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人造人,誕生於文藝復興時期,能裝入瓶中

2021-01-20 騰訊網

人類可以創造人類嗎?關於對人造人的研究,人類從古至今就沒停下探索的腳步,我們迫切地想扮演上帝製造人類。然而歷史上真的有成功製造人造人的紀錄,此事要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了。

早期的人造人還是個神秘學概念,他被稱作何蒙庫魯茲(Homunculus),詞根來自拉丁語的「人」加上一個表示「縮小」的後綴「culus」,也叫做霍爾蒙克斯,意指中世紀歐洲的鍊金術師所創造出的人工生命,也指這種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本身。

精子發育的研究

《牛之書》的記載雖然荒誕不經,但確是先人們第一次對人造人的實踐。而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鍊金術師,據記載是確確實實製造出了何蒙庫魯茲,他就是瑞士的帕拉塞爾蘇斯。

帕拉塞爾蘇斯是著名的醫生、鍊金術士、佔星師,那句「劑量決定毒性」便是出自他口。關於這個人的傳說頗多,據說他從醫生轉為鍊金術師就是為了製造何蒙庫魯斯,並且它擁有賢者之石,塔羅牌中的魔術師就是他。

帕拉塞爾蘇斯

帕拉塞爾蘇斯的方法比較簡單,在燒瓶中放入人類的精液以及各種草藥、馬糞並且密封,通過馬糞的發酵作用來進行保溫。四十天後,燒瓶中就會出現透明且具有人類形狀的物體。但是此時還需要每天加入活人的血液,並在四十個星期裡保持馬的胎內溫度進行培養。如果把它拿出燒瓶,或是停止新鮮血液的供應,則會立即死亡。何蒙庫魯斯的外表和人類兒童基本一樣,但是身體比人類要小很多,可以放在瓶中。何蒙庫魯斯自降生起就具備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他說這是上帝留給人類的最大禮物之一,所以一定要以最大的熱情來對待他,這樣他長大後便能展現出超凡的能力。

在帕拉塞爾蘇斯死後,再也沒有第二人成功製作出何蒙庫魯茲。1775年,馮·庫夫斯坦伯爵和神職人員阿貝·格羅尼一起嘗試創造何蒙庫魯茲,並用玻璃容器保存在共濟會的一處秘密地點,此事歷史上有目擊記錄。而因為基督教認為造人是神的領域,人類不應隨意涉足其中,所以忌諱這種傳說,銷毀了很多資料。

如今,我們當然知道人與動物間有生殖隔離,而僅憑精子也無法發育成人,荷蒙庫魯斯自然只是傳說。但是對荷蒙庫魯斯的研究不是白費,關於他的研究啟發了卡爾·榮格,推動人類進一步認識胚胎,甚至孕育了遺傳學。並且直至今日,產生單胞生命仍是一些人在追求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而義大利著名的詩人但丁,更是寫下了一首名為《神曲》的長詩,詩中猛烈抨擊了天主教會的卑劣行為,強調了人的自由,這首偉大的長詩仿佛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無數迷茫中的人指引方向。而文藝復興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 「飛翔的荷蘭人號」?科學家發現5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古船!
    導言:對於喜好、研究歷史的朋友來說,文藝復興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大航海也是刺激文藝復興運動的因素之一,但是這些多學習於文學藝術上。前不久,科學家們宣布在波羅的海找到了沉沒500年的古船,該船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並且保存完好,而這艘船也將會帶領世人重新回到那個黑暗與復興交織的時代。
  • 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高科技」?
    原標題: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高科技」?畫面中可以看到他站在古羅馬式樣的臺座上,畫家佩魯吉諾利用線性透視,在畫中構建了精準的空間。中心前景中的臺座與地面上呈現長方形圖案的石面形成視覺中心區域,隨著地面長方形石面逐漸後退,尺寸也成比例縮小。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人類近代精神的覺醒
    但知識分子並不是真的要復古,而是把古代的文化作為一種工具,把它們和義大利的現實相結合,從而產生了適用於時代需要的精神。如何看待這一時期的文化,學者們則是見仁見智。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這本書,被譽為研究文藝復興的必讀書目。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因為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內涵,就是要大力發揚人文主義精神和思想,其目標就是要讓當時被強力束縛和限制腐朽、黑暗、封閉的基督教神學思想體系下的西歐民眾,乃至整個歐洲民眾都能夠在這次文化運動中被喚醒。 喚醒的並不僅僅是人的良知,還有人性,人的自主性,因為在之前黑暗的中世紀西歐世界,人們甚至連基本的良知都在基督教會的影響下都迷失了。
  •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意義
    馬可·波羅遊記讓歐洲人第一次聽說過中國,並根據遊記對遙遠神秘的東方展開了遐想。這個時期的中國不僅國力強盛,當時的明朝統治著跟整個歐洲差不多的領土,科技水平也遙遙領先,造紙術、印刷術等也相繼傳入歐洲。為什麼是歐洲,而不是阿拉伯或者中國這樣文明古國?答案可能是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中出現恐龍?
    恐龍是一種種類繁多的爬行動物,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已經滅絕了,因此恐龍和人類絕對不可能有交集。然而在一幅1562年的油畫上,卻出現了類似於恐龍的生物和畫中人物在一起的場景。自從第一塊恐龍化石在19世紀初被發現以來,懸掛的恐龍化石骨架一直是世界各地博物館的主要景點,而恐龍也成為了世界文化中經久不衰的一部分。人們都知道,恐龍生活在數百萬年前,而且早已消失。然而一幅油畫中的一些細節卻引起了一些人的興趣。
  •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偉大劇作家不只莎士比亞
    湯瑪斯·基德湯瑪斯·米德爾頓譯者:朱世達 版本:2018年6月  翻閱了朱世達翻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上下冊),覺得這是一套很有價值的書。文藝復興是西方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期之一,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戲劇是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因此,選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的代表作進行譯介,無疑有助於加深對於文藝復興、對於英國乃至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了解。
  • 傳說中的人造生命:神秘生物霍爾蒙克斯真的存在嗎?
    霍爾蒙克斯(Homunculus),原意為小矮人或者人造人,相傳出自歐洲的鍊金術師通過特殊方法創造出的人造生命
  • 世界通簡史:西方歷史,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啟蒙運動的爆發
    百家原創作者:晨西講歷史西方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觀點,有些觀點頗為偏激,小編對這些觀點有點好奇。就調查了下當時著名的學者的個人見解。在當時,理性主義是一股瀰漫整個歐洲的社會思潮,在歷史學領域中也不例外,理性主義史學在該世紀西方史學中也佔據著支配地位。因此,啟蒙時代的歷史學家,大多服膺理性主義(只有少數人例外),持理性主義觀點。在理性主義史家看來,理性的力量被認為是改造社會、拯救黎民百姓的靈丹妙藥和唯一力量,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
  •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2008年08月22日 14:11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獻血將成為歷史?
  • 阿富汗在帖木兒王朝時期就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它的特點是什麼?
    百家原創作者:玲姐談歷史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民族文化的傳承的最好的載體就是文學,文學方便流傳,可塑性高,能更好的融合自己的思想,描寫出當時的生活情節等。提到阿富汗,大家比較容易想到的是恐怖主義,戰亂等,但阿富汗也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文學,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就是阿富汗的文學發展。
  • 玻璃——因人類文明而誕生發明的最古老人造材料之一
    很多人對玻璃這種材料有著錯誤的印象,以為玻璃是一種近代或現代才發明的年輕材料。這是個錯誤的觀念。玻璃是人類隨著文明的誕生而發明的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而玻璃器的發明則介於青銅器和鐵器之間,大約誕生於公元前25~前23世紀的兩河流域,距今起碼有4000餘年的歷史。中國的玻璃製品出現較晚,現有出土玻璃,最早的出現在春秋末戰國初的墓葬中,距今也有2500年的歷史了。
  • 《劍橋文藝復興哲學史》:全面展現文藝復興哲學多樣面貌
    即便在討論文藝復興著述家時,他們也只是把這些人看作是後世哲學戰場上的小卒,而非其時代的思想家,有其自身的權利。 然而,這些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仍有待在該思想史領域粗略的線條中進一步找到自身的位置。這一點尤其適用於英語世界的各種思想史,它們中的許多在一系列顯見的方面仍有很大欠缺。它們仍然是由非文藝復興研究專家的學者所做,因而在無論一手還是二手文獻方面都缺乏足夠的把握。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民字在「上部做有目無珠狀,即以盲之形表示愚昧無知」,故而民的特點是「無知未化」,需要被領導和統治方能前行。(2)在漢語文化的主流語境中,民始終是被動和盲目的,是佔有和驅使的對象而非參與歷史創造的個體-主體。所謂「樂只君子,民之父母」、「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上好禮,則民易使也」,均是對民的被動性的表述。
  • 曉說玻璃——因人類文明而誕生發明的最古老人造材料之一
    很多人對玻璃這種材料有著錯誤的印象,以為玻璃是一種近代或現代才發明的年輕材料。這是個錯誤的觀念。玻璃是人類隨著文明的誕生而發明的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而玻璃器的發明則介於青銅器和鐵器之間,大約誕生於公元前25~前23世紀的兩河流域,距今起碼有4000餘年的歷史。中國的玻璃製品出現較晚,現有出土玻璃,最早的出現在春秋末戰國初的墓葬中,距今也有2500年的歷史了。
  • 文藝復興為什麼是「Renaissance」?
    在西方,文藝復興有著明確的所指,按照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的說法,它即是指已死的(或者已衰敗的)希臘文明在中世紀晚期對於西方基督教社會(特別是北部和中部義大利)所產生的影響。」與此前1550年出版的瓦薩裡的著作相比,文藝復興這個詞在這裡的首次出現是19世紀上半期,一下就晚了300年,恐怕與事實不符。但該詞由阿諾德將其英語化,並逐漸在英語世界流行起來,或許是可信的。
  • 十四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黎明期,偉大的文藝復興放射光芒
    當我們按照字面認識到文藝復興就是新生和再生時,我們就知道歷史已在大瘟疫死亡的喧囂聲中孕育出綠色的希望種子,中世紀就此隱退,新時代就此誕生。在今天的佛羅倫斯、威尼斯,還有其他許多歐洲城市,人們仍在盡情享受這段輝煌時期遺贈下來的文化傑作、經濟成就和浪漫情調。
  • 文藝復興時期的浪漫:宇宙星辰,皆可為詩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詩人們繼承了這筆豐富的文化遺產,並在他們的作品中加以廣泛運用,從而為英國詩歌增添了豐富的營養和巨大的活力,使之充滿藝術的魅力和哲理的光輝。 從傳統宇宙論的角度來閱讀和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往往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即卓越的詩人總是力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反映傳統的宇宙模式,並賦予源自宇宙的各種意象以某種哲理、神學思想、道德涵義或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