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石器時代末期,母系氏族是怎麼向父系氏族轉變的?
根據人類學家的普遍觀點,在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往往是以母親的血緣維繫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母系氏族社會。這不但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人類往往採用群婚,因此他們的父親無法確定。還因為這時相對於從事狩獵的男性成員,女性成員負責的農業生產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她們是部落最重要的食物來源,自然擁有較高的地位。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至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址就更多了。河北磁縣、河南裴李崗發現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它對仰留文化淵源的研究提供了線索,後者分布在以關中、晉南、豫西一帶為中心,包括長城內外、河北、甘肅、青海的一些地方,這是距今七幹到五千年前主要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人們遺留下來的。由於這種類型的文化遺存,1921年在河南澠(mian免)池縣仰韶村被首次發現,所以被命名為仰留文化。
-
名詞解釋: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家把陶器和農業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約1萬年前至5000年前),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
-
新石器時代文物石錛
惠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見下圖),通長6釐米,通寬3釐米,厚約4釐米,質量40克。石錛表面凹凸不平較粗糙,有光澤,灰色,單面刃,斷面呈長方形,弧背,頂端和兩側都有長條平面,正面稍凸弧,刃緣斜向。經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石錛,並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
萬物之靈的崛起點,我們的祖先甩開猴子和猿的時代-新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是代美索不達米亞 一個相當漫長的時代,始於300萬年前,終於1萬年前。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最初的石器是用礫石打製成的砍砸器,製作過程簡易快捷,只需要在礫石的一端打出鋒利的缺口,便可以使用了。雖然顯得如此粗陋,但是他們的生活和動物的生活相比較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中國古代新石器時代的特徵
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工藝部門,如紡織麻布、編織蓆子和漁網。不少遺址裡都有相當數量的紡輪、網墜、精巧的骨針。一些陶器上還留下蔑席、草蓆、蘆席和麻布的印痕。裝飾品的製作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到這時不論種類、數量、還是製作技巧都為往昔所不能比擬。
-
步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有了哪些進步和重大發明?
隨著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苦苦求索,隨著火的使用日漸成熟、石器製作方式由打制進入了磨製,而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在山東地界生存的人類在生活中又有了什麼樣的進步呢?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開始出現,這在人類社會生產中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
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古人,他們的手工業有怎樣的發展?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古人類,往往會形成有一定規模的聚落,並且形成氏族社會,開始文明的歷程。而且他們所使用的工具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也有著明顯的進步,這讓他們擁有了更高的農業生產力。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楊曉君攝這件彩陶盆以細泥為原料,捏成型後著彩放在窯裡燒制而成的彩陶器。盆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較深。盆內壁光滑,外表粗糙。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9集 母系社會
距今大約10萬年前,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形成,在母系社會中,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一時期,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主導權,輩分從母系計算,財產由母系繼承。當時實行族外婚姻制度,同一氏族內部不許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間的同輩男女可以婚配,後來逐漸發展為對偶婚,就是每個男女都有一個主要配偶,子孫歸母親。同氏族的人必須相互幫助、保護家族,為被害的家族成員復仇。這一歷史時期,考古學上稱之為新石器時代。如山頂洞人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等就是代表。
-
在生產力發展的背景下,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在文化上取得了什麼...
人類文明的發展在新石器時代迎來了高峰期,此時的古人掌握了更為先進的工具加工方法,這讓他們的生產力取得了顯著的提高。而這也讓原始的 部落制出現了瓦解,新的家族制開始走上歷史舞臺,而男性地位在這段時間也逐漸提高,讓歷史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時期,而且階級分化和財產私有制的萌芽也在此時誕生。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陳列館的前言是侯仁之先生撰寫的:「以上宅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與陳列在周口店龍骨山的舊石器文化,東西輝映,生動地體現了首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北京地區首先被發現有原始農業興起的上宅文化,可以看作是北京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 早在50萬年以前,已有北京猿人舊石器文化開始出現在今城西南的周口店,距今約一萬年,又有新石器文化陸續出現於昌平雪山、房山鎮江營和平谷上宅等地。
-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以羅馬共和國為例,看父系社會的形成
但鮮為人知的是,身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與憨態可掬類人猿有著相似的過往,二者曾經同樣生活在以父係為主的社會中。如今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民族都是父系社會,甚至人類近親的大猩猩也同樣生活於以父係為主的社會,那麼父系社會對社會群體會帶來什麼樣的作用?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向來被塑造為一個敬而畏之的形象,而你是否又能想到這樣的一個角色與父系社會存在關聯?
-
酒禮的社會意義何在呢?對齊魯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有何種影響?
本文系作者事都會結束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一種制度的存在一定有它產生的條件,一定有它實際的社會意義。酒禮的社會意義何在呢?對齊魯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有何種影響?先看大汶口遺址。以959年的發掘成果而論,考古發掘資料被分為三期,早期相當於仰韶時代晚期,中和晚期屬於龍山時代早期。這個認識也適合於對大汶口文化年代的基本估計仰韶時代早期,與黃土高原比較這裡顯然缺乏可圈可點之處,但是,他們聚集在泰山周圍,辛勤耕作,積蓄力量,穩定發展。首先是在人口的規模上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的優勢,這一點在考古研究上已經是沒有爭議的共識了。
-
石器時代的三個階段,古人類發展長河中重要的一步
於是人類逐漸放棄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並提高了其抵抗自然及其他動物侵害的能力。經過漫長時間,大約在距今一二十萬年之前,中國原人進入舊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家稱這一時期的人類為「古人」。在我國大陸上所發現的「古人」有長陽人、丁村人等。他們體格較原人進步,尤其是所用石器更大有進步。在山西汾河岸邊的丁村遺物中還有石球,據推測,那是用來製造狩獵工具「飛石索」的原料。
-
七千年前慘死的女性透露出新石器時代部落氏族殘酷的刑罰
零口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東部,上世紀90年代,為配合當地高速公路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周春茂等人在零口村進行了一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在其中一座很小的編號為M21的墓中發現一具人類屍骨。
-
人類社會形態變化:原始社會—所有文明都經歷過的社會階段!
—(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原始社會也被稱為「原始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在氏族公社前期,女性由於其生育繁衍能力和採獲能力對公社貢獻大,因而佔據絕大部分話語權。進入母系氏族,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計算,人們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也由母系血緣親屬繼承,氏族首領多由年長的婦女擔任。
-
【文萃】新石器時代戰爭與早期中國文明演進
中國新石器時代存在戰爭是毋庸置疑的,既有武器(鏃、鉞)、防禦設施(環壕、城垣)、亂葬坑等方面的考古學證據,也留下了古史傳說。從考古學來看,新石器時代規模較大的戰爭當開始於約公元前4000年,此後的公元前3000年前後、公元前2000年前後也都較為顯著,而這恰好是早期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走向成熟的三個關鍵時期。那麼,戰爭和文明演進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戰爭促進了文明化,還是文明化助長了戰爭?這是關係到文明演進機制的重要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
中國古代故事: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分期和分布
在我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提起所謂「舊石器時代.(距今約六十萬年—一萬年前)與「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一萬年—四午年前)。為了研究那些時代的遺存,就必須了解當時人類生活的特點.為了達到這一學習目的,有必要先明確一些與之有關的考古學方面的歷史知識和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