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觀點」北鬥天線為何要突破基礎理論?

2020-08-31 愛集微APP

北鬥三號的建設完成預示著新的價值鏈正在重塑。除核心晶片備受關注之外,北鬥天線也承載新的使命。

經過多年的洗禮,北鬥晶片的自主化也邁向了新的臺階。上海海積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殷年吉介紹,目前國內圍繞北鬥的產業鏈布局已經非常成熟,北鬥天線作為核心器件已經完全自主化,佔據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隨著北鬥應用的全面拓展,位置服務、測繪和授時同步等3個細分市場已拓展為消費解決方案、地信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三大市場,新興的無人機和應急響應市場也受到廣泛關注,同時雙頻和高精度的GNSS在智慧型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中越來越受到歡迎。

相應地,北鬥天線也被催生了新的命題,因其性能好壞直接關係到產品最終的性能指標,而不同的應用場景其天線形態各不相同。

殷年吉舉例說,如智能駕駛則多採用鯊魚鰭形態的天線,其難點在於在有限的空間將北鬥天線、AM/FM天線、4G天線等集成於一體,其隔離度和電磁兼容導致布局很有講究。無人機對於天線的體積和重量有較高的要求,同時要實現高精度,為此螺旋結構的方案比較適合這個場景。測量測繪和地基增強系統對於天線的性能指標要求嚴格,相位中心要小,覆蓋頻段要全,所以天線從設計到組裝都有技巧可尋。智慧型手機則對成本、集成度、體積、工藝、高精度定位等要求更加苛刻。

而隨著各種技術及應用的融合,北鬥的迭代之路不斷向縱深挺進。無論是5G技術的普及,還是萬物互聯的推進,北鬥已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除需提供精準的位置服務外,小型化、低成本也成為北鬥企業不斷探索的目標。

目前國內最高精度的產品採用28nm,與全球範圍內的導航晶片技術平齊,但在高精度定位越來越普及的年代,殷年吉認為未來北鬥晶片需要用更高精度的製程來不斷升級,攻克小型化、低功耗、全頻點等難題。北鬥天線的微帶和螺旋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而高精度定位要求天線越來越小,如何突破基礎理論、實現釐米級的定位精度是未來的一大挑戰。

北鬥不止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殷年吉期待,隨著北鬥三號系統全球提供服務,北鬥天線將大規模走出去,向全球提供高性價比的優質產品。

(校對/Sky)

相關焦點

  • 北鬥資訊_北鬥三號組網成功,"芯"市場為北鬥打開
    北鬥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三部分各司其職,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三維坐標以及無線電導航定位。其中,用戶段市場化特徵最為明顯,可以細分為上中下遊產業:上遊為基礎部件,主要由基帶晶片、射頻晶片、板卡、天線等構成;中遊主要包括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下遊為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為終端市場提供眾多行業應用。
  • 小芯機:「北鬥+5G」將逐步改變人類的生活
    ,中國即將要建設一個天基的低軌星座系統,且有望2025年前建成,屆時全世界都會享受到來自北鬥的釐米級定位服務。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也標誌著中國自主創新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掌握核心技術是自主研製的關鍵,從今以後,我們擁有自己獨立的面向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產業有哪些「芯」優勢:關鍵技術全面突破
    北鬥產業的「芯」優勢逐漸凸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導航產業也成為繼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之後,發展最快的電子信息產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日前,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落幕。
  • 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對中芯國際等國內半導體廠商將產生哪些影響?「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突發:傳美國將對中國晶圓代工廠啟動半導體「無限追溯」   5月12日晚間,據《科創板日報》援引供應鏈信息爆料稱: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
  • 成都商業航天布局分散,哪個區能「C位出道」?
    剛出爐的四川新基建行動方案中,「星河」衛星網際網路工程主要就由國星宇航牽頭建設。這些企業只是高新區衛星企業的零頭,在晶片設計環節高新區還有瑞迪威,在相控陣天線領域有恪賽科技,地面終端設備領域有星聯芯通,衛星通信應用領域有國恆空間、天銳星通,衛星導航應用領域有盟升電子、九天微星,衛星遙感應用領域有大地量子、魚鱗圖……總體來說,高新區的衛星企業最為集中,且大多屬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強。這些企業在產業鏈上分布廣闊,幾乎覆蓋了除火箭研發外的所有環節。
  • 「卡脖子」的尖端技術該如何前行?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金磊 鄭集楊 發自 CNCC現場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距離世界頂尖,中國「芯」天線數量:在1G的時候用的天線數量很少,到後來變成8根天線,到了MIMO技術被應用以後,在一個5G應用系統中,最少是64根天線,所以這個接收的信號、數據就很多了。
  • 捧出「中國芯」共圓北鬥夢——訪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研發先鋒韓紹偉...
    韓紹偉:目前,國產北鬥晶片在衛星導航、位置服務產業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同時,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發展迅速,性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
  • 北鬥系統應用再獲突破 哪些北鬥導航概念股或受益
    據最新消息顯示,北鬥系統應用再獲突破。據悉,我國利用自主研製的「北鬥時間傳遞裝置」,基於該時間傳遞鏈路,成功進行了從中國北京到法國巴黎的超8200公裡遠程時間頻率傳輸並完成了洲際時間比對。這成為國際遠程時間傳遞鏈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北鬥系統國際化應用新突破。
  • 北鬥三號系統的中國「芯事」中國芯能C位出道嗎?
    北鬥三號工程帶來如此良好的經濟市場效應,中國芯在其產業鏈中發揮什麼作用的呢?關於北鬥三號系統的「芯事」,你要知道的都在這裡。根據千尋位置提供的數據,我國北鬥加速輔助定位服務用戶數已經突破5億,包括高通、聯發科、展訊等晶片廠商在其生產的手機晶片中都集成了這項服務,支持北鬥地基增強高精度應用的手機也在陸續上市,但目前蘋果手機還不支持北鬥功能。
  • 迦美信芯倪文海:紮根芯行業30餘載,一直做射頻的「頑固派」
    對於最初為何會選擇做設計服務,倪文海表示:「與其說是做設計服務,倒不如說為自己找一份工作,然後相對還比較自由。因為我以前一直做高管,所以真要去某家公司,肯定也是去管人。但那個時候中國最缺的還是技術,所以我就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技術專長,服務於其他公司。」然而願景很美好,現實卻碰了壁。
  • 北鬥衛星升空,北鬥晶片功不可沒
    到2004年,國家加大扶持力度,解決晶片生產的人力、資金技術問題,「中國芯」自主研發之路開始啟程,經過多年的產業布局,國產晶片產業鏈不斷完善。據《北鬥技術與產業發展白皮書》,國內的北鬥產業重點布局晶片、終端、板卡、電子地圖、運營等產業鏈核心環節。
  • 特殊問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電芯質保」的變化與概念
    進入主題:比亞迪汽車的「電芯終身質保」是什麼概念呢?  問題來了:比亞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變為「首任車主電芯終身質保」!  在這一過程中反而出現了銷量的增長,比如「漢」的單月銷量已經破萬,這種結果說明了調整標準並沒有錯,對於車主而言其實也沒有問題。
  • 專注提高大功率集成晶片技術,「芯龍半導體」致力於電源管理類模擬...
    文 | 美雲 編輯 | 戀迦(bjjh@36kr.com) 圖 |「芯龍半導體」 目前,5G、物聯網、智能電錶、電動汽車、智能照明等新興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推動電源管理晶片行業的成長加速。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業從事電源管理類模擬集成電路開發的設計公司——「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北鬥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後!北鬥晶片也傳來好消息:將推行多芯策略
    【9月1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同時也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所以很多網友也非常期待,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徹底的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市場壟斷地位,要知道美國GPS導航系統一度佔據著全球超過70%的市場份額,而在國內市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了70%,因為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前,我們主要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就是美國的GPS,所以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期待
  • 「科普眼」北鬥秘聞:天上的星星為啥要「參北鬥」
    【新聞快訊】「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24顆、第25顆北鬥導航衛星,開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新時代。「北鬥」進入新時代還記得小時候電視劇《水滸傳》裡劉歡叔叔豪邁唱法演繹的《好漢歌》嗎?
  • 推出新D-ToF傳感器,「芯視界微電子」提供測距和三維成像晶片級...
    文 | 戀迦(bjjh@36kr.com) 圖 | 「芯視界微電子」官網 當前雷射雷達成本功耗高、可靠性低、系統設計複雜等痛點,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研發光電轉換器件設計和單光子檢測成像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南京芯視界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視界微電子」),針對上述痛點,研發了世界上首款基於大規模單光子檢測陣列的全集成晶片。
  • 超體驗影音劇帶你走入未來「芯」世界
    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由上汽通用汽車凱迪拉克品牌出品,導演周可執導,知名演員周一圍、朱珠領銜主演。除此之外,還特別邀請了獲獎無數的著名作曲家金培達、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任冬生、國內著名舞美設計師沈力、知名攝影師黎曉亮,以及專業舞蹈家Kevin Polak等業內頂尖人士。超強陣容集結,用心探索科技與人性的真實關係。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原標題: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摘要:基因檢測行業新突破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芯觀點」從「紅皇后效應」看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不是終點,要...
    根據芯謀研究的統計,目前國內真正進入量產的12吋產線主體只有8家(新芯是長存子公司,和長存算一家);4家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新芯、粵芯;存儲廠2家——長存、長鑫;臺積電(南京)、聯電(廈門)、晶合(合肥)三家臺資企業。而目前量產的大陸12吋廠事實上就有五家主體企業,量產的產線僅有9條。