧海/文圖

巴沙魚(Pangasius&nbspbocourti&nbspSauvage),英文名Basa,分類上隸屬鯰形目,魚芒鯰科。巴沙魚是越南湄公河流域特有的優質經濟魚類,是越南水產品中出口量最大的品種。巴沙魚具有肉質白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無肌間小刺等優點,同時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廣、耐低氧、易飼養等特點。原廣東省淡水名優魚類種苗繁育中心於2008年引進80尾巴沙魚後備親魚,2010年6月進行繁殖試驗,催產8尾親魚,共孵化出65萬尾水花,培育成3cm以上規格苗種25.8萬尾;目前巴沙魚繁育技術已成熟,每年可生產500萬尾3cm以上規格的苗種,廣東和海南已有養殖。

一、親本培育

巴沙魚適宜生長水溫為20℃~32℃,最適水溫為24℃~30℃,當水溫降至16℃時,&nbsp停止進食,&nbsp水溫在10℃以下,&nbsp則會凍傷乃至死亡。巴沙魚親本培育應做好越冬保溫工作,10月下旬至翌年4月初水溫保持在20℃以上,飼料投餵按魚體重1%~1.5%,4月初至5月中旬強化培育,飼料投餵按魚體重2%~2.5%;飼料可用蛋白含量28%~32%的羅非魚或塘鯴魚膨化料代替。保持水質清新,溶氧4mg/L~5mg/L,每7天~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15%左右。

二、人工催產、授精

巴沙魚雄魚一般4齡即可成熟,雌魚需5齡以上才能成熟;粘性卵,卵粒小,懷卵量大,一尾4公斤~5公斤的雌魚可產卵15萬粒~20萬粒;性腺成熟的雌親魚腹部膨大豐滿,鬆軟而有彈性,生殖孔微紅,雄魚生殖竇突出0.5cm~1.0cm,色澤紅潤,輕壓腹部有精液流出。5月底6月初當水溫達到25℃以上時可挑選體質健壯的成熟親魚進行催產,雌雄比例2︰1。催產藥物DOM、HCG、LRH-A2混合使用,劑量為每公斤雌魚用HCG&nbsp800~1000IU+&nbspLRH-A2&nbsp8~12ug+DOM&nbsp6mg~10mg,二針注射,第一針注射總量的1/3,針距10小時,第二注射餘量;雄魚劑量減半,與雌魚第二針同時注射;催產後親魚雌雄分池暫養,充氣,同時保持一定的流水刺激。產卵率可達到95%以上。

水溫28℃時效應時間10小時~12小時,採用幹法人工授精,先擠出卵子盛在小面盆裡,再把精子擠到小面盆,用鵝毛輕輕攪拌10秒,加少量生理鹽水再攪拌10秒,然後把受精卵均勻灑到孵化池裡孵化。人工授精整個過程要避免陽光直射。受精卵直徑約1.0mm,受精率90%以上。

三、孵化

孵化池的水溫與親魚池的水溫保持基本一致,避免溫差過大;採用微孔增氧管池底部充氣增氧,在水面形成輕微的水波即可;在水溫28℃時,受精卵經過20小時可孵化出膜,孵化率80%~90%;剛出膜的幼苗2.5mm~3.0mm,匍匐在池底,體表無色素,一天後變成淺灰色,集中在池底四周邊角處。

四、苗種培育

孵化出膜兩天後巴沙魚幼苗體色變成灰色,卵黃囊變小,開始平遊,此時為混合營養階段,幼苗開口攝食,應及時投餵豐年蟲無節幼體、輪蟲、小型枝角類等餌料生物;出膜後第三天至第七天幼苗相互殘食現象嚴重,此階段是育苗成功與否的關鍵時期,一定要保持較高的餌料生物密度;規模化生產中一般採用「肥水下塘」的傳統方法進行培育,育苗成活率可達到60%~70%。

1.幼苗放養前的準備
(1)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以5畝左右為宜,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底泥10cm~20cm,可保水1.5m以上;電、路配套暢通,配備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1臺。
(2)清整及消毒
魚苗下塘前7天~10天清除池邊雜草,進行徹底的清塘消毒,殺滅池水中的寄生蟲、病原菌及其它敵害生物。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幹法清塘和帶水清塘兩種,採用幹法(池水深<10cm)清塘時,每畝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10kg;採用帶水(池塘中保持水深30cm左右)清塘時,生石灰的用量為150kg或漂白粉15kg,將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漿後立刻全池潑灑。清塘消毒3天~5天後即可進水,進水口用80目密網片製做的網袋包裹過濾掉水體中的野雜魚及蛙卵和其它敵害生物。
(3)水質培育
清塘3天~5天後開始加水50cm~60cm;每畝施尿素2kg~3kg加50kg~100kg發酵後的禽畜糞肥或潑灑發酵後的花生麩100kg~150kg;亦可用青蒿等「大草」300kg/畝~500kg/畝在池角堆漚,保證魚苗下塘後有充足適口的開口餌料。施肥後3天輪蟲生長達到高峰並出現少量小型枝角類繁殖時(用燒杯裝池水對光觀察發現有大量的灰白色浮遊動物,少量蟲體微紅)放養魚苗。放苗前如果餌料生物不足,可在池塘四周潑灑豆漿或鰻魚飼料(加水),每畝1kg~2kg(乾重),肥水效果明顯;若水質過肥可適量加注新水,防止水質老化。保持水質清新,水色淺綠色~淺褐色、透明度25cm~30cm。

2.幼苗放養
巴沙魚繁育季節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氣溫高、天氣多變,放苗時間應安排在上午8:00至10:00,同時應避免在放苗後3天內有暴雨或颱風天氣。幼苗下塘前應先「試水」以確保消毒藥物毒性消失。放苗前1小時先開增氧機使池水充分交換減小水體表層與底層的溫差,增加溶氧;放苗時注意調節好魚苗袋(或其它容器)與池水間的溫差,分兩至三次往魚苗袋內加少量池水,稍後緩慢在水體上層放開魚苗;放苗位置選擇在距離池塘邊1m~2m處的水面,遠離進排水口。放苗密度20萬尾/畝~30萬尾/畝。

3.馴食投餌
巴沙魚苗培育10天左右長至1.5cm時開始馴食粉狀人工飼料,每天投餵3次,分別在8:00、16:00和22:00。每天按500g/10萬尾投餵粉狀飼料(可用黃顙魚0號料),投餵量根據每天攝食情況適當增減;投餵方法從開始時在池塘四周潑灑到逐漸集中,當魚苗規格達2.0cm以上時,設置3個~5個浮性餌料框,開始馴食投餵膨化顆粒飼料。

4.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苗活動情況及水色的變化,根據水質肥瘦情況及時加注新水或追施肥料培養天然餌料生物。防止敵害生物的侵食,發現蝌蚪應及時將其撈出。投餵飼料堅持「四定」原則,及時調整投餵量。加強水質管理,魚苗培育前期水深60cm左右,水質容易變差,應逐漸加注新水,每次注水15cm~20cm,使水位上升到1.2m~1.5m;中後期每兩星期換水一次,每次換水25cm~30cm,並使用生石灰全塘潑灑,調節池水pH值7.5~8.0。晴天下午3:00左右開動增氧機1小時~2小時。

5.魚病防治
魚苗培育階段常見的病害主要為車輪蟲病和指環蟲病,池塘培育可用「車輪淨」、「指環清」(漁藥店有售)0.2ppm~0.3ppm進行防治;水泥池培育可先將池水降低至30cm,用福馬林60ppm~80ppm全池潑灑,15分鐘後衝水,1小時後換水一半再加滿。

6.分池養殖
巴沙魚水花經過25天~30天的精心培育,長成4cm~5cm規格的夏花苗種,此時應進行1次~2次拉網鍛鍊,「吊水」後即可出售或分疏養殖大規格魚種或成魚。

五.成魚養殖

一般分成兩個階段進行養殖:

(1)大規格苗種培育:放養4cm~5cm規格苗種,放養密度3萬尾/畝~5萬尾/畝,飼料投餵量5%,至10月底規格達到50g~100g;10月底至翌年3月底搭建塑料大棚越冬,放養密度2萬尾/畝~3萬尾/畝,飼料投餵量1.5%~2%,越冬期間保持水溫20℃以上。

(2)成魚養殖:4月初放養100~150g的大規格越冬苗種,畝放養4000尾~5000尾,養殖5個月可達到1.3~1.5kg/尾的商品規格。巴沙魚飼料可使用羅非魚或塘鯴魚飼料(蛋白含量28%~32%)代替,投餵量3%~5%,飼料係數1.3左右。
巴沙魚易養殖、病害少、產量高,畝產超過5000kg,養殖成本每公斤8元左右,成魚價格11元~12元每公斤,養殖效益明顯。近年來廣東、海南已有部分養殖戶養殖巴沙魚並取得成功,隨著養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巴沙魚有望成為一個新興養殖品種受到廣大養殖戶的歡迎。

(本文已被瀏覽 10245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淡水巴沙魚,養殖的時候需要嚴格的控制水溫和其他管理工作
    巴沙魚屬於芒鯰屬,是一種東南亞地區非常常見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淡水魚,它與其他的魚類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身上沒有鱗片,在越南有著非常廣泛的養殖面積,在以前我國只能從越南進口巴沙魚,但是我國在2008年成功的繁育出了巴沙魚,所以現在我國巴沙魚的養殖面積也是越來越大,那麼巴沙魚該怎麼進行人工養殖呢
  • 珍稀動物「娃娃魚」人工養殖技術要點
    近年來,隨著娃娃魚人工繁育技術的攻克,使娃娃魚人工養殖成為可能。同時,為支持娃娃魚人工繁育與養殖,國家法律規定,只要養殖場到有關部門依法辦證,經過人工繁育養殖的二代娃娃魚可以進入市場流通。地處鄂西北山區的竹山縣柳林鄉、官渡鎮,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目前娃娃魚人工繁殖與養殖技術已日漸成熟,部分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娃娃魚,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 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獲得突破
    記者從11月14日召開的「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及生物學研究」二期驗收評審會上了解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在漢中市獲得突破。近年來,陝西林業主管部門在強化秦嶺石蝴蝶就地保護的同時,紮實開展了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工作,圍繞秦嶺石蝴蝶的野外生境調查、室內快速人工繁殖、野外馴化、越冬管理、病蟲害觀察和瀕危原因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從2017年開始,漢中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聯合陝西理工大學、略陽縣苗圃開展了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工作。
  • 我國再次成功繁育出兩隻高山兀鷲 人工繁育技術更為成熟
    李江寧 攝中新網西寧5月17日電 (李江寧)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首次對外公布2020年最新繁育的高山兀鷲。兩隻雛鳥為中國人工繁育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目前兩隻雛鳥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這是繼2017年和2019年西寧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出國內第一隻和第二隻高山兀鷲後,今年再次成功繁育出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 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 廈門文昌魚數量增長
    ­  近年,前埔—黃厝海域文昌魚棲息密度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文昌魚數量出現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並開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主管部門強有力的保護區管理。­  文昌魚人工繁育曾被業內人士公認為高技術難度之事。檢索文獻報導可知,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國內外許多知名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探索該技術。
  • 美洲紅䴉的人工飼養與繁育技術
    美洲紅䴉的人工飼養與繁育技術王春豔等美洲紅䴉(Eudocimusruber)隸屬於鳥綱鸛形目䴉科䴉亞科美洲䴉屬,別稱紅䴉、朱紅鷺,主要分布於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至巴西的部分沿海地帶,日常以沙灘、鹹水湖、紅樹林和沼澤中的蟹類
  • 中華鱘人工繁育技術成熟 可確保物種不會滅絕
    中華鱘放流現場(資料圖) 黎明 攝三峽集團:中華鱘人工繁育技術成熟可確保物種不會滅絕500尾「水中大熊貓」中華鱘14日放歸長江。中華鱘會不會步白鱀豚後塵?持續開展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能否有效補充野生種群不足?
  • 廈門文昌魚數量增長 開展技術+保護人工繁育新進展
    近年,前埔—黃厝海域文昌魚棲息密度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文昌魚數量出現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並開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主管部門強有力的保護區管理。  文昌魚人工繁育曾被業內人士公認為高技術難度之事。檢索文獻報導可知,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國內外許多知名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探索該技術。
  • 狼鰻人工繁育技術在煙臺通過專家組驗收
    專家組現場驗收專家組現場驗收專家組現場驗收專家組聽取項目匯報煙臺時刻8月8日訊(融媒體記者 劉妙)8日上午,「狼鰻人工繁育技術
  • 寧大人工繁育養殖虎斑烏賊技術發布新成果
    近日,由寧波大學蔣霞敏教授牽頭,聯合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寧波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均通過項目驗收,相關技術新成果發布會在寧波舉行。
  • 廈門機場檢驗檢疫提醒:巴基斯坦停售冷凍巴沙魚
    廈門網訊(駱翎)記者從西門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巴基斯坦東北部城市旁遮普的食品委員會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經銷商應立即停止銷售冷凍巴沙魚,原因是該機構採集的數個冷凍巴沙魚產品樣本送至國際實驗室檢測後發現
  • 黃海水產研究所「狼鰻人工繁育技術」通過專家現場驗收
    8月8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組織相關專家對黃海水產研究所與煙臺天源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狼鰻人工繁育技術
  • 黃海所實現國內首次狼鰻人工繁育
    &nbsp&nbsp&nbsp&nbsp8月15日訊 日前,黃海水產研究所與青島、煙臺等地院所和企業合作研究的「狼鰻人工繁育技術」通過了專家的現場驗收。這是國內狼鰻人工繁育首次取得成功,此前只能靠捕撈野生資源的珍稀魚類有望迎來廣闊的產業化前景,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 美豔珊瑚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
    正在產卵的珊瑚 (受訪者供圖)正在產卵的珊瑚 (受訪者供圖)該基地與中科院南海所合作開展人工繁育珊瑚等科研項目。據介紹,這是國內首次完成A屬(Acropora)造礁珊瑚在與外界隔離的人工循環水環境下,經過2年多的無性繁殖,從珊瑚小斷枝上,培育成長為直徑20CM的母體,再到人工可控環境下排精排卵,進行有性繁殖的全過程。有性繁殖還可以通過雜交,定向選育出耐高溫、抗逆性強、抵抗寄生蟲、生長迅速、顏色豔麗的新品種,是非常有前景的產學研方向。
  • 巴沙魚是什麼魚?價格多少錢一斤?
    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那麼,巴沙魚是什麼魚?巴沙魚多少錢一斤?養殖前景如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巴沙魚是什麼魚?,至少不會比其他經常食用的淡水魚種風險更大,一般在超市中買到的巴沙魚都經過冷凍,冷凍後的巴沙魚為了保持口感會做保水處理,缺點就是魚肉的含水量較高,魚肉本身風味減淡,所以一般巴沙魚適合做煎烤水煮等重口菜式,巴沙魚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脂肪含量少,可以作為減脂餐中雞胸肉的代替品。
  • 分享巴沙魚的做法|蛋煎巴沙魚、番茄巴沙魚、麻辣巴沙魚
    3、巴沙魚切成麻將大小的塊。4、準備兩個碗,一個碗裡放麵粉,一個碗裡放雞蛋,雞蛋用筷子攪散。5、巴沙魚塊放在麵粉碗裡滾一圈,裹上麵粉。6、再放到雞蛋液裡滾一圈,裹上雞蛋液。巴沙魚很好熟的。8、魚塊沒有醃製,所以沒什麼味道,我配了番茄醬和椒鹽兩種蘸料,喜歡哪個就蘸哪個。
  • 海南一養殖基地人工繁育珊瑚成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任明超)海南一養殖基地宣布近期成功在人工可控環境下繁育  該基地與中科院南海所合作開展人工繁育珊瑚及硨磲科研項目,海南省瓊海中遠藍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執行。
  • 人工繁育幼海馬亮相青島「中國藍谷」
    3月3日,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人工繁育的幼海馬在水中暢遊。2015年9月,位於山東青島即墨市中國藍谷核心區的青島超然海洋科技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突破海馬養殖中的疾病難題,成功實現海馬的人工繁育。目前,青島超然已建立研發中心,進行中國大海馬與美國線紋海馬的雜交實驗,以提升人工繁育品質,實現產業化養殖。海馬是一種由雄性繁育後代的水生動物,人工繁育難度大。
  • 寧波首次在世界上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2003年起以寧波大學王春琳教授、蔣霞敏教授帶領的團隊開展了曼氏無針烏賊全人工繁育與塘養技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1年起,蔣霞敏教授帶領的團隊開始了「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經過不懈地努力,突破了規模化育苗技術。2014~2019年累計育出胴長2釐米以上的虎斑烏賊苗種120餘萬隻。「主要解決了鹽度、水溫對雄虎斑烏賊的影響。」蔣霞敏說.
  • 人工繁育高山兀鷲亮相西寧野生動物園
    本文轉自【新華網】;  這是5月17日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拍攝的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 當日,兩隻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亮相西寧野生動物園。兩隻雛鳥為國內現存第三隻、第四隻人工繁育高山兀鷲。目前兩隻雛鳥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