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石器時代,經過人類的共同努力,開拓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2020-12-04 松哥聊人文

把人類歷史看作一股大潮流而探索人類起源時,我們首先應想到的始發點,是人類生存舞臺——地球的歷史。人類所棲息的地球在宇宙的空間看來,確實象一隻小球,只有太陽的1/12000,木星的1/200而已。

地球的紀元還不能確切搞清,18世紀拉普拉斯提出星雲說之後,又有小行星假說,氫氣假說等。尤其是從1969年阿波羅11號帶回月球巖石之後,這方面的研究雖然獲得了極大進展,但仍未完全揭開地球形成的秘密。目前僅僅知道銀河系的一小部分產生了太陽系,地球是太陽的衛星,始於約45到50億年前,由赤熱的地殼慢慢開始冷卻,形成巖石地層,逐漸出現了現在的形態。

大約50億年前起這樣形成的地球,一面圍繞太陽轉動,一面漸漸冷卻。一般推測,在地面溫度由攝氏約6000度降至100度的20億年前左右,地球出現極小微生物。從地質學的始生代之前約20億年前至15億年間的漫長的黑暗時代,產生了有機體的生命。但不知是否確實。在這以後還經過古生代(約6億年前)、中生代( 2-3億年前以及新生代(約7000萬年前),這個過程中據說出現了數十萬種構造較為複雜的動植物(現在僅動物尚82萬種)。

約從100萬年前起幾次反覆出現的冰河時代使恐龍等很多動物滅種,但同時卻幫助了較恐龍等更具智慧的人類的生長。這樣經歷漫長路程追溯人類的起源與現代人類即人類學上的「真人」——相似的猿人或原人的出現,是學來界共同認定的地質學上所謂新生代的第四紀(約200萬年前起)。1964年英國人類學者李凱在非洲東部發現化石,經推測約在200萬年以上,這是目前已發現的與我們相類似的最早的類化石中歷史最久遠的。

像這樣僅僅根據幾塊化石碎片來說明遠古的各種事實,是不可能的。今後由於考古學方面的科技發達,推翻現在的各種學說也並非沒有可能。我想還是先坦白講明現在還有許多未知事物,然後就下列問題進行說明較為妥當。

來從地質學角度看,距今約100萬年前,冰河期開始。在第一個冰河期,1871年在爪哇中部發現的直立猿人。1923年在中國周口店發掘的北京猿人據推測其生存代在50-60萬年前。1907年德國發現的Homo。似乎更具有人的形象,估計生存於40萬年以前。1856年在萊茵河上遊內安德魯脫溪谷發現的Homo,似乎生存於第三冰河期到第四冰河期,即距今15萬年到10萬年前,其骨骼和腦容量尤其與我們相似。

但他們與動物的最大不同,就是具有智慧和懂得使用工具。人的力量和速度雖然不及大動物,但有智慧能運用腦力製造工具,與自然逆境奮戰。此外還有集體生活和藉助語言向別人表達意思的能力。

這種與動物不同,僅為人類所有的表現能力,使我們現在還能觀察、研究其遺物,其中尤以石器為最多。當然他們除了石器外,還用骨角器、木器等,但因為是以石器為主,所以我們把大約50萬年前爪哇人出現的時代到大約3萬5千年前內安德魯脫消失時為止的一段時間,稱為舊石器時代。

學者把舊石器時代大致分為前期、中期、後期,這是指石刻石器、剝片石器,和製造握斧、石刀等磨石技術的水平高低,這些石器主要是用來打獵或剝動物皮的,早期的人類可能散居在歐洲、非洲、中東與東亞一帶。舊石器時代距今約4萬年到1萬年以前,也就是舊石器後期到新石器時代初期,這段時間生活特別發達。

那時候的人不僅使用石器,還用動物的骨頭做成梳子針、魚鉤、甚至魚叉。他們採集動物的皮來做衣服,用弓箭打獵,用火烤肉吃。他們的社會組織也逐漸發達,結成團夥打獵,按照咒語的宗教信仰埋葬屍體,團夥性地崇拜自然。

另外,他們把自己的願望用畫表達出來,逐漸發展成原始的藝術,其代表作品是洞窟內的壁畫,大都是動物雕刻。那裡的人的雕刻極其自然,其特色為雕刻動物跳躍行狀栩栩如生。可是他們在大約15000年前突然從地上失蹤的原因卻不得而知,有人說他們已進化為現代人類的祖宗。

不管怎麼說,一般的認識是,近代人類也就是在距今15000年前左右,開始在地球上出現。他們的頭腦容量,比以往任何的都大,受氣候溫暖的影響他們得以在大平原上闖蕩生活,形成為他們的特色。

現代人類出現後,距今約1萬年前,工具製作技術的急速發達,產生了新石器革命。這可以看作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或是一次變異。

新石器革命在很多領城同時誘發了變化。從地域上來看,人類的大革命首先發生在中東地方。這種石工技術飛躍性的大發展,不僅生產出精細的滑鏃、石斧、石刀、石鐮等,還出現了更出色的洞窟和湖上房屋,以圖騰為中心的氏族演變成血統和地緣為紐帶的集團性種族社會,其統治權力也變得相當有組織。

隨之而來的比較顯著的變化是,誘發了農業和遊牧的發展。從舊石器末期起,在各個地域獨立發展起來的農業,由於新的石器的發達和動物的家畜化而更加飛躍地發展。先從家畜的飼養來看,有狗、牛、羊、豬、雞等。在現在的美洲大陸,則養了天竺鼠、火雞等。農作物從地區分布來看,在小亞細亞有小麥,北非及南俄有大麥,印度及中國有稻米,其他如美索布達米亞有蘋果等水果,北美還有玉米和菸草等。開始耕作裁培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比起以前富足了許多。

土器的發展也令人驚嘆。開始被廣泛使用的新土器的種類有碗、壇、盤等,大致可分為繩紋土器和無紋土器兩種。另外在宗教生活方面,則把自然勢力神格化,當時的遺物有支石,立石等巨石紀念物。

同時,人類已開始縫製衣服,現在的印度地方有棉花,中國有蠶絲,中東有羊毛,用這些為原料製作衣料的技術也開始發達。人們不但穿上了衣服,生活也比過去進一步富足。

當然新石器革命並不是說是在地球上各個地方同時進行。根據考古學者的考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耶利哥城,《聖經》上說是因以色列入侵而滅亡,大約9000年前,那裡的新石器文化已非常發達,而英國直到5000年前還停留在舊石器時代。現在的紐幾內亞奧地和亞馬遜、尼羅河流域一帶,舊石器文化還照舊存在類似原始的人類生活還可尋見。但是,大約距今1萬年前開始的新石器革命,造就了產生新的文明世界的基礎。特別是遊牧生活日趨活躍地向陸上轉移。他們乘著獨木船向海上擴展。文化普及就這樣加速完成了。

與近200年沒 有太大變化的這段時間相比,很多變化是開始同時出現的。廣義上的文化,即食、衣、住、語言、技術、思想、習慣等,一代傳一代的同時,連續進行著布林頓所說的積蓄性運動。所以,人類就不僅生活在自然社會的環境裡,也生活在文化風土中,人類有意識地創造更高層的文化,成為有意義的價值意識的存在。人的本性的一部分正是從中顯示出來的。人類屬於自然又具有超越自然的能力,在賦予的時間裡,天意似地出生,又宿命般地在限定的環境裡,他們不同於一般生物,只是順應自然,而是生存於具有創造新歷史的自由意志作用之下。現在人類雖不免被自然支配,卻沒有向自然屈服,人類對於宇宙固然微不足道,但在繼續創造文化的人類的原始文化創造足跡中,我們應該悟出些什麼呢?

第一,應看到人類是單一體,共同命運體這個事實。人類是在地球上出現的生物歷史最短,與其它動物相比體力很弱的。但是;人類能夠用集體的力量對付一切挑戰,戰勝一切野獸, 成為不向自然勢力屈服的歷史的主人公。人類與自然決戰時,不曾有現在的民族、人種、宗教、觀念的分裂,不用說,也就不會有戰爭。

第二,認識到人類是所謂具有智慧的動物的事實。人類要克服自身弱點,唯一武器是運用智慧製造工具求生。在舊石器時代,人類雖過著和動物相似的生活,但已具有了利用石頭、善骨、善皮等物求生的智慧與技術。

第三,還要認識在人類歷史 上還會發生像新石器革命一樣劃時代革命這一事實。人類的文化活動並不是按固定的速度變動的,只要時機成熟,還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是指由於以某種因子的根據,與過去果積的勢力結合而發生的爆炸現象。但這種革命性變動,事實上不是較人類意志以外的任何神或命運的力量發生的,而恰是人類為實現其意志,以意識的、意旨的指導性為基礎,由主客體的生成作用產生的結果。這一事實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總之,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人類雖一直處於惡劣環境,但由於運用了智慧,經過共同努力,開拓了生活環境,才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革命性發展。

相關焦點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楊潔篪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發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攜手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與世界大變局交織疊加、相互影響,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各國人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期待更加強烈。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是中國外交砥礪前行的崇高目標和根本遵循,也是世界各國攜手努力的共同願景和前進方向。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隨著狩獵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僅可以得到較多的肉食,而且還可以獲取皮毛、脂肪、骨角等必要的生活資料,從而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推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恩格斯在談到弓箭的作用時指出:「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①這時,隨著狩獵的發展,人們也開始馴養家畜,最早馴養的家畜是狗,其次是綿羊。狗主要用於幫助狩獵。
  •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深刻認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 步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有了哪些進步和重大發明?
    隨著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苦苦求索,隨著火的使用日漸成熟、石器製作方式由打制進入了磨製,而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在山東地界生存的人類在生活中又有了什麼樣的進步呢?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開始出現,這在人類社會生產中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較晚,有二百多萬年歷史。但文字出現得更晚,在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還不到四千年。關於人類漫長的童年時代,只留下了各種塗上神話色彩的傳說。真實情況卻長久被籠罩在迷霧中。直到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破譯了大自然的密碼,揭開了地球上的生命之謎。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後,考古學的發展才追蹤到人類童年的腳印。
  • 從荒蠻走向文明,新石器時代革命,人們為什麼要定居生活?
    那就是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了。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也稱為農業革命,標誌著人類歷史上從小型的遊牧民族演變成較大的農業定居點和早期文明。新石器時代革命最早始於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的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土,一個外形像一個迴旋鏢形的地區,人類最早在那裡從事耕種。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這一被命名為乃仁陶勒蓋遺址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內發現房址270餘座,房址內有二層臺、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考古人員根據乃仁陶勒蓋遺址出土的遺物初步判斷,其年代與裕民文化類型相當。裕民文化是2015年發現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被認為是我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新石器時代晚期,即仰韶期或彩陶期,也即是公元前二二〇〇到一七〇〇年間的這一個時代;在中國史上有其重要性。如歷史時期的商代或小屯期,雖不是直接繼續仰韶期的,然它的文化卻與仰韶期有淵源關係。
  •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
  • 打制石器過渡到磨製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工具究竟進步在哪裡?
    猿人通過自己不斷努力發明了火、發明了石器,人類進入了舊石器時代。大約在1萬年前,第四紀冰期結束,人類終於擺脫了大自然殘酷的考驗,進入了原始農業耕作時期。從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來看,新時期時代的到來無疑是一場偉大革命。在這個嶄新的時代裡,天氣開始慢慢變暖,居住的環境越來越適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同時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也伴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和進步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 [北京您早]德國出土史前人類骨骼 揭秘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09日 10:08 視頻簡介 德國出土史前人類骨骼,揭秘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
  • 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經歷了一年來的風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切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世界各國人民要攜起手來,風雨同舟,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習近平主席二○二一年新年賀詞引發國際人士熱議。他們認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值得借鑑,中國經濟為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希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世界範圍內更加深入人心,期待各國攜手戰勝疫情,邁向合作共贏的未來。
  • 萬物之靈的崛起點,我們的祖先甩開猴子和猿的時代-新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是代美索不達米亞 一個相當漫長的時代,始於300萬年前,終於1萬年前。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最初的石器是用礫石打製成的砍砸器,製作過程簡易快捷,只需要在礫石的一端打出鋒利的缺口,便可以使用了。雖然顯得如此粗陋,但是他們的生活和動物的生活相比較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 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開創數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網絡安全新格局,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柯睿傑說,全球共同抗擊疫情再次證明,世界各國在經濟、貿易、環境、醫療、技術創新等各個領域已經成為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必須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
  • 中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新石器時代主要特徵,銅石時代的主要特徵
    中石器時代,人類依然過著漁獵和採集的經濟生活,生產力水平仍然低下,使用的勞動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文化面貌與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類似之處,但是地域性色彩表現得更為濃厚。中石器時代的歷史年代,大致開始於距今1萬年前後,延續的時間很不平衡。在西亞,約在公元前9000年,就向新石器過渡,在歐洲和中亞一些地區,則延續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國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狀況,還不十分清楚。新石器時代是以磨製石器為標誌。這是在打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磨光加工,器表光滑,器形規整,用途明確的新型工具。
  • 繩紋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之後是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稱作繩紋時代。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我國廣泛地區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蘇北地區·太湖流域·浙北地區·以及長江兩岸·華南地區等。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就發明了陶器。
  • 新石器時代文物石錛
    惠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見下圖),通長6釐米,通寬3釐米,厚約4釐米,質量40克。石錛表面凹凸不平較粗糙,有光澤,灰色,單面刃,斷面呈長方形,弧背,頂端和兩側都有長條平面,正面稍凸弧,刃緣斜向。經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石錛,並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 新石器時代的氏族社會,其運行機制是什麼樣子的?
    在人類進化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在這個時期,人類在體型和智力上已經和現代人相差無幾,而在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結構上則處於摸索階段。可以說這段時間人類部落採取了怎樣的社會結構,對於之後文明形態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那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仰韶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運行的呢?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上宅先民生活場景圖示  「北京新石器時代的代表」  考古發掘及研究是推測史前歷史的主要途徑,眾多遺址共同勾勒了遠古大地的時代剪影。  上宅和北埝頭遺址為燕山南麓新石器文化較早階段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使北京及附近地區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面貌更加清晰,對於研究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民的生活習俗、社會關係及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